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雍王-第3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过奖了。”张璁说道。
嘉靖说道:“如今天下有何弊政,张卿有什么告诉朕?”
嘉靖已经确定了张璁的立场,这一句话不过试探张璁,看看张璁的深浅。
张璁心中激动之极,他从束发以来,就读圣贤书,就期盼这样一天。他说道:“臣谨奏对,科举弊事最多。第一,文风空洞,留于空谈。所取都是腐儒之辈。”
张璁连续七次科举失利,可以说毕生精力都花费在科举之上了。科举之中的诸多弊端,更是深恶痛绝。有切肤之痛。
但是嘉靖对张璁所说的并没有太多的感觉。
张璁继续说道:“科举之弊,最大的弊端,是以科举为朋党,结党营私。蝇营狗苟。每每登科的进士,不谢陛下,反而谢座师。开科取士,本为陛下取才,如今名为天子门生,实际上是阁老门生,众臣以座师同年为枢纽,纵横朝野。独霸朝纲………”
张璁还没有说完,嘉靖就已经击节叫好道:“好。”
嘉靖不过是十四五岁而已。他虽然少年老成,但是对朝政并不是很了解,他只是知道杨廷和权力很大,但是并不知道杨廷和的权力是怎么来的。
如今才知道,原来他们纵横朝野的权势是这样来的,都是师徒同年为纽带纠结在一起的。
在嘉靖听来,简直有振聋发聩之感。
嘉靖说道:“多谢张卿为朕解惑。不知道张卿可有解决之法?”
张璁一时间有些语塞,不知道该怎么说啊。
很多事情提出问题容易,但是解决问题却不大容易了。就如张璁提出的这个座师的问题。
他合理吗?
非常不合理。
毕竟只不过是一场考试的主考官而已,从来没有教授过一个字,就被尊为老师,根本不合常理。根本就是一场交易。新进进士没有门路,而这些主考官也需要为自己的派系吸纳新鲜血液。彼此之间互利互惠。
这种是陋习。但是恰恰被称为陋习的东西,是非常难以改正的。
张璁沉吟一会儿说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事由来已久。想要改正,非一时半刻可以,唯有下次抡才大典,严加管制便是了。”
张璁知道这是治标不治本的,不过,一时半会儿,也只能想到这些而已。
嘉靖心中有些失望,不过,他觉得今日收获不少,即便张璁没有给出答案,嘉靖记住这个问题,等将来询问别人便是了。
嘉靖说道:“张卿还有吗?”
张璁说道:“宦官当政,为非作歹,祸害百姓。”
张璁这么多年来吗,一直沉沦下僚,对很多事情,看到非常清楚。说道:“太监残缺不全,无有子嗣,最为贪财不过,横征暴敛,从来不体恤民力,天下百姓都在水深火热之中。”
张璁没有发现,他说话的时候,身后不远处,就一个宦官头目,不是别人,正是黄锦。
黄锦不由对张璁多看了两眼。
此刻黄锦还没有身为司礼监大太监的自觉,听张璁的话,虽然觉得有一点反感,但却没有觉得是说自己。
嘉靖皱起了眉头,对张璁所说的话,有些不舒服。
无他,嘉靖现在的权力,全部是由内廷支撑起来的。换句话说,嘉靖现在是所有太监的总头目。
嘉靖心中先是不舒服,随即又平复下来。暗道:“宫中奴婢们,闹的太过分了,而且都是正德老人,正好趁这个机会,整理一下宫中。”
“尽有如此之事?”嘉靖说话的语气之中,多了几分恼怒,说道:“等朕掌控朝野之后,定然要处置这些贱婢。”
张璁说道:“太监最为的恶政就是占田,自古以来土地兼并都是动摇天下根基之事,但从臣看来,太监,勋贵,乃至达官显宦,纷纷兼并土地,卫所土地纷纷被军官所侵占。先帝之时,流民四起做乱,正是因为如此,此事不加以管制。等天下田亩兼并殆尽,富者有连亩之地,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才是张璁所说的最为重要的事情。
其实张璁没有将事情完全说出来,在北方圈占土地最多的并不是别人,正是他眼前的皇帝,皇帝所站的土地。就是皇庄。
嘉靖并不了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性,不过听张璁所说如此的严重。也变得严肃起来了,说道:“真的如此吗?”
张璁说道:“越是京师附近,土地兼并越是严重,如今北京郊外,大部分都达官显宦的庄子,很少有平民百姓。而百姓却是我大明的根基。赋税粮税都从百姓而出。大明的赋税已经捉襟见肘。杨大学士,有种种不是,但是有一点却是做的非常好,就是清丈田亩,可惜杨大学士,有善始没有善终。”
嘉靖皱皱眉头,现在的他听不得外人说杨廷和的好。不过现在正是要用张璁的时候。所以嘉靖也就忽略过这些。
此刻嘉靖有些不耐烦了,说道:“张卿何以教朕,该如何整顿朝纲?”
所谓整顿朝纲,不就是扳倒杨廷和。执掌朝廷大权。
张璁深吸一口气,说道:“臣说的不就是整顿朝纲之法吗?”
嘉靖皱起眉头,暗道:“他在给朕装傻吗?”
张璁不敢让嘉靖误解,连忙说道:“陛下乃大明皇帝九五之尊,只需持正而行,无数不能。”
第五百六十八章张璁四()
第五百六十八章张璁
皇帝本身就代表着大义。
即便嘉靖现在的权力被杨廷和限制的死死的。
但是在张璁看来,那根本不是问题所在。
只要嘉靖谨言慎行,广施恩德。甚至什么也不用做,只要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坐的时间够久,很自然的就有权威。
这样的先天优势实在是太大了。所以皇帝与权臣的对决,除非权臣下决定要谋朝篡位,否则权臣就输定了。
没有第二种可能。
所以,张璁看来,嘉靖想要扳倒杨廷和,首先要做的不是如何找杨廷和的错处,而是要立身正。让杨廷和找不到嘉靖的错处。
不能让杨廷和找到废立的把柄。
不过,这一点几乎不用怎么担心了。
因为嘉靖登基本就是杨廷和违逆正德的意思,否定雍王。才嘉靖登基之事,如果杨廷和再将嘉靖给废了,且不说杨廷和有没有这个威望,毕竟杨廷和力主否定雍王登基,并不是杨廷和一个人,而是整个文官集团都希望雍王登基。
但是嘉靖远远没有到这个程度。
即便是杨廷和可以做到,杨廷和在天下人心中立即从力挽狂澜的贤臣,变成了心怀莫测的奸臣。
杨廷和现在的最大财富,就是士林声望。
被士林推崇,百官拥戴,才是杨廷和能与嘉靖掰手腕的底气。如果杨廷和失去了这些。他的下场可想而知了。
但是嘉靖想听的不是这些。
嘉靖如果有足够的耐心,就不会在殿试上表现的这么明显。
“朕难道要容忍杨某人这么长时间吗?”嘉靖说道。
张璁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的确他刚刚对嘉靖说的是大道正理,按照这样做,嘉靖一定能将杨廷和按在地面上摩擦的。
但是这个结果,却不一定合乎张璁的利益。
因为嘉靖如果按照这样行事,张璁这冒头的小官,不知道被杨廷和扔到了什么地方去了。说不定就在西南,西北的某个县城之中一辈子冒不出头来。
张璁说道:“陛下,预先取之,必先与之。如今杨廷和是百官之首,权倾朝野,但并不意味着满朝上下都信服杨廷和,臣以为,陛下要除去杨廷和。先除去王琼。”
嘉靖皱起眉头问道:“王琼不是杨廷和的对手?朕如何要帮杨廷和?”
张璁说道:“王琼乃先帝任命的吏部尚书,前日卧病在床,才有陛下登基之事,否则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先帝固然任杨廷和以大任,但依旧令王琼为吏部天官加以制衡,如今陛下登基,杨廷和以拥立之功,声望凌于众人之上,再除去王琼,则满朝上下势必不能制。文武百官拥戴杨廷和,是先帝之时,朝纲混乱,非杨某人不能与宦官争权。而今陛下登基拨乱反正,他们自然生出离心。”
嘉靖问道:“这些人都杨廷和的党羽,这样做真的有用吗?”
“陛下,即便他们不背叛杨廷和,陛下也可多亲近一下大臣啊?”张璁说道。
嘉靖恍然大悟,他立即明白,先除却朝中的异类。不是嘉靖一定要除去王琼,而是王琼是正德的死忠。嘉靖断断不可能留用的。
除去王琼之中,杨廷和必须给自己麾下的人论功行赏。但凡这种事,必定有厚薄不一。嘉靖再越过杨廷和,去和其他大臣接近。如果能拉拢过来,自然是好的,嘉靖在外朝就有人了。即便拉拢不过来,也无所谓。他就不相信,杨廷和的心真的这么大,一点点疑心都没有。
而且张璁所言,是彻头彻尾的阳谋,从头到脚,即便杨廷和知道了,也无所谓。
怎么清理前朝余党是错,而是皇帝接近大臣是错。
嘉靖细细一想,忍不住的说道:“好。张先生此言让朕茅塞顿开。”
嘉靖还与张璁商议了很多细节,对于如何拉拢分化大臣,说了好多。嘉靖送走了张璁,心中依旧激动的不能自已。
他立即纷纷黄锦,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让张璁留在京师。
嘉靖的这么多动作,如何不让杨廷和察觉。
不过,短短数日之间,王琼罢官回家,而嘉靖也在频频与各部大臣于宫中密谈。连杨廷和也弄不清楚,嘉靖与这些大臣说了些什么。
杨廷和捏了捏鼻梁,有些疲惫。
自从嘉靖登基以来,杨廷和就感到非常之忙。
先是处理雍王遗留下的问题,雍王离开大明之后,又开始拨乱反正,将正德遗留下来的问题,给一个处理了。
虽然正德在武功上有所建树,但是在内政领域之中,却平庸的一塌糊涂。如文官的不和,也让朝政之中不知道埋下了多少隐患。正德的近臣之中,固然有能征善战之将,但是可惜这些能征善战之将,本身都不是什么好鸟,剥削起百姓来,更是一个赛上一个,更不要说那些太监一个比一个没有底线。
在正德看来,只有兵权在手,武力强盛,这都是小问题。
正德一出生就是命中注定的天子,看问题很少从底层看起,这也算是正德的毛病所在。杨廷和却不能如此。
所以这几个月来,一直在清理正德留下的烂摊子。
这个烂摊子还没有清理好,嘉靖会不安分起来,让杨廷和感到苦恼之极。
“父亲,”杨慎看见杨廷和的样子,有些担心,他觉得自从嘉靖登基以来,杨廷和操劳过度,日日憔悴。让杨慎看了心疼不已,说道:“凡是皆有定数,势不可用尽。父亲莫不如急流勇退,陛下想要什么给他便是了。父亲何必如此啊?”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杨慎也看的分明,他知道,如果杨家没有篡位的决心。当这个权臣,是弊大于利。终究有一天,大权还要还给陛下,如此还不如急流勇退。
杨廷和看着杨慎,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我儿不知,这一段时间,我时常梦见先帝。先帝责我,这就是我给大明挑选的贤君吗?我告诉先帝,当今年龄尚小,还没有定型,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