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三国-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下本就互不信任的,自家又确实理亏来迟,马超不肯放大军入内实属正常,不过麴演亦暗笑马超刚愎:勇士县遭此大变,城内所剩兵马当不多,是否还有必要两家联手?
不过如此大事,凭麴演身份不是能定夺的,只能先驻扎在城外,待麴义至再做计较。
麴演在城外又等一日,麴义方领两万余大军渡河来,再使人唤马超出城相见。
数度相请,马超置若罔闻,并不出城。
难得邓季后方空虚,正当趁大好时机夺地称雄,巩固地盘,这宝贵的时间可是能耽误得的?
几番呼唤城头皆不理会,麴义终才察觉有些不对劲了。
城墙上,马超正对庞德解释:“麴氏之起甚速,麴义反复小人,岂可信之?吾等兵微将寡,本不足成事,当先助韩公取金城为基!”
除此外,还有马超不能说出口的原因:如今麴义势大,有整个家族为后盾,若选择联合麴氏,便得成事基业终归也不会是自家的。
而另一个选择就好得多,韩遂已老,更关键是子嗣全亡后继无人,之前在各部羌氐中终于寻找到韩遂时,马超所言就是:“马氏合族陷于邓贼手,为西凉计,今超愿弃父,以公为父侍之;公丧子,可以超为子驱之!”
再怎么说韩遂与马腾也曾是结义弟兄,认韩遂为父马超完全能放得下脸来,多个便宜老爹而已,日后搞不好就能继承韩马两家的全部力量。
而且两相比起来,马超更为熟悉韩遂,自认韩遂乃是西凉豪杰;麴义么,关东混得不如意狼狈逃归的丧家之犬而已。
经上次联军讨司州之败后,韩遂实力虽然大损,但也不是完全就没有翻盘的机会——金城郡毕竟是韩遂老窝,经营多年,其故旧之辈遍地皆有,麴军中旧部更多。
故此,预备起事之前,马超心目中的首选盟友就是韩遂而非实力更强的麴义。招麴氏大军来,不过是为引蛇出洞,先灭其势,毕竟麴家如今已不可小觑,麴义野心又大,若舍家亡命行此大事,最后却闹得为麴氏作嫁衣可就太憋屈了。
选择行事的是马超,实施定计的则是成公英,只可惜韩遂帐下第一骁将阎行投入邓季麾下不过半年,却已抛弃旧主真心改换门庭。
邓季在勇士有七千人马,之前麴义还甚忌惮,然而经过马超这番折腾,还能剩下多少来?闻勇士叛起后,麴义已未将马超放在眼中,只道是天赐良机,若非如此自家不知还要隐忍多久。
麴义以为大事可期,急冲冲便渡河而来,周边斥候派得极少,全然不知踏入陷阱,这边方才起疑,早暗藏于野的上万羌氐铁骑已轰然发动,急袭麴氏大军身后。
万蹄洪流践踏而来,地动山摇,惊得麴义骇然回首,只看见为首大麾上一个刺眼的“韩”字高挂。
一直紧闭的勇士县城门亦轰然开启,马超、庞德领数千精骑自内杀出。
庞德耿直却不是呆傻,韩遂大军杀至,到此时,眼见马超为叛乱已有许多准备,心中暗叫不妙,这些岂是闻马氏遭屠才来得及布置的?
只是事已至此,并无他回头之路,有所疑惑也只能深藏心中,随马孟起这位少主跃马杀出。
战场上麴义也算得一代名将,然而政事谋划上却只是七窍通了六窍,从未料到马超会算计如此、韩遂尚能借上万羌氐骑为用,突受两下夹击,大军已陷入死地,尚未接战,他便面色苍白,浑身无力。
耳中传来敌阵中数声厉喝:“韩公旧部,尚敢不附命倒戈,随吾等诛麴氏乱贼?”
渡河来的麴氏三万余大军,首尾尽仓惶难顾时,又有之前韩遂暗遣使沟通好的旧部在其中响应:“助韩公,诛麴氏!”
麴军已是大乱,羌氐与之前邓季甄选出的卒兵无不是精兵,马超、庞德这等猛将来回冲突不停,前后夹击下又有人领头倒戈,只求活命掉转器械的军士越来越多。
麴氏隐忍多年苦心练出的数千精兵也万敌不过,战至黄昏,麴氏军马一败涂地,麴演死于乱军中。
其余倒戈、请降、泅水、战死者不计其数,麴义领三千余骑欲归金城去,却为黄河所阻不得渡,被韩遂、马超团团围住。
马韩所领之军尽精锐,左右冲突皆不得出,眼见一腔霸业梦最终只能成空,麴义大悲。
回顾身边,还跟随在侧的多是麴氏族人,自家事败,总要为其等觅条活路,麴义选择了自刎,死前令左右持自家首级往韩遂马前求降。
身为反叛者,却最容不得别人反叛自家,马超不愿西凉再有异志者存在,万难容麴氏,力劝韩遂将最后这三千骑诛杀在黄河南岸。
接下来收拢人马,整顿一日后,马韩联军渡河去收复金城。
麴义大军已烟消云散,金城郡留守的人马虽还上万,却如何敌得过气势汹汹的虎狼之师?这旧主韩遂杀回来,各地自然如同之前迎麴氏一般,又纷纷改换旗帜,诛杀麴氏族人响应。
之前韩遂的叛将蒋石、田乐、阳逵,麴氏子弟麴光、麴英尽被诛杀。
甚至为免前事之罪,众豪杰下起手来比马超还狠,麴氏姻亲皆不放过,才四五日功夫,西平、金城两郡已无人再敢自称姓麴、与麴氏有亲。
一番屠杀后,韩遂轻松夺回金城,下一步自然要将利益最大化,便传檄武威、陇西、安定、汉阳四郡,令各地官衙献城称降,否则必领大军击之。
他自家则与马超领兵再次渡河,准备趁虚一路攻到长安、夺取三辅之地。(。。)
329。三太守()
长安。(。。l)
杜畿、邓芝、韦端、温恢四人静坐于室内,俱都面色不善。
赶来的信使离开还不足半个时辰,已继续赶往雒阳去了。
邓芝和韦端一个左冯翊一个右扶风,自从卫将军府迁回雒阳,便都留在长安处理治下的公事,算是将行衙暂设在长安,田丰离开前有过吩咐,若逢大事,由他们与杜畿三人共决。
幸亏如此,才都在第一时间得闻西凉巨变。
以三位太守之前的认知,袁绍、曹操两强虽联手来犯,司州却正堪一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其实眼前与关东的生死拼斗,杜畿和邓芝、韦端更看好自家主公,他们不比新人温恢,为官数年下来,更能明白体会司州非只卒兵精甲天下独有、傲视群雄,内功亦修得极为扎实,各种政令绩效不凡,上下沉冗绝少,百姓拥戴。没了世家大族,邓慕安治下却是乱世中的一方乐土,并非外界认为的“君子难处之所,盗匪横行之地”,只要刘表不再来添乱,面对袁曹两家,进取虽不足,自保倒问题不大。
毕竟战争并不是只拼战阵,司州的人口钱粮和物资,皆比关东二强要丰厚!
只是万万没想到,刘表还在老实地对抗着江东孙氏、交州牧张津和益州牧刘璋三家,没来添乱,纳入自家辖地已经平定的凉州却又生出这档子事情来。
谁也不料突然生出叛乱,司州外有强敌,内起叛逆。顿时就陷入绝境。
这该死的马孟起!才从南阳迁往西凉的百姓何其无辜!
得到消息聚起的第一时间起。四人都是破口大骂。
只是人家连亲父与合族老小都可抛弃。绝情绝义至于斯地,会在乎他人这点骂声么?
几个士人不是市井无赖,又骂不出狠话,翻来覆去没什么新意,待骂得累了,发泄掉那股初闻的愤怒意气,也就自然安静下来。
平静下来后,长安令温恢跪坐在末席上。眼睛盯着三位太守,期盼迅速给出个章程来。
他虽来得晚,资历浅,却也不是瞎子,司州上下带给他的各种能接受或不能接受的新奇,被迫下全接受之后,也逐渐开始对效命的这块土地多出些期待来。
只是便赶上这般大转折,他认知不足,便没有计策,且在三位上官面前。也没有开口的余地。
突然间西凉叛起,只剩阎行、牵招二校尉领一支残军顶在冀县。此外就只陈仓、散关还有几曲卒兵,再然后除了民屯坞堡,便可以空荡荡地一路到他温恢治下的长安了。
待西凉叛军杀至时,长安又会如何?
长安城里也没兵!最多就只衙中数百差役。
温恢还很年轻,却是个念旧念亲的人,否则在祁县也不会散尽家财,明知如螳臂当车一般,还要组织民众抵抗黑山贼入城。
舍弃家财,冒着生死,只是为乡人不遭兵火祸害!
祁县小,其内人等多为乡里旧识,然而长安百姓也不再是陌路者!
想想城内渐渐开始熟悉的百姓们,一个个在脑海中鲜活存在,盲一目整日冷着脸实际却非常热心的监察,须发皓白到哪都笑呵呵只是有些看不上自家的老差役,据说是模仿某人而每个早晨都在学堂门口大力挥动着戒尺的夫子,骑着骡马挎着药箱从府邸前跑过的白衣阿姑,每到傍晚舞动大戟挥发无穷精力的皮孩儿们,还有最多扛着锄头早出晚归的农者们。
或认识或不认识他这位县令的人们,却已渐渐在脑海中生了根,一个个安居乐业的模样,根本就不似乱世劫后余生者,也不管籍贯在哪里,仿佛他们天生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这种生活,这样的社会,稀奇古怪,却平静得全天下独一份。
虽然自认还只是个看客,出身官宦之家的温恢并不认为自己就已融入其中,但他并不想这份难得的平静被眼睁睁看着破坏掉。
然而就目前来看,前途没有人再能抵挡西凉叛军,面对袁曹的压力,雒阳又能抽出兵马回援?
即便邓季抽得出卒兵来援,他们能赶在叛军之前?
不!
不对!
若我是西凉叛军,听闻邓季抽大股军马来援,只怕还要故意拖延时日,只与之对峙而不寻求决战!
后路不安稳,邓季麾下之军再彪悍,想必也当无士气,还如何敌得过袁曹联军?
到邓季兵败消息传来的时候,抽回来的援军也定然大乱,西凉叛军又正好趁机收拢为用,然后凭精兵占三辅之地,取人口壮声势,梳理内部,再待下次时机来临!
相信下次时机也不会遥远,争霸天下有进无退,若无邓季虎视在侧,袁曹还不决一雌雄么?
到那时候,西凉众或左右逢源,或趁乱取事,都方便!
只可怜这司州百姓,才得了几年安生日子过?
温恢不想坐视民众遭难,不想让叛军得逞,但是面对这个局面,他无计可施。
长安不是祁县弹丸之地,西凉叛军不是黑山贼数百乌合之众。
对自家情况都还没完全摸透,处理政务更多只是学习的新手,如何正确应对?
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眼前三位太守,盼望他们能不要让局势恶化得太厉害,然后司州民间传得出神入化的两位军师能解开此局。
胡思乱想好一阵,才听韦端开口:“吾等当如何处之?”
看他模样,温恢不由失望,想来也是思考这老半天下来,毫无所得,才决定开口先问,打破这压抑的沉寂。
邓芝虽是邓季亲族,然而人人皆知自家这位主公甚恨宗族,治下多少豪族被拆散安置去。就邓氏亦未得幸免。邓氏二杰中。对邓芝不如二田亲近,对邓贤就更不如车黍、典韦、谢允之流。邓芝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