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帝王大业-第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金帝虽然有心治理,但是已经无力回天了,有一种明末的感觉,皇帝忧心忡忡,但是百官潇洒自在,这些官员都认定出了准备做新朝廷的人了,所以满朝上下只有皇帝一个人忧虑。
赵昀身边还有不少官员,其中就有真德秀等人,乔行简不许要留在临安城,于是就没有过来,此时看着城外一片戒严,赵昀心中也非常诧异。
赵昀下马之后,看着手下的将领都在,心中一阵激动,但是赵昀也很快就注意到了孙武正的忧愁。
赵昀看着孙武正,孙武正有些不敢看赵昀,赵昀知道一定有事情发生了,然后正色地看着孙武正,随后说道:“说吧,发生什么事情了?”
听了赵昀的话,孙武正低下了头,然后说道:“完颜守绪没有找到,属下已经令汴京全部戒严了,正在全力搜寻。”
孙武正不敢看赵昀,心中也非常担心,最重要的人没有找到,他心中也非常恐惧,毕竟完颜守绪知道到一个地方,就可以拉起一支效忠的队伍,毕竟金国在北方统治了两百多年。
赵昀听了孙武正的话之后,眉头微微皱起,他没有想到完颜守绪竟然没有找到,完颜守绪虽然是女真人,但是他可没有女真先祖的勇猛,甚至完颜守绪有些笨拙,就是骑马都有些困难。
所以完颜守绪不见了,绝对不是自己逃命了,一定是有人安排好的,乘着宋军入城,然后在混乱之中将完颜守绪送走了。
赵昀随后看了看一众不安的将领,然后正色地说道:“无妨,就让他走吧,我也不想见他,说说战况吧。”
赵昀的态度让众将领顿时松了一口气,然后孙武正就朝着赵昀说道:“完颜守绪下达了投降诏书,汴京城投降之后,中原各地的城池纷纷投降,只有极少几座城池还在抵抗,末将已经派兵去征讨了。”
“方青山已经攻下洛阳城,山西也平定了,现在各军都在按照之前的计划,驻守各地,开始修建防御。”
孙武正随后朝着赵昀说道,赵昀听了之后,也没有说什么,山西的兵力最强大,但是山西的战事非常快就结束了,主要原因是山西的地主武装纷纷投降。
赵昀后来令张汝楫和李宗庆统兵北上,驻守大同宣德一带,此时赵昀已经收复中原,作战的重点已经北移,将来的战场将是草原了。
于是赵昀令李宗庆的一步的步卒,还有张汝楫一步的骑兵纷纷驻守山西北面的地区,同时令李宗庆为山西指挥使,同林山西兵马,收编地主武装,同时防御大同宣德一线,令张汝楫为辽东指挥使,驻守辽东,训练骑兵。
赵昀看着孙武正,然后朝着孙武正说道:“你准备一下,将中原一带的指挥交给方青山,然后去长安。”
孙武正立刻肃然领命,他知道赵昀这是在为将来安排,张汝楫驻守辽东,控制那里彪悍的游牧部落,同时防御北岭和蒙古草原,还有高丽,训练骑兵,为赵昀将来进攻草原做准备。
李宗庆驻守山西,主要以步兵为主,恢复生产,同时防御大同宣德,也要防御西夏人。
方青山驻守中原,估计是以训练军队为主,至于孙武正,他知道赵昀还是非常信任他的,虽然丢了完颜守绪,但是赵昀令他去长安,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陕西北面是西夏,往西是河西走廊,还有吐蕃之地,将来赵昀要对这些地方用兵,就一定会从长安出兵,所以孙武正的任务日常繁重。
看着孙武正的激动,赵昀知道因为丢了完颜守绪,这些武将都有些害怕了,于是安抚着孙武正说道:“令郎也是将才,在军中表现的很好,带着他去长安吧,好好锻炼一下。”
孙武正听了之后,顿时一阵紧张,然后说道:“不可,令郎还是留在王爷身边的好。”
看着孙武正突然变得紧张起来,赵昀随后就明白他是怎么想的了,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当年了,赵昀也不是当年的草莽了,武将们都开始将他真正地当做君王了。
(本章完)
第446章 杨云翼的心思()
看着紧张的孙武正,赵昀随后说道:“我不是唐明皇,你们还担心什么?”
赵昀虽然说得非常轻松,但是手下的将领们都非常紧张,此时赵昀将北面的领地划分成为几个区域,有中原,山西,陕西,辽东,燕京等。
其中这五地是最重要的地方,赵昀设置了指挥使,统领一地的兵权,而且这些地方的驻军都很多,每一处都有十万之中,虽然民政有文官接管,但是指挥使的有兵权,而且这些地方为了稳定,都会以指挥使为主要统领。
于是就出现了地方武将权力巨大的局面,这样的好处就是武将可以充分利用治下的资源,还有手中的兵权,对于稳定地方和对外御敌都是非常有力的。
但是缺点就是武将权力太大,甚至可以说变成了唐朝节度使的地位,这可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武将变心,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难。
赵昀身后的真德秀也对于赵昀这样的举动感到有些不妥,但是赵昀看上去非常轻松,可是赵昀手下的武将可不是这样认为的。
众人都知道指挥使的权力大,所以纷纷效仿唐朝节度使,将家眷全部留在临安,这也是另外一种效忠方式。
孙武正自然是不会让儿子去长安城,他直接否定了赵昀的提议,心中非常紧张,甚至猜测是不是赵昀在试探他,毕竟金帝完颜守绪不见了,这样重要的人物不见了,他可是脱不了干系的。
赵昀看着一众武将的担忧,嘴角闪过一丝苦笑,他知道现在手下的将领们都已经不再将他当做当年的统领,而是真正的君王。
赵昀随后说道:“我相信你的忠心,当年我去四川,你们留在山东就已经证明了你们的忠诚,况且就是你叛变了,我也不怕你。”
赵昀的话让孙武正内心安稳了不少,当年赵昀带着数千人去四川,留下他们驻守山东,宋朝可是没少派官员诱惑他们,但是都被李宗庆和孙武正决绝了,随时这份忠心已经得到了赵昀的认可。
而且赵昀说的非常对,在赵昀面青,孙武正还是没有资历的,毕竟赵昀才是令天下敬畏的战神。
赵昀安抚了一下身边的武将之后,就直接进入了汴京城,身后的众多文官也纷纷进入汴京城,这里是赵宋的古都,很多文官甚至进入城中之后,就开始流泪,他们激动不已,上百年的屈辱,在他们这里结束了。
此时看着依旧是当年样貌的皇城,赵昀也是一阵感叹,随后赵昀就带着众人进入了皇城,此时皇城里面已经等候了众多人。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汴京的名士和官员,其中很多人都是金国的旧官,开战之前,赵昀就令人拟定了一份名单,将金国的名士全部收入进来。
这些人都是归降宋朝的人,其中为首的就是大学士杨云翼,他身后还有上百人,但是名单上面可是有几百人,其中很多人都没有来,也就是说他们不效忠宋朝。
赵昀看着为首的杨云翼,心中也是有些激动,这可是北方大名鼎鼎的名士,还有眼睛的赵秉文,两人都是名士。
这两人一开始都根本就没有想过归顺赵昀,都是赵昀使用手段将两人招纳过来的,赵秉文是赵昀使用手段,将完颜守忠送回了汴京城,然后通过各种迫害手段,还有暗中威胁,最后让赵秉文愤怒离开了汴京城。
至于杨云翼,这位老臣也是对金帝忠心不二的,最后如果不是赵昀答应保住金帝完颜守绪的性命,并且不受羞辱,也是不会投奔赵昀的。
看着杨云翼为首的一众官员,此时很多金国官员和士绅已经纷纷朝着赵昀跪拜了,但是杨云翼没有跪拜。
“蜀王不是不幸跪拜之礼吗?”
杨云翼随后朝着赵昀说道,脸上似乎带着不屑。
赵昀微笑地点了点头,然后看着杨云翼,随后说道:“大学士名震天下,杨某敬服,只是不知道大学士将完颜守绪带去了何处?”
杨云翼听了赵昀的话之后,眉头微微皱起,然后说道:“既然蜀王已经同意保住金帝性命,此时为何还有寻他下落。”
赵昀听了杨云翼的话,就明白应该是杨云翼暗中将金帝完颜守绪藏匿起来了,毕竟这里是北方,不是江南,宋军也好,赵昀也罢,对这里的情况都不熟悉,所以在这样混乱的年代,藏匿一个人是非常容易的。
赵昀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叹息地说道:“无妨,以后我再也不会问完颜守绪的下落,这是赵某的承诺。”
赵昀的话让杨云翼一阵惊愕,但是看着赵昀坚定的眼神,杨云翼知道赵昀说的是真的,心中不免对赵昀另眼相看了。
赵昀随后接着说道:“明年就是科举之年,眼下北方已经收复,北方学子也要认真准备才是,还望诸位以身作则,教导北方学子投身科举,为国效命。”
赵昀说的是为国效命,没有说宋国,也没有说自己,也是想要给北方文人士族们一个适应的过程。
听了赵昀的话,杨云翼眉头微微皱起,他知道科举的重要,读书人最看重的就是科举,虽然金国落寞的,但是金国的每一次科举都将北方的读书人召集起来,此时金国灭亡了,宋朝的科举就是眼下唯一的科举的,天下读书人自然是要全部去临安科举的。
但是杨云翼知道北方经过多年的战乱,读书人大量减少,而且才学之士也不多,完全无法和安逸的江南读书人相抗衡,所以北方读书人在科举中获得好成绩是非常困难的。
杨云翼内心渴望北方学子也能证明自己,但是多年战乱的北方大地,一个安心读书的地方都没有,怎么可能有饱学之士呢。
赵昀此时也在思索科举的事情,现在北方统一了,他要尽快将北方百姓的人心收回来,北方沦落太久了,对宋朝的归属感已经淡薄了很多。
赵昀需要尽快将这些人的人心收回,科举是收复北方学子人心的重要手段,但是赵昀也清楚眼下的情况,北方读书人少,而且学业不专,这些都是战乱所致,还有就是宋金两国科举侧重点也不同。
(本章完)
第447章 平定北方()
宋军只用了两个月的功夫,就将盘踞在中原的金国灭国了,当消息传回临安的时候,整个临安城又陷入沸腾之中了,临安城的学子们纷纷涌上街道,欢喜不已,临安的百姓也和过节一样,欢喜的走出家门。
天下统一了,这是每个人的心中的想法,北方终于光复了,对于很多士大夫和文人来说,不需要再望江兴叹了,王师已经北鼎中原了,大宋统一了。
而且现在的大宋更加强大,背景收复了中原,还将燕云之地收复了,甚至辽东也是宋朝的领地了,可谓是开疆扩土,远远超越了之前的任何一位皇帝。
成就这些的主要原因是赵昀的出现,一个天下无敌的战神,让世界震动,打的女真人和蒙古人毫无还手之力。
此时赵昀还是蜀王身份,但是天下人都知道赵昀称帝已经是必然了,临安的学子们纷纷上书,联名上万人,一同给赵昀上书,请赵昀称帝。
天下瞬间进入了欢喜之中,北方的光复,让大宋恢复了在东方的霸主地位,同时赵昀也开始着手北疆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