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江山-第6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么?”
英国人大声的喊道,但是并没有什么回声,有两个英军还朝着渔船开了两枪,子弹穿过,也没有人,这些英军急忙跑过来,想要把船只弄走。可是突然在一旁的密林之中。几乎同时响起了五六声巨响。
一片密集的铁砂子打了过来,这几个英军一下子就被罩住了,就算最幸运的,也挨了十几颗,身上被打得像筛子一样,痛苦的倒在了地上,鲜血把河都染红了。
剩余的那些英军急忙向这边开枪。要冲过来,可是在小河的另一边。早有几条狙击枪对准了他们。啪啪啪,几声响过,又是四五个英军被打爆了脑袋,剩下的三个英军已经被彻底吓傻了,他们放下了武器,高高的举起了双手,选择成为俘虏。
这时候伏击他们的民兵渐渐的全都涌了过来,负责指挥的正是李珣。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南洋的反抗力量已经出具规模。而且派过来的这些士兵也快速成熟,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在雨林之中作战。
从各种植物和动物身上提取毒素,然后制造各种陷阱,只做简易的子弹地雷,伪装偷袭,样样得心应手。而且他们的队伍也快速扩大,尤其是在两个多月之前。徐树铮辗转来到了南洋。
从此之后,南洋的这些抵抗武装,就有了领导人,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大量不堪忍受压迫的华人都卷入进来。除了华人之外,当地的一些土着也被吸收进来。总之能对付英荷殖民政府的,就全都用上了。
这些后加入的民兵训练还严重不足,在密林之中,很难精准的射击,因此给他们配备的都是散弹枪,一打一大片。他们甚至在密林之中,建立自己根据地。在里面设置了土作坊,专门生产各种土造武器。
别小看这些抵抗力量,由于他们接受的训练作战理念全都远远领先这个时代,给英国人造成的伤害十分巨大,几个月下来,已经有两百多名英军士兵被击毙了,另外还有大量的英国人的种植园,矿场受到了袭击,造成了上千万的经济损失。
李珣这些年轻人,也快速成为了这些抵抗队伍的中坚力量,他看了看那三个英国士兵,摆了摆手,让人把他们拖到了那些新兵的面前。
“一人一刀,把他们都给我剁了!”
这些刚刚用散弹枪击毙了几个英国人的年轻士兵,还都处在了兴奋之中,可是突然听到了这个命令,顿时都有点不知所措。
李珣冷笑了一声:“下不去手了?心软了?哪次排华的时候,这帮畜生手软过?你们想想自己冤死的亲人吧,给你们三分钟时间,要是他们还活着,你们就滚蛋!”
终于就在李珣转身的时候,一声凄厉的惨叫响起,这三个英军很快变成了尸体,随后就丢进了河水之中,成了鱼虾的美餐。
南洋的混乱越来越严重,最开始是沙捞越,随后蔓延到了整个婆罗洲,最后就连马来亚也不稳了,冲着这个态势,甚至能烧到缅甸,乃至印度。
这等于是英国在远东的殖民秩序全都要崩溃了,英国人简直焦头烂额,其实他们也猜到了背后可能是中国政府在搞鬼,但是苦无证据,他们只能加大驻军力度,全力镇压。
除此之外,原计划将派到中国的两艘战舰,到了新加坡之后,就再也走不了了,被用来稳定南洋的局势。
家大业大,也有苦恼,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曾经何等威风,但是此时却到了落日余晖,到处都是烽火,到处都是窟窿,他们已经无力维持庞大的帝国了,更遑论和中国搞大规模战争。
最后英国人也不得不和中国坐下来,老老实实的商讨了全新的协议,英国撤销天津,汉口,九江,镇江,厦门等地的租界,只保留上海公共租界。另外放弃在辛丑条约之中的驻军权力。
放弃领事裁判权,放弃庚子赔款,成立专门的贷款清理委员会,整理中英之间各种贷款,本着恶债不偿的原则,重新确定归还数额。
在关税问题上,英国将所有海关交还中国管理,但是为了保证顺利过渡,中国需要聘用英国工作人员三年……
林林总总,一共签署了而是几条,将英国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攫取的各种特权基本废除,唯独保留了上海公共租界和香港问题。
上海的公共租界涉及到国家太多,而且张廷兰也想保留一个开放的口岸,毕竟上海还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开发利用还是离不开外资,只不过租界这种形式肯定要改变,外交部已经着手开始谈判了。
最后的一个问题就是香港,这一点双方都十分默契的没有谈及,张廷兰的手还伸不到南方,而且还是要给大英帝国留点面子,不然他们不会这么容易就范。
整个谈判一直持续到了五月份,在23年6月28号中英才最终敲定了协议。通过这份协议,中国基本将英国的特权废除干净,为收回了大量的租界已经关税,国家的领土和经济主权都得到了有效的维护。
公布出去之后,举国欢腾,一扫叛乱的影响,由奉军主导的新政府也深入人心,南北渐渐的恢复了安宁,国家也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时期。
只不过要想彻底巩固这个成果,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军制改革。要变奉军为国防军,对于这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张廷兰又托付给了蒋方震。
在张廷兰的主要助手当中,蒋百里和王永江非常相似,两个人都没有什么地域成见,办事也公平合理,让人心服口服,正是如此,张廷兰才敢把这种大事情,交给蒋百里。
“副总统,这是我刚刚拟定的一份整编计划。”
张廷兰看了看,然后点点头:“百里兄,你这份计划里头有异地招兵这一条,不知道你准备怎么操作呢?”
“副总统,官场上唐总理和岷源先生都提出要异地为官,按照我的想法,部队也应该如此,如果将军和士兵都在同一地区,就容易形成小团体,对于部队的管理非常不利,因此应该彻底打破。我准备让关内和关外的部队进行一下大换血,这样才能真正的淡化地方色彩,把奉军变成国防军。”
张廷兰也点了点头:“我很同意这个措施,不过东三省早发展了这些年,无论是军官素质,还是士兵质量,都和关内拉开了档次,要是这么安排,不怕把强强联合给打破,影响战斗力么?”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我们现在还远远不是天下太平的时候,因此这次整军之中,前十三个师基本保留奉军建制,只是少量引入关内的士兵和军官,另外后19个师则是要落实这项要求。”
张廷兰一听欣然点头:“就这么办,不过这十三个师也不能一直如此,变革要小步快走,争取在三到五年之中,把部队全都打乱,有些将领虽然我还比较放心,但是带着一支部队时间太长了,终究不好!”
“副总统放心,我已经安排了新的征兵制度,下一步会着力平衡各方。另外这次整军,我将部队分成了四个档次,第一档就是头十三个师,作为野战部队的主力,驻防东北,西北,以及远东地区,防备俄日两国。第二个档次是守备师,原则上,在我们控制的区域之中,华北,华东和华中,一省一个。第三个档次是基干师,这个主要是针对直系遗留下来的那些部队,从中抽取精华,按照小编制,作为战略预备力量。第四个档次则是快速反应师,人数不要太多,装备一定要精干,他们主要的使命是针对西南和两广,作为对付这些小军阀的利剑快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第七百三十八章 纳妾()
经过张廷兰和蒋百里的一番讨论,最后把整军方案基本敲定下来,前十三个师作为野战师,采用一师三团编制,另外配属一个装备54门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兵团,两个高炮连,以及其他附属部队,总人数要打到一万六千人左右。
其实这种编制奉军早就提出过,前几个师也是这么编制的,但是由于作战任务变化很大,因此有时候要把已经取消的旅临时编制起来。
不过这次由于大局已经基本确定,野战部队只要负责外部就可以了,因此编制彻底固定下来。作为对抗俄日陆上威胁的主力,其中第二,六,七三个师驻扎外蒙。第三,四,十一,十二,十三五个师驻防东三省,鸭绿江一线。第五,八两个师进驻远东,第九和第十师作为后备力量,驻防奉天。
至于第一师则是有些特殊,被授予近卫师的称号,并且将部队扩充为三旅九团的超大编制,主要负责京津一带的防御任务。
这也是张廷兰吸取了教训的结果,在国家尚未统一,外患还在的时候,京城绝对要驻守重兵强兵,这样才能保证安全。
等到国家局势彻底稳定之后,第一师或许还会进行调整,按照张廷兰的想法,他想要把第一师打造成奉军的机械化部队,作为国家最有力的一只铁拳。不过暂时还没有这个财力,只能单纯作为一个设想。
除了这十三个编制完整的师之外,其他的部队就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削减,二线地方守备部队一共编制了七个师,直鲁豫三省各一个师。江浙以及上海安排了两个师,作为经济中心,这点兵力还稍显单薄,张廷兰又把最新成立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放在了杭州,同时也可以拱卫上海。
海军陆战队是张廷兰从去年开始,就筹划建设的一支部队,随着国内大部分地区的统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军队的主要使命有收复失去的岛屿,和日本还有英法在南洋进行争夺,这种战斗都离不开海军陆战队。
而且张廷兰把这支纯粹的进攻性力量放在了长三角,也是非常有学问的。按照常理来讲,其实应该把这支部队放在福建,作为攻击台湾之用。不过张廷兰却没有这么做。其实这里面已经透露出很深的战略考虑。
如果想收复台湾,谁要傻乎乎的去登陆台湾啊。直接攻击琉球就可以了,相比之下,琉球面积更小,攻击难度也低。同时琉球战略位置又远在台湾之上,只要拿下了琉球,台湾根本不用打,就势必会回到中国手中,因此张廷兰才把海军陆战队放在了长三角。
另外还有两个守备师放在了湖南和湖北,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保护这个中部的工业重镇,还有稳住中部的意思。
除此之外,还编练六个基干师和六个快速打击师,六个基干师每个师只保留六千多人,只有一个步兵团,不过其余的炮兵和其他技术兵种则是和一线部队差不多了。
但是这个基干师也很有学问,每一个主官都会配置两位副手。如果一旦大战爆发,一个团就能变成三个团,像是气球一样,快速的膨胀起来,用最快的速度投入战斗。
这六个基干师平时驻扎在中原以及江南等临近铁路线的地区,平时参与保卫地方安全。到了战时则是快速扩编,快速机动。
至于六个快速打击师则是为了应付西南和两广等地设计的,这些地区都相对偏僻,调动大军进去耗费过大,而且以战斗力来计算,多数军阀都是渣渣,根本不用耗费太大的精力。
这六个快速打击师有三个是按照山地部队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