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将星系统-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为然,立刻反驳道。
却见刘和嘿嘿冷笑道:“我打的仗是多,可是我对百姓不苛刻,从来没有横征暴敛,我平定各处诸侯,目的是让天下重归太平,让百姓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我的治下百姓都获得非常好,就像是或在太平盛世一般,而你又如何?为了个人的权欲而横征暴敛,祸害民众,你营中堆积了三百万户粮食,这些粮食从哪里来?分明是搜刮民脂民膏而来,你看看你治下的百姓,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而你个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嘿嘿,你现在都快灭亡了,竟然还建起了这样一座高楼,在楼上藏着美人,日日花天酒地,莫非是学那纣王?只可惜你的才智连纣王都很是不如,没的邯郸学步,最终也只能遗臭万年。”
“嘿嘿,到了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只可惜上天不给我证明的机会,虎落平阳被犬欺,如果不是当初在界桥、龙凑等战之中败给袁绍,导致我军损伤太惨重,这一次幽州决战,你又如何是我的对手?天不我予,致令竖子成名,我恨啊!”
公孙瓒长叹了一声,然后咬牙切齿的说道:“小子,不要以为战胜了我你就可以坐拥天下,这天下能力比你强的人多了去了,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会有人为我报仇的!”
说完之后,公孙瓒不再理会刘和,转身走进城楼,掣出宝剑,来到妻妾所在的地方,先杀妻子,再杀妾室,最后连里面的婢女们也都杀了。
在杀完人之后,公孙瓒丝毫不顾满身的鲜血,拆掉了营房,找来了许多木柴,堆积到一起,点燃了木柴,只见大火冲天而起,公孙瓒端坐其中,与那座建造的富丽堂皇的高楼同时被烈火吞噬。
大汉兴平二年十月二十,一代枭雄公孙瓒为刘和困于土垠城外望楼之下,拒不投降,自、焚而死,在临死之前还杀死了自己的妻妾婢女。
刘和看到火起的时候,立刻下令将士灭火,可是由于那里毕竟是土山,来往不便,等到火势扑灭,山上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看到昔日华丽的如同宫殿一般的望楼如今成为焦土,看到公孙瓒一代枭雄却最终葬身火窟,众人都是感慨不已。
在这其中,田豫的心情最是复杂,他当初在公孙瓒帐下为将,虽然有才却不受重视,然而他赤胆忠心,就算是被俘之后也依然没有选择投降,可是没想到公孙瓒竟然在这节骨眼上杀死他的家人,从而成为了他的仇人,现在公孙瓒身死,田豫大仇得报,心中又是喜悦,又是伤感,毕竟此人也算是故主,所以他还是拜了几拜。
除了田豫之外,赵云也是感慨良多,自己当初在公孙瓒帐下也不受重用,后来选择了脱离公孙瓒,却阴差阳错的成为了刘和的部将,想想当初在公孙瓒帐下郁郁不得志的一幕,简直就是恍如昨日。
刘和却是仔细查看着殿中的那些被烧焦了的尸体,他可以看得出来,除了公孙瓒之外,其他的尸体都是女子,而且可以看得出来,她们在起火前就已经被杀死。
想想这些女子都是无辜的受害者,因为公孙瓒个人的残暴而无端受到连累,刘和不由得摇头说道:“这真是作孽啊,这些女子何罪之有?竟然被这样杀死!更加可怜的是,这里面还有他的妻子,据说当初公孙瓒因为出身卑贱而在郡中做一名小吏,此地太守见他是个人才,将女儿许配给他,也就是公孙瓒的妻子侯夫人,如果那位侯太守知道在若干年以后,公孙瓒在战败之后竟然把他的女儿也一起杀死,会不会后悔当初做下的决定?”
众人听了刘和的话,尽皆默然良久,心中暗暗摇头叹息,这个公孙瓒,实在有些可恨,临死还拉了这么多人垫背,甚至连自己的结发妻子都不放过,为人心狠至此,也实在是少见。
然而这时候王粲却摇头说道:“说不准这是公孙瓒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他死后,他的妻妾会被主公所占,所以杀死她们,以保她们的清白。”
可是对于这样的话,田豫却不认同,只见田豫冷笑道:“这样的人,连自己的儿子被围困都可以不去救援,为人冷漠至此,怎么可能会为这些女子考虑?要我说啊,他是要这些可怜的女子为他陪葬,到了阴间也像活着那样伺候他,要不然为何放火把这望楼也给烧了呢?这证明他也想把这富丽堂皇的殿堂给带走。”
“算了,不管怎么说,这公孙瓒也算是一代人杰,把他好好安葬了,再把土山给平了,之后再入城吧。”刘和说完,转身离去,没有再多说一句话。
第二百三十九章 苛政猛于虎()
在离开土山之后,刘和下令军中将士挖掘土山,填平沟壑,打扫战场,待得一切都完成之后,又下令军中将士在城外安营扎寨,自己只率领一千白毦军将士入城。
其实本来鲁肃等人担心刘和的安全,希望刘和能够带大军入城,然而刘和考虑到城中百姓都已经被公孙瓒给害苦了,如果提大军入城,肯定会引起恐慌,再说了,只要刘和手中有这一千白毦军,就算对方来了数万大军,他也能安然离开,安全问题根本就不算什么问题。
经过刘和这么一番解释,那些担心刘和安全问题的人也只能接受了刘和的做法,纷纷劝刘和小心保重,然后送刘和入城。
随着公孙瓒的死去,土垠城内的守军也全都逃走了,所以这里根本就没有人来守卫城门,看起来很是气派的城门,被刘和随手一推就给推开了。
之后刘和率领军士入城,可是刚走到大街上就皱起了眉头,因为竟有不少人露宿街头,要知道现在是寒冬十月,而且是在北方,呼啸的北风刮着,就算是在家都会被冻的瑟瑟发抖,更何况是在街头?
就在这时,刘和听到一阵很是微弱的啼哭声,听这声音好像是一个婴儿,然而声音微弱,证明这个婴儿不是饿的就是冻的。
刘和连忙循声赶过去,果然见是一个婴儿,冻得小脸都发紫了,他的身上裹着一层绵布(不是棉布,这时候大汉还没有棉花),外面是一件麻布长衫,旁边一个青年光着膀子,应该是婴儿的父亲将身上仅有的衣服脱下为孩子御寒。
可是在这样冷的天气中,这一件单薄的麻布衣服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估计就这样最多再过两个时辰,这一对父子都要冻死。
“这位大哥,你为何不在家中待着,反而露宿街头呢?你看,孩子都冻成啥样了?”刘和一边说,一边取下麻衣给那青年穿上,同时脱下身上的皮袍给孩子盖上。
“这位官爷,小人,小人这就走。”那青年的脸上露出一丝感动,可是却不敢当真就接受刘和的袍子,就要揭下来送给刘和,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儿子马上就要冻死,一时之间又有些舍不得。
刘和却是摆手笑道:“不用给了,这件皮袍我就送给这孩子了。你不必害怕,我不是公孙瓒的部将,公孙瓒已经死了,数个时辰前的那场大火就是他放的,他自己躲在那间华美的宫殿中,把自己给烧死了。”
随后见刘和身边的陈到说道:“这位是司隶校尉、并州牧、幽州牧、骠骑将军刘和将军,原来的幽州牧刘虞之子,我家主公最是仁德,一向爱民如子,这位大哥,这件皮袍他说送给你了,那就是送给你了,天太冷了,你可不要推脱,赶紧给孩子穿上,要我说,这么冷的天,你们怎么在街上住?难道是外地人?”
“原来是刘使君,请受小人一拜。”那位青年说完之后,随即流泪说道:“使君,这位将军,你们有所不知,小人就是本地人,至于为何要露宿街头,这一切都是拜公孙瓒所赐,这公孙瓒为了防备使君进攻他的城池,下令在城外修筑土山,建造高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把城内的民房全都拆了,用土筑墙阻挡弓箭,用茅草和木料为他建造高楼,那些用不上的木料,都被他做成了守城器械,如今小人们的家中已经是一片空地,住在那里和住在街头根本没有什么差别,头些日子天气暖和,小人们倒也承受得住,可是这两天北风渐起,天气渐渐转冷,偏偏我那婆娘又于昨夜产子,受了风寒,死去了,小人无奈,只好将这一身麻衣脱掉,为儿子御寒,只是小人却知道,这一件麻衣,根本无法阻挡寒风,如果不是使君送了这件麻衣,估计我父子将会在今夜追随我那婆娘而去。”
“这个可恶的公孙瓒,竟然如此对待百姓!这可真是应了孔圣人那句话了,苛政猛于虎啊!”刘和听了忍不住紧握双拳,大声骂道:“狗贼公孙瓒,百姓无辜,有何罪过?竟至于此!”
随后对那青年说道:“这一切都是由和而起,让阖城百姓遭此大难,请大哥带着孩子找一避风之处,和立刻下令将士们砍伐树木,燃起篝火,为百姓们取暖,等到明日,命他们为城内百姓建造房屋,赈济粮食,先让大家能够活下去。”
“多谢使君,使君大恩大德,我们全城百姓都没齿不敢忘,孩子他娘,你在天之灵听到了吗?我们有救了,你可以安心地离开了。”
那青年抱着孩子,对着刘和叩首泣道。
刘和连忙命人扶起那青年,同时又命人召集百姓,对百姓宣布了他的政策,之后立刻派潘凤到营中走一趟,命潘凤带着五千将士,连夜砍伐树木,同时又命荀攸送来一万斛粮食,先为百姓熬上一锅热粥,让百姓吃上个热饭。
这时候人群中一位老者说道:“使君为了我们,派出军中将士连夜砍柴,那么我们难道就光等着受用?凡是能动的男人,都跟老朽一起,到城外林中砍柴去,就算我们没有柴刀砍不动,能不能平帮军士们抬一抬?”
“吴老说的对啊,咱们大家一起动手,难得刘使君对我们如此仁义,我们又怎能不赤城相报?走,咱们一起去砍柴。”
“对对,一起去。”
百姓们纷纷响应,随着吴老汉一起前去密林中,帮助军士砍柴,过不多长时间,在城内升起了一团团的篝火,虽然这一团团的篝火并没有白天那场大火大,可是却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白天那场大火是烧尽了罪恶,而晚上的篝火却是温暖着民心,这代表着从今往后,全城的百姓们都会拼死为刘和效忠,不管是刀山火海,都绝不皱一皱眉头。
“粥好了,所有人都排好队,咱们一起吃粥了。”就在火光之下,百姓们吃着香气四溢的米粥,跳着欢快的舞蹈,好像是在庆祝着什么。
第二百四十章 趁火打劫的鲜卑骑兵()
第二天一大早,刘和就命令军士再次砍伐树木,甚至因为附近的树木都被砍光了而下令拆掉攻城器械,为百姓建造房屋。
看到刘和这样为百姓着想,城内的百姓全都感动得无以复加,把刘和当成了他们的再生父母,甚至有的百姓都在家中建立生祠,供养刘和。
对于这些,刘和自然听说了一些,不过他却并不在乎,在他看来,只要真心实意的对百姓好,这些东西是自然而然就能得到的,而且他也不在乎那个虚名,他真正在乎的实际上是民心。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他可是牢牢的记在了心中。
还有一句话他也牢牢记在了心中,那句话是前世华夏的开国领袖说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人民之中。”
这两句话足以解释他为什么非要对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