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贼吞天下-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世说到这里,基本上已经将自己的计划介绍完毕,抬起头看着许康,想听听他的意见。
许康满意的点点头,没想到许世现在越来越能干了,竟然将所有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当真难得。看来自己派他做先锋果然是英明的决定。转眼看见王粲站在一旁,他便笑道:“王县长怎么看?”
王粲本来正闷闷不乐,闻言一愣,随即兴奋起来,眼神中透出几分光彩道:“其实我这几天也在城内四处查看过了,刚刚听到你们的安置计划果然很好。若按照这个计划,这些灾民的生活恐怕比平城的百姓还要好一些。”
许康一愣,道:“师弟的意思是?”
“平城百姓听说要救济灾民,本来也很积极的,可是若看到灾民的生活比他们过的还好,恐怕是要生出一些麻烦来。”
许康顿时对王粲刮目相看,没想到他才来几天,竟然已经对平城了解了这么多,看起来他不是一个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师弟所言极是。这样吧,平城内凡是愿意的百姓都可以加入我们的灾民安置计划。”
王粲疑惑道:“灾民安置计划?”
“没错。”许康取出几本小册子道:“这是我想了好久的一个计划,目的是为了能更有效率的安置灾民。凡是愿意加入此计划的人,我们在这个冬天全部包免食宿。但是这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们必须先交出所有的财物供我们统一分配使用。这样吧,你们先看看,看是不是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
王粲看完击节赞叹道:“师兄此计划果然面面俱到,这次灾民有救了。我这就去宣布,让平城的百姓也能早点儿知道这个好消息。”
看着王粲匆匆离去,许康感叹道:“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又是世家出身,竟然还能如此为百姓早想,当真难得。”
许世笑道:“大哥不是想将他收为己用吧?”
许康道:“若得如此,不好吗?”
许世点点头道:“自然好,他是王家的嫡子,又是大哥的师弟,更主要的是才华横溢,将来必然可成大器。”
许康笑道:“没想到,现在你也这么有眼光了。”
“跟着大哥这么长时间,总会沾染一些灵气的。”
“马屁精。”许康瞪了他一眼,道:“好了,你觉得我的计划怎么样?”
“完美无缺。最主要的是大哥竟然把计划做的这么细,不但将每一个分组的人数和招收条件做了介绍,甚至连他们的工作都讲解了一便,而最让我惊叹的是连由老人负责清道夫这种事情你竟然也考虑进去了。这下我的工作就省心多了。”
许康道:“你少得意,计划制作的再好也要执行人的努力才行。能不能做好才是考验你的时刻。而且这次灾民人数超出我们的预料,将来到底会来多少谁也说不准,所以你不但要妥善做好当前的安置工作,还要制定临时应变计划。绝对不能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许世道:“大哥放心,若连这一点都做不好,你就砍了我的脑袋。”
“我要你脑袋何用?”
许世哈哈一笑,过了一会儿,有些犹豫的道:“我还有一个疑问,不知该不该问出口?”
“你我之间还用得着吞吞吐吐吗?”
许世感激的点下头,道:“我只想知道,难道大哥真的想将平城建成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否则为何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我可知道,若按你的计划实施,要消耗的可不只是一百万担粮食那么简单。其他各种花费,几乎可以掏空大哥这几年的所有积蓄了。”
许康没想到他会这么问,淡然笑道:“那你觉得我是为了什么?”
许世焦急道:“我正是想不明白所以才一直憋在心里。其实用这么多的物资我们完全可以在任何地方,比如青州,兖州,建立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基地。没必要非要在董卓的眼皮子底下做这一切啊。”
许康道:“你能在想不明白的情况下还忠实执行我的命令,我很欣慰。其实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我只是不想眼睁睁的看着这么多灾民无辜的死去,所以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
许世今天明显是鼓足了勇气,要在许康面前将自己心中的疑惑一次性问完,道:“我想不明白,我一直以为大哥是一个拥有雄心壮志的人,不会被私人的感情影响判断。”
许康笑道:“你直接说我是一个贪财的,冷酷无情的人,这样我会更好理解的。”
许世脸一红道:“属下不敢。”
“这没什么,其实再做了这个决定以后,连我自己都有些吃惊。可是我还是决定这么做,或许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吧。因为只有做了这些,我才能告诉自己。看吧,我果然还是个好人。”
许世一脸疑惑。“过失?什么过失?”
许康却道:“你不明白也好,这些毕竟是我心中的秘密。”
第八章 平城赈灾(二)()
时间到了十一月份,竟然有三十万灾民涌入了平城,新增加的人数远远超过了许康等人的预期。
经过分析发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搞的那个灾民安置计划,让附近县城内的穷困百姓看到了生的希望。于是在平城百姓的示范带头作用下,这些人在吃完家中最后一点儿存粮后也纷纷赶来。
对于这些人,刚刚从长安赶过来的荀攸本来提议不收的,却被许康、王粲阻止,反正都是救人,救谁不是救啊。
但现在看来,事情明显有些失控了。
许康站在平城的城头,看着远处阴沉的天空。
荀攸就站在他身旁,随着他的目光看了一会儿,方苦笑道:“看起来是要下雪了,对我们来说这或许算得上是一个好消息。”一旦下雪,道路就有可能封闭,其他地方的灾民便很难再赶到平城了。
如今的荀攸已经接替了许世的位置,掌管了整个平城的救灾工作,压力比旁人要大了许多,看上去也颇为憔悴。因此会说这样的话也不奇怪。
许康无言的点点头,目光转向城内。此时的平城宛如一个大工地,几十万人正有条不紊的将城外的一处处森林砍平,然后将木头运往城内,建起一排排干净爽利的住房。
许康既然出了这么多的粮食自然不会让这几十万灾民闲着没事干。他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号召灾民自救。将每十户灾民组成一个单位,以每人每天二两的最低生存口粮为标准实行大锅饭制度。
当然若只是这样,灾民们最多维持在不死的状态中,这可不是许康所希望看到的。所以他又提供无数个工作岗位,招揽青壮劳力取石造城,伐木建房。让他们用自己的劳力换取更多的食物。
但一个小小的平城能有多少工作可做,如今不仅平城内的木房已经建了个七七八八,即便是新建的小平渡口也是鳞次栉比,宛如一座小型的城镇。
可是,灾民们依旧在不停的涌来,许康无奈,只好向朝廷求助了。“我写的奏折朝廷有回应了吗?”
荀攸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道:“没有。”
许康神色严肃,想了一会儿,道:“不行,不能让长安城的那些老爷们太过舒服了。”
“你还有什么办法吗?”
“将灾民中一些能说会道的老头老太太都给我组织起来,组成乞食大军。让他们到附近的县城去乞讨,尤其是长安一定要多派些人。这样不但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让朝廷大员们明白,平城的事他们别想置身事外。”
荀攸目瞪口呆的看着他,道:“这恐怕有些不妥吧。”
许康彷如没有听到荀攸的话,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神情竟是越来越兴奋,道:“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能拉会唱的人,倒长安去组织义演。没错,走,让我们好好计划一下该怎样给长安人一个惊喜。”
第二天,许康便骑着马带着十几个护卫呼啸着离开了平城,回到了长安。
长安蔡府,蔡邕这些天都奔波于朝廷各个衙门之间,为灾民的事情劳心劳力,虽然辛苦,但看上去却是精神奕奕。
这日蔡邕刚回到府中便听说许康来访,正在书房等候。如今的他对这个徒弟当真是刮目相看,闻言快步走向书房。
许康见到蔡邕进来,正要行礼,却被他一把拉住,道:“你来的正好,快跟我说说平城的情况怎么样了?”
许康没想到蔡邕竟是如此关心灾民的境况,心中极为感动,将平城的情况一五一十的道出。当听到平城已基本上解决了灾民的住房问题,并且至今还没有一个人饿死,蔡邕不禁老怀大尉。
谁知许康话锋一转,道:“如今平城灾民人数已经突破了三十万,而且看趋势还会往上涨。我们存的粮食虽然还有不少,可是要坚持一个冬天恐怕还有些困难,所以这次来长安,我是特地来求助的。”
蔡邕闻言神色也是严肃起来,道:“此事确实棘手,没想到这次灾民会有这么多。可是为师这段时间已经跑断了腿,朝廷确实拿不出粮食了。”
许康忙道:“弟子也知道朝廷的难处,这次来是希望朝廷能允许平城的灾民可以到长安城内乞食。”由于古时候入城需要盘查,灾民若没有当地官府的同意,恐怕连城都进不去。
“那要来多少人?”蔡邕有些担心的道。
“这个师傅经管放心,此次来的大多是一些我们组织起来的老人和孩子,总数大概有一千多人,不会影响长安城内的治安。”
蔡邕闻言松了口气,道:“若如此此事可尽管交给我,我一定会为你办妥的。”
此事蔡邕果然上心,只用了两天时间便获得了朝廷的许可。想必他们也觉得在灾民问题上太过没有作为,是以此事才能这么快的解决。
当然许康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乞食这么简单,他要将这次乞食活动变成一次遍及全城的大规模募捐。
于是在许康的特意安排下,长安城内的百姓很快便见识到这次乞食军与以往的不同。
没有褴褛的乞丐,没有哭泣的悲声,在街头巷尾处,经常能听到一些人用梆子,秦腔,皮影等古老的艺术形式所展现出的各种灾难画面。
这些人穿着奇特,可谓是千奇百怪,但唯一相同的就是每一个人的身前都有一个募捐的巷子。然后在一旁一些能言会道的老头老太太的演说下,向长安城的居民第一次展示了什么叫慈善义演。
紧接着,许康又发动整个许家,并且在王粲的王家,荀攸的荀家,蔡邕的蔡家等友好家族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层官员和富户之间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慈善募捐活动。
许康为了做好表率作用,更是将自己名下的房产,酒楼,客栈,货场等等,甚至连最得官员富商赞誉的宝扇居也一并发卖了,共换得价值五万担粮食的各种物资。
这些物资与他先前所捐的一百万担粮食就价值来说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确是他明面上所拥有的所用资产的总和了,即便在现时的长安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一时间,许康“善人”的名义轰动整个长安城,其他大臣、富户见状也不得不纷纷慷慨解囊,于是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汇集起来。
最后由于造成的效果实在太大,甚至惊动了处于深宫中的汉献帝。
第九章 平城赈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