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雍王-第3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情况如此不妙,他如意算盘打砸了。
等海防围城被打破之后,海防的占城军并向四周进攻,无他,城中的兵力不够,这里只有一个占城营,这个占城营固然编制上有一点大,但是都冷兵器武装。防守海防足够,防守反攻也是足够,但是如果进攻别的地方,就有一点力不能支了。
不过,这个消息传到了莫登庸的耳朵里面,就是最后的筹码,莫登庸咬着牙下令撤军。
海防这里无力进攻。按理说,莫登庸应该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毕竟与之前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莫登庸的眼中区别大了去了,这说明雍军以海防为中心,有了主动进攻的能力。而海防是什么地方,海防之于升龙,就如同天津之于北京。
而莫登庸的根基也就在海阳升龙一带,这一带直接在海防的威胁之下。让莫登庸能不着急吗?
更让莫登庸放心不下的不是别的,而是雍军水师。雍军水师霸占安南海域,在海上转运的速度远远超过陆地行军,如果他大军还在此地,雍军已经从海防杀向升龙。这样的局面,莫登庸一想起来,就脑门生疼。
撤军是他唯一的选择。
但是任何军事行动,都不是一拍脑门就可以了,尤其是临阵撤军这样的高难度行动,更是如此。
所以莫登庸先将军中的所有马车都准备好,让一些重要的不能舍弃的伤员病员全部,还有一些必须撤走的物资先行撤退,而莫登庸带着还能行动的大军,立即撤退,至于那些不能行动的伤员,全部抛弃、莫登庸甚至还将所有城门都封死了。为了防止他们走出这里。
莫登庸在城门看着城中静悄悄的街道,以及城中咒骂之声,呻吟之声,心中也有一阵不忍之心涌出。
但是他知道。他必须这样做。
如果让瘟疫大规模扩散开来,更加不可收拾。莫登庸甚至想过将这座城池一把火给烧掉的,但莫登庸还是有一点不忍心,下不了这个手。只要将他们封死在这里,希望如此能控制住瘟疫的扩散。
“大王,时间差不多了。”几个军官来到莫登庸身后,不敢打扰。
莫登庸长出一口气,说道:“走吧。”他转身离开。在他身后,城门轰然关闭,立即有让将长长的柱子死死的将城门给钉死。
死气沉沉的莫军缓缓的开拔了。
莫登庸一看就知道士气不行,他心中暗道:“回到南定之后,必须修整一段时间,否则像这个样子,不要说打仗了。连行军都城问题。”
来的时候,近十万大军,离开的时候少了三成,大部分都不是战死,全部都是病死的,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死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他们,莫军士卒的士气能好才怪了。
莫登庸知道现在是莫军最虚弱的时候,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莫登庸一方面让些在宁平城中的死士保持城中的炊烟不断,篝火不熄。装作城中还有人的样子。另一方面莫登庸派出军中剩下的所有斥候,在撤退的道路上反复侦查,一定要做的没有埋伏。
在他想来,他现在够惨,雍军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这个时候他撤军,宁平兵不血刃的落在他们手中,有很大的几率不会出战。
不过,莫登庸不敢将自己的安全放在对方的松懈之上。
离开宁平不久,莫登庸立即得到汇报,雍军发现他们的行踪了。
莫登庸皱起眉头问道:“怎么回事?”
“有两个雍军斥候被发现,其中一个被杀,另一个逃走了。”
莫登庸冷冷的说道:“废物。”
为了撤退行动的完全保密,他将所有能动的斥候全部放出来,三三两两封锁了整个道路两边。但是刚刚开始行动,就被雍军斥候得知了,简直是打他的耳光,不,比打他的耳光,更让他感到难受。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怎么升生气也无济于事了。莫登庸必须立即应对。
但是该怎么样应对啊?莫登庸默默的思量。
“传令下去,让所有士卒都提高警惕,所有斥候都给我放远,大军左右五十里,我要一览无余。”莫登庸想来想去,也唯有如此了。
如果莫登庸下令转变阵型的话。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莫登庸缺少的正是时间。这个季节的安南,雨是永恒的基调。虽然莫登庸挑选一个没有下雨的日子离开,但是此刻没有下雨,并不能整整一天不下雨,说不定一场大风过来,一场暴雨都来了。
莫登庸唯一想的就是离雍军越远越好。而不是滞留在野地里,蜗牛一样的行动。在他看来,只要斥候得立,双方相距最好二十里路之远,足够他让军队集结起来。
“是。”立即有传令兵下去。
莫登庸感觉整个莫军精神一震,似乎多了一股淡淡的杀气。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莫登庸觉得,他的部下还是可以不错的。可以信任。不过还没有一会功夫,就有斥候回报:“雍军出动了。”
莫登庸心中的一根弦早已绷紧了。莫登庸当即下达命令,令殿后的军队从行军状态,改为战斗状态,并且让前面的军队也注意后面的动静。
不过,很快坏消息再次传来。
“报大王,雍军已经来了。”
“怎么可能?”莫登庸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说道:“至少二十里路,他们怎么会跑这么快?”
进入雨季之后的安南,地面几乎没有干过,大部分时间都是湿漉漉的。这样的路况是影响行军的重要原因。莫登庸现在就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不相信,雍军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大象。大象。”斥候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雍军是乘坐大象追上来的。”
莫登庸的脸色瞬间白了,暗道:“我怎么忘了大象。”
安南是有象兵这个编制的,不过那是承平时候的安南,而不是现在,安南的大象大多生活在南方。而不是北方,平日在升龙也有一些象兵,不过那些象兵数量少,而且是主要负责礼仪方面的。而且大象太过聪明了。他们根本不会如战马一样拼命,而且火器的使用,将大象害怕轰鸣的情况发挥到极致。用火器破象兵。已经成为常识了。很多时候,象兵的使用并不是带来胜利,反而会被受惊的倒冲本阵。让大军崩溃。
所以对象兵的使用也就不大注重了。他万万没有想到,雍军会将象兵用在这里。
第五百六十二章象兵()
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
没有没用的兵种。任何兵种都要因地制宜。
其实雍军也没有多少象兵,此刻冲过来的象兵之前,也不是象兵。
清化对前线运输主力,并不是马车,而是民夫,不过也有一些大象,这些大象不过是用来运货的而已。不过被俞大猷发现之后,立即开发出崭新的用途,那就是将士卒运上战场。泥泞的道路并能阻挡大象,在这样的地貌下,大象的速度远远超过了。
所以雍军才会来的这么快。
不过雍军从清化军那边弄来的大象其实并不多,不过几百头而已。
每一个大象身上尽量多装人,总共也不过两千多人而已。
两千多人对六万多人,根本是疯子的狂想。
至于让大象冲阵,那更是想都不要想了。先不说这些没有训练过的大象,会不会再冲阵过程之中被赶回来冲撞自己。单单是在大象身上如何攻击下面的人,就是一个问题。
如果用冷兵器,简直刀剑都不行,太短,弓箭虽然可以,但是雍军手中现在没有多少能用的弓了。不得不说安南的天气对弓弦的伤害太大,即便是日日保养,这些弓弦也都慢慢的变得松软起来,都废了。这也是为什么安南对火器很是执着的原因,至于在大象身上用火器,将大象挡成移动炮台用。这些没有训练过的大象肯定先将他们给甩下来。只能用长枪往下面捅了。
效率太低了。他们也没有训练过,很容易捅人不成,反而大象身上掉下来了。
所以率领这一次突击的俞大猷决定,用步战决定胜负。
俞大猷在莫军军阵之前数百步外下了大象,随即列阵。这些人都是俞大猷本部刀锋营的士卒,很快一个小方阵就在俞大猷面前了。俞大猷将大象全部打发走,让他们在象奴的驾驭之下回去,因为还有下一批人等着他们运输的。
俞大猷振臂一呼道:“兄弟们。刀锋营为殿下做看中的东雍第一营,今日面对十万大军,你们怕了吗?”
兵为将胆,将为兵胆。俞大猷的气质深深渗透进了刀锋营之中,而在这里的就是半个刀锋营,虽然他们将大部分火器都留在后面了,都是身穿铁甲,腰间绑着一个个铁疙瘩。这些铁疙瘩就是手…榴弹。这些都用燧石引火的,虽然不知道在安南潮湿的天气之中,发火率有多少,但是保证他们不都是没有没用的铁疙瘩。也是他们这一次大破敌军的依仗。
“不怕。”
俞大猷抽出举起手中的长枪说道:“老规矩,我在前,兄弟们跟着我杀。”
“杀。”
俞大猷大步向前,冲杀过来。
俞大猷才不是逞一勇之夫,他看得分明,莫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他们的人并没有聚集在一起,而是如同一条长蛇一样,宁平与南定这一条大道蔓延开来,俞大猷现在面对的是莫登庸的本阵,不过不足万人而已。
二千对六万,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两千对数千,俞大猷愿意挑战一下。而已俞大猷的眼睛很毒。他只是匆匆一眼就看出来,对面的莫军不在状态。
俞大猷说他的刀锋营是东雍第一营,汪直,吴明或许会不高兴。但是如果俞大猷说自己的营是东雍战力第二,他们也不敢自称自己是第一。
俞大猷刀锋营是老营头,早已严苛修炼一两年了,不管是战斗技巧,还是军心士气都是一等一的,虽然这一次的瘟疫对士气打击很大,不过因为朱厚煌对雍军的严苛要求,瘟疫在雍军之中蔓延的并不算太厉害,再加上薛神医的到来,大批士卒都被医治好,虽然也有很多人死了。
但是这个年头,人命并不金贵。军心士气都有所恢复。此刻就发挥出他们绝对的战斗力。
刀锋营大步狂奔,但是还保持着完整的阵型,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锋矢阵,俞大猷就是锋矢所在。
对于莫登庸来说,俞大猷来的太快了,简直是太快。他几乎丝毫喘息的机会都不给他们。来不及眨眼,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当”一声,两柄铁器重重相击,一柄长刀被硬生生的挑飞。俞大猷完全掩饰了一个高手在军中之中该如何发挥。
猛将之所以被称为万人敌,并不是真有人能以一敌万。即便是项羽也是如此,否则项羽在乌江的时候,面对的汉骑兵,也是独杀骑兵数百人,就已经身负数十创了。如果让俞大猷处于项王的处境,他不会被项王做的更好了。但是并不是说猛将就没有用了。
猛将就要用在这个时候,以猛将的战斗力破坏敌军的阵型,让后面的士卒一举攻上。如果发挥好了,一个人就能扭转战场的局面,故而被称为万人敌,不是一人能敌万人,而是在战场之上,一个人能发挥出一万人的作用,就如现在。
俞大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破敌阵,本来完整的阵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