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雍王-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德即便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明君,但是这么多年的朝堂上的争斗下来,如果连最基本的揣摩人心的手法都不懂的话,早就不知道怎么死了。
朱厚煌也没有想过隐瞒正德的意思,说道:“琉球。”
正德皱起眉道:“琉球国乃大明藩属。朕岂能无罪而夺国?”
朱厚煌有一点哭笑不得,因为正德的想法之中根本没有台湾的地理概念,朱厚煌给他提起琉球,正德首先想起来的是现在冲绳,古时候的琉球国。琉球国才巴掌大的小地方,朱厚煌又怎么能入眼啊?
朱厚煌说道:“不是小琉球,而是大琉球?”
“大琉球?在何处?”正德问道。
“在福建之东,澎湖之东,与福建隔海相望,不过一二日海程。”朱厚煌心中有些忐忑,因为现在他已经做了他所有能做的了,而史前遗迹不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能不能成功就要看正德的决断了,这样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的情况,让朱厚煌觉得很不舒服。
“哎。皇弟何必自苦于此。这大琉球岛,这么多年来,朕都没有听说过,想来不过是一荒岛,纵然皇弟有避嫌之心,何必自窜于荒野之地。是显得朕这个皇兄不能容人吗?”正德确确实实为朱厚煌感动了。
是的,台湾在后世人的眼中是一块宝地,但是当时人眼中,是一块的的确确的蛮荒之地。对大明士大夫来说是根本连看都懒得看上一眼的荒芜之地。朱厚煌再怎么说藩王是养猪,但也是养得世界上最贵的猪,以他的身份愿意去台湾蛮荒之地,实实在在是自苦。
此刻正德有一点想将朱厚煌封在北京附近的想法。
朱厚煌听正德语气,有一点不许的意味,顿时立即说道:“台湾长约千里,宽二三百里不等,西岸多平原溪流,东岸多高山峻岭。如果竭尽地力有一省之地。数代经营之后,也能算一方沃土。”
正德心中那股帝王的疑心,说道:“是吗?”
“的确,”朱厚煌用肯定的语气说道:“臣弟研究过此地,足以为一国之基。”
正德说道:“东南沿海有一个强国,对大明是好事?”
朱厚煌暗暗咬牙,这是最后一个考验了。说道:“大明东有朝鲜,日本,南有越南。缅甸,南海诸国。北有蒙古女真诸部。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这些诸国存在,在东海上多一亲藩。有何不可。再者要做到臣弟口中说得一省之地,也需要数代,数十代经营。再者等东海上有强国。也是后世之事了,到时候是削藩,是移藩,都无所谓了,臣弟尸骨早已腐朽了。哪里管的了这么多?”
正德说道:“那你为了什么?”
朱厚煌忽然一笑道:“先王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那是为了什么?先王创业之艰难,子孙后代承之,如今大明版图,几乎与秦代无疑,臣亦有追思先贤,名列世家。”
太史公做史记,有世家。但是后代都没有继承,这些世家一般都是各路诸侯。朱厚煌的意思,就是想他也想开创一个诸侯国。
正德想了想去,这一件事情,并不是他自己一个人能下决定的。
皇帝也做不得快意事。
其实大明藩王的一档子事情,谁不知道,明眼之人谁察觉不到,只是不过谁也不肯轻易开口,就是不想弄得离间天家父子的罪名。不想有功于国家,而得罪藩王。其实正德自己也很烦恼。他现在感觉到藩王是国家大患,但是怎么处理,正德也是一头浆糊。
很多事情,并不是对就能做的。想朱厚煌所说的,那些办法,根本就是新一轮的削藩。不要看藩王现在一点兵权都没有,但是潜势力惊人,特别是太祖所封的那几个藩王,比如秦藩,比如楚藩,比如蜀藩。都是富甲天下,雄踞一方,这些藩王都是比皇帝还要富有的存在,那一个逼得过紧,就是一场叛乱。
这一点上,明明是正确的事,也不能立即立即施行,这里面拿捏分寸,都需要好好衡量。这些权衡利弊的事情,根本不是正德自己能做得出来。
必须要杨廷和来。
不得不,正德就是这么无奈,他一面上讨厌文官对他的约束,但是一方面,他又离不开文官的支持,很多事情的处理都需要文官的支持。他也离不开文官的支持。这一点上正德也十分清楚。所以面对藩王问题,他也需要文官。即便是他决定了事情吗,没有文官层面的支持,也推行不下去。
而朱厚煌的问题,作为对整理藩王其中一个环节。不过也需要文官层面的支持。
“这件事情,我记下了。不过这一件事情,并不是朕一个说可以就可以的。你先回去吧。让朕想想。”
朱厚煌自然行礼退下来了。
正德想了好一阵子,忽然说道:“来人,将关于大琉球的所有资料全部给我找出来,一件不少。”
整个豹房灯火通明,很多太监都忙了一夜。
第五十六章杨慎相助()
第五十六章杨慎相助
朱厚煌离开豹房之后,看着天空之中的太阳,深吸一口气,心中暗道:“正德这一关算是过去了,剩下的也就是内阁那边了,如果杨廷和点头,我想封藩台湾的想法,就算是达成了。”
能影响杨廷和的人,而朱厚煌又能接触到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杨慎。
“将拜帖投给杨大学士府,说请杨小学士,出来一晤。”
夕阳西下,天色将晚,雍王府的一个凉亭之中,朱厚煌与杨慎相对而坐。
“你告诉我这些,是什么意思?”杨慎手中捏着一个酒杯,说道。
朱厚煌说道:“请师傅助我一臂之力。”
杨慎沉默了,按道理来说,他不该多与朱厚煌交往了。毕竟藩王与大学子之子交通,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大忌,对他父亲杨大学士,还是朱厚煌自己都不是一个好事情。只是杨慎的确喜欢朱厚煌这个弟子,如果朱厚煌是普通人家,杨慎一定会将朱厚煌收为弟子。因为朱厚煌他自己那一套,看上去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其中智慧的火花,最吸引杨慎。
对于一个博学的人,又是比更多的知识能吸引人啊?
只是身份如此,如果之前杨慎与朱厚煌的接触,还有一点代父亲考察朱厚煌的意味,但是这两天朝廷上的变化,明确说了,在储君之争中,朱厚煌已经出局了。就算是今后正德无子,继位的也绝对不是朱厚煌。因为有了今日之事,谁知道,朱厚煌上位之后,会不会报复?
朱厚煌已经与皇位无缘了。
所以任何与藩王勾结的行为,都是给自己父亲增加风险。不过他还听一听朱厚煌的想法。说道:“你为什么一心想去大琉球这样的穷乡僻壤?你身为藩王富贵已极,何必做这样的事情?”
朱厚煌说道:“师傅,又何必读书参加科举,而夺得状元。你身为内阁首辅之子,富贵荣华不比我少,以杨大学士的能力,荫一闲官,做富贵闲人,也不是不能的。你又何必寒窗苦读,平白得一身污名。”
杨慎的状元很遭人非议,士林之中,早有传说,是托了他父亲的关系,这个污名一直跟随着杨慎。
“人生在世,总要有所作为。而我想做的就是开发台湾,数百年后,哪怕大明不在,青史上也写得,琉球入版图,自朱厚煌始,名字能与赵佗同列,我这一辈子也不算是虚度了。”
“好吧。”杨慎说道:“但愿你言行一致,这一件事情,我帮你。”
杨大学士府。
书房之中,杨廷和正在等着杨慎,见杨慎进来,放下手中的文章,说道:“回来了。”
书桌之上,白纸黑字写得正是朱厚煌与正德之间的对话。
杨慎行礼道:“见过父亲大人。”
杨廷和说道:“听说你去见雍王世子了。”
杨慎说道:“是雍王世子邀请我过去的。”
“以后少来往。”杨廷和叮嘱了一声,说道:“他找你,是不是想要封藩大琉球?”
杨慎说道:“正是。”
“你怎么看?”杨廷和问道。
对于朱厚煌今日在正德面前的一番表现,刮目相看的不仅仅是正德,还有杨廷和。
他虽然对宗室藩王厌恶,是因为这些宗室藩王不遵法纪,所做所为,自然入不了杨廷和这样的儒家君子的眼,不过却没有从制度上,高屋建瓴的指出宗室藩王对大明有害之处,如果这一篇文章不是出自朱厚煌之手,不管是出自谁的手,杨廷和定然大大提拔此人。
这番论题正好给杨廷和打击藩王提供了理论依据。
当然了,什么时候打击藩王,杨廷和不着急,西汉之时,从贾谊提出削藩的理论,也过了不知道多少年了,不过这就好比一把利刃,拿在手里,自然会有用处的。
至于朱厚煌封藩大琉球之事,杨廷和一时间还没有拿定注意。也想听听杨慎的意见,这是政治家族的日长,杨廷和虽然不奢图父子交替首辅之位,但也想杨家在政坛上长胜不衰。自然从一开始就竭力培养杨慎。
杨慎说道:“不如答应他。”
“为什么?”杨廷和不在乎杨慎说什么,而是在乎杨慎所说的背后的依据。
“国朝赋税有限,而宗室繁衍无限,总有一天到不堪重负的地步,而且这些宗室亲贵,有天家血统,如果逼得太紧,又不大容易办,不过如果雍王世子在大琉球可以开创一个不错的局面,那么我们也可以按照雍王世子的先例,将一些有志开扩的宗室,分封到偏远之地,比如南洋一些荒岛之上。”
杨廷和面无表情,说道:“继续。”
显然杨廷和并不认可,这些理由。
的确杨廷和不得不承认,雍王世子在宗室之中算是一个异数,大多少宗室都好吃懒做,可以说国初还有一些宗室很有做为,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整个宗室群体之中,都养废了,除却雍王世子,恐怕没有几个人会跑到荒野之地开扩,他的理由根本算不得什么。
杨慎深吸一口气。说道:“我主要想到一个问题,宗室人口繁衍,能让朝廷不堪重负,而百余年来,百姓人口繁衍是宗室繁衍的多少倍,什么时候大明会不堪重负?”
杨廷和悚然而惊,是杨慎进来之后,脸色第一次有变化。
杨廷和为首辅,向来讲究腹有山河之险,胸有城府之严,一般消息,从来不会让他这么吃惊,只是杨慎的推断太惊人,让他一时间接受不了。
“前汉户口最高是乃是元始二年有户1236万6470户,人口5767万1401人。后汉户口最高乃是汉桓帝永寿三年,户1067万7960户,人口5648万6856人。李唐户口最高是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891万4709户,人口达到5291万9309人。前汉法度最严,而后汉法度较疏,由此可见,后汉人口最高时是超过前汉。人口繁衍固然是盛世之状,但是不管是平帝元始年间,还是汉桓帝永寿年间,还是李唐天宝年间离天下大乱,都为期不远了。少时读史,以为是天下大乱,法度既乱,自然无从统计天下户口,但是此时想来,却别有味道,到底是人口极盛,导致天下大乱,还是天下大乱,导致无法统计户口,这两者有没有关系?”
“前宋多偏安,不足以为本朝之论。而如今天下户口几何?父亲心中也是有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