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北魏-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拓跋慎微微抬头看了冯润一眼,低下头,脸色微红,答道:“巧巧言令色,鲜矣仁。”
“噗”站在旁边的少女捂着嘴忍不住笑出声。
拓跋慎也不看这冯家女,只觉现在丢脸丢死了。就算看出来,也不用说出来吧,心里明白不就行了。
冯润看了一眼失笑的阿妹,说道:“玉华,去把你今日带来的西域酒取来。”
冯玉华,也就是一边站着的少女听了冯润的话,转身取酒去了。
冯润看着拓跋慎,微含讥笑道:“你倒是清楚得很嘛!书没有白读。近日来还在学这些吗?”
“是的”
“那好,我这边左右无事,正可考教你一番,看你学问深浅如何。”冯润眯视着拓跋慎,嘴角含笑道
这是要整治我啊!
拓跋慎一听就知道冯润今日不打算放过就此他,答题的人永远斗不过出题的人的啊!
第56章 考教()
“儿所学粗疏浅漏,自娱尚可,恐白费了昭仪心意。”
“无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二郎即便真无实学,我做长辈的也不怪你。你日后自有大好前程,并不需为尘务劳心,又不是要你做博士。学问不精也不妨。”
冯润哪里容拓跋慎自解,搪塞了他几句之后,看见阿妹玉华拿着一个比普通酒壶更大些的镶着玛瑙玉石的酒壶过来,指了一下榻边的几案道:“放这里吧!去将前次娱会所用的酒盏取一只来。”
冯润玉手取壶,揭开壶口,往里面看了看,晃了晃着酒壶,放在案上说道:“既然说是考教,自是不能没有赏罚。你若是答得好,我这里有串琉璃佛珠,是太后姑母所赐,便予了你。”冯润说完将衣袖稍稍后拉,露出了一串色彩斑斓的琉璃佛珠。
这串佛珠拓跋慎认得,是以前太后所用,后来在冯润出宫以后就再没有在太后那里看见过,没想到是给了冯润,想来是太后舍不得她,又想着能借用佛光护佑冯润,所以才把她这串佛珠给她,希望她能虔心奉佛。只是看起来,太后明显想多了,冯润天生是红尘女子,注定与佛无缘啊!
“此乃太后钦赐佛宝,儿岂敢染指,还请昭仪收回此意。儿惶恐无状。”说完长揖行礼
冯昭仪拉下衣袖冷哼一声道:“方才只是说你答得好,若是答得不好,这壶酒就是你的。”
拓跋慎这才清醒过来,自己想多了,人家考官想赢就输不了,这只是个由头,反正在冯润看来这佛珠到最后还是她自己的。
“这壶酒是由高昌国所鲜,只看这壶中并不多,却是少有的佳酿,只这一壶就同于二十匹绢。之所以更加精贵,就在于其香更醇,其性更烈。我们女子一次也只能饮上五盏。”
啊!!!
拓跋慎看到冯润叫她妹妹取酒,就明白冯润想干什么,只是没想到竟然有这种“宝贝”。他现在这种年纪,在宫里面是极少碰酒的。即便是前世,出于职场需要以外,他也不会碰酒。今生的酒量比起前世肯定是差的远了,更何况又是个未成年人的身体,遇上这种女子一次只能饮五盏的酒怎么能适应的了?
“儿年方十龄,岂敢多饮,父皇常引周公酒诰训诫诸叔饮酒节制,儿不敢忘父训,还望昭仪体谅一二。再者,儿尚需返宫陛见,若是饮酒过量,恐失朝仪。”
“小饮而已,陛下戒你诸位叔王,皆因你诸位叔王官任州郡,居于朝堂之故。与你一小儿有何相干。我为尔母数年,与你甚少亲近,今日得此佳酿,且一尽母仪方可。二郎难道是见我今遭见逐,心中有轻我之意?几盏水酒也不能勉力为之吗?”
拓跋慎见冯润铁了心要拿他出出气,心中叹口气,这事要是在前世遇到这种无理要求,理都不用理她,直接走人就是。可是现在身居中古之世,世间奉行的是礼教孝道。后汉的时候,多少人为了个“孝”字矫情自饰,博名出位。
“儿不敢,昭仪有命,儿岂敢不从,若是饮酒失仪,还望昭仪莫罪。”
待冯玉华取了酒盏放在案上,拓跋慎看了一下,还好,应该不是那种她们用的大酒盏,是小号的,只是还是比小的酒杯大上不少。
冯润看了一下小酒盏,也不以为意说道:“玉华,为二殿下斟酒。”
“阿姊”冯玉华并没有立即斟酒,她知道冯润想要干什么,是以迟疑起来。心中有些不安,这么做是不是太过了。
冯昭仪瞪了阿妹一眼,冯玉华无奈,她对这个二姊一向又敬又怕,只好执壶斟酒,只是并没有斟满,离盏口尚有五分之二的距离。冯昭仪见了,也没有说话。
“二郎喜好史书,可读过春秋?”
“夫子所编,岂能不通读。”
“孟轲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二郎不必拘于古人,且自叙所思即可。”
这个问题,如果照本宣科说不难,读春秋的都知道,前世拓跋慎就看过一些儒家典籍,这句话的解释一般在前言,序言中就有。
可是冯润要他说自己的想法,摆明了给他挖坑。一本书怎么可能真管的住乱臣贼子?照本宣科的话,不符合世间实情,会被她讥讽读死书不会思考,迂腐,可若是不这么说岂不是一顶曲解古人的帽子就会都头上。
想了想,还是照本宣科吧,她最多说我腐儒,却不能说我错。
“孔子作春秋,其以微言大义存焉。春秋之世,臣弑君,子弑父,礼崩乐坏。孔子见之不安,故作春秋警之。春秋所述,盖一礼字也。此孔子欲以文礼诛乱臣贼子。故此有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之说。”
冯昭仪看着拓跋慎,说道:“答的甚好,可见是用了功的。”
拓跋慎抬起头看了冯润一眼,就这么放了我了?
这种解读其实是有诸多漏洞的,比如,这世上有个词叫做“春秋笔法”的,换种说法就是遮遮掩掩,跟使“乱臣贼子惧”的提法不符合的。
冯润拿起斟了酒的酒盏,倒在一边的瓷盘中:“玉华,这盏酒殿下不用饮了,再斟一盏吧!这酒虽好,也毋需不舍。”
拓跋慎看着冯润手上动作,听了她的话,顿时傻了,好像一瞬间整个世界对他充满敌意。
冯玉华知道阿姊生气了,这下不敢再跟拓跋慎客气,于是同情的看了拓跋慎一眼,再满满斟了一盏,都差点溢出来了。
冯润这才满意的点点头,笑看着拓跋慎,接着问道:“孔门弟子虚数三千,成名者七十二人,其中,冠者,童子各有多少?”
咦!这不是金老那部射雕英雄传里面的段子嘛,黄蓉去找南帝段智兴时,哄骗渔樵耕读四小弟中的朱子柳时,抖了这个机灵,哄的朱子柳一愣一愣。
这个机灵说实话抖得还不错,明白的人当然知道黄蓉的话是胡说八道骗人的,不知道的人说不定真会上当。而剧中朱子柳正是那个不明白的人之一。
难道冯润也想抖这个机灵?那我要不要先抖出来震震她?
想了一会儿,算了,抖不抖都在她一念之间,我只需要做我自己就好了。反正今日来之前就没打算全身而退。
“儿不知,诸般史籍书典中并没有说这些,或许是儿阅历不足,还请昭仪赐教。”
“你读论语难道不知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之句吗?五六得三十,六七得四十二,正当七十二人。”冯润看着拓跋慎,冷笑道。
果然如此。
“昭仪此言或可商榷,只是以儿所见,只怕不能如此析论,孔子出游三十载,所收弟子三千,其间既有年长于孔子的十余的,也有小孔子数十的,甚至有父子侧身其中的,所说成名,指的当是或以学问,或以官身仕进而言,年少者即便学有所成,官有所功,也需十余年之功,如此,则童子亦为冠者,再者,诸弟子中,有中途出门墙者,有早亡者,七十二杰岂有齐聚之理?是故孔子所言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必无此意。”
冯润听了,想了一下,笑道:“听二郎之言,可说有理,只是不当对我说。这七十二人之说并非我意,我也只是转述而已。”
“此是何人所说?儿所言若是有理,可免酒否?”
冯润冷哼一声,说道:“此言为你父皇十二年前所说,你若不服,可自去请教。”
拓跋慎只感觉头上冷汗滴落,原来皇帝也有中二期,做“历史真相党”的时候,他哪里敢去问这个,到时候皇帝恼羞成怒之下,还不知道怎么发落他呢?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嘛!
“二郎,陛下说的可对否?”
拓跋慎没有回答对或不对。这次他只能认栽,没想到冯润的江湖这么深,最后还是着了她的道。
“请昭仪赐酒,儿受罚便是。”
第57章 同车()
冯玉华看着正在一边奋笔疾书的阿姊,又看看在案前趴伏着的拓跋慎,心中颇觉无奈,担心拓跋慎会遭了风邪就糟了,便取来一件貂袍披在拓跋慎身上。
冯润看着妹妹的举动,笑道:“阿妹何需如此上心,左右只不过是些许酒水,他年岁虽小,一点酒水难道就受不得吗?我在这疏离繁华之地近两载,其中苦楚比起这几盏酒水如何?他既然敢来此,阿姊自是不与他客气。”
冯玉华道:“二殿下毕竟是好意来此,阿姊在此两载,除了三姊,五姊遣人探望,可有其他宫中旧人来的?二殿下今次糟了阿姊如此戏弄,怕是以后便是陛下命他来,他也要推拒了。”
冯润听了冯玉华的话,沉默了下来,停下笔看了看拓跋慎,低头想了想,说道:“阿姊在宫中,常见陛下诸子女,最不喜这二子生性循规蹈矩,全然不似幼童,见之便心生烦闷之感,是以今日才想教训他一番。”
低头继续写起信来,说道:“阿妹去煮些葛根汤喂了他。阿姊这也算承了他的心意了。”
冯玉华顿觉无语,把别人灌成这样,难道一些药汤就能补偿的吗?
没想到她今日既要做侍酒的婢女,又要做侍汤药的婢女,好在煮葛根汤很简单。
就着屋子里的火炉煮好了葛根汤,放在一边晾着,趁这个功夫冯润也写好了信。两姐妹通力合作,总算把凉下来的汤药给拓跋慎灌了下去,看着手上残留的些许汤药,冯润恼火起来,怒哼一声,顾不上擦擦额头上的汗渍,用手巾擦干净手后,转身把自己写好的信拿来,放进拓跋慎的胸前,对着冯玉华道:“阿妹去把他那个小奴叫进来吧!赶紧带走他,莫要这小子脏了我的地方。”
。。。。。。
陆光扶着饮过葛根汤,感觉依然昏昏沉沉的拓跋慎走出独院,吹了好一会儿冷风才觉得头脑清醒些了。
想起刚刚在冯润面前受到的刁难,又被连番罚酒,现在连走路都歪歪斜斜,感觉虽然好些,只是头脑依然颇为疼痛,胃部稍微走快一些都会觉得翻滚不已,只好听着陆光的提点慢悠悠的走着。
一次性突然喝这种烈酒对他来说真是灾难。这些素来看重自身形象的拓跋慎来说,今日的遭遇真是大劫。
这疯女人,行事完全随性而为,毫无章法。惹不起就躲着吧,以后不来见她就是了。
经过陆光的提点,用了不少时间才摇摇晃晃出了寺门,问过牛车的存放处,慢慢踱步到车边。陆光发现现在事情有点麻烦,二殿下醉的狠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