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工业霸主德意志 >

第203部分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203部分

小说: 工业霸主德意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埃里克身边的一些靠得比较近的人也都听到了曼施坦因的讲解,唯一共同的感觉就是克虏伯公司在火炮的研发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火炮制造并不难,机械装置和击发装置有可靠保障的同时,学问就在炮管上了。许多厂家在物理学原理的基础上增加膛线旋转率,实际上,后坐力与闭锁栓同样重要,然后就是弹药的性能。弹药是物理功能与化学功能完美的结合,炮弹发射的速度、精准度和爆炸威力才是检测一枚炮弹的硬指标。

    对于火炮的设计制造,埃里克并不陌生,他甚至还是极端的发烧友,包括克虏伯的部份武器,都曾采纳过他的某些建议。

    “我没有见到过克虏的这款火炮,在原有的基础上,他们巧妙地增加了倍径,而且炮口制退器也实在是奇思妙想。”埃里克自言自语着。

    “总统先生不愧为内行,看到了门道。”隆美尔说。

    48倍径的火炮,听起来感觉没什么惊人之处,然而此时的世界各国想要研发出同样48倍径的炮管却并不容易,大都在性能相近的火炮管壁厚度上下功夫,以期获得足够的抗热性和强度,克虏伯公司却巧妙地避开了这一点。

    埃里克感兴趣的不完全是这门独特的火炮倍径,而是炮管中间位置有了一个环形突出层,他觉得很奇怪。

    “管身中间的环形突出层是什么装置?”发现问题的当然不止是埃里克,龙德施泰特也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那个装置是用来抽出炮管内部残余气体的,有清理炮管的作用。”曼施坦因立即解答了埃里克和龙德施泰特的疑问,接着补充道:“名字叫做抽烟装置。”

    “抽烟装置?这名字倒是很贴切,就是感觉看很奇怪,我甚至怀疑这样的装置会不会影响火炮射击的性能。”龙德施泰特也许感觉这个突出的部位不是那么美观,但并不怀疑它的性能,因此故意这样说。

    “请总司令放心,克虏伯对于这一项研究是非常独特的,而且也在同行业中树立了标杆。至于会不会影响射击,那就更不用担心了。”古德里安忍不住插了一句话。

    实际上,龙德施泰特的担忧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此时的抽烟装置根本就只有一个概念,虽然克虏伯公司相对其他厂家确实有过很多独特的方案。

    当时,克虏伯公司接到古德里安的订单要求时,第一个方案并没有加装抽烟装置。可是,德国的许多同行业中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过长的炮管一般都会导致管身寿命严重缩短,并不符合德军对坦克火炮“千发不换”的要求,于是,这个奇形怪状的装置就应运而生了。

    埃里克一边观看坦克表演,一边细心地听取他们的对话,但始终一言不发,因为他也发现克虏伯可能忽悠了军方,只是没有真凭实据,一切都要等测试结果出来后才能揭开这个盖子。

第310章 保加利亚站队() 
    抽烟指标其实是很难办到的,部队的第一关就是要求炮管的寿命,德国有近百家可以自行研发火炮的厂家,听到这样的要求就立即败下阵来了。

    莱茵金属公司作为埃里克有意培养起来平衡克虏伯公司的大型企业,仅仅也只是在小口径和其他业务上有竞争力,而面对铸造工艺、精密技术、高压材料等问题时,也只得退避三舍,局面完全一边倒,倒腾到最后,还是非克虏伯公司不可,埃里克也无可奈何。

    这个抽烟装置就是克虏伯公司在得到埃里克集团提供的整套技术后的第一个试验品,埃里克公司的技术与自身技术完美的融合后,克虏伯跨越式地解决了炮管寿命和管壁厚度的问题。

    提高了材料高压性能的同时减轻了火炮的自重,尤其是运弹装置,让埋头弹这种高性能弹种有了更好的发射平台,一切似乎是天作之合。

    看台上很多人都只是在看热闹,尤其是那些平时在背后嘀嘀咕咕的部份内阁阁员,他们并不会从这款武器的性能上看问题,而是从美学的基础上进行评判。

    实际上,火炮研发的背后有许许多多故事,而且仅仅只有克虏伯这位当家人心里最清楚。

    很早的时候,埃里克就描绘过未来埋头弹的前景,甚至预言过无壳弹的未来,克虏伯听在心里,很早就开始了悄悄的研制,虽然经历过不少失败,但最终还是获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抽烟装置这种为解决炮管寿命的技术出现后,成为了许多厂家争相吹捧的筹码。刚开始便引起了曼施坦因等人的疑问,所以,最初的实验车型上根本没有考虑安装这么一套装置,但是,因为克虏伯方面信誓旦旦,曼施坦因便动心了。

    在曼施坦因的讲解中,144/3已经凭借宽大的履带通过了起伏的泥泞路面,又多次跨越了深深的壕沟,对比三号车的车体,四号的车体放大不少,越障性能理所当然会更强大。

    埃里克还是一言不发,抽出一支雪茄在手上搓揉了一会儿,然后不急不忙地迎风点上。

    当四号坦克成功进入到第二个场地的时候,埃里克站起身来鼓掌表示祝贺,在场的所有官员也都纷纷站了起来。

    陆军方面的人几乎都对这款坦克寄予了厚望,自豪感油然而生。然而,埃里克的心里却早已经有了盘算,对于这件武器,国家只不过又多一款出口军火。

    施特雷泽曼也不例外,虽然他因为外事活动没有亲自参加这次坦克部队的检阅,但从平时与总统的交谈中察觉了这一信息。亚尔马也是个爱财如命的人,能够赚取外汇,他便会尽可能争取,在自豪的同时,他也在想如何才能让四号坦克漂亮地销售出去。

    德国与希腊的战争已经接近尾声,虽然希军并未主动投降,但精神已经崩溃,兵败只是早晚的事。盖哈德之所以急急忙忙赶往前线,就是因为几款新武器急于用实战进行验证,如果不抓住这个战争的尾巴,而寄希望于下一场战争,说起来似乎欠缺人道水准,再说,德国人都期待着安宁的生活,已经开始厌战了。

    想要靠战争的机会赚钱肯定是不行了,而且连续几年在欧洲的扩张行动已经让周围国家紧张不安,这次主动联合美、英、法、意四国统一对希腊采取行动,虽然获得了成功,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德国不得不在很多地方让步,否则,以法国人为代表的反德急先锋恐怕也会吵吵闹闹地串通美英挤压德国。

    既然由德国挑起战争行不通,埃里克自然又想到了作秀,或者是借刀杀人。美其名曰援助盟友,实际上是通过他人之手帮助自己测试新武器。

    勃劳希契和龙德施泰特等人已经为总统做好了选择,目标无非就是眼下的匈牙利,因为此时,匈牙利正与罗马尼亚进行着残酷的战争,随着德国的干预,一边拉偏架,一边假模假样地加大外交斡旋,如今的罗马尼亚几乎成了和希腊一样的孤家寡人。

    保加利亚倒是非常务实,因为许多国土与德国接壤,观望了很久,也不得不随着其他小国一道,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去掉了墙头草的想法,然后乖乖地投入了德国的怀抱。

    地缘政治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和胆量,如果在大国之间选边站队,十有八九都是九死一生,尤其是与强国为邻时,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依附,否则就是自找苦吃。

    保加利亚的做法不能不说是一种良性选择,这主要是他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容不得他们有过多的考虑。

    经过长期的战争,北面的罗马尼亚几近亡国,新的宿主匈牙利在德国明里暗里的援助下国力已经今非昔比,无法与之抗衡。

    另一方面,土耳其作为德国的铁杆盟友也在虎视眈眈,与其相邻,如芒在背,随时都有被挑衅的可能。

    自德国合并南斯拉夫诸国后,许多国土已经接壤,倒不如承认德国为宗主,可以混个一了百了。

    埃里克聪明就聪明在这里,他从来不谈保加利亚的问题,就算有人提到规劝其依附,埃里克也没有准许,实际上,现在的地理形势也只能让保加利亚用智慧来选择了。

    东边的出海口在土耳其和俄国的势力范围内,要想在这里出头根本不太可能。西边离英、法两国又太远,远水难救近火,远亲难压强邻。

    强行在这块被包裹的土地上绕过德国与英、法结盟,别说德国不答应,就算德国不理不采,弹丸小国关上门玩起来也没有意思,更何况英国和法国根本没有对德国开战的心思,更不可能考虑保加利亚的请求。

    野战午餐是许多官员难得享受的待遇,为了让官员们体会一次官兵平等,埃里克特意授意曼施坦因不要专门安排丰盛的饭菜,而是选择了和士兵们一同用餐。

    就在大家享受这种新鲜感的时候,坦克部队的作战参谋正在用扩音机向大家宣布接下来是自由讨论时间,大家可以自由进入军营宿舍,并与士兵们开展平等对话,而且内容不限。

    这也是埃里克有意安排队的。下一步,他想充分改善一下士兵的生活环境,没有这些阁员们的支持是不行的。

第311章 莱茵内部分歧() 
    柏林市东南面郊区有一片废弃的荒地,市区居民常常将各种垃圾集中倾倒在这里,导致周围大片农田和鱼塘污染严重,虽然环保部门采取了宣传和打击两手措施,但一直屡禁不止。埃里克亲自察看过这里的环境污染情况,为此,经环保部门提议,总统府牵头,专门召开了内阁坐谈会议,商量有效对策。

    根据埃里克和施特雷泽曼的建议,由民间集资,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将这一大片荒坪废地建成柏林市东南部新生活区,首期道路规划出台后,按照谁出钱谁命名的做法,充分放开融资渠道。

    不久,第一条干净、整齐、漂亮的新马路就诞生了,根据政策,由个人或集体出资修建的完整道路竣工后可以由出资人命名的原则,这条街被赋予了奥古斯特大街的名号,随之而来的另一条新马路也被命名为海因里希大街。

    这条自西向东,全长约十公里的海因里希大街的北面就是莱茵公司的办公大楼,而他们门前的这条大街就是由莱茵公司独资兴修的。

    虽然政府曾经有言——谁投资谁获利,但这条大街多多少少都含有一丝政治色彩,美其名曰响应埃里克总统造福于民的号召,实则是在仰国家总统之鼻息,只是明眼人不说破而已。

    莱茵公司在德国的总部就设在这里,而加工车间则在埃里克工业园内,两地之间的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也不是太远,因为有了航空和铁路的便利,公司考虑与上层机构“接地气”的问题,最终决定在这里选址。

    因为联邦国家非常注重交通运输,各州府之间都有通达方便的高等级公路、铁路和航空专线,公司高管与工厂之间除电话联系外,全程仅仅只需3个小时,已经算是非常方便的了。

    这个占地面积近一万平方米、拥有花园、假山、喷泉和全方位休闲娱乐设施的研究中心有两栋古罗马风格的四层建筑,白墙黑瓦与周围的绿色林木交相辉映,让人美不胜收,尤其是那缓缓流动的清溪,更加突显其设计者眼光独到、匠心别具。两栋楼房遥遥相对,中间利用防雨走廊和小桥相连。走在这条长长的廊桥上,可以尽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