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宋之帝王大业 >

第337部分

南宋之帝王大业-第337部分

小说: 南宋之帝王大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辉自然明白慕斯达的心思,反正全辉他们都是外来人,在当地活动不方便,既然慕斯达愿意出力,于是全辉也就不再犹豫,直接就委托慕斯达的人去购买他们想要的东西了。

    随后全辉开始收集各种书籍,只要是能够找到的图书和油画,全部都被全辉收购了,同时还与不少巴士拉街头的各种新奇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带着一些小发明,这也是赵昀需要的。

    赵昀令全辉一路上收集图书,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虽然这个时代在文化上宋人依然领先世界,但是西方世界的文明也持续很久了,尤其是在阿拉伯之前的波斯文明,还有现在的阿拉伯文明,都有很多先进的地方。可以更好地和他们互补。

    经过一个月的停留,全辉几乎将巴士拉的街头都卖空了,他将能够带回去的东西都买回去了,尤其是图书,根式收集了几万部,几乎将阿拉伯帝国能够出现的图书都收集过来的,其中有算数、哲学、医学、建筑等等,还有大量的宗教历史类的。

    同时全辉还带回去了几个工匠和医生,都是通过慕斯达购买的奴隶,阿拉伯人的炼钢技术也很不错,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大马士革军刀,更是让全辉惊讶不已,还有当地的医生,使用从矿石里面提炼出来的物质治病,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这些都让全辉非常惊讶。

    全辉的这一趟可谓是收获颇丰,在一番准备之后,全辉准备返程了,虽然这个时候不利于航行,但是对于穿越锡兰洋,还是没有困难的,而且全辉心中也担心新岛上的全生,于是就告别了慕斯达,然后带着船队开始返程了。

    慕斯达自然是亲自在码头欢送,他可是最高兴的人,这一场交易下来,慕斯达才是得到好处最多的人。

    (本章完)

第453章 新的年号() 
    伴随着清冷的北风刮来,整个北方大地迎来了入冬之后的第一场大雪,大雪的到来,也宣告冬天来了,也预示忙碌的北方大地暂时可以平静一下了。

    赵昀一直都在燕京城坐镇,燕京城在入冬之后,依然没有平静,城外堆积如山的物资需要处理,大量的军队和百姓忙碌着。

    赵昀在燕京和辽东一带部署了大军,同时一直都在扩建军队,安抚百姓,加上准备将都城审定在燕京城,为了将来的城长远作战,赵昀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养军队。

    燕京城城内经过两年多的治理,此时已经初步稳定了,赵昀住的地方是当年金帝的皇城,当年的燕京城被蒙古人攻破之后,虽然蒙古人大肆屠杀了一番,但是铁木真还是下令不许放火。

    于是燕京城大部分建筑得以保存了下来,此时赵昀就住在当年的女真人的皇城里面,赵昀对于都城的要求很高,但是在住的地方不是很讲究。

    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同,赵昀对于雄伟的宫殿不是很在意,最重要的原因是现在还在打仗,大宋耗费巨大,承受着巨大的战争消耗,也根本不可能腾出手给赵昀修建宫殿。

    但是呼吁赵昀登基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了,百官也说明天下不可以没有皇帝,于是赵昀也就不再坚持,决定在燕京城登基,只是需要等到秋天。

    真德秀此时来到了赵昀的宫殿,一个侍卫带着真德秀进入了宫殿,他很快就见到了赵昀,赵昀正一个人站在大殿门口看着外面的大雪。

    “大学士冷不冷。”

    赵昀看着裹着一身免疫的真德秀,然后大笑着说道。

    真德秀还是有些不适用北方的寒冷,但是他也感受到了赵昀说道的北方都城的主要性,燕京城无论是战略位置上,还是在将来对宋朝的统治上,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宋朝疆域已经非常大了,不仅恢复了当年的故土,还将燕京和辽东,关外的很大一部分纳入了统治,按照赵昀的雄心,估计还要开疆扩土。

    此时宋朝的百官已经适应赵昀的战争方式了,之前文人百官最担心的就是历史上常说的好战必亡的思想,于是一旦遇到战场,都想躲着。

    后来出来了一个赵昀,整天打仗,结果大宋军队天天都在打胜仗,于是百官们发现,其实打胜仗真的不需要太高的成本,加上扩土之后的资源和人口,其实硕大的一个国家,还是需要战争的。

    真德秀朝着赵昀微微行了一下礼,然后说道:“王爷,燕京真是好地方,难怪那么多的人占据了燕京城,就不想离开了。”

    真德秀也感受到了燕京的重要了,用那句古话就是虎踞龙盘,在阵势和气势上都超越了临安城和汴京城。

    “王爷,这是拟定好的年号号,请过目。”

    真德秀这几天一直都在燕京城和一种文人们商讨年号,赵昀登基之后准备颁布新年号,于是真德秀就开始着手准备。

    赵昀看了看真德秀手中拿着的宣纸上面的几个年号,“永乐”,“昌兴”,“乾元”。

    这几个年号都是传统的寓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历朝历代也是如此,年号一直都在变,也是让文人们头疼不已,实在是没有什么新意。

    赵昀看了看,然后说道:“就用‘乾元’吧,听着很大气。”

    “乾元”是论语里面的词语,也是盛世的意思,赵昀知道,于是就选用乾元了。

    真德秀微微颔首,年号已经确定了,赵昀准备在春天登基,此时一切准备都已经开始,但是考虑到北方寒冷,于是赵昀登基的日子暂时需要等到真正暖和起来,但是年号需要在春节过后就开始使用了。

    “北方文人士子里面才学如何?”

    赵昀随后朝着真德秀说道,他让真德秀来到燕京,主要是提赵昀出面安抚这些北方的文人士子。

    真德秀是一位非常聪明的人,他不是传统理学那种倔强的学子,他懂得变通和接受,能够加纳各种人。

    真德秀随后一脸欢喜地说道:“北方大地人才济济,绝非我们之前想象的那样,现在眼睛城已经聚集了大量的才学之士,等到明年之后,各地还将到来更多的士子,下官正在甄选。”

    赵昀点了点头,他已经令杜范也赶紧来到临安,赵昀令临安朝堂在春节之前全部来到燕京,主要的部门可以留下一些官员驻守,但是在登基之前,全部都要搬到燕京。

    杜范也是赵昀得意的文人,赵昀准备使用杜范和真德秀两人对北方的大量官员和文人进行甄选。

    首先就是大量投降的官员,其中海域很多是女真官员,一部分是汉人官员,这些人既然投降了,就是有功之人,赵昀自然是会留用的,一些功劳大的人,则是会得到升迁。

    还有一部分就是北方之前就非常有名的文人,这些人在金国有的人是有官职的,有的人则是没有,这些人也要被甄选出来,然后拜官重用。

    这些人需要甄选出来,身下的就是大量的学子和普通文人,这些人则是准备科举考试,然后进入仕途。

    赵昀需要提拔一部分北方的官员,这样可以平衡一下北方文人的内心,但是也不能滥竽充数,才能不足的人,都要淘汰下去。

    让拜官的人都是才学名士,也就是让人心悦诚服,同时也让南方的官员们心腹。

    真德秀随后脸上露出了一丝犹豫,看了看赵昀,还是说了出来:“王爷,明年的科举对于北方士子来说非常重要,还望王爷先行在准备。”

    真德秀说的非常含蓄,但是赵昀已经明白真德秀的意思了,那就是想要收复北方学子和文人的心,赵昀需要平衡南北方学业的差距,不然一旦科举开考,南方士子本来就占据优势。

    赵昀也知道这个问题,他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传统的科举考试已经固定了,赵昀不可能进行更大的修改,所以北方士子在战乱之中根本无法安心学业,赵昀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思来想去,赵昀最后决定南北分榜,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

    (本章完)

第454章 南北分榜() 
    赵昀看着真德秀,然后说道:“我决定南北分榜。”

    赵昀说完之后,就不再吱声,然后静静地看着外面的大雪。

    真德秀听了赵昀的话之后,顿时一阵惊愕,他是一个文人,对于南北分榜这种考试方式,是不赞同的,毕竟考察的程度不同,是非常不公平的,也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但是真德秀不迂腐,他明白作为一位君王,首先考虑的是稳定,北方大地刚刚收复不久,这也是大宋光复之后第一次科举,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让北方士子不满,那样的结果就是不稳定。

    真德秀完全理解赵昀的做法,他知道这样做虽然让很多人不满,尤其是南方的读书人,但是结果会录取很多北方士子,让北方士子对赵昀更加忠心。

    “令李松立刻将这个消息在诋报上公布出去,安定天下士子的人心。”

    赵昀随后说道,他此时是一个君王,他要考虑的事情更多了,首先就是安抚天下,虽然分榜可能让很多人不满,以后其实江南理学的士子们。

    但是赵昀已经看透了这些江南理学士子们的内心了,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意,他们看不上其它的任何学说,内心只有一个想法,就是霸占天下学说之首,其它的学说都要废弃,一心想要成为官学,霸占朝堂。

    其实理学没有什么不好,虽然里面对礼教约束更多了,但是在这个时代对君王的约束也更多了,对官员的德行也有很高的要求,其实都是非常好的。

    但是现在的江南理学士子们的内心已经全部扭曲了,他们不在于执着学问的研究,而是极端地认定自己就是正途,其它学说都是邪术。

    所以赵昀也想好好地打压一下江南理学,让他们回归到正确的学术之中,而不是一心想着排除异己。

    真德秀看着赵昀眼神里面的坚定,他此时也意识到了,眼前的这位君王不同于之前的几个宋帝,之前的几个宋帝都是文人出身,虽然有人也习武,但是都不是传统武将出身。

    赵昀是武将,从士卒开始拼杀到今天,有着之前几位宋帝没有的魄力和毅力,他根本就不会屈服于那些江南学子们的压力,甚至赵昀是在有意打压他们的傲慢。

    很快,诋报就赵昀南北分榜的决定公布出去了,顿时让整个天下都沸腾了,燕京城的北方士子们顿时陷入了欢喜之中,他们早就知道这一点了,但是他们更看到了大宋皇帝为了他们竟然将科举直接分榜了。

    就是一向对赵昀有些偏见的赵秉文和杨云翼两人,当看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震撼不已,同时也对赵昀敬服了,他们知道北方士子在学业上没有优势,但是此时分榜了,就可以保证了北方士子入仕的人数。

    赵秉文和杨云翼知道这样做其实是需要很大的魄力的,如果是之前的几位皇帝,无论是金人还是宋人,都是不敢做出这样的决定了。

    但是赵昀可以,因为赵昀的有震慑天下的威严,就是有人反对,此时也是徒劳的,因为赵昀已经将消息在诋报上公布了,也就表明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同时赵昀也对科举做了一番解读,那就是扩大招收人数,其中有官员,也有文吏,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

    赵昀知道治理天下的人是文吏,而不是官员,这些文吏才是支撑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