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雍王 >

第41部分

大明雍王-第41部分

小说: 大明雍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厉行禁海,其实下面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上面知道不少,至少正德是知道的。而且所谓的禁海,也不是完全不做生意了,而是民间贸易禁止,官方贸易却一直没有断绝。而大明鼎鼎的倭乱,也是因为宁波争贡,日本政权分裂之后,双方为了争夺与大明的贸易权,在宁波大大出手之后,大明禁止与日本的贸易,这才是倭乱的起因。

    不过那是嘉靖年间的事情了,现在还没有发生。

    用现在的话来说,日本是大明最大贸易伙伴。但是日本与大明的贸易,还是官方贸易为主,走私贸易为辅。

    只不过不管怎么说,海商都是犯禁之事,一般海商都是大族的白手套,要么都低调的很。如果不是吴家家学特殊,恐怕吴家也不知道。

    吴行之见朱厚煌追问,心里承受不住了,说道:“臣不知道最大的海商是那一家,但是一定是徽商。至于再多的,臣真的不知道啊。还请殿下开恩

    “开恩?”朱厚煌疑惑道:“你让我开什么恩啊?”

    吴行之不由抬起头来却发现,朱厚煌的表情好像真得不知道,但是此刻改口也太难了,只好说道:“臣家以算术传家,江南一地的账房先生,大都出自臣家,有人为海商做事,但是与吴家无关啊?”

    朱厚煌轻轻一笑,暗道:“原来是这样啊。”朱厚煌还不知道吴家有这样的关系网。看来吴家还是相当有用的。

    朱厚煌说道:“不用详细的讲某人,你可以给我讲一讲江南海商的概况吗?”

    “江南海商的概况,这个却不知道怎么说。”吴行之,说道:“只是江南海商大多数是徽商。”

    徽商来自徽州,因为“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大都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所以“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徽商遍布天下,正德时期正是徽商兴起的时候。

    吴行之对海商的状况并不了解。他只是知道大多数海商都是徽商,而不是后来兴起的福建商人,而且现在海商虽然多,但都是赚一个辛苦钱,因为朝廷与海外各国的朝贡还在进行着,大头都在朝贡贸易里面,特别是日本,说起来,这时候,佛郎机才刚刚到南洋,虽然在想办法与大明贸易,但是真正的大规模贸易还没有开始。海商的势力还没到嘉靖后期那样庞大的实力,可以说在一个爆发的前期。

    朱厚煌与吴行之谈了很久,不过也看得出来吴行之说得是实话。他能被带到京师来,说明他在数学上很有功底,吴家的意思,恐怕是让他在钦天监里面谋一官半职。而不是去给人做账房先生。而且就算是给人做账房先生,也要讲职业道德,东家的情况,也不能随随便便透漏出去了。

    不过如此,朱厚煌越发看中吴行之。说道:“这个交给你了。”

    吴行之一看,却是一把钥匙。说道:“殿下这是?”

    朱厚煌说道:“这是我带得二十万两银子的钥匙,就交给你了。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户部尚书。”

    “臣………”吴行之其实并没有想过追随朱厚煌一条路走到黑。不然吴行之刚刚就不会看见了朱厚煌,立即准备躲开他。只是朱厚煌将二十万两的银子交付给吴行之,让吴行之感到了一股信重之意。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无数士大夫的死结,哪怕吴行之除却在算学之上有所长之外,四书五经读得并不好,连一个秀才也不是。也不能阻挡他有一颗士大夫的心。他拜倒在地,说道:“臣吴行之,拜见我王。”

    朱厚煌一把扶起起吴行之说道:“先生请起。”

    这算是定下了君臣名分了,吴行之立即劝谏道:“殿下不以臣卑鄙,托臣心腹,臣亦当直谏,殿下当自重。”

    朱厚煌有些奇怪,问道:“我怎么了?”

    “殿下,既已继承雍王之位,当称孤,不能再自称我了。否则人以为轻佻,不足以托付重任。”

    朱厚煌心中一凛,却是暗道:“是啊,有什么自己说什么做什么,不要看自己的感受,要看别人的感受。”朱厚煌从现代社会走来,最不耐烦的就是,什么称孤道寡。你就是换多少个词,也改变不了,你仍旧是一个人事实。所以他虽然已经是一个王爷了,却没有称孤道寡的自觉。

    但是此刻吴行之这么说,让朱厚煌认识道这一改变的重要性,说道:“我,啊不,孤知道了。”朱厚煌立即改口,只是还是觉得有一点不习惯。说道:“先生的话,孤听进去了,如果下次孤有什么错处,还请先生当面直谏。”

    吴行之一时间觉得鸡血打进去,浑身上下都热的发烫,好像是诸葛亮遇先主,二话不说,就跟朱厚煌要了账本。连夜点灯,将所有账本都检查一遍,然后再查看二十万银子,竟然一直忙了个通宵达旦。

    朱厚煌这位户部尚书还真较真。

第六十二章两万两() 
第六十二章两万两

    顺着运河一路南下,朱厚煌一直没有回到自己的坐船之上。

    南下的这十几艘船之中,朱厚煌所在坐船之上,是人数最少的。不过是数十人而已,就朱厚煌,吴凤仪,吴明,还有几个伺候朱厚煌的大小太监。贵重物品也都在这一艘船上。

    而朱厚煌现在所在的船只是所有船只之中人数第二少的。这上面就是十几人还有一些压舱的货物,这十几个人都是杨慎转给朱厚煌,全部是数学与天文学上的青年才俊。

    特别是朱裕,这个人是朱厚煌最看中的对象。

    大航海对天文学上要求极高,就算是麦哲伦出航之前,也与自己在天文学上有造诣的朋友商议了很长时间。

    在茫茫大海之中,毫无目的的航行,非常之危险,如果没有天文学上的有力支撑,那根本就是九死一生,大家都知道,好几次探险成功,成就了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人,但是立志成为航海家,却死在海上的人到底有多少?以至于伦敦的父母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去看码头,就是害怕他们想做水手一去不赴返。

    朱厚煌不想让自己的部下,承受这样的痛苦,所以有力的天文学支撑,就是所谓经纬度,一定要弄出来。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朱裕。朱裕可不是那些年轻才俊,他是一个优秀的天文学家。比起这些经验尚浅的少年来说,要厉害太多了。

    朱裕与朱厚煌相对而坐。

    面对朱厚煌三番四次上门,他也没有办法,说道:“殿下。经纬度这一件事情,说简单,很简单,说困难也很困难。纬度不用说了,不管是太阳高度,还是北极星出地高度,都能测量出来,但是事情就出在纬度上面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弄出一种极其精密的计时期,确定一地时间之后,与当地实际日照做对比。当然,这就没我的事情了。还有你提出的以月亮运行轨迹确定时间。还有月亮运行时的星图背景。这个办法,说难也不难。只是需要的是大规模测量与计算而已。”

    “请记住,是大规模的测量。我虽然将南北两京的月亮运行数据带过来了,以及古代星图的所有数据。但是这些数据的整理合检测。都需要很多时间,也需要不少仪器,我本想让经纬度成为正德历的一部分。这样就能用修历的人力物力做出来。但是现在啊?“

    “现在就是这些人,一个个都是生手,想要做这些事情,我必须一个个的教。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现在你所谓这个雍国有吗?有吗?”

    朱裕越说越生气,也顾不得身份差别。恨不得将唾沫几乎喷到朱厚煌头上了。

    能不生气吗?这是他一辈子的期望,结果他猜中的开始,没有猜中结尾。让他多少年的梦想成空,如果是一开始就没有希望也就罢了,但是让他看到了希望,随即将这希望破灭掉,比让他看不到一点希望还残忍。

    纬度测量之法从来不是问题所在,所谓的问题就是经度测量之法。朱厚煌给出的思路就是月距法,以整个天图为背景,月亮运行到什么地方,当成一个标准时间,但是因为地球自转,观察到这一个现象的各地时间是不一样的。设定一地的时间为标准时间后,本地时间与标准时间的差别,就能计算出经度。

    所以这里面有两个要素,第一是月亮的运行轨迹,第二就是星图背景。

    不得不说中国深厚的天文学底蕴,月亮的运行轨迹,从南北朝时间就有天文学家开始研究,在明代只需要翻翻资料就差不得能明白,还有星图,在三国后期,就有完整的星图流传,在唐代,宋代,又实测了不只一次,所以这也不是问题。

    但是这些资料并不是明代,这才是问题所在。

    时间会改变一切,很多星辰的数据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所以这些数据都需要重现验证,周天星辰,大概有一千四百多颗。一一验证,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都是一个大功夫。

    朱厚煌有些不好意思,说道:“朱先生,真的没有办法?”

    朱裕说道:“殿下,您也不用来找我了,你要的经纬度的测量之法,其实并不是什么太过困难的事情,早在唐代一行大师,就已经测量出日食差。与你说经度测量原理相差不大,所需要的只有测量,大量测量。不管你怎么催,也快不起来,至少需要两三年的实测数据。才能完整的计算。怎么也快不起来。”

    朱裕是地地道道的实测派,可以说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都是实测派,他们长于实测短于理论。而朱裕现在对朱厚煌又爱又恨的原因,就是朱厚煌带给他们的日心说。在宋代的时候,张载,就已经将太阳系行星与地外恒星区别开来。朱厚煌提出的日心说,这个理论符合很多数据。正要大干一场的时候,被朱厚煌拉走,实在想不恨都不行。

    朱厚煌心中凉了半截。他心中其实已经有所有预感了,但是此刻才明确,经纬度的事情,的确急不得。他暗自谋算道:“我在台湾站稳脚跟之后,才能想办法进行远航。这需要三四年的时间,这个时间也算不得太长,可以接受。

    还没有等朱厚煌自己安慰自己,就听朱裕冷笑道:“而且这还是在北京或者南京做,才有这个速度,而且到了东雍,我只问一句话,浑仪有吗?候仪有吗?浑天象有吗?什么也没有,到了东雍,我也有力使不出来。殿下,你还是放我回京吧,以您与陛下的关系,等京师之中经纬研究出来之后,你找陛下要一份副本就行了,我们几个到东雍研究要快得多了。”

    “孤知道,到东雍之事,是苦了朱卿。孤为朱卿准备了两万两的经费。朱卿以为如何?”

    “两万两?”朱裕一下子愣住了,他长这么大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他所有积蓄也不过几百两银子而已,有这个积蓄还是他家里世代为钦天监的官员,攒下来的家底。一时间觉得呼吸不畅,他在大脑之中疯狂的想到很多很多花钱的地方,比如重新定做浑仪,定做各种天文器材。比如说按照朱厚煌提出的日心说,以太阳为中心,模拟太阳系的模型。等等,这些事情都做了,也未必花得了这两万两。他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没有什么是一万两搞不定的,那就是两万两。”朱厚煌咬着牙给天文上砸两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