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雍王 >

第559部分

大明雍王-第559部分

小说: 大明雍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戚景通想了想,说道:“安南方向,还赖殿下圣断,但是用于东南方向的兵力,最少有十万之众。占领福建,最少需要五万驻军,否则不能将福建归为己有,而用与杭州会战,至少也需要五万。否则不能承担战略对决的重任。”

    福建的精华都在沿海的数府,虽然东雍在福建有很多关系户,但是并不是所有关系户都愿意为利益出卖朝廷的,福建之大岂能没有对抗雍军的势力,不要福建是科举强省,不知道有多少士林前辈,前高官现在是乡绅的存在,他们是对抗雍军的关键。

    想要将福建物资成为雍军的物资,数万大军镇压是少不了的。

    杭州这边的战斗也少不了多少人。毕竟蚂蚁多了还能咬死大象的,没有足够的兵力,根本不能完成杭州会战的计划,即便戚景通看不起东南明军的战斗力。

    “还有一点,殿下需要注意。”戚景通沉吟一会,最后还是决定说道:“殿下。我军想要大规模扩军,也需要骨干,而骨干也就是雍军八营,所以必须要从爪哇撤军,否则扩军也无从谈起。”

第八百二十六章对策四() 
第八百二十六章对策四

    “爪哇退兵。”朱厚煌叹息一声,说道:“孤知道了。”

    朱厚煌知道了枢密院的全面计划,虽然听起来没有杨慎那种用南洋换中国的决绝,但是朱厚煌还是听明了,想要不舍弃什么,而打赢这一场靖难之役,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重现武装安南,从爪哇撤军,放弃南洋很多地方的利益,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朱厚煌再不愿意也必须如此。

    他一边心中狠狠的想到:“我一定会回来的。”一边给俞大猷写信,将这里的情况告诉俞大猷,听听俞大猷的意见。

    这样的书信不是一封,还有两个人得到这样的书信,一个是郑绥,另一个就是安南相,这都是东雍的方面之任,如此大事,不能不询问他们的意见。

    做完这一切,朱厚煌心中长叹一声,暗道:“以往都觉得大明不过是一个庞然大物,战斗力并不强大,但是真正动手的时候,才知道大明是怎么样的庞然大物,绝对不能轻辱的存在,如果我不是大明雍王,有一分大义在,在大明百姓看来,不过是大明内部战争,否则东雍的实力再大一两倍,我也不敢起心入侵大明的心思,只是现在骑虎难下,不得不为之了。”

    这一封书信很快就来到了俞大猷的手中了。

    俞大猷接到书信之后,将所有的事务都推开,开始静静的思索。要怎么收拾,爪哇这个烂摊子。

    其实爪哇说不少是一个烂摊子。

    椰城之战后,淡目国收缩了防御,雍军在爪哇岛站稳脚跟,因为椰城大火,万丹人改变了支持者,当然如果没有雍军的大胜,即便是因为椰城大火,万丹人也未必会改变方向。椰城大火几乎将万丹所有上层贵族统统给烧死了,即便没有死在大火之中的,也死在变乱之中,如果两者都没有问题,就是淡目人的铁杆,跟着淡目人一起离开了。

    没有了这些碍手碍脚的人之后。俞大猷就大刀阔斧的重建当地政府,当然是的心向东雍的政府,当地华人的的地位立即提高,成为介于东雍占领军,与土著之见的阶层,有本地华人在,万丹一地的统治,还算是稳固。

    有了稳固的基地之后,剩下的战斗只要按部就班,就能消灭的淡目国。

    甚至不用消灭,淡目国治下很多地方,都已经有离心了,比如泗水,三宝垄,单单看名字,就知道华人在这几个城市之中的影响力。

    俞大猷很明白,越是如此,就越不能着急,只要徐徐经营大势,步步进逼,淡目国土崩瓦解的日子不远了,但是如果现在猛攻猛打,很可能大胜,但也很可能大败,毕竟雍军只是外来者,并不是太了解这里的地理。战争是一个很严谨的东西,任何一点疏忽,都能事情变样。

    所以俞大猷想求稳,而按照东雍的情报,根本没有时间让他调整方略了。

    距离大规模撤军,已经为期不远。

    毕竟雍军在椰城之战的损失也不少,撤回去,整军,扩军,还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做,时间崩的很紧。但是要让俞大猷放弃自己的胜利果实的话,他也不愿意。

    俞大猷犹豫再三说道:“叫张翰过来。”、

    很快张翰就过来,张翰规规矩矩的行礼说道:“拜见将军。”

    俞大猷说道:“坐吧。”

    “是。”张翰坐下,心中有一点忐忑。

    俞大猷说道:“这一次,你部几乎全军覆没,虽然你立有大功,但是回到南都之后,恐怕你还是会闲置的。”

    这正是张翰担心的事情。

    张翰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只是因为家中变故,性情大变,变得有一点点嗜血了。不被很多人喜欢,这一次失利,可以说是雍军有史以来最大的失利。张翰的下场,他自己预计的很不好,如果不是后面立下不少功劳,削职为民的可能都有。

    即便如此,他想翻身也不大容易。只是他也是一个人精,一听俞大猷如此说,哪里听不懂俞大猷暗示。

    “请大人指点迷津。”张翰说道。

    “好,我这里有一个任务,持续数年,九死一生,你只能答应了,我保你前事一笔勾销,甚至攒下大量的功劳,从此之后升迁神速。你愿不愿意啊?”俞大猷缓缓的说道。

    张翰微微犹豫了一会儿,就立即答应下来说道:“末将愿意。”

    对于张翰来说,他没有选择,如果让他下半辈子闲置,还不如就这么死了算了。而且他也没有拒绝的可能,他的处罚本来是悬而未决的,可轻可重,但是拒绝自己顶头上司的任务,想来本来该轻判,也都变成重判了。他怎么能拒绝,又怎么敢拒绝啊。

    俞大猷说道:“好。如果朝廷对我们动手了,殿下命我们撤军,但是椰城这里是我军奋战的结果,我不想放弃,我想让你镇守椰城。直到大军从北边撤下来。”

    张翰忽然觉得浑身一冷,这个人任务,一听就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东雍战略转向,他留下抵挡淡目国的反扑。成为众的之矢。说的轻松,但是绝对不是那么好办的事情。

    俞大猷想这样做,也是想了很久了。

    撤军是好撤军,反正淡目国这边绝对没有实力拦截雍军撤退,甚至他们还巴不得的,但是撤军之后大军北上之后,淡目国会安分守己吗?

    用脚趾头想也是不会的。

    朱厚煌不想放弃南洋,俞大猷也是不想。所以他必须给淡目国找一点事情做,而留张翰镇守椰城,就是用来限制淡目国,不拔出椰城的话,淡目国根本不能也不敢去骚扰东雍,所以,张翰就是用来牵制淡目的一颗棋子,但是这一颗棋子,到底能牵制淡目国多长时间,给东雍争取多长时间,并不是俞大猷所关心的。

    当然了俞大猷觉得越长越好。

    “大人,我能得到那些支持。”张翰深吸一口气,将所有事情都压在心底,反正无法改变的事情,就竭力去做吧。

    “椰城一地,万丹一国,所有财力物力,只能你能掌握住,全部归你指挥。我会向殿下给你请封,你就是万丹总督。”俞大猷说道。

    张翰却知道,这不过是空话而已。这片土地又带不走,不留给他,还能留给谁,而且万丹这一带的土著现在信服东雍,是因为东雍的实力强大,而如果东雍撤军了,谁还认一个区区的万丹总督,根本就是一个空衔。

    张翰问道:“大人,能给我留下几个营?”

    俞大猷摇摇头说道:“一个营都没有,最多将跟着你冲出来的旧部给你。”

    张翰营是损失最大的营,而跟着张翰出来的人不过几百人而已。这几百人在数万人的大战之中,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张翰的脸色一下子变白了,嘴唇上下动动,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俞大猷也觉得强人所难,但是他也是没有办法。东雍马上会迎来大扩军,这个时候每一个原雍军骨干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一批骨干,根本无法支撑庞大的扩军计划。所以这些精兵,俞大猷一点也不想留给他,但是他也觉得区区不足千人,有一点太强人所难了。说道:“好吧,你营残部全部给你,并且授命可以就地补充,召集民军,你还有号令那些海盗的权力。并且我也会与殿下商议,让殿下给你准备后援,至少旧港,南都一带的兵力还是可以支援你一点的。”

第八百二十七章东雍之战() 
第八百二十七章东雍之战

    嘉靖六年秋。

    天气变得冷起来了。

    虽然东南沿海的天气与北方不同,有一股湿冷之意,冷意深入骨髓,似乎整个人呆在冰冷的雾气之中。

    而这个时候,正是徐海准备渡海作战的时候。

    徐海对这一战没有把握,所以他准备的谨慎谨慎又谨慎,直到夏秋季节过去之后,避开风暴多发的时间,才敢渡海,数百艘大大小小的船只,全部聚集在温州。随时准备渡海。

    渡海的聚集地放在温州,也是有原因的。

    福建不可靠。

    福建与东雍暗地里的生意,消息早就传开了,只是杨一清没有抓到把柄,只好作罢。但是他不敢将渡海这样重要的事情,放在福建地界,就安置在温州。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温州遭受过几次战火,甚至有一次倭寇还将大军逼近温州城外。

    倭寇所过之处,虽然不是寸草不留,但也要好几年才能恢复元气,所有大军封锁港口,才能有更多的保密。

    此刻三军齐备,大大小小的船只,全部做好了准备,还有很多民船全部被征用了。徐海恭恭敬敬的向妈祖的牌位行礼,他闭目口中念念有词,说道:“妈祖在山,请保佑此战旗开得胜。”随即按剑厉声道:“出发。”

    徐海管理浙江福建两省的水师日久,自有一股威望。在他一声令下。

    大大小小的船只,开出了港口,在大海上排成阵势,向北港而去。

    这么大的动静,根本不可能让东雍不知道,甚至连让民间不知道也很难,就在船队出发之间,关于朝廷要进攻东雍的说法早已传得沸沸扬扬。而使者比战争先一步来到了东雍。

    汪直看着这个使臣,什么也没有说,但是无形之中。却让这个使臣感受到好像是有利刃悬首之感。

    汪直坐镇马六甲多年,死在他手里的人,从来不少,自然有一股凌厉的杀意,压着这个人窜不过气来。而来这里传达朝廷旨意,不过是一个小官吏而已,甚至也知道他来之前,就知道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去。

    “你来这里就是说这个的吗?”

    这个使臣说道:“是。”他双手举起一卷明黄色的卷轴,就是圣旨。他已经宣布过圣旨之后,但是尴尬之极,因为宣读圣旨的时候,谁也没有下跪,结果宣读圣旨之后,居然没有人接旨,将他不上不下的晾在这里。

    “你觉得仅仅凭借这一封圣旨,就能让我们让出东雍的土地吗?”汪直说道。

    朱厚煌对大明来袭召开过还几次会议,最终做出了决定。

    按照之前的策略,外松内紧,装着不知道有这一件事情。

    但是好几个方面都做出准备,首先,东雍防御问题。

    汪直一下子变成了东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