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防化尖兵(重回千禧当兵王) >

第83部分

防化尖兵(重回千禧当兵王)-第83部分

小说: 防化尖兵(重回千禧当兵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越来越佩服这个上等兵班长了。

    几个班长则听得肝颤,这是掏粪啊?听杨越那一套一套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在处理化学武器

    还得全身防护!?

    啥也别说了,牛再栓一挥手,全连带到防空营。这帮瘪犊子撂下三个旱厕,人都跑工兵营去了。杨越穿戴好防护装备,第一个往池子里跳,他站在那一层“养眼”的污秽上,在一群飞舞的苍蝇中间,向高爱军招了招手;“班长,要不,你先打个样?”

    

第149章 插曲() 
这一天,防化连香飘万里。

    回到营区之后,警调连差一点在防化连营门口拉警戒线,来人车辆全部绕道,不然铁定连年夜饭都得吐出来。

    不是每个班都像三班,他们之间的配合程度别人望尘莫及。车子翻了,桶子倒了,盆里的老粪便也撒了。在防空营的一下午,基本上就是一副鸡飞狗跳的局面,连牛再栓都沾了一身的屎。

    整整一下午,防化连一百三十多口,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除了炊事班。

    他们就负责把所有的餐桌搬到灯光球场,然后还做了一个特别恶心人的菜。

    西红柿炒鸡蛋。

    那红的黄的,糊糊地混在一起,半汤半干,瞧一眼上去,不就和新鲜的粪便一个造型么?

    三分之一的人看见那一盆西红柿炒蛋,当场成了喷泉,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反射弧比较长,反应过来的时候也喷了一地。剩下的那三分之一,向来以神经大条著名,吃得很嗨。

    张朝封就是其中一个,虽然三班连杨越都吃不下去。

    他一个人坐在桌子上,看着地上跪着的几个,“咦,你们都不吃啊?挺好吃的啊!”

    他用勺子舀了一勺西红柿炒蛋,在几人面前晃,欧阳山额头青筋暴起,憋了好久还是没憋住,“哇”地一口又吐了。郑书丛则早就倒在了地上,他是累得没办法吐,就是觉得胃里一阵翻腾,恶心。

    杨越这货临到头来还是没有把三班带走,大家都在干活,杨越觉得他们提前离开不太好,所以三班也就加入了进去。三个厕所掏下来,感觉天都塌了一半。这档口几乎所有人都有气无力,而且还恶心。

    杨越蹲在地上,拿着帽子扇风,满鼻子里都是酸爽味道,这模样,估计全连人民一个月内都吃不下西红柿炒蛋了。

    啊,除了像张朝封这样的。

    牛再栓当晚就打电话给参谋长,这活没法干,他用香皂洗了一个多小时,出澡堂子的时候,他一堂堂帝国上尉,还被别的连的几个列兵抛白眼。

    参谋长在电话里打哈哈,一天之内解决掉一半的旱厕,防化连居功至伟,连师长都表扬着呢!

    表扬?爱谁谁!王八蛋才稀罕!

    参谋长话锋一转

    牛再栓,年底标兵连队想不想要了?

    先进党支部想不想要了?

    集体嘉奖想不想要了?

    牛再栓对着话筒沉默了半天,心里寻思着这话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呢?参谋长挂掉了电话,仇几满在一旁抱怨地没完没了。明天还有四个旱厕,作为连首长,他们得穿着防化服做表率。牛再栓把“嘟嘟嘟”响着的电话筒一扔,特么的,为了标兵连队和先进党支部,豁出去了!

    十几年没掏过的老厕所被防化连扫荡而过,空了几座蓄粪池,多了几个化粪池,防化连也由此一战成名,名声大噪。

    只是代价有些大。

    第三天上午,洗消排的灌了几车水,用了两百多公斤氯粉,一字排开,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把全连都消了一遍毒,没放过一个犄角旮旯。人员洗消车也准备就位,从连长到列兵,每一个人都必须在淋浴车里呆够二十分钟才能出来,高爱军在洗消液里添了香料,用了消毒粉,但洗完晚上点名的时候,防化连上空仍然是一股“香”飘万里的感觉。

    牛再栓吸了吸鼻子,一脸的不爽,他一挥手,还点个鸡毛的名!

    “二排!你们这洗消水平是山寨的吧?洗了那么久,怎么还那么臭?这业务技术能上战场?高爱军,滚去把淋浴车开过来,全连再来一遍。”

    高爱军一脸日狗没日爽的表情,默默地去了车库。把洗消车开回来后,二排长亲自上手,往洗消液里倒了一整袋香料

    这是上山前最后一个插曲,但实际上这首曲子显然还有副歌部分没有演奏完毕。

    按照作训科的计划,等着防化连的还有师直大会堂边的一个器械坑,规模是一百乘一百乘三。

    单位,米。

    工兵营负责丈量,防化连负责施工。长宽一百米的器械坑,往下挖两米,工程量大约是两万方土。这个数字算上牛再栓和仇几满,平均摊到每一个人的头上,大概是一百四十方还要多。换算成吨,每人差不多需要挖掘二百一十四吨土。

    而且还限时八天!

    一人一天二十六吨,约等于天文数字。

    防化连干了一天,牛再栓就打报告不干了。

    因为没法干,全连一百四十多人二十四小时两班倒轮轴转,卯足力气挖了整整一天,才挖了不到二十公分深度。但却挖到人疲马乏,精神崩溃。眼看还有半个月就要上山,这还没等上高原呢,防化连就得全员阵亡。作训科科长亲自过来看了工地,看见防化连的人七倒八歪,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就马上汇报给了司令部。

    司令部也没办法,工兵营大部队已经开着几乎所有的工程车辆上了高原,去做前期的准备工作,现在对防化连的窘境也无能为力。参谋长听了之后猛拍桌子,不是还有几台战备挖掘机吗?战备战备,非得因为打仗才算战备吗?给老子统统调过来!

    然后工兵营的家伙,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把坑给挖完了。效率之高,让防化连的人气得差点吐血。

    早特么干嘛去了!

    但不得不说,防化连由此躲过了一劫。虽然平整器械坑底、铺平从沙漠里运来的几万吨沙子也着实费了不小的力气,但是省去了挖坑的环节,牛再栓勉强能够接受。只是就算是这样,防化连也足足用了六天的时间,才将器械坑摆布妥当。

    所有人都神魂颠倒,防化连蜷缩在营区里舔舐发抖的双手,整整一个星期没敢出门。

    六月一日,司令部以检验战备预案为名,下发了三级战备命令。

    防化连按照命令预案,生活物资装车,采办三日份口粮。各班运输车辆加油试验,做最后的检修,确保车辆状态。

    六月二日晚,三级战备转二级战备,全连战备物资上车,分发单兵装具。所有人员打包跟车,睡在了车上。

    喀喇昆仑山,我们来了

第150章 雪山() 
全班八个人,战备物资在盖了篷布的解放141后车厢里堆了小半车。张朝封上了车,看着那一堆东西当场暴走。

    “携行包、背包、挎包、鞋子两双、作训服两套、作业服两套、常服一套、防潮垫、棕垫子、狗皮褥子、棉褥子、棉被子、海军被、棉大衣、羊皮大衣、作训帽、防寒帽、大檐帽、防风镜、墨镜、两罐21金维他、两罐维生素c,还有老子的两壶高粱酒、三斤莫合烟”他踢了一脚面前那一堆物资,“搬家也不过如此吧!”

    杨越从车下扔了一双大头皮鞋上来,“还有防寒鞋和大头皮鞋,你带了没有!?”

    “带了!”张朝封把手上的东西往里一扔,“还有秋衣秋裤两套,绒衣绒裤一套。大夏天地搞得跟要去北极一样,你特么敢信?”

    郭廖爬了上来,“青藏高原号称地球屋脊、世界第三极,是有它的道理的,让你带你就带吧,别到时候冻成了狗,莫怪老杨没提醒你。”

    张朝封眨了眨眼睛,“上面真的很冷?”

    杨越肯定地点点头,把其他几个新兵也拉上了车,“到了你就知道了,多带点防寒物资保证你不会后悔,反正又没让你背着走。”

    郑书丛的挎包里鼓鼓囊囊的,杨越取下来一看,还带了剃须刀和拖鞋。

    “嫌不够重是吗?”杨越问他。郑书丛摇头,道:“不是,上面不是还要洗澡嘛,胡子长了总要刮的。”

    杨越把两样东西拿了出来,“还有谁带了的?”

    “我!”

    “还有我!”

    “我也带了!”

    八个人里倒是有六个举了手,就张朝封一脸懵逼地没带,他是忘记了。99年演习的时候,周亮上过一次喀喇昆仑山,经验是有,但没去过那么高,所以他也带了。

    “生活洗漱用品统统留下,带了没地方摆,更用不上。”

    “不是吧!”郭廖张了张嘴,“三个月啊,大哥!”

    “十个月你也用不上,挎包里就带针线包、茶缸子、筷子、饭碗,其余的,就地留下!”

    “毛巾呢?”

    “你想带就带,但是用处也不大,多带点纸倒是真的。”

    几个人面面相觑,这特么逗我玩呢吧!啥也不带,上去用啥洗脸啊?

    杨越冷笑一声

    哼!洗脸?不存在的!

    五千米的海拔,紫外线强到丧心病狂,皮肤上稍微沾点水,只要没擦干,哪怕留下一丁点水分,裸露在外就等着皮开肉绽。不洗脸的好处太多,厚厚的一层泥就是天然的防紫外线保护层。

    知道犀牛吗?为什么狮子都打不过?那还不是因为身上一层泥盔甲,物理防御太高。

    其余人听天书一样。

    第二天凌晨六点,部队集合开拔。军务科军车监理打着警笛开路,后面跟着警调连、侦察营、防化连、防空营、通信营,浩浩荡荡将近七百辆车从南门驶出,经过东门,出了城门后,车队往南,顺着公路一路朝叶城而去。此去后蔵高原八百多公里,计划行军八天整。第一天经过和田到达叶城,来到了新藏线的起点。部队休息一晚上之后,正式开上了世界最高、环境最恶劣、地段最复杂、危险最大的新藏线。

    关于新藏线,周亮知道的故事比杨越要多。新藏线的建设难度比中巴友谊公路还要高数倍。有据可考,这条路曾经在唐朝时就以分段的形势存在,但只能走马,地形险峻的地方连马都走不过去。五十年代修建新藏线的时候,因为山高路陡,加上当时的技术设备落后,几乎平均每修进一公里,都要付出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如果没有这条路,对印反击战不可能那么顺利,在新中国历史上,由于新藏线的存在,确保了中国军队对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区域的控制。

    而这条路,也见证了两个世纪的中国军人来来往往的一切。

    新世纪之初,新藏线上跑的几乎都是军车,偶尔有地方车辆,但数量非常稀少,更别说什么驴友、登山爱好者,根本看不到。各运输团、汽车营往来拉送物资,曾经在这条线上发生过很多惊险、新奇的故事。

    周亮说起故事来滔滔不绝,有些连杨越也没有听过,三班的弟兄听得津津有味。尤其其中的一个故事,让杨越感触颇深。

    说是某个边防团有一个老兵,从十七岁入伍时起就被编入哨所修电话,一直待到二级专业军士转业,因为交通不便,整整十三年没有下过山。转业之后,这位老兵领了十三万各种工资、津贴和补贴,头一回坐上火车。坐他对面是个年轻的汉族女孩,这位老兵从上了火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