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从战士到将军 >

第241部分

从战士到将军-第241部分

小说: 从战士到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名完毕后,开始由“教员”进行授课,首先他讲述了目前的台岛内外形势,讲了内地和台岛最近几年,两党之间的沟通,双方在某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为了给来台老兵一个探家的机会,这位“教员”特别强调的说道,“本来内地政府是不同意在座的各位回去的,他们说了,你们是反动派,是不受欢迎的人,可是在台岛政府的一再要求下,他们不得不同意我们的请求,这都是我们争取过来的。”

    “教员”的嗓音很是洪亮,当他说到内地政府不同意在台老兵回去时,老兵们都以愤怒的表情进行回应,当“教员”说在台岛政府的努力下,促成了这件事时,台下响起了雷鸣一般的掌声,就象军队打了胜仗一样,老兵们欢心鼓舞,只有郭母兄长夫妇的掌声不太热烈,因为他们清楚,这话有可能是反着说的。

    “在座的,我听说有故乡在a城的,下面请某某中校,给大家讲课,他老家就是a城的,请他给大家讲述一下,内地政府对待象我们这样的人,是怎么做的。”

    只见一个满身戎装的军人,走上台来,他向台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之后开始了他的演讲。

    “我是a城人,我的老家在内地的北方,我不象在座各位那样,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来台岛的,我是七十年代初过来的,在座的人,可能有人认识我,我就是把内地的飞机,开到台岛的第一人。”

    郭母嫂子用胳膊碰了一下丈夫,小声在他耳边说,“这个人我知道,当年来台时,好象还赏了他五十根金条,一座别墅。”

    郭母兄长哪会不认识他,这个内地出来的“败类”,早就闻名于台岛中心城市,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开始在台岛进行巡回演讲,专说内地人是怎么艰苦,根本就不是人过的日子,还说内地政府对那些曾经的“反动派”,“资本家”,统统采取清除的措施,让他们生不如死,总之,从他嘴里,根本没有一句好话,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内地叛逃者”。

    这位中校讲完课后,又上来了一位文质彬彬的儒者,“下面我向大家宣布一下,我国对回内地老兵的注意事项,请大家听好了。”

    第一天的培训课程经历了三个多小时,终于结束了,据“教员”们讲,只有听完整个课程的人士,才有资格回乡探亲,大约还要等些日子。

    回到家里的郭母嫂子,很紧张的对着丈夫讲,“你还是不要回去了,你没听那个中校说嘛,内地政府对政治审查相当严格,你当年做过好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你要是回去了,轻者坐牢,重者要挖心,挖肺,判你死刑的。”

    “别听他乱讲,我每次去港地,都会从高僧口中得到内地的信息,如今动乱时期早就过去了,内地在搞改革开放,是不会追究历史问题的。”

    “我还是有点怕,要不咱们再等等,等老兵们从内地回来了,咱们问问他们。”夫人对丈夫此行很是担心,要真按那个“**中校”所说的那样,丈夫不仅当过汉奸,还是反动派,他就是个“罪大恶极”之人,枪毙一百回也不为过。

    “我就第一批回去,我就不信他们所说的,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就算死在那里,也够本了,你害怕的话,我自已回去。”郭母兄长对回内地的事情,十分坚定,就算“死了”,他也要第一批回去不可。

    经过层层审批,连番的培训,终于等到了要回内地的一天,郭母兄长很是高兴,为了这次回归,他准备了多年,不仅给妹妹和外甥们带了好些礼物,还随身带了大把的“美金”,就怕家乡人说他小气,内地人都是爱面子的。

    当老兵们站着排通过机场安检口时,郭母兄长夫妇让人拦了下来,“老先生,您的证件有问题,请跟我们过来一下。”

    郭母兄长夫妇被带到了一间办公室,这时他才发现,他的老友正在那里等他,一见到老友,他赶忙上前打招呼。

    “老朋友,你来给我送行啊,我真是太激动了,我要回老家了。”

    老友一脸凝重的说道,“难道多日的培训,没有打消你回去的念头吗?”

    “我想好了,就算死,也要死在内地老家。”

    “本来你的报名表,上头没有通过,是我故意把你送进培训班的,本以为你可以回头是岸,没想到你越陷越深哪。”

    “何出此言哪,难道我这证件是假的?”

    “证件是真的,可是你走不了,你是党国要员,不允许你到那边去。”

    “我早就不是了,我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公民,他们去的,我为什么去不得?”

    “他们是他们,他们大多是无家可归,你不然,以前你是军队高官,现在是成功商人,你要到那边去的话,影响会很大,听我的,回去吧。”

    郭母兄长还想和老友争辩几句,让夫人给拉开了,就这样,郭母兄长离回国只有一步之遥,他这次回内地被“拒”了。(未完待续。。)

第4回 别样人生(一)号里生活(上)() 
三年,对一个人来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为了给别人一个说法,年纪轻轻的郭开新,付出了三年时光,自已走进了“号子”。这三年对他来说,是漫长的,不仅在此期间,他失去了父亲,就连儿子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也不在身边。

    邵琳琳没有和郭开新再次离婚,郭开新卖书店的钱,郭开迎交到她的手中时,足足有十万块,然而这十万块钱不到两年,就让她给败光了。

    不能说邵琳琳是个“败金女”,只能说她社会经验不足,本想做点小生意,可是她干什么,赔什么,无奈只好找到刘升帮忙,刘升看在郭开新的面子上,就安排她到自已旗下的歌舞厅当个会计,不管她上不上班,工资是不少给的,并且是两份。刘升对她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许和“新哥”离婚,要是离了,他就没有义务再照顾她了,她也就不是什么“新嫂”了。

    男女关系对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独守空房的日子很是难过,邵琳琳起初在歌舞厅上班还算是老实,可到了后来,她也慢慢学坏了,结交了不少男性朋友,有人为此事向刘升提过,刘升想了想后,说了句,“只要她老老实实帮新哥带孩子,不出大事,咱们就睁只眼,闭只眼得了,等新哥出来后,他会自已解决的。”

    邵琳琳挑“男人”,基本上全是年轻的。和“小白脸”进行快活,当然要倒贴一点了,基本上她每个月的“双饷”工资,有一多半,全花在了外人的身上,有时儿子托儿所交费,她都交不出来,还要找郭开迎去要。这就是她的“糜烂生活”,其实她认识的男人,连她自已也数不过来,基本上都是“通吃”,后来别人给她起了个外号,唤为“满桌儿”,这外号对她来说,很是恰当,人如其名,恰到好处。

    老黑和郭开新的关系。从郭开新开书店时就相当要好了,他对郭开新的做事为人很是钦佩,他也从风言风语中听到了邵琳琳的“做法”,既然刘升不管,他要负起,帮郭开新清理“门户”的责任。

    老黑的手段比较特别,他对邵琳琳也和刘升一样,任她胡作非为,不去管她。他主要对付的是邵琳琳的“姘头”。一旦看到有人从邵琳琳家里出来,只要是个男的,难免会遭到老黑手下的一顿胖揍,最后临走时。总会留下一句话,“你小子要是再敢来,小心把你那多余的物件割了喂狗”。

    尽管老黑不停的帮着郭开新“清理门户”,但终归无法进行全面破解。他也去号里看过郭开新,想把这事跟郭开新说一说,但看到郭开新后。他又欲言又止,无法开口了,他也只好等着郭开新出来,他暗下决心,自已书店利润的一半,给郭开新留着,让他出来做点生意,现在的老黑完全变了,从一开始“高衙内”式的人物,变成了“及时雨宋公明”,只要是和郭开新有关的事情,他都十分关心。

    郭开新的牢狱生活,远比他想象的,要开心的多。原因是刘升和“郝棍儿”早就打好招呼,只要是郭开新所要求的,作为把兄弟父亲的老郝,都会尽量满足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a城监狱,传说有两个号子最为有名,一则为“肉号”,一则为“睡号”。进了这两个号子的人,不但不会受一点罪,出狱时还会长胖好多斤,原因是进这号子里的犯人,大多是有钱人,通过家人的疏通“赞助”,他们的亲人,就会进这两个号子中享福,不遭一点罪。

    “肉号”,按名字来解释很好理解,就是专门吃肉的号子,a城监狱也和外头其它的事业单位一样,为了创收,他们也要拉“赞助”,来“肉号”的犯人,都得明码标价的进来几天,每天需要支付一定的“赞助费”。他们白天大多数时间是在号子里头睡觉,只有等到半夜十二点钟,才会起来开饭,吃食基本上都是以肉为主,加上白酒啤酒,不定额,随便吃,一直吃到第二天的早上上班之前,之后他们就转为了“睡觉”,天天如此,去了每天下午的放风时间,这些犯人几乎都是,处在睡觉和吃肉喝酒之间,完全就是群只会“吃喝拉撒”的货。

    “睡号”,也很好解释,那就是没有酒肉,只有睡觉,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平时也不用参加劳动,整天除了“放风”时间,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号里度过,俗称为“睡号”。在这里的犯人,很是轻闲,除了整天数还有多少天出狱外,还有收音机听,堪称是“高干待遇”,当然了,能来这里的人,都得上交“赞助费”,一般只有“肉号”收费的一半左右,对一些中产家庭来说,两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可以在这“睡号”里度过半个月,要是没有钱了,那就不用说了,出去和大多数人一起住“大号”好了,那样情况就难说了,往往“睡号”里的犯人,都会在时间没来到之前,写信请求家人,借钱来付这个费用,以免去“大号”受罪。

    “郝棍儿”作为号子里的总把头,他也没有能力把郭开新送到“肉号”中享福,原因是那高昂的“入会费”,没有来源,必竟这里他只是个“协勤”,做不了典狱长的主。

    不过“郝棍儿”是可以把郭开新送到“睡号”里的,但郭开新在里头待了几天后,他提出来,不想做个“睡死鬼”。无奈,“郝棍儿”又把他调到了监狱“猪圈”,整天和猪为伍,还算是个好差事,不用天天在“大号”里和狱友争斗,抢那个半生不熟的大眼窝头。

    养猪,对郭开新来说,没什么难的,可是监狱里的猪,和外头的好象不一样,这是专给“减刑人员”准备的,往往有关系,想减刑的人,都会调到这里,通过把猪养肥来立功受奖,走完了前后程序后,可以得到减刑,早日和家人团聚。

    可是来猪圈一阵子后,所有的犯人,都对郭开新产生了看法,那就是郭开新的猪,长得太快了,要是只有他一人的猪,长了大膘,就说明了其他人都在偷懒,那样的话,所有人都不会获得减刑,也就失去了来这里的意义,终于有一天,有人向郭开新提出了请求。

    “新哥,我求求你了,你能不能换个地方,去图书室,伙房都行,放我们一马吧。”

    “咋的呢,你们不欢迎我呀,我记得,我也没有得罪过你们呀?”郭开新自认为来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