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不做后主 >

第51部分

我不做后主-第51部分

小说: 我不做后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也算可惜了,此人能够一统鲜卑各部,亦有非凡之处。”

    “只能说其死的很不是时候,若是能够晚一点,再多加骚扰曹魏之北,虽不能造成致命损失,倒也能牵制一下,好为我们他日北伐做准备。”

    “北伐。。。。。。”刘禅轻喃。

    北伐,乃是蜀中旧臣,前任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法孝直所提出来的,时值吕蒙白衣过江,夺了南郡,自此失了荆州,而当时的法正深知不该继续放眼荆州,反而该储备国力,积极北伐,奈何早逝,亦未能劝住刘备放下复仇之念。

    而对于北伐,刘禅心知第一次北伐的重要性,若想改变北伐结局,其实就是要改变第一次北伐的结局,为此,刘禅亦是有心早做准备,如今已是223年10月,距离历史上建兴六年(228年)的北伐还有不到五年时间,期间还要平定南中之乱,如此算来,留给自己的时间已不多了。

第90章 再议战略,汉中之策() 
见刘禅有些想的入神,孔明倒也未曾唤之,反而饮茶相候。

    片刻,待刘禅回神,孔明方才笑道:“昔曾听陛下有北伐之念,不知有何想法,今且说来听听。”

    刘禅坐直身子,正言道:“朕曾闻,先帝在时,荆州失守,时尚书令大人便曾言荆州不可再图,唯有放弃东顾,结盟孙权,一心北伐,以图后效。”

    闻言,孔明道:“先帝顾臣于草庐之中,臣曾提出三分天下之策,然荆州于亮当时之战略至关重要,尽管先帝未得荆州全境,亦有南郡一部、零陵、长沙、桂阳、武陵等郡,兼有水陆两军,待的时机成熟,两路齐发,可定天下矣。然。。。。。。”

    话至此处,孔明不得不自叹一声,随后才言道:“事已至此,亮如何不知荆州之归属已成定局,此时之局,亮当尽心竭力,稳住同僚,共扶大业,与东吴争,乃是取灭之道,唯有两家共抗曹魏,方可复兴大汉。”

    “如此一来,丞相应有下一步之部署,不知该如何实行?”

    孔明笑了笑后,方开口:“陛下亦有北伐之念,想必心中亦有想法,臣亦洗耳恭听!”

    眼珠子一转,思虑之后,手指轻蘸了蘸茶水后,刘禅于桌案之上写了下来。

    待得刘禅写完,孔明望去,只见乃是“人”“粮”“时”三字,沉思后,神情亦认真起来,问道:“那陛下打算怎么详细去实施呢?”

    相比于其他,这是刘禅前世作为三国爱好者,针对北伐所总结出来的重要三点,对于北伐,众人观点不一,但是刘禅却认为此三点方为重中之重,不过终究是自己所想,如今说来,到也有些紧张,怕说不好。

    “人,指的便是其本身,自黄巾之乱,至今日已有半载之数,中原百姓受尽战火之苦,如今也只有百万余人,何等凄凉,相比于地盘,人自身的价值在不断提高,蜀中素有天府之国之称,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又远离中原,故而未受战火波及,人员倒也充足。”

    “而刘璋、张鲁虽无大才,却亦能造福一方百姓,使得蜀中百姓可以安居乐业,然为图兴汉大业,我军入主蜀中,先后经历了大小战役数场,其中以汉中之战、夷陵之战最为突出,消耗颇大,最为关键的是,昔汉中人口足有数十万之众,然已被曹操尽数迁走,我军虽得汉中,却只得其地,未得其人。”

    “而今蜀中人员稀少,成都如此,汉中更不用再言,朕归来之时,巡查看的,道路上百姓稀疏,亦有些荒凉之感,汉中乃是大郡,如此实在可惜,朕有意改变此状!”

    刘禅在说,孔明倒也认真听着,随后开口:“那陛下打算怎么改变?”

    “迁民!”

    “迁民。。。。。。”

    “没错!汉中辖南郑、褒中、沔阳、成固、蒲池、南乡、西乡七县,其所在山水环绕,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其地多为农业垦殖之用,若是发展得当,足可养兵十万甲。”

    “如今大军刚刚抵退了曹真大军,曹魏内部并非团结一片,新政更是闹得人心背离,无瑕顾得上我们;而出兵一次所耗又不低,对于如今的曹魏,短期数年不会有南犯之行,若是定下迁民之策,其准备亦非一朝一夕,尚有诸多准备,而待准备充分,怕也年底。”

    “故而迁民当至明年开春,届时百姓至汉中,种的明年春粮,尤为妥当,而我们也只需花费一季之资便可安顿所迁百姓。”

    说到这,刘禅抬头看向孔明,已见其陷入深思,看样子,自己的想法倒也算有些可取之处。

    换来一杯,刘禅自行盏上茶,静候孔明决断。许久之后,孔明方才目视刘禅,旋即开口:“此事还需商议,陛下可先说一下“粮”和“时”又当分别如何?”

    “粮自然便是粮食,大军征伐,粮食至关重要,蜀中富饶,是天然的粮仓,但是这运粮的道路却亦是天然的阻碍,大批量的运输军粮足足要耗费二十日方能运至汉中。再经汉中运至以后前线,怕又需时日,如此一来,单单军粮便要月数,耗时耗力。”

    “试想汉中之战,先帝实行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更是侧面显示粮草之根本,若是将汉中经营妥当,使其成为我军北伐前线粮仓,如此一来便可省下一大段粮道耗时,届时若粮草不足,亦可先用汉中粮草相抵,再行蜀中运粮,避免因粮草不足而延误进军。”

    “而到时在汉中练兵积谷数年,还可以减少朝廷巨额运转资金,节省下大量人力、物力,岂非好事?而粮草之事,朕也就只想到粮道转运,至于粮草储备、百姓播种、产量等一系列繁杂之事,尚需再定。”

    这次说完,刘禅发现孔明并未陷入沉思,反而一脸笑意的望着自己,带自己说完,倒也点了点头,旋即道:“那“时”呢?”

    “我军自入主蜀中,接连数战,虽有胜负,但已经伤及根本,尚需休兵养民,以恢复国力,再者东吴受制江东,北有曹休镇守魏之南境,恐有进取;魏国虽强于蜀吴,但国中尚有诸多事宜需处理,一时亦是忙碌不堪,从此,三方不管是谁,贸然出兵怕是讨不得什么好处,故而三方会迎来数年的和平期用以整顿。”

    “而我们同样也需要时间整顿南中,若是平定南中,将南中解放出来,物资供应相继北运,亦可相助北伐;南中平定后,我们仍需等待时机,等一个我们出兵的绝佳时机,而这个时机最早也要五年时间方能出现!”

    当然,对于这个时机,刘禅更倾向于建兴六年,自己穿越所造成的蝴蝶效应还未能影响到曹魏,第一次北伐的时间还能保持不变,但是刘禅却无法现在说出,毕竟谁信能算的这么准?特别是孔明这个最难糊弄的,若是追问原有,刘禅又该怎么回答?

    按照形势,建兴六年,魏明帝曹睿继位不久,魏国朝政动荡,内部之争激烈,相比之下,诸葛亮与李严的争执无非要显得小儿科许多,届时经过数年积累,蜀中足可出兵北伐,其关键点无非是祁山、街亭两地的得失!

第91章 汉中田亩之策() 
听完刘禅心中之计,孔明目光不由变得明亮许多,抬头望向其,其中掺有些许莫名。

    “陛下,此事太过繁琐,若想实行起来,还需照顾到方方面面,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时真要实行起来太过困难!”孔明有些轻叹道。

    “所以朕才于今日与相父相商,相父有经天纬地之才,亦有治国安邦之策,这些方方面面朕相信相父可以处理好!”刘禅委婉笑道。

    正所谓什么人做什么事,刘禅根本不能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小事,他所能做到的,能用到的无非是自身的金手指,穿越所带来的好处,那便是后世先进的事物。

    “此事还需召诸卿细细商议方能再做决定!”挥了挥羽扇,孔明有些犹豫。

    “相父,若想治理蜀中,相父可有何妙计?”

    “接连数战,国力空虚,我蜀中目前急需恢复生产,屯田休兵,提升国力。”孔明道。

    会心一笑,刘禅开口:“既然蜀中可如此,汉中为何不可?我军得汉中之地,未得汉中之民,如今的汉中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急需一股洪流唤起。”

    这是刘禅与孔明摊牌以来,第一次争执,之前虽说是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些不成熟,但是这毕竟是刘禅针对是蜀国目前,乃至以后的发展方针,若是因为孔明的过多担心忧虑而导致政令不行,那可就太。。。。。。

    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诸葛亮的治世水平确实名震古今,但是其最大毛病就是过于谨慎,太过求稳,相比于凤雏庞士元,其可以治理国家,恢复民生,却不适合谋划天下,攻城伐地,庞士元善奇谋,万事喜欢搏一搏,虽是赌徒心理,却往往能有大成效。

    想到这里,刘禅就不禁心想,若是庞统未死,孔明主内,士元主外,两人协作,配以诸多大臣,未必不能实现汉室复兴大业。

    “迁民,迁民,陛下总想迁民,可有具体方略,迁哪些民,如何抉择?蜀中百姓在这里生活了数代之久,岂能如此轻易翻越艰难险道,背井离乡,去汉中生存?还是说陛下从未考虑过这些,只想用强?”孔明反击道。

    “朕没说要强制性,许以优惠,调动蜀中居民积极性,令其自发选择赴汉中!”

    “关键便是这优惠,朝廷许什么优惠?什么优惠才能让百姓们主动选择赴汉中?”

    “百姓最缺什么,或者说最想要什么,我们便给他们什么,于生活中给予便利,他们所求的大多数无非于能否有饭吃?能否有地方住?能否有衣穿?能否年年有余?”

    “朕之前也说了,花一季之资,便可让其安居,与此同时,推行新的田亩之策!”刘禅郑重道。

    孔明闻言,目露精光,神色微变,惊道:“新的田亩之策?”

    “不错,之前朕有意实行屯田之法,然屯田之法自古虽有,但却有些不妥,实行此法最出名者莫过于赤壁大败后的曹操,为了能够保证军需用粮,其在起兵之处便开始屯田,并将之大肆推行,然而效果却也是显而易见,数年时间,曹魏北方实力得以有效恢复,国力日渐强盛。”

    “但是,别人的方法未必适合我们,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屯田之法分为民屯和军屯,民屯收益官民按比例分配,军屯收益则全部归于朝廷,用以军事,黄巾之乱至此,天下久久不得安宁,百姓流离失所,土地更是荒芜大半,粮食极度缺乏,饿死人也非稀罕之事,流民随处可见。”

    “面对这种情况,曹操推行屯田之法,吸纳流民,将土地借给他们耕种,虽然从中收取了大部分,但余下的却足以满足百姓果腹之用,也能获得一定庇护,让他们有了栖身之所,故而效益颇大。而蜀中百姓呢?蜀中百姓经历大战,虽苦,但他们相比于中原百姓,无非要好上许多,闭塞的环境使得他们并没有那么惨,所以他们也不是那么好安顿的,再行屯田之法,未必能够调动起百姓积极性。”

    “所以,朕之前所说的屯田之法终不可取,此次赴阳平,朕沿路观察了许多,亦发现了许多,汉中人口稀少,土地荒废颇多,可供迁去百姓耕种。”

    “屯田之法说的再多,始终不过是土地官有!终究不是百姓自己的,相对于我们,现在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