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特种兵-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人的名字,叫孙承宗。据说,明史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单独给他列传记。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完全信任他,把权力交给他的话,恢复原来的土地这事未必一定能,但是,固守现在的土地,是可以做到的,是没问题的。这的确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因为这句话的隐藏意义就是说,如果此人一直在位的话,大清是无法取得天下的。
端着清朝的饭碗,顶着文字狱的高压,写出这样的文字,最终还让清廷统治者无话可说,只能由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评价是相当客观的,是无可挑剔的,是任谁也说不出什么的。世间再无孙承宗,之前的章节中我已经忘记了我有没有介绍过这个人,他的名字,应该以不朽二字命名。
其实说吧,孙承宗的命和凌云一样,用四个字概括,再合适不过了,那就是,救火队员。哪里需要去哪里,从来不跟组织上面讲条件。不过,此刻孙承宗还正在自己的高阳老家数星星呢。而凌云,就要披上铠甲,走上第一线了。
山海关这座城池,是他来到大明的第一站,在这里,发生过许多故事,结识了许多的人,有的自己爱过,有的自己恨过,有的人,跟自己出生入死,有的人,却成为了自己的刀下鬼,这一切都似乎太过于真实的在自己的眼前呈现着,自己无法去认真的想那一幕幕的事情。真想快点过去了快点过去。
时间容不得他多想了,钦差的仪仗已经到达山海关前。凌云坐在轿子里,前后左右各有五个持刀的校尉护卫着,二品的仪仗,虎头牌,金瓜银钺,肃静回避的虎头牌,上面写着自己的各个头衔。最前面的两面牌子上写着,钦差提督陕西军务总兵官凌。另一面写着,都御史武渊阁学士赐尚方宝剑。
威风凛凛已到极致了。山海关总兵官刘鸿,带领着手下千户以上的官员,迎接钦差大人。当凌云的钦差队伍到达辕门的时候,刘鸿早已经候在那里了,凌云不愿意在自己的老上级面前摆什么钦差的谱。可是钦差就是钦差,带着任务的钦差代表的是皇帝,他只能把这个架子端起来,要知道他自己也是都察院的右都御史,可不想让别人就这个破事参奏上一本。
当然现在是用人之际,崇祯绝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但是仗要是打完了呢,会不会秋后算账,这实在是个不好说的事情,不好说的事情,就不要去冒险。崇祯是个多疑的人,史书是这么写的,虽然因为太监诬告而杀袁崇焕的问题似乎是有意抹黑,但是十几年换五十多个阁员的事情还是有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样的标准似乎是不太适合崇祯同志。保险起见啊。
眼看到了辕门了,凌云从轿子里面出来,径直的向刘鸿走去。刘鸿赶紧跪下磕头,然后身后哗啦啦的跪倒了一大片,刘鸿带着属官们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然后起身,对着凌云说,“臣刘鸿,率山海关大小将佐,恭请圣安!”,凌云站在上首,答应一声,“圣躬安。”这意思,就是刘鸿问,皇上好不好,给皇上磕头。凌云作为钦差大臣,代天子受礼,回答,“皇上很好!”。
答完这句话,凌云就恢复了本来的身份了,他赶紧抢前一步,给刘鸿行大礼,“末将凌云大礼参拜!”。刘鸿明白,凌云现在无论是官衔还是身份地位,都远远的超出了自己,自己怎么能接受他的这个大礼呢。赶紧动手相搀,“凌大人,使不得,使不得啊。大人如今乃是天使,受命督军四方。我等皆奉命听从调用,焉敢承受!”。
凌云正色答道,:“我自从军,就在大人的麾下,多蒙大人提拨,数月之间,由一名小小的火头军骤升为四品游击,没有大人,哪有凌云的今天,莫说凌云是什么天使,就是凌云入阁拜相,也是您帐下的小卒!”。
众位将佐听到钦差凌云这么说,无不感佩!
第二百零八章 要啥给啥()
凌云能以天使的身份,给刘鸿行礼,就足以说明此人没有忘本,不管是什么样的境遇和身份,都不曾使他改变自己的初衷,即使他现在已经是这样闪耀夺目的一颗新星了,他仍然只是凌云,仍然还是刘鸿当初那个大力提拨的部下,就这一点,就足以让很多人感佩了。
一个中军官过来行礼,问道,:“大人,下面该如何安排?”,凌云轻轻一笑,“偃旗息鼓,把这副仪仗都给我收起来,这里是什么地方,这是山海关,我怎么干在刘大人眼前摆什么钦差的谱!你招呼兄弟们自行去歇息也就是了,我和刘大人私下还有些话说!”。中军领命去了。
凌云这才说,:“刘大人,让各位兄弟都忙自己的去吧,我陪您随意的走走如何!”。此刻的他,还是十分谦恭的语气,用征求意见的语气在和刘鸿说话,可是刘鸿自己心里是明白的,现在的凌云,早已经今非昔比,就看他身上的二品锦鸡补子,就可见一斑了。自己身上虽然也是二品的袍服,毕竟是文武有别。在大明朝,是文官领导武官的。一般来说,总兵都不如巡抚有实权,其实出任巡抚的,加衔不过是个三品的副都御史或者四品的佥都御史。
自己原来的属下,现在的钦差大臣凌云,就是辽东巡抚实缺,正二品的文官加衔,不管是品级还是实际的职务,凌云现在已经是自己的绝对领导了。这个不足数月前的小火头军,现在已经真正的是国家独当一面的将领和施政者了。
刘鸿一惯是个谦和的人,听到凌云这么说,他也就乐得从命了,他对前来迎接的将佐们说,大家都散去吧,各自回营整顿所部兵马,凌大人这次,跟咱们山海关,是要人有人,要马有马。朝廷嘛,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陕西流贼四起,凌大人奉命剿匪,我们能做什么,就只管去做,你们这八千子弟兵,都是我刘鸿所招募的,但是,你们不是我的刘鸿的私人武装,而是朝廷的将士,现在,你们该是冲锋陷阵的时候了,小伙子们,准备去吧!
大家都再次向钦差行礼之后,各自回营,刘鸿陪着凌云,来到了他的总兵大帐,几个月不见,似乎这里的一切都没有任何的变化。刘鸿笑着对凌云说,“钦差大人可到正中高坐,待末将我大礼参拜!”。凌云一听这话先自跪下了,“刘大人,您要是这么说,算是折了凌云的草料了。我说过,哪怕是我入阁拜相了,我仍是您的兵,是山海关的一员。您何苦如此羞臊我呢!”。
刘鸿本来也是跟他开个玩笑,也就正色起来,搬了把椅子让凌云坐下,自己回到帅案后面的座位上。他开口问道,:“凌云那,你能不忘却根本,这很好,说明老夫我并没有看错人,我当初提拔你为百户的时候,也并非想任用私人,让你对我感恩戴德,是你自己又真本事,就这一点,全山海关没有任何人是不服气的。但是,我向你行礼,是为国家的公器所在,今日你凌云身为钦差,来到山海关,我如此对待,换另一个钦差来,也是如此。我行礼是对钦差,不是对凌云,你可知道!”。
凌云点点头,“大人之心,凌云明白。凌云此次来山海关,就是要跟大人要些帮助的,没想到大人却直说了,真是惭愧啊。”。
刘鸿笑了,“有何惭愧的,山海关,难道不是大明的关隘,山海关的兵,难道就不是大明的将士吗。孟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现在虽然没有强大的敌国外患,多尔衮暂时臣服,未必就能够长久臣服。因为他们满人的骏马弯刀,一度曾经所向无敌,现在接受国家给予的辽东王封号,未必不是权宜之计。等他的厉兵秣马之后,或许还会卷土重来,如果是那样的话,国家就腹背受敌了!流贼现在势力还不大,你要迅速把他们剿灭,我会完全的支持你,山海关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战事,你是要钱要粮还是要兵,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这可以称得上是完全的肺腑之言了,不仅是老成谋国,而且是一心为国。凌云听的是热血沸腾,上前一下子握住了刘鸿的手,想说什么,可是怎么也说不出来,人这一辈子,能够遇上这样的上司,这样的朋友,这样的搭档,都是幸运的。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就是凌云的感觉。这样的同袍,是他一辈子的幸运。
这次来山海关,本来就是想,在这八千子弟兵里带走一个陷阵营,以及至少一千五百精兵,看这个样子,刘鸿打算给他的,远远不止是这些之前设想中的。来之前,他还在想,怎么开这个口,现在看来,真的是多虑了。刘鸿是个实在的人,一点都不来虚的,一定会如他自己所说。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兵给兵。这就是我大明山海关的总兵,有这样的总兵镇守这天下第一关,大明的边塞永远都是铜墙铁壁。
刘鸿的顾虑是没错的,多尔衮接受了大明朝辽东王的封号,辽东现在作为他的封地,基本上的权力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名义上是为国屏藩。但是如果真的有一天,他真的起了异心,进攻山海关,不说是朝发夕至也差不多。多尔衮把八旗改作了卫所,但是对于原来的八旗人马,多尔衮和多铎,具有绝对的领导权。所以,刘鸿说的没有错,人都是会变的,万一有些什么变故,就是一次大问题。在这个时候,如果把山海关的兵力抽调走了,山海关城防的压力是很大的。
山海关之前,只有八千兵力,现在,依然只有八千。刘鸿认为,兵不在多,在人之调遣。八千人,可以满足山海关的防御力量了。
第二百零九章 壮士出关()
兵不在多,在人之调遣,当年,诸葛亮面对姜维的时候,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千年以后,当刘鸿镇守山海关的时候,他也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当他接任山海关总兵的时候,这里的老弱病残以及根本就不存在的士兵,让他觉得,如果不加以切实整顿的话,山海关只能是一只纸糊的老虎。
所以,自从到任以来,他就裁撤了大部分的原有山海关驻军,并且在当地就地招募了八千名子弟兵。以袁崇焕当年在宁远时候的原则,刘鸿加以继承,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用辽东的人守辽东的土地,以辽东的土地养辽东的人。
只有这样的情况下,辽东兵的保家卫国,才不是一句不切实际的空话。因为脚下踩着的,就是自己的土地,身后守卫的,就是自己的爹娘,兄弟姐妹,以及老婆孩子,所以,辽东的士兵不会像其他的地方部队一样,抱着打不打都行的态度。如果这兵不是辽东人,那铁定没这么上心,爱打不打,土地爱丢不丢,这个地方丢了,正好回家去,谁没事喜欢在辽东待着。
当年,刘鸿在组建这支辽东边军的时候。就是有这样的想法。才让着山海关成为了不可逾越的城池关口。
但是,这样的想法,是否只适用于山海关呢。这支纯粹由辽人组成的军队。眼看就要跟随着他奔赴遥远的陕西,去镇压那里的流贼。他不想避讳一个很正常的话题,兵者,本来就是存亡之道,打仗岂有不死人的道理呢。所以,这一支辽东的边军,一旦出了山海关,就会有很多的将士血洒陕西。为这个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
虽说是埋骨不需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但是,凌云也顾虑,这些辽东的官兵会不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