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农门锦商 >

第149部分

农门锦商-第149部分

小说: 农门锦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和明老太爷相识十数载,知这位老友不轻易赞人,能他夸赞一句,那人将来必是有所成就之人。转而又有些得意地想,自己教导的学生,能不出息么。

    吃过午饭,大家散去午觉,温氏也回房小憩片刻,领付秀梅、东信媳妇及几个丫鬟,把包粽子的材料都搬到厨房走廊外,大家坐下开始包粽子。

    明笙儿从没见过包粽子,午觉没睡多长,便跑去观看,看了片刻,手痒地也要包粽子。温氏哪能让这小千金动手,好儿却笑道:“娘,就让笙儿姐试试,不过,谁包的粽子谁负责吃掉哦。”

    明笙儿高兴地点头:“我包给自己吃,我要多包几个。”

    温氏就让平彤指点明笙儿包粽子。好儿去净手也坐下,取了竹叶平铺手心,舀了浸有油盐酱的糯米倒在叶子中间,以食指在糯米中央划出一小道凹槽,取一条腌渍过的半肥瘦猪肉放进去,再放些绿豆粉,把两侧的糯米往中间堆砌,埋住猪肉和绿豆粉,卷叶子,两头对折,最后拿草绳捆绑,打个活结。她的手小,包出来的粽子就偏小,放在温氏等人包的粽子中,显得特别小巧可爱。

    明笙儿包粽子当玩儿,糯米倒在叶子上,她用手指当划桨,嘴里还叫道:“开船啦开船啦。”惹得其他人直笑。

    放馅料了,她放了两条猪肉,绿豆粉、荷包豆放得也特多,“笙儿姐,你吃完这粽子,十有八九变成它的模样。”好儿取笑她道。

    明笙儿毫不在意,笑嘻嘻道:“我要吃了就能变成它模样,我就喊你一声菩萨。”

    明笙儿取了根草绳,将粽子密密麻麻地捆绑起来,因为力道没掌控好,粽子一端捆松显胖,一端勒紧显瘦,这只粽子就变成了一头大一头小,模样挺怪的。

    “还行。”明笙儿左右端详一番,相当满意,拿着粽子就起身,“温姨,我拿去给爷爷瞧瞧再拿回来,等等我回来再下锅啊。”说完一溜烟往三院跑去。

    东信媳妇笑道:“笙儿小姐跟别家的小姐不太一样。”

    付秀梅赞同地点头。温氏笑道:“难得笙儿身上没有那些骄纵蛮横,好儿才能跟她处得来。”

    顷刻,明笙儿拿着粽子跑回来了,对着众人高兴道:“爷爷说我包得不错,让我再接再厉。我决定了,我要包六只粽子,六六大顺,哈哈。”

    好儿哭笑不得,就那粽子的模样,还说包得不错,实在是……

    ☆、185月夜遐思

    明笙儿果然包了六只就“金盆洗手”,拉好儿到亭子吃果赏景去了。

    傍晚时分,整个院子飘的都是粽子的香气,温氏这趟带人包了近百只粽子,往村长、里正及几位村老各送一份,给交好的几户人家也各送一份,又装了几份送去镇上给钱掌柜甥舅、蔡家嫂子、韩广斌。

    温家送出去粽子,又得回来别家粽子,好儿觉得就跟前世拿压岁钱一个样,亲朋来往时,自家长辈打赏别家孩子,别家长辈又打赏回来,钱换钱,此钱非彼钱,但面额一样的。

    温氏从蔡家带回一个好消息。蔡家秀云过些日子要定亲,男方是苗花镇黄姓人家的长子,比秀云大两岁,黄家家境殷实富有,家中人口简单,三兄弟都帮家中打理生意,定亲的这个长子人品也不错,蔡家嫂子就这么一个闺女,私下又托表哥打听细了,才点头同意的。

    “那我们很快有喜酒喝了。”好儿笑道。

    温氏道:“哪有这么快,蔡家嫂子想留秀云一年,出嫁是明年的事了。”

    “娘,明天咱们去看龙舟赛,这么多人怎么安排?”小树问道。

    温氏道:“这事我正要跟你们说,咱村里如今家家有牛车,有骡车的也有八九户,今年坐车不会挤做堆了。秀云和他弟弟明儿一早就过来,跟咱们坐一辆。长工那些娃儿,娘给他们安排两辆车,两个大人赶车,再去几个大人同车照应。”

    如今家中有四辆骡车,两辆马车,除去清早送货的四辆骡车,好儿一家乘坐的马车,再派两辆骡马车足够了。家中长工及家眷可不少,温氏早前就声明,龙舟赛年年有,大家轮流去观看。那些长工和家眷自然是欢喜无异议。

    “两位老太爷、韶阳都有车,也有自个随从照应着。辛老先生定是跟老太爷们同车的。笙儿若是愿意,就跟咱们一辆,阿旺和小树就坐你四叔家的,跟四儿一辆。”

    阿旺和小树点点头无异议。他们年纪渐长,明笙儿也快及笄,何况还有秀云,再同车就不好。

    晚上大家都早早歇下。第二天吃过早饭,好儿家的四辆骡马车鱼贯而出,尤其是两辆载满娃儿和几个婆娘,一片吱喳说笑声犹如集市般热闹。

    陆明二老的马车跟在后头,辛老先生与明老太爷同乘一辆,陆家爷孙一辆,两家的随从也跟在身边同行。明笙儿要跟好儿一起,阿旺和小树便去了常四叔家的马车。

    “哇!好壮观啊!”明笙儿趴在车窗往外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但见从落日村出来的骡车、牛车,少说十四五辆,有的走在温家前头,有的走在后面,整个队伍浩浩荡荡。

    待出了落日村,又见其他村子的骡马车牛车,又是一串长长队伍,蔚为壮观,人人脸上漾着笑容。骡马脚程快,很快就超越了所有的牛车,走到前头去,那些赶牛车的,虽然着急无奈何,却并不憋气较劲,他们很乐观,牛车都有了,骡车还远吗?

    陆明等四人也从车窗看到了这一浩荡车队,既惊奇又对那龙舟赛充满了期待。

    龙舟赛的隆盛,好儿早已见识过。她喜爱龙舟赛,这几年都有去观看。从去年起,好儿家就跟两户船家签订了长期包船看龙舟赛合同,也就每年端午那天包船,费用按照当时的行情给付。这两条船均为普通的中号客船,每船可载三十人,是包给自家长工及家眷观看比赛的。

    好儿一家另外还包了一条游船,这游船平时纯粹是赏玩用的,得提前一个月预定,好儿家去年提前一个月,险些儿还订不上船,今年三月就去预订了。因此一行人到了江边,便有伙计引领大伙儿往船上走,常家爷孙五个,春儿姐弟,二崽子等几个娃儿,都跟着上了温家租赁的游船。

    忽见一游船往这边靠拢过来,船上一男子挥动手臂喊道:“请问可是温家游船?”

    好儿闻声转头一看,是胡汉身边的唐志,就笑着应了一声。两船靠到一定距离,船家在中间搭起船板,唐志走过来,对温氏和阿旺揖礼,微笑道:“温夫人好,两位少爷和小姐好。我家老爷想请辛老先生过去一叙,不知可否方便?”

    温氏忙回礼,道:“不知胡老爷也过来观看比赛,请代为向你家老爷问好。辛老先生坐在那边,你过去找他吧。”说罢让平彤领唐志到船的另一侧见辛老先生。

    温氏转头往对方游船看去,见胡汉笑容可掬地看过来,便含笑点头示意。又让阿旺兄妹三个过去问候一声。阿旺便带了弟妹走船板过去见胡汉。此时唐志也带了辛老先生及陆明二老过去。兄妹仨不便逗留,问候过便回来了。不多时,就有下人过来传话,辛老先生三人就在胡家游船喝茶观看比赛,结束后再返回来。

    好儿和明笙儿嫌坐在船舱内看的不过瘾,跑到甲板上跟其他人一起,看十数支队伍在江面上斩风破浪,朝前竞进,大伙儿为各自看好的队伍拍手呐喊助威,两岸观者如潮,呐喊嘶叫此起彼伏,更是增添了热火紧张气氛。秀云虽然也很想出去,一想到自己都定亲了,不好到甲板大庭广众下,不由得羡慕起年纪小的好儿和明笙儿等人。

    最为有趣的还是抓鸭子这一彩头上,阵阵笑声取代了此前的呐喊助威声,明笙儿、陆韶阳看得不时哈哈大笑,彭城也有龙舟赛,跟易安县的有所不同,没有捕捉鸭子这个娱乐,最后是以船上歌舞来结束整个龙舟赛事。

    观完龙舟赛事,人潮散去,胡汉诚邀温氏一家及三老到易安县附近的胡家庄子吃个便饭再回去。温家长工的家眷及娃儿们都想去县城逛逛再回去,常四叔爷孙几个也去,温氏便叮嘱长工们一定要顾好这二十多人,又请同行的常四叔帮照应下。辛老先生让阿旺叫上四儿一块前往胡家的庄子。

    胡汉在易安县郊外不远的庄子,其实就是一处度假别院,规模不及文秀镇的庄子大,却是毗邻易安江,园内小桥流水人家,江南韵味极浓。

    这一顿便饭男女分桌,吃的也是个农家菜特色,不讲究卖相,味道却是极好。胡汉与三老把酒小酌,从生活琐事聊到生意经上,又从生意经聊到朝堂时局及至民生大计等等。陆韶阳、阿旺小哥俩和四儿几个年轻人,权当是陪着小饮,不敢多喝,一是不胜酒力,二是想听听这几个长辈的见解好从中学习。

    好儿、明笙儿、蔡秀云三个小姑娘,和温氏一起吃了饭,便在园里随意游走,让丫鬟小厮自由活动。在湖上亭子里闲坐时,但见湖中碧荷青青,岸边堤柳婀娜,红花绿树,蝴蝶翩翩,四面凉风徐徐拂来,说不出的舒服惬意,竟靠在亭栏打了个瞌睡。

    从易安县回来,已是落霞褪去,稀星浮现。玩累了一天,吃过晚饭,大家洗漱过,便各自回屋歇息。

    好儿睡到半夜,起来如厕,看到天空深幽明净,稀星薄云,明月高洒,一时竟无了睡意,坐到廊前台阶上,沐着微凉夜风,怔怔出神。

    好儿静静地,想了许多许多。

    时光飞逝,她竟来这里七年了。那个成为前世的时代,越来越遥远,遥远到好儿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是否曾有过那个前世?她如今已完全融入这个朝代的生活,温氏就是她的亲娘,还有两个虽无血缘却胜过骨肉的好哥哥,真心相待的左邻右舍,一家努力挣下的产业……

    思绪远近飘忽,渐渐凝在初来醒时的情形。好儿始终不相信,温氏那么良善宽厚的女人,怎么会陷害人?若说别人陷害温氏,她倒是极为信的。当时这个躯体太幼小,残留的记忆又零碎不全,浮现更多的是温氏转过脸去的忧伤痛苦,除此,便是记忆中对那个称为父亲的男子,那种敬畏又渴望亲近的复杂情感。

    好儿突然惊觉,自己都十一岁了,温氏也从不足二十熬成二十大几快奔三了。可是温氏和那个男人的夫妻关系,到底还存不存在?思来想去,好儿觉得,不管是否还存在,她都决定了,一定要设法为温氏争取幸福,温氏还这么年轻,没理由要守一辈子活寡。这对温氏太不公平。

    原本,好儿想等自己长到十四五岁,再往江北发展自家商业,待站稳脚跟,再展开反击计划。可如今,好儿觉得,自己可以等,温氏却等不起。年龄这东西,真心伤不起呀。

    不过,眼下还有一件更为重要的事要实施,那就是办一所学堂,方便自家长工的孩子念学,也对外招收学生。这个计划,好儿从自家买人那时就开始萌生了。如今时机成熟,该实现了。

    陆韶阳在看完龙舟赛后,便离开温家,奔走各地视察自家的产业去了。

    关于买地建学堂,好儿一家思想一致。陆明二老得知后,也极为赞成,并当场说出资一部分筹建学堂,温氏略一想,便坦然接受,向二老鞠躬道谢。

    ☆、186集资

    筹建学堂一事,温氏让阿旺出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