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唐-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紫霄峰上藏书颇多,大都是道家经典,上清茅山一派的道藏这里也有收藏,这其中便有《道德经》、《易》、《大洞真经》、《灵宝经》、《太上素灵大有妙经》等道家经典著作。此外还有部分上清历代宗师的著作手抄本,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应该是之前司马承祯用过的,上面密密麻麻的记载些心得笔记。除此之外便是司马承祯自己的一些论著,但是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的著作。
这时候司马承祯已经数十余种论著出世,但是大约应该在天坛山上专门的经藏所在道藏阁中。平日里司马承祯所讲的东西都是出自这些论著。李清翻阅手头的这些手札,偶尔能看出一些司马承祯修道的历程来。
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李清这时候对于这些道家经典著作并不能完全领悟,于是快速翻阅,碰到自己感兴趣的就静下心来读一读,不感兴趣就一下翻过去。
昆仑一直在边上伺候着,偶尔也会翻阅一下房间中的这些书。昆仑识字并不多,有时候还会上前询问李清,李清也耐心讲解,主仆两人在这紫霄峰上却也悠闲。
其实李清最主要的还是看有没有武学方面的书籍。后世虽听说有武学秘籍之类的,但是毕竟没有真见过,街面上盛传的所谓《如来神掌》之类的也都是骗人的把戏。在司马承祯的的手札里面确实有着类似的记载的,但是单从字面上来看是看不出什么东西来。
看来每个门派的东西都是秘而不传的,大约自己以后会接触到,李清心里暗想。因此也不去管它,只是看这些书中记载的东西都是什么样的内容,囫囵吞枣,且记下再说。
李含光在下山的前几天,已经口传了李清一些最基本的导引之术,临走时吩咐李清每日里以引导之术锻炼己身,一日不可荒废。这些日子李清闲暇时分便用李含光教授的导引术冥想吐纳,颇感神清气爽,比平日更显精神。
于是天天修炼不缀。
这时候的大唐朝处在歌舞升平的年代,民间安乐,朝堂欢庆,但是在另外的一个道门世界之中却是风起云涌。
且说李含光离了王屋山,直去洛阳,在广化寺拜见惠达大师,邀请其参与司马承祯的收徒仪式。
惠达接过李含光手中的请柬,翻开看是司马承祯亲笔:
“惠达兄敬启,白云于数日前与兄晤面,犹历历在目。今请移步王屋,观白云收徒一事。届时群雄并至,实乃盛事,我道门中事还请兄做个见证。……”
请柬上的语气颇为随和,惠达和尚看完请柬,问道:
“白云兄所受何徒?”
“大师可能听过的,就是前些日洛阳盛传的神童。”
“哦?怎么你师父又动了收徒之念?”惠达倒是听说过的。
“也是机缘巧合,不过我那玄清师弟才华惊艳,聪慧沉稳,颇得家师赞赏。”
“哦,要说诗词估计那孩子算是无人能及,白云兄有如何能看出他有修道之资?”
李含光对于司马承祯不好多说甚么,不言师讳。只是说道:
“家师认为我那小师弟是有宿慧的。”
“哦?这倒是难得。老衲到时候可要好好看看。”
李含光并没有在广化寺多待,辞别惠达,出了广化寺,望着南面吐了口气,随后道袖一挥,出洛阳疾步向南而去。
李含光出了洛阳城,沿途一路南下,过了江,仅用十余日便到了道门圣地茅山。
司马承祯是上清派茅山宗的宗师,这些年并不在茅山修道,而是居于王屋,或是因为司马承祯的缘故,这上清茅山一派的中心算是移到了王屋山。但是茅山依旧是重要的道教圣地。茅山之中道字辈的道长还有两位。
茅山依旧巍峨,峰巅峪间,宫、观、殿、宇等各种大小道教建筑多达三百余座、五千余间,道士数千人,是仅次于王屋山的道门圣地。
李含光到得茅山脚下的茅山镇,暂作休整。找了一家酒肆,吩咐酒博士上了几份菜,边吃边打量周围。
镇上来往人群拥挤,其中不时有身穿道袍的道士经过。毕竟位于茅山脚下,道士常见,偶尔也会有人闲聊些有关道门的事情。
酒肆大堂中坐着几人,在小声议论:
“前几日,听说道坚道长匆匆回山,好像是受了伤。”
“啊,道坚修行深厚,何人能打伤与他?”
“不清楚,不过这道门之中得道的仙师众多,平时隐于深山圣地,有些能胜过道坚道长的也有人在。”
“如今茅山一派势大声威,谁人愿意去招惹他们,你没见有时从山上下来的道士趾高气扬,在这茅山镇上算是横着走的。”
“嘘,小声。”一人看了看边上坐着的李含光,对同坐的人说道。
李含光在刚才听到“道坚”名字的时候就留意倾听,他武艺极高,耳目聪明,众人的说话一字不落的听了进去。
“茅山派不是司马道长为门派宗师么?听说司马道长的武艺就高出道坚很多。不知道司马道长知道道坚道长受伤一事会如何处置。”
“司马道长云游已久,很多年没有在茅山上修道了。也不知道是否现在还能管得到这茅山上的事物。”
“唉,谁知道呢?算起来司马道长怕是快要百岁了吧?”
“修道之人多长寿,什么时候我家那个小子能入得了这茅山啊。”
“你就别想了。如果以后像山上下来的那些横行霸道的一样,你还不别戳脊梁骨?”
“这倒是。不过这些年日子好过,倒是没有必要非要去上山学艺什么的。让孩子好好读书,以后也有大好前程。”
随后便是东拉西扯的话,李含光也没有兴趣再听下去,叫过酒博士算了饭钱,随后从茅山上而去。
不多时,李含光上得积金峰,来到元符宫前,山上颇多道士,往来不绝,但大都年纪轻轻,看样子是修道不久,一个个。
李含光一路行来,倒是没有人问起。这时候的李含光已经五十岁有余,但道行很深,面容看起来不足四十,其实已经是道门的大家了,在这上清一派,除了司马承祯等道字辈的老一辈之外,李含光算是独领群雄,隐然有一代宗师之范。
李含光上到元符宫台阶,来到宫门之前,有两位三十许的道长急忙出来,边走边施礼道:
“恭迎师伯回山。师伯怎么也不让人事先通知一下,好让弟子们下山去接。”
“省了。”李含光淡淡的说。一路行来,看山上的弟子们大都修为轻浮,显然是修行不足。心中微怒,李含光暗想难道这些年轻的弟子平日里都疏于修行么?更何况,自己平日里不回来竟然没有多少人认出自己来,直到元符宫才有人认出后过来迎接。
李含光被迎进元符宫,落了座,随后便有小道童奉上清茶,刚才迎出去的两位弟子在边上小心的伺候着。
“师伯这次回山,不知是……?”
“没事便不能回来么?”李含光问道。
“弟子不敢,只是师伯一直跟随在司马师祖身边,有些年没有回山指点弟子们了。”说话的人小心翼翼。
“你玄致师叔在吗?”
“弟子这就去命人告知玄致师叔。这两年玄致师叔一直在后山修行,倒是很少露面了。”
李含光皱了皱眉头,在司马承祯“宁、静、致、远”四名弟子当中,以玄致最为好动,平时行踪飘忽不定,很少耐下心来潜心修行。这次是怎么看?
“不用了,等下我去看看好了。”李含光说道,“道济师叔现在在元符宫么?”
“师父他老人家下山去了,说是去了龙虎山访友。”
“那道坚师叔呢?”
“这……道坚师叔在九霄宫养伤?”那人小声说道。
“嗯?”李含光眼神微眯,心中已有怒气上升。
九霄宫位于茅山主峰大茅峰巅,是历代门派宗师居住之所,道门中的老字辈也只是住在这元符宫中。道坚篡越而居,是为大不敬,难怪李含光心中震怒。
“这万福宫什么时候轮到道坚师叔居住了?”李含光问道。
“现在这茅山之上以道坚师伯辈分最为尊贵,如何住不得这九霄宫?”
从后面进来一人,听到李含光的话,语含不屑的道。
第49章 茅山(下)()
李含光扭头看时,却是此前去到王屋山的玄英。玄英比李含光要小上十余岁,是道济道长的三弟子,在整个上清茅山一派玄字辈中并不出众。但是玄英颇会经营,又善交际拍马,深得道坚、道济喜爱。
“茅山之上,以谁为尊,看来玄英师弟还是没有弄清楚。”
李含光看了玄英一眼,淡淡的说道。
在此前道坚去王屋山的时候,玄英和道坚的大弟子玄眀一起跟去了,王屋山上发生的事情自然明了,道坚还因此而受伤。道坚、道济一门跟司马承祯门下间隙更胜,因此玄英在后面听到李含光的质问才出言反驳,今又见李含光态度倨傲,心中更加气愤,大声说道:
“当日王屋山上,司马师伯与道坚师伯比斗,所用手段不明不白,欺道坚师伯千里奔波,身形疲惫,所以才侥幸胜了半招。若不然,道坚师伯如何会受伤,又如何不能迎回《黄庭经》。”
玄英虽然心中气愤,但是在李含光面前依旧对司马承祯以师伯相称。
“自己道行不足,看不出来,就不要随便胡言,道坚师叔都没有说什么,那里容得你说三道四。更何况《黄庭经》为门派宗师掌管之物,道坚师叔想把《黄庭经》带回茅山不知所谓何来?”李含光说道。
“《黄庭经》乃我茅山一派至宝,本就应在茅山存放。司马师伯这些年不在山上,倒是把《黄庭经》当做自己私人之物了。”玄英说道。
“哼,玄英师弟倒是巧舌如簧,《黄庭经》一向由派中宗师保管,今我师父尚且健在,自然由我师父掌管。道坚师叔想把《黄庭经》带回茅山,难不成是窥欲这宗师之位?”李含光道。
“你……,”玄英气结,张嘴没有说出话来。
刚才招待李含光的弟子忙上前请玄英落了座,又给李含光上了一次茶,随后小声的问道:
“玄静师伯请用茶,这次师伯回山不知是所谓何事?”
“师父他老人家最近新收了一个弟子,命我前来请道坚、道济师叔前往王屋山参加师父的收徒仪式。”李含光说道,倒是没有为难这位后辈弟子。
“恭喜司马宗师祖了。”
那弟子正要说些恭维的话,边上的玄英突然说道:
“哼,师父他老人家在外云游,怕是去不了了。道坚师伯正在养病,没有时间去参加什么收徒仪式。”
李含光心中微怒,当着自己的面说这种辱没恩师的话,就算涵养在好,也会有气,于是冷冷的看了玄英一眼,缓缓说道:
“去不去难道是你能做主的么?没想到道济师叔几日不在山上,门下的弟子倒是缺乏管教了。”
玄英听到这句话,气的站了起来,手指李含光怒道:
“你……”
茅山门派中间,玄静是玄字辈最长的师兄,司马承祯更是门派宗师,玄英再怎么恼怒,也不敢随便说出怒骂的话来。
李含光没有看玄英,对着那名弟子说道:
“你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