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德意志-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埃里克对这款坦克非常重视,尤其对穿甲弹更感兴趣。在索姆河战役中,如果德军事先考虑了穿甲因素,战场的结果可能就会被改写。三人继续对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仔细研究,有的地方还进行了再次优化,最终由埃里克一锤定音,因为新型坦克是在德III型坦克基础上的改进版,所以暂时命名为IIIA型坦克,并确定马上在德累斯顿开工制造。
至于这款坦克是否是针对英国还是法国,必须在军内形成一个共识,德意志联邦的军事工业发展并不针对特定国家,尤其是近邻法国。为此,埃里克说出了他自己的想法:“先生们,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这么说了吗?这样,如果说这次法国的访问对德国同样是妥协,那么,英国人的利益则是盯着海洋霸权,而法国人的利益则是欧洲大陆,两个国家在意识形态上虽然有所差别,但也有种种相似之处。这两个国家的利益不能公开表现在政策上,甚至也不为群众所接受,但在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会产生其积极的一面。先生们,你们听着,社会舆论的激进化,妥协者们不得不演变为暗战,很可能直接导致大国之间的矛盾浮上水面。我告诉你们,在外交领域里,这种朝令夕改比最坏的外交政策还要糟糕。所以,我们也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不要主动树立敌对目标,也不要有意回避敌对目标,因为世界在变,不会有永远的敌人,也不会有永远的朋友。”
勃劳希契和伦德施泰特并没有听明白总统的意思:“总统阁下,您的意思是我们从现在起要以朋友的眼光看待法国人吗?”
埃里克笑了笑说:“你们说得对,至少现在是这样的。苏联并不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也在悄悄地与苏联进行经济合作,严重违反了《柏林和约》,谁知道法国和英国人有没有这样做?说到底,这都是利益给逼的。我们与苏联人做生意,英、法两国情报机关肯定一清二楚,只是看破不说破,不想把脸皮完全撕破而已。以前,法国人总是责怪英国人对德国的绥靖政策是纵虎归山,可是,他们现在也来了,这难道就不是妥协?所以说,我们的武器也不能直接针对特定的国家,这就道理。”
勃劳希契疑惑地问道:“尊敬的总统阁下,以您的分析,德意志联帮有没有必要随时准备打仗呢?”
埃里克知道他在翻开几天前自己说过的那句话:“部长阁下,随时准备打仗没有错,但并不等于时刻有仗打,我让国防军随时做好打仗的准备是想让美、英、法等国认为我们脆弱,像这么脆弱的国家最好别碰,否则……这结果,你可以猜到了。”
伦德施泰特对政治不感兴趣,在埃里克和勃劳希契说话时,他却在一心一意地研究那款最新的坦克设计。埃里克笑着说:“像伦德施泰特元帅就很好,风吹不动,雷打不动,一门心思就在军队的建设上,非常值得赞赏,当然,你也很不错勃劳希契。”
三人正说着话,总理施特雷泽曼过来了:“尊敬的总统阁下,我可以进来吗?”
埃里克说:“哦,太好了我的总理阁下,我还以为你正忙于政事,所以没有去打扰你。是这样的,你和外交部长米勒先生合作起草一个《德、法建交联合公告》,与法国总统特使共同慎重研究一下,作一些双方都能接受的修改,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进行全国广播。”
施特雷泽曼问道:“尊敬的总统阁下,草拟的公告已经写好了,我想在与法国共同研讨时先让总统先生过目,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我们才能走到与法国特使共同商议的程序。”说完将“公告”原稿放在埃里克的文案上。
埃里克非常高兴地说:“很好施特雷泽曼总理阁下,我会很快审阅的,但愿法国人也象我们一样非常认真。”
听到埃里克这样评述法国代表,施特雷泽曼发现总统似乎有些不太坚信这次的德、法建交,于是问道:“总统阁下能说说您此时的想法吗,这里没有别的人,我们都愿意洗耳恭听。”
埃里克其实也想让他们知道这次德、法建交的真实目的,于是说:“现在,世界经济很不景气,美国的情况也非常糟糕,全球这块蛋糕已经被列强们啃食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是一些掉在地上的渣子,如果法国人一味与德国闹僵,那么它们在欧洲大陆就会减少很多朋友,众所周知,德国凭借高新科技在周边邻国之间有了很大的积极影响,法国的眼力可不差,当然不甘寂寞啊。再者说,英国方面一直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多多少少会对法国有些敲打,法国人可不傻,他们也知道怎么去团结应该团结的人。我们现在只是赶上时间了。这样,你们先把两国的事办好,接下来的文章由国家来做”
施特雷泽曼的想法与总统没有多少分岐,于是,接下来告诉总统一个令人十分惊讶的信息:“波兰现在与苏联闹得很僵,似乎有两国交兵的可能,如果总统先生愿意接见波兰的客人,我明天就让他们到总统府来拜见”
第143章 艾德里安中学()
曼海姆是靠近法兰克福的一座小城,虽然城小地窄,却因为地处法兰克福与斯图加特经济发展走廊之间,加上莱茵河与内卡河在此交汇,成为德国西南物资转运的集散地之一。
因为是难得的西部平原,又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海外归国的部分加工企业大都选择在曼海姆安家落户,使得这座美丽的内陆小城更加热闹、繁忙。
最让曼海姆人感到骄傲的不光是发达的加工工业,还有值得称赞的文化教育,这里拥有着闻名全国的普法尔茨经济学院和曼海姆市经贸学院,虽然现在施教的都还只能算是非常年轻的学科,但经济贸易这块金字招牌,不但填补了当时德国学科领域的空白,更成为了培养并输出未来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如果说德国人历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那么作为德意志联邦总统的埃里克·艾德里安则更是不遗余力。战后的德国,国家经济一度举步维艰,但埃里克总统却并没有忽略或缩减教育资金的投入。战前全国计划兴建的学校,战后依旧按原计划动工,不但体现了德意志联邦全民的整体素质,更是德国人对文明与发展的美好期待。教育不因战事而荒废,不因经济而制约,不因政治更替而改变初衷,这是德国兴旺发达的基础。
曼海姆高中仅用时短短6个月,就在莱茵河畔拔地而起,这段时间,不光完善了应有尽有的教育设施,也配备了相应资质的教师团队,随着教职员工的入驻和学生入校报名工作的展开,8月份就开始了与全国同类机构接轨的有序教程。
全国各地同时开学的各层次院校共计上千所,这在战后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埃里克·艾德里安这位政治商人绞尽脑汁完成了他执政开始的第一大心愿。不光解决了国家教育问题,也同时安置了相当一部份退伍军人。
几乎所有德国士兵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士、尉级军官里也不乏大学毕业生,这些人因为丰富的人生经历,非常适合政治教育和历史教学,这就有效地解决了国内教育工作者缺乏的短板。
德意志联邦战后很快便书声朗朗,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感到十分惊叹。
埃里克不管政事多忙,都会定期走访部份学校,对学校师生的正当需求也不惜动用国家的紧急备用金,直到后来国民经济有了很大改观后,这种情况得到慢慢转变。
古德里安需要的新型坦克设计获得总统认可后,勃劳希契和伦德施泰特非高高兴,两人第二天便分别前往埃里克集团和德累斯顿,进行确认和授权工作。
施特雷泽曼部理呈报有关“波兰与苏联磨擦升级”的事件让埃里克整夜未曾合眼,但这些令人头痛的国际风云并不能打断他例行的安排,今天是他照常视察首都学校的日子,于是,他不得不打起百倍的精神以和蔼可亲的笑容面对学校的师生。
埃里克的第一站来到了柏林最著名的艾德里安中学,这样的选择并不是因为学校离总统府最近,而是这所他早期投资兴建的学校倾注了他极大的热情与期待。他把这所学校看得像自己的儿子海利斯·尤金·艾德里安一样重要,甚至关心的程度还超过了对儿子的爱。现在儿子海利斯远在汉诺威的玛琳堡,他在思念儿子的时候也会常常在学校门前徘徊。总统的平民装束一般不会引起首都市民的追捧哄动,市民们大都以为他们的埃里克·艾德里安总统一定会穿戴得光鲜亮丽,光彩照人,因此,埃里克的平民装束反而给自己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也获得了极大的安全感,他甚至会偶尔顶替佣人们到柏林市最繁忙的集市买小菜,并与小商小贩们讨价还价。
学校的师生们并不知道埃里克总统今天会来,埃里克也不会事先给他们打招呼,虽然总统先生并没有因为国事而忽略过对学校的关心,但首都上百所这样的教育机构,他们也不会知道总统先生会选择去哪所学校参观考察。
以总统身份出入公共场合,埃里克肯定会精心穿戴,因为他现在代表的是国家形象,他可不愿意让市民们认为自己的总统就像柏林郊外工厂里从事搬运工作的小伙子。
守门的老头子不知道他就是德意志联邦国家的总统,更不知道他就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但因为他是这里的常客,也经常在学校前面的马路上来回散步,所在对他并不陌生。只进行了例行性的身份登记,埃里克就和内政部长汉斯·路德笔人非常顺利地走进了学校的操场。
几个班级正在进行体育活动,学生们生龙活虎的劲头让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当然,那不是在柏林,而是在非常遥远的其他星际,一个对地球很向往的星球。
一个叫阿尔伯特·斯佩尔的孩子首先看见了他们,还给埃里克热情地打招呼。这已经不是他们的第一次相见,所以,除了非常礼貌的问候外,阿尔伯特便继续参加他的体育活动去了。埃里克觉得自己与这个孩子非常有缘份,总感觉在他们之间将来会有什么故事发生,所以,他走进校门的时候也在有意搜寻这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子。
阿尔伯特·斯佩尔是从曼海姆远道进入艾德里安中学的孩子,家里原本计划将他送往法兰克福读寄宿高中,随着本地高校的建成,家里非常乐意让他就在曼海姆高中就读。
然而,阿尔伯特的哥哥却并不这么想,他更希望这个非常可爱的弟弟应该去资历更好的学校就读,所以,作为哥哥的弗里茨·斯佩尔,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将年仅14岁的弟弟接到了柏林,并就读于这所全国闻名遐迩的艾德里安中学。他的理由非常充分,不光因为这所学校是全国最好的高校,更重要的是它的政治背景。政商两界的大佬们常常戏称艾德里安中学为“天梯学校”,因为这所学校的创办人和校长就是埃里克·艾德里安总统,只不过当时创办学校的时候这里还只是一所很普通的私有制民办学校。但是,这里出来的学生自大学毕业后很多都就职于埃里克集团和政府部门,所以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以这所学校作为自己未来跨入政坛的途径。
阿尔伯特当时并不清楚哥哥的这番深意,但他却从小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