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铁血少帅-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流军事国家跃居到一流军事强国的原因。
日本也一样,德国的火炮技术以及轻武器制作技术让它们那低劣的军事工业呈现飞跃的状态,原本在沙俄时期,半斤八两的实力一下子就变成了一斤甚至一斤半。
其实英法的话,根本就没什么需要,因为技术层面上,它们并不逊色于德国,甚至在一些领域上,英法超过德国一大截,例如法国速射炮、英国坦克。
所以,他们就更注重军事赔款与资源,于是就出现了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这种超过人类想象的字眼,法国甚至控制了德国主要煤矿区。
但是冯庸的话并没有打消段祺瑞等人的想象力,自从刚刚那番描述开始,两人的立场已经转变,他们也希望从德国得到一些东西,就算是一点暂时用不上的也好呀!
“汉卿,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北洋用不上那些技术资料,但是不代表你们用不上。”段祺瑞提出了一个新论点。
冯国璋、徐世昌二人眼前一亮,是呀!既然大家都准备统一了,那还分什么南方北洋,只要能强国就好了。
冯庸无奈的点了点,本来不想说的,可现在这群老狐狸都掏老底了,他只好说道:“其实德国那些军事技术资料,我早就有了,而且绝对会比英美得到的更先进,至于光学仪器、火炮这些,我想你们也应该听说过了吧!
我南方军狙击步枪上面用的六倍镜就是自己生产的,福建火炮厂能够成产350mm火炮,只不过因为暂时没需要,所以我军重炮师装备的还是210mm榴弹炮,但是军舰上确确实实用上了。”
“啊!”徐世昌等人这才明白为什么他一副不关心的样子了,因为该有的,不该有的,南方军全有。
难怪人家的军队能够百战百胜,有这么强的制造能力,还有什么不能装备呢?生产一些陆军武器还不是小意思!
冯国璋嘴张了张,似乎想要说什么,但是冯庸先他一步说出来,“至于为什么我南方有这些东西,这个原因我暂时不能说出来,不是说不信任各位,而是知晓了对我国没有什么好处。”
他这才没有问,徐世昌倒是老油条,笑着打圆场,“嘿嘿!不管怎么样,南方越强大,对我国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这些知不知道也没什么?”
段祺瑞倒是沉思着,他似乎明白了,眼神不确定的瞄了瞄冯庸,心中那个惊骇的念头一直没有熄灭过,但是却让他严守口风,因为他知道,这个东西一旦说出来,恐怕中华民国都会被世界各国集体针对。
“那汉卿以为我国应该要什么?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
冯庸看了看地图,然后意味深长的说道:“诸位可能误会了,我并没有说德国就是我国这次所能得到最好的东西,要知道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东西,只需要将这个东西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德国就是我们将光芒彻底放射出来的媒介。”
说着说着他端起了杯子,抿了一口茶,说起来,北洋准备的这茶点都不错,茶是上好的铁观音,估计是以前皇家贡品,那叫一个滋味,以往喝惯了武夷山大红袍的冯庸,突然尝尝这铁观音,那也是一个不一样的享受。
可徐世昌三人却在为他的话苦苦思索,什么东西是他们已经有的,而且还是一个威力巨大的好东西。
“哈哈!汉卿果然非一般人哪!看来我们都被远处的利益迷住了双眼,竟然连自己的东西都忘了。”段祺瑞高声大笑,显得很是开心。
冯国璋也他的笑声中明白了,嘴角略带一些苦涩,这‘东西’应该说这些人,居然被他们忘了,何其悲哀。
没错,他们说得就是中华民国自一九一五年,陆陆续续派遣到欧洲支援协约国的民工,据不完全统计,英法招募的华工数量达到了十四万人,而现在,这些华工还剩下大约十二万。
为什么冯国璋会觉得苦涩,是因为这批人被北洋政府当做牺牲品,从而换来了一些微乎其微的补偿款。
自1915年,北洋政府主张参战之后,英法等协约国强烈要求中华民国派遣参战军,因为他们知道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的中国,并不缺兵源。
但是北洋政府不愿意他们辛辛苦苦培养的百战强兵就这么走出国门,当做炮灰,并且他们没有日本人的远见,要知道欧战也是一个练兵的好地方。
至少日本三十万参战军,带回国内的时候,是前所未有的精兵,而这批人也成为他们侵华的主力军,可以说,没有欧战,日本军队不可能蜕变这么快。
当然,他们也学到了欧战先进的战术,比如堑壕、铁丝网、碉堡一体防御作战,坦克、飞机的战争先进性等等,这些都成为日军成长的养料。
第四百七十五章 华工()
北洋既不舍得将自己的军队送上去参战,又不愿意白白放过英法的那些许诺。
于是,他们集思广益,想出了一个更加缺德的主意,我大中华最不缺的就是人,那就送工人上去帮忙喽!这不是一样的吗?
英法仔细想了想,有总比没有好吧!要知道战争比拼的是国力,而早在大战开始前,法国就已经处在人员匮乏的状态,索姆河战役彻底告诉了协约国一个道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绝无仅有。
在1916年的时候,一战已然进行了两年,协约国后方出现了问题,根本没有人愿意来做后勤工作,当然也不排除本国劳动力的匮乏,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从外部寻找解决的办法。
英国甚至调集了印度那群懒鬼过来,而法国也召集了东南亚土着、非洲土着,但是一上战场,人家全跑了,管你三七二十一,这就很尴尬了。
所以,当北洋提出来‘华工’这个选择的时候,他们举双手欢迎,事实上,他们原本就提过,法国公使康悌早年提出要招募华工到法做工的时候,被当时的北洋政府拒绝了。
北洋当时还是袁大头在位,为了不放弃掉英法的许诺,他的幕僚也就是秘书长梁世诒提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明守中立,暗示参加,以工代兵”。
好咧!反正招人不要钱,中华民国遍地是吃不饱饭的百姓,于是他就答应了,但是英法不是傻子,他们要求身体素质过硬的青壮年男子才能成为华工。
北洋政府想了想,那三只脚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还不好早呀!索性就挑了挑,还真就得到了大批百姓的响应,当时,正好是处在荒年,山东、河南到处是灾民,一听说,好,这里能吃饱饭还能给钱,于是纷纷愿意。
他们才不管那些大道理呢!什么扬我国威,那都是狗屁,谁他妈不是奔着吃饱饭来得呀!
结果就很简单的招了数万人上船,运送到欧洲当工人,英法当然是非常开心了。
虽然他们表面说,呦呦呦!我给你的人怎么着怎么的好待遇,全都从事一些工厂工作,绝不送上前线。
可事实上呢!大部分在欧洲的华工都被分配到最危险的一线工作当中去,什么铁路、公路、船坞、兵工厂、军火库、草料厂,全都是跟军事相关,敌国间谍天天来搞事,炸你没商量。
更过分的还有呢!华工取代了原本的印度、越南工人,他们成为了战争前线的专门人士,危险程度仅次于士兵,挖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战地通信、掘埋尸体、装卸给养都是属于他们的。
几乎所有跟战争有关的事情,都有他们的身影,狗日的英法,他们招募华工的最大原因就是为前线提供战略物资,因为没人愿意送东西上前线。
北洋根本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干一些缺德事,足够让自己断子绝孙的缺德事。
要知道华工在欧洲,语言不通,水土不服,风俗各异,试问怎么能好好的生活下去,更重要的是,整个欧洲对黄种人都有一种歧视,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在英国的华工一旦与英国佬发生矛盾,结果就是大批的华工被枪毙。
但是中华民族历来就不怕苦难,大部分华工在危险里过活,于是他们磨练出了一手绝活,开枪什么的不在话下,甚至比法国正规军还要厉害。
这就是冯庸的用意,在欧洲华工至少十二万人,全都是青壮年男子,且大多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只要拿上枪,那就是妥妥的百战强兵,战斗力比起德军来,或许查了一些,但是相比英法老爷兵,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徐世昌被他们搞得有点懵逼了,毕竟他不是正儿八经的武夫,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军人一听见冯庸的话,那肯定是想到军队上去,但是政客一听,肯定不会想到军队上去。
“唉!我说,你们都在打什么哑谜呢!赶紧说出来,都急死我了。”
段祺瑞、冯国璋不禁哈哈大笑,难得看见徐世昌这个‘诸葛亮’露出这种表情。
冯庸也不想再藏着掖着了,干脆就直接说道:“我们在欧洲有一只百战强军,比起我的南方军来都不弱,这就是优势,是我们最好的资本。”
什么?军队,在哪呢?徐世昌更加懵逼了,我怎么不知道,随即想了想,他似乎明白了,然后从嘴里吐出来一个词,“华工?”
“没错!我们一共派了二十万人前往欧洲,除了在非洲、巴尔干半岛的,我们送往英法的华工一共是十四万人,我派人仔细调查过来,现在在法国前线的华工还有十二万人。
你们无法想象,他们天天在战争第一线,做那些根本不是人做得工作,搬运军火是最普通的工作。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同胞磨练了一身本事,只要装备上武器,那就是一只军队,绝对能够碾压英法老爷兵。”
段祺瑞问道:“你的意思是我们要军火武装华工?”
冯庸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好家伙!那叫给三人看得一阵懵,到底什么意思?
“哎呀!冯小子,你的本事我服,可就这点,说话总是吊人胃口,颇不爽利,跟娘们似的。”
冯庸被冯国璋这话一说,那叫一个苦笑不得,于是说道:“英美法肯定不会坐视德国再拥有庞大的军队,上一次或者说这次的经历是它们一辈子都不会再想拥有的。
所以,德国数百万军队遗留下来的武器,还有那些已生产但未装备的武器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德国政府或许会把这些东西当做战争赔款,当然对于英法美来说,这些武器他们看不上,毕竟各国都有自己的武器标准,并且形成了风格,顶多就是弄一些给军火公司,看能不能卖出价钱。
但绝大多数肯定是堆在德国,交由德国自己处理,按照英法的尿性,肯定会看着德国人销毁武器,到时候,这些东西都成了废物,岂不可惜!”
。
第四百七十六章 火中取栗()
事实上,一战结束之后,德国就连重机枪都不能留下,国内的大部分武器都自主销毁了,飞机都被砍成一个个碎木块,成了一堆破铜烂铁。
这也是为什么德国人对英法恨之入骨的原因,要知道数百万人的武器至少价值上亿美元,买家根本不缺,不管是远东的中华民国还是日本,又或者是暹罗,都急需大量优质武器装备。
把武器装备就算卖出去,也能够让德国内部生存环境变得美好一些,而不至于通货膨胀到国民饭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