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无敌铁军-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149章 见血()
有人前来投奔,高敬宗自然要做出礼贤下士的样子。高敬宗刚刚走了不到十步,这才意识到了不对,突然反问道:“你说什么?彭城刘牢之?”
“正是!”刘牢之哂然一笑,正色道:“在下听说高都督在江淮开天辟地,做得好大手笔。区区不才,拾先贤余智(毛遂自荐),投效都督!”
“刘牢之!”高敬宗顿时目瞪口呆。因为刘牢之名气太大了。刘牢之,字道坚。性格深沉刚毅,为人足智多谋。最初应谢玄之募入北府兵,为其参军,后以功升鹰扬将军、广陵相。淝水之战时,率五千精兵在洛涧大破梁成。
时任氐秦卫将军的梁成率五万人(另有一说二万人)东进,赶到洛涧(在今安徽淮南市以东,由南向北流入淮水的一条小河)西岸布防,以阻止谢石、谢玄等救援胡彬阵。时任广陵相的刘牢之率领五千兵马救援被苻融围困的东晋龙镶将军胡彬所部(五千人马),刘牢之果然出击,大破秦军防线,阵斩秦卫将军梁成、扬州刺史王显、弋阳太守王咏等十员将领(另一说王显被晋军俘虏),秦军阵亡达一万五千人,竟是攻击晋军的三倍,余众溃散,不复成军,大批的军器辎重被晋军缴获。仅仅在一夜之间,前秦名将梁成和他麾下的数万秦军,便不复存在了!可以说在东晋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刘牢之占据了浓重的篇幅。
要说起来,三国时期的智者如云,谋士成群。荀彧、郭嘉、贾诩、诸葛亮……一个个名字提起来,就令人敬佩不已。当然这要数《三国演义》的功劳,否则史书记载的历朝将相谋士,大家可以记得多少人?事实上在南北朝时期,同样也是良臣智者如云,猛将如雨。然而因为没有一部可以像《三国演义》那样的小说,让南北朝猛将智者家喻户晓。
很多人都可以称为传奇。如羽扇纶巾轺车轻尘谈笑间破敌的儒将谢艾,有万夫莫敌以千步骑破十万匈奴军的西凉悍将北宫纯。有一曲《胡笳五弄》退敌的刘琨,也有东山再起的谢安。
除此之外,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属刘牢之。这是一个经历和魏延一样充当悲剧的悍将,刘牢之一生战功赫赫,斩梁成、败王恭,破孙恩,虽然有少败,也堪称用兵如神的良将,然而他却和楚霸王一样,是一个军事的强手,政治上的白痴,被一群政客生生玩弄鼓掌之间,最后自缢而死。
高敬宗也想招募名将牛人,可是没有想到,不来则矣,一来居然来了一个牛人,而且还是一头大牛……
“都督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文韬武略、厚德载物、运筹帷幄、助人为乐、出类拔萃、大义凛然、高风亮节、见多识广、平易近人。”刘牢之看向高敬宗的表情就如粉丝看到了天皇巨星,两只眼睛里冒出小星星:“都督计略用于战阵,便是孙武复生、诸葛在世,也非都督对手!”
高敬宗听到这么一大串的恭维之词闻,顿时恶寒,居然不由自主的一哆嗦,难道这就是黄易大大所写“虎躯一震”良臣猛将纳头便拜?
刘牢之目光中露出一丝灼热的火焰,恭恭敬敬拜倒道:“牢之不才,挽得三石强弓,弓马武艺,无一不精。提得起二十八斤铁矛,愿为都督一小卒耳!”
封雷拱手道:“恭喜都督获一良将!”
何穆一咬牙,也上前拜倒:“东海何穆,草字显庆。虽然无将才,然精通算学,粗通文墨,愿为都督帐下一捉笔小吏!”
“我靠,这也太逆天了吧?今天是撞了大运?”高敬宗欣喜若狂,赶紧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学着刘大耳朵的样子一手扶起刘牢之,一手扶起何穆道:“二位高看高某了,高某在乱世中苟且性命,恐怕会让二位失望了!”
“不不不!”刘牢之连连摇头,“都督之志,刚才已经吐露。以在下看,都督的志向绝非仅仅是苟且性命而已。”
高敬宗笑道:“那又是什么?”
刘牢之朗声道:“逐鹿中原、鼎定天下!开万世不拔之业,垂千秋景仰之范!”
少年府都尉冉裕、第一折冲都尉胡光、第四折冲都尉刘孟、第五折冲都尉聂彦适。死军副将、中垒校尉封雷等众人一起拜倒:“我等愿誓死追随都督,建功立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高某何德何能……高某不才,承受诸位厚爱,某很愧疚。”看着众人拥护高敬宗心中一股自豪油然而生。高敬宗矫情一番朗声道:“如今天道残缺,自前晋八王乱起,华夏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毁我祖庙,以汉为“羊”,杀之为粮。屠城灭户,***掳掠,无恶不作,凡此种种,馨竹难尽。中原沦丧,北地苍凉,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敬宗不才,立志之年,举义共赴戮夷。以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危亡!”
“驱逐胡虏,还我河山!”
“誓死追随大都督!”
何穆此刻脑袋中还剩下一片清明。“昔成汤地不满百、西岐地方三百里而定鼎,少康一旅而兴夏、肃宗匹马而昌唐,霸王八千子弟兵渡江。或许还有成事的可能?”
计划远远赶不上变化,什么借东晋之名立足南阳发展,什么有借谢万之败,收东晋溃兵为已用,什么利用慕容隽在北地搞得天怒人怨,九十万人破家迁徙,收流民所用。真坐等一切发生吗?高敬宗不是铁石心肠,他做不到无视近百万同胞百姓在接下来的半年内惨死。
高敬宗挥手大吼道“越马扬刀北伐!”
“北伐、北伐!”众将士整齐的大吼道:“北伐,北伐!”
八千余(少年死军三千人)将士人人脸憋得通红,竭斯底里的吼道:“北伐……北伐!”整个谪仙堡百姓也沸腾了,正在喝酒的把酒杯摔在地上,挥拳大吼:“北伐,北伐”
此时,整个谪仙谷五六万人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工匠还是庄户,再或者稚子孩童,皆嘶吼道:“北伐,北伐!”
此时,谪仙谷已经被“北伐”的咆哮声淹没了。五六万军民如同五六万只猛虎在狂啸。
是的,必须北伐了,他们已经受够了他们受够了这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人不像人鬼像不鬼的日子,只有北伐,只有杀回家园,夺回属于土地,才能像个人一样活下去!
(本章完)
第150章 会后悔的()
当古埃及只剩下漫漫风沙与金字塔;曾经繁华似锦的迦太基,已被历史无情的覆盖,成为存在在历史上的绝唱;曾经是青草扑地的两河流域,早已变成空旷死寂的生命禁区……古巴比伦、古印度、曲度文明、两河文明、希腊文明等等无数聪明智慧的民族,都消失在历史长河。唯独华夏文明五千年繁育生息,延绵不绝。
华夏民族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不倒,不是上苍眷顾华夏民族,不是因为华夏民族没有遭遇过外来侵略。事实上从早在两千八百多年前,随着犬戎攻陷镐京(现长安区)华夏民族遭遇亡国灭种的危机。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九合诸候,百年苦战,付出无数牺牲终于把犬戎、北狄打出中原,保存了华夏社稷不绝。
然而时隔不久,随着林胡、东胡、匈奴兴起后,开始第二轮大规模入侵。然而华夏民族每当面临亡国灭族时,总有英雄人物出现,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从卫青、霍去病到祖逖、刘琨、冉闵。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华夏儿女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执念。
“祖宗之地不可弃!”为了这个执念,祖逖带着百余部曲,毅然渡江北上。为了这个执念,刘琨坚守晋阳孤城十四年,南望王师魂欲断。为了这个执念,冉闵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宁死不降。为了这个执念,面对谪仙谷呼声如雷,人人高呼北伐。就连原本并不看好高敬宗的山桑王竟如、灵壁萧金定、铚县戴安之等也兴奋的大吼道:“北伐……北伐。”
“驱逐胡虏,收复故土”如同海啸般的嘶吼,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越来越大。欢呼声越吼越响,似乎有一种疯狂的味道。高敬宗也被这个情绪感染了,振臂高呼“驱逐胡虏,匡复华夏。”
唯有死军统帅籍戡气得脸色铁青,恨不得从高敬宗脸上咬下一块肉。如今倒好,民心士气已经被鼓舞起来了,如果不顺从民意,组织北伐,整个江淮都督府的人心就会散掉。
不是籍戡不愿意北伐,也不是他不想北伐,只是他需要时间,用足够的时间训练军队,发展实力,增加胜算。
其实高敬宗原来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就在那么一瞬间,高敬宗的脑袋明悟了。战争,并不是以表面实力来计算的。如果谁的兵多谁就能胜利,那么也不会有孙武千里破楚,五战入郢。也不会有楚霸王破釜沉舟,奏响亡秦丧钟。更不会有北府兵八万大败前秦九十七万大军。
想通这一层,高敬宗不再执迷找一个基地,慢慢积蓄实力的计划,而是与时间赛跑。因为此时华夏民族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每迟一分,便有无数华夏同胞命丧胡虏之手。所以北伐,一定要快,越快越好!
高敬宗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本都督决定,秋后之后,立刻集结死军五府十七团兵兵,誓师出征北伐。”
“大都督威武!”
“大都督霸气!”
“大都督英明!”
……
“大都督实在是太意气用事了!”籍戡忍不住的劝道:“有道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们如今根基尚浅,如若大都督效仿勾践卧薪尝胆,繁殖人口,聚积物力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如果高敬宗不是后世之人,不知道慕容隽将举起屠刀,大杀四方,短短三四个月九,九十余万百姓惨遭无辜屠戮。高敬宗肯定会选择这种最为稳妥,最为保险的办法。可是让高敬宗眼睁睁的看着九十余万同胞被屠戮,他真的做不到。高敬宗想了想,决定的道:“不行,绝对不能等下去了。趁着我们热血未冷,必须北伐!”
刘牢之、冉裕、封雷、胡光等将领脸露兴奋之色,而籍戡和陆永华的脸色则迅速的阴了下去,籍戡如丧考批的跌坐到地上。一脸悲愤的道:“都督今天……今天这事,唉……”
高敬宗心中所思,不足以向众人表明。不过他略作思索,顿时就有了主意。高敬宗脸色雇个人道:“籍帅、陆长史,你们想差了,本都督绝非脑袋一热,就决定组织北伐。”
在这个时候,天色已经暗淡下来,高敬宗信手指着点点繁星,道:“诸位请看,如今东北方紫薇帝星暗淡,而周围贪狼、破军则光芒大炽。本都督推算燕主慕容隽,本无天子运气,窃据帝位,图遭反噬,如本都督预料不差,慕容隽绝对活不过百日!”
“什么?”籍戡闻言大惊失色:“慕容小儿命不久矣?”
“正是!”高敬宗道:“不出百日,慕容隽必死无疑。伪燕朝廷到时君龙无首,进退失据,就算我们此次北伐不得一举成功,至少可以匡复河南地!”
籍戡等人闻言大喜,死军诸将对高敬宗也盲目崇拜,对此深信不疑。高敬宗随命何穆为陆长史副手,任都督府司户参军兼死军司马。而少年死军则一分为二,刘牢之和冉裕各担任府都尉。
此时,来往宾客开怀畅饮,高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