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江山-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多的壕沟组成的,挖出来的土并没有像普通壕沟那样,放在了两边,而是都放到了两道壕沟中间的空地上,堆成了一道一米多宽,半米多高的结实的土埂。
别看只有半米多高,由于两旁还有壕沟,从沟底算起,就有一米多高,普通人攀爬起来就有些困难。而且在土埂上还浇上了水,早就结成了厚厚的一层冰,攀爬起来更加艰难。
因此毅军冲到了这里,立刻被土埂挡住了,他们不得不努力爬过去,结果这个土埂设计十分缺德,滑不留手,根本就上不去,就被阻塞在了这里。
而此时就是奉军机枪手表现的时候了,在奉军阵地上看去,土埂那边只露出了一排脑袋,子弹扫过去之后,脑袋就好像西瓜一样被击碎了。其他的士兵也发现了这是一个联系射击的最好时间,因此他们从容不迫的向对方发起射击。
一枪一个脑袋,就算打不中也不要紧,目标实在是太多了,大可以选择下一个,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毅军被击毙在土埂的一边。
当然毅军之中也不乏勇敢者,他们用尽全力,爬上了土埂,结果等待他的命运更加糟糕,爬上去之后,就成了特大号的靶子,根本来不及躲避,就会被击毙。
好不容易连滚带爬的滚下来土埂,结果下面又是一道沟,他们又要承受奉军疾风骤雨一般的子弹,根本就冲不过去。这样一道设计巧妙的壕沟就大大延迟了毅军的行动速度,眼睁睁的被奉军从容消灭。
当然也有不少聪明人,他们索性就躲在壕沟的一面,把脑袋埋在了裤裆里,这样谁也打不到他们,就能够苟延残喘下去。
可是毅军有督战队,其他士兵源源不断的冲过来,这里聚集的人越来越多,黑压压的一大片,这时候奉军的炮兵也调动起来,选好了角度之后,迅速开炮。
恐怕这世上再也没有这么容易对付的目标了,一炮下去就会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的伤亡。除了七五炮之外,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也发威了,这是奉军目前威力最大的武器了,一炮下去,方圆二三十米之内都成了无人区。
面对如此凶残的杀伤力,毅军终于承受不住了,他们本来战斗意志就不强,而且现在是一边倒的屠杀,他们根本就不想再打下去了。
就算有督战队又如何,谁都是爹生父母养的,脑袋掉了,再也长不回来了。因此毅军士兵不顾一切的向后溃败,那些督战队还想要砍人,结果有几个毅军竟然先下手为强,对督战队开枪射击,瞬间就有四五个督战队员被击毙了。
这下子毅军阵地彻底乱套了,米振标也傻眼了,他清楚如果再压下去,就会发生兵乱了。因此只能下令暂时撤退,整顿军队,恢复士气。
战斗不过进行了两三个小时,但是毅军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足足死掉了五百多人,几乎一个营都被报销了,按照这种打法,有个一两天,他们就一点都剩不下了,有些部下已经建议米振标撤退了。
相比于毅军的愁云惨淡,奉军的士气更加旺盛,简直如同过年一般,大家也没有想到,竟然能这么容易击败毅军的攻势,而且自身损失极少。
张廷兰也十分振奋,虽然没有彻底打垮毅军,但是胜利已经在招手了。
“弟兄们,大家还不要高兴太早,再加一把劲,防备毅军更大规模的攻击。”
“廷兰哥,他们还敢攻击么,就不怕送死?”张学良笑着问道。
“别把米振标看得太饭桶,他这一次还带了两个营的骑兵,是他手上最大的王牌,不把骑兵干掉,米振标不会轻易认输的。”
张廷兰又下令士兵去把壕沟和土埂上面的毅军尸体清理一下,这道工事并不是给步兵准备的,真正的目标就是骑兵。步兵攀爬起来困难,对于骑兵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难关,遇到壕沟之后,骑兵本能的就是跳过去,偏偏在前面就是一个土埂,跳跃的难度就增大了数倍。
而且更加缺德的是土埂后面又是一个壕沟,就算有些战马跳过了土埂,也会一下子栽倒下一个壕沟之中。这样一个简单的工事,能够极大的迟滞骑兵的速度,没有了速度优势的骑兵,就是一个大号的靶子而已。
这种壕沟不只可以对付骑兵,甚至能够对付坦克的冲锋,毅军享受到了超常的待遇!
显然米振标没有领悟到这道壕沟的奇妙,果真下令骑兵发动攻击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逐()
毅军不算一支顽强的部队,五百人的伤亡已经到了一个限度,他们已经承受不住了,公然反抗督战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按照正常情况,这支部队已经溃散了。
不过他们还能挺住,主要就是米振标的拼命弹压,他不只派出了督战队,还派出了骑兵,在外围巡视,只要这些人敢逃跑,当场就击毙,又把两挺仅有的机枪摆了出来,威慑这些人。
这种杀器没有对付奉军,反倒用来对付自己人,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讽刺,但是米振标也顾不得什么了,实在是这场战斗他输不起。
攻击奉军,主动挑起内战,米振标的肩头压力非常大,北京的袁世凯对他肯定不满意,舆论就更不用说了,早就把他的举动说成了新鸦片战争。当然如果打赢了,也无所谓,舆论很快就会忘了这件事,袁世凯正在用人之际,也需要拉拢地方实力派。
不过一旦惨败,可就是万劫不复了,有奉军大军威逼,有舆论的谩骂,有北京的压力。而且毅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他极力主战,就要承担惨败的责任。
米振标甚至已经看到了自己被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那一幕,他就好像是输光了赌徒一般,急于拿出最后的本钱,实现翻本儿。
现在米振标手上唯一完整的就是骑兵队伍,足足两个营的骑兵,在这种平原地形,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威力的。米振标将骑兵都集中到了一起,准备放手一搏,同时将仅有的机枪和火炮也都准备好。
然后他把督战队扩大到了两百人,还架上了机枪,顶在所有毅军的后面。他的如意算盘就是让骑兵冲出一个缺口,然后步兵就不计伤亡的跟上,打破了防线,通辽也就落到了他的手中,就算是惨胜,米振标也有台阶下了,不至于彻底完蛋。
隆隆的炮声再度响起,战场上短暂的平静结束了,毅军稀稀落落的炮弹砸向了奉军的阵地。奉军的炮兵一看毅军火炮还敢发言,就一点都不客气了。迅速的根据他们的弹着点,确定毅军火炮的位置。
然后发动攻击,密集的三连射,一下子就把残存的火炮全都覆盖了,毅军阵地上掀起了骇人的殉爆。大量的炮弹爆炸。周围的士兵全都被波及了,残肢断腿漫天都是。在剧烈的爆炸威力面前。人就好像玩具一般,肢体被抛上了天空,然后又落了下来。
看到这种场景,张廷兰对于大炮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获胜的道路是用炮弹轰出来的。当然武器再好,也要有合适的人使用才行。奉军的炮兵能够表现出如此强大的杀伤力,还是由于杨宇霆训练到位,不然绝对不能有这样的威风。
张廷兰已经想好了,结束战斗之后。就让老张重开讲武堂,培养更专业的炮兵人才。奉军的目标可不是毅军这种杂碎,奉军的真正对手是日本人,现在面对毅军,奉军是全面占优势,炮也好,人员也好,都是压倒性的。可是对上日本人,这种优势就逆转了,奉军不得不在劣势条件下作战,这就要求奉军要有更顽强的意志才行。
米振标此时可没有闲心像张廷兰一样胡思乱想,他一看炮兵彻底覆灭,顿时脸色就黑的如同锅底一般。他真是小看了自己的对手,奉军不只装备精良,而且又训练有素,根本就不想什么新兵,米振标甚至认为这是张作霖故意安排的一个陷阱,为的就是让他钻了来。
开弓没有回头箭,米振标也顾不得感慨了,他只能一声令下,毅军的骑兵组成了三个箭头,向着奉军的阵地冲了过来,不得不说万马齐奔,的确声势骇人,大地都仿佛一同跟着动摇一般。
奉军的这些新兵蛋子手心也都冒出了冷汗,显然这种古老的军种给他们巨大的压力,毅军骑兵快速向奉军阵地冲来,恍忽忽已经能看清对方的面目了。
这时候奉军的机枪全都开火了,机枪对骑兵是天生的克星,虽然骑兵也有超乎寻常的机动性能,但是再快的机动性,也没有子弹快,很快成片成片的骑兵都倒在了战场之上。
被重机枪扫中,身体就好像扭曲的破布一般,倒在了战马之下,血水将白色的世界变成了红色的,就好像雪地之中的红梅一般,看起来凄惨骇人。
大量失去主人的战马四处乱窜,战场之上乱哄哄的一团糟,骑兵看起来势头惊人,不过面对机枪,他们很快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奉军的新兵一看,骑兵不过是糊弄人的而已,看起来威风,实则不堪一击。
米振标远远的看到骑兵成片成片的到下,心里也是一阵阵的抽搐,要是这些骑兵再不管用,自己就彻底完了,他是多么希望能出现奇迹,这些骑兵能快速冲到奉军的阵地之中,然后大杀大砍,将这些奉军全都击毙。
或许老天也怜悯了米振标,毅军骑兵在付出了惨重的损失之后,终于逼近了奉军的阵地,双方的距离不过五十米左右,眼前只有一道壕沟和土埂阻拦。
毅军的骑士并没有在乎,沟深不到一米的样子,土埂的高度也不到一米,对于骑兵来说,只要用力一跳就能轻轻松松的过去,这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终于第一匹战马跳了起来,两条前腿齐整整的落在了土埂上面,这时候马腿突然一滑,这匹战马悲鸣了一声,就滑到下来,摔在了壕沟之中,眼看着两条前腿已经折了。
这时候其他的骑兵才猛然惊觉,原来这个简单的工事并不简单,因此有人更加奋力的催动战马,跳起的更高,成功越过了土埂。不过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战马两条前腿又扎进了另一道壕沟之中。
巨大的冲力让战马几乎难以承受,而且沟底下也都是冰层,战马站立不稳。往前一冲,两条腿又撞在了壕沟边上,顿时也折了,白骨都露出来了,连人带马都成了奉军的活靶子,瞬间被打成了筛子。
又有十几名骑兵试验了不同的方式,越过这道壕沟,不过全都失败了,即便是最好的战马也无法做到一下子越过两道壕沟加上中间的土埂,这样一来就需要一个着力点。偏偏壕沟土埂上都覆盖着厚厚的坚冰,根本无法立足。
当然也有幸运儿,他们没有并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但是也失去了速度的优势,一下子就停顿下来。这样就成了奉军天然的靶子,奉军的机枪步枪全都瞄准他们。
头一场战斗之中的场景再度显现。不过由步兵变成了骑兵。但是却更加残酷,大量的战马都在跳跃的时候折断了双腿,骑士和战马摔在了一起,有些倒霉蛋直接被战马压在了冰冷的战场上,一动不能动,只能躺着等死。
这时候毅军的这些老兵油子也如梦方醒。原来奉军的工事竟然这么狠毒,简直就是骑兵的克星,这帮家伙都是贪生怕死之徒,明知道是送命。谁也不想犯傻,因此在土埂一侧聚集的士兵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