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启直播混大唐 >

第42部分

开启直播混大唐-第42部分

小说: 开启直播混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胖子点了点头。

    “也行,等到秋粮征缴结束,想必朝廷对他的封赏也就下来了,说不定坐地升官,直接敕授了他个县令也说不准”

    “此事有朝廷诸公协助圣天子决断,你我何必费心?”

    说着,李黑脸接过唐兴县的报告又看了一遍,最后不由得摇头感慨。

    “这徐山,果然非常人,谋反的案子都能让他碰上,还能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在逆贼袁晁发动之前,就处处防范布置妥当,这一份功劳,可是大了”

    这是自然,历朝历代,对谋反一事都是最为重视,无论何人只要能够平息一场谋反,朝廷绝对不吝封赏,无此不足以酬功!

    袁晁谋反一事,事实清楚(有龙袍为证)。

    徐镇川应对得当(早早调兵埋伏,事后追击坚决)

    最关键的是,好大一场谋反,竟然没有对唐兴县,对台州造成多大影响,死伤的,全是盘踞在天台山多年的山匪,全县百姓无一人死在这场谋反之中,唯一一位受伤的,还是在城门处躲避山匪扭伤了脚。

    这都不用朝廷事后安抚,这给朝廷省了多大的事?

    如果说这都不算功绩的话,还有什么能够配得上“功绩”二字!?

    史胖子哈哈一笑。

    “有功当赏!

    你我都不用溢美,只要将这件事情原原本本的上报,就能保他一个好前程!”

    说完之后,对着李黑脸一笑。

    “怎么样?李录事执笔吧?也算结个善缘?”

    “恭敬不如从命。”

    就这样,史胖子和李黑脸在心情大好之下,练手炮制了一份奏章,写得花团锦簇,对徐镇川大肆褒奖。

    随后,通过驿站,以五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等到奏章送走之后,两人在轻松之余一同饮宴,老是觉得忘了点什么事情一样。

    直到司户参军在酒宴之上感慨,这台州城,少了焦桂英,总是有点不对味道一样。

    史胖子和李黑脸对视一眼,同时暗叫坏了。

    那是在两人联手将徐镇川轰出台州的时候,也曾联名上报了一份奏章,弹劾台州参军事徐山不顾官体,与优伶为伍,亲自登台,为普通百姓献唱,还有映射朝廷重臣之嫌,算一算时间,这份奏章,已然快到长安了吧。

    这两份奏章,一前一后,一褒一贬,都是针对台州参军事徐山,真不知道,会在朝堂之上,惹出什么样的麻烦。

第62章 马上飞递政事堂() 
史胖子和李黑脸联名的奏章,加盖台州刺史印信,被郑重写下“马上飞递”四个大字,一进入大唐的驿站传递系统,便如同长了翅膀一样,由台州驿站,飞向遥远的长安。

    专门递解这份奏章的驿丁,将奏章用油布包好,塞进贴身的衣物之中,背好靠旗,带好刀弓,飞身跨上驿站中脚程最快、饲养最精的驿马。

    狠狠一鞭子,抽得它双蹄高抬、一声长鸣,随即便如同离弦的羽箭一般,冲了出去。

    起步,就是最快的速度!

    一人一骑,将保持着这种冲刺的速度,奔驰三十里,在那里,是下一个驿站,早就会有人把驿站中最好的驿马准备好,等着驿丁来到。

    换马不换人!

    马歇人不歇!

    专人护送,一路向前,直奔长安!

    这便是马上飞递!

    按照大唐驿站制度的规定,马上飞递,一日最低一百八十里,如果昼夜相继,可日行三百里有余,如果是紧急军情,可达一日五百里!

    这已经是大唐现有条件下的最高速度了。

    所谓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只不过是家言,当不得真,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范阳起兵,玄宗还在华清池和杨贵妃没羞没臊,两地相距三千里,六天的时间,才接到消息,这在大唐,已然是驿站传递消息的最快速度记录,正好,一天五百里。

    事实上,除非是紧急军情,大唐驿站系统一般不会动用这样的杀手锏。

    恰巧,袁晁谋反,虽然被消弭于萌芽,却也足以让大唐驿站全速远转起来。

    这份来自台州的奏章,飞一般的冲向了长安城。

    不但如此,这份奏章抵达长安之后,直入政事堂,根本不用再个个衙门口之间兜转往来,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消息送入大唐中枢。

    至于其他奏章,如果走正规程序的话,三十里一程,一天三程,全天下来,不过百里,一站一站运送之后,抵达长安还要按照相关规定送到尚书省六部衙门,六部侍郎看过之后,能够处理的直接处理,不能处理的上报尚书省左右丞,左右丞再根据权限,或处理,或上报,最终才能走进政事堂的大门,摆在当值丞相的公案之上,到了这里,还不算完,各个丞相会根据奏章上报的轻重缓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处理,最终给出自己的决定,或处理,或上报天子。

    就这样,来自台州的这一份奏章,压在其余众多公文之上,被摆在了政事堂公案的最显眼处。

    大唐政事堂相当于明朝的内阁,只不过其中不是官品仅仅五品大学士,而是大唐群相。

    唐朝宰相制度乃是――群相制,三省六部之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三个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都是大唐宰相,只不过,太宗李世民在还不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就任尚书令,在那以后大唐群臣为了避嫌,谁也不敢当这个官,所以三高官官,只剩下了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两位。

    除了三省一把手之外,大唐群相还包括三省的二把手,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以及加衔“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尚书省左右仆射――左右仆射,不加衔,不称相。

    故此,中书令、门下侍中、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左仆射、右仆射,共同构成了大唐政事堂的群相。

    其中,中书令称右相,门下侍中称左相。

    按照大唐的普遍认知,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所以门下侍中这个左相,主要的职责,就是审议中书省的各项决策,理应比中书令这个右相高半格才是。

    不过事实却正好相反,那还是玄宗朝,玄宗和右相李林甫联手架空了左相的实际权力,久而久之,右相中书令,就成了政事堂,也就是大唐群相的实际领头人,而左相门下侍中,基本等于当做一个吉祥物被供奉在政事堂之中。

    如果将大唐政事堂和明朝内阁做比较的话,相似之处很多,比如,人都不少,比如,有的时候人多,有的时候人少。

    却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是两方面:

    第一方面,大唐群相不像明朝内阁大学士之间有明确的排位关系,除了左相右相之外,其他的群相,在职权上有可能分工不同,但是在地位上,基本一样。

    第二方面,明朝大学士之中,有明确的首辅,有且只有一个,而大唐群相之中,左相是名义上的首辅,右相是实际上的首辅,如果两个职位都有人担任的话,自然有个高低上下,如果只有一人的话,自然就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首辅。

    说实话,有点乱。

    不过宝应元年八月十二的政事堂,倒是不乱,一共就三个半人。

    第一个,苗晋卿,门下侍中,左相。

    第二个,元载,中书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

    第三个,裴遵庆,门下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

    半个,皇太子李适,五月份得封鲁王,正在政事堂观政,只带眼睛鼻子,没带嘴,只看只听不说话。

    嗯,原来还有一个,李辅国,在代宗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曾经认命为中书令,乃是政事堂实际性的首脑,只不过六月份被罢免了。

    一来他是一名宦官,宦官出任首相,实在是开天辟地以来头一回,群臣激愤,都不愿意。

    二来呢,李辅国这货也有点二,刚刚当上了中书令,自己跑到代宗面前,说:小郎,你当皇帝好啊,就在皇宫待着吧,外面的事,全都交给我,你就不用管了。

    代宗李豫一听,哎我去,这叫什么话?外面的事归你,皇宫的事归我,合着我成大内总管了?咱们谁是皇帝啊!?

    代宗越想越不对,得了,你也别干了,给你封个王,自己回家享福去吧。

    就这样,李辅国被代宗罢免了中书令。

    呃再说回三个半人的政事堂。

    李适还没来。

    三人分别落座处理公事。

    却说元载,拿起一份奏章,一见上面写有“马上飞递”字样,就知道必有要事,赶紧拆开一看,顿时大惊。

    他手上的公文,正是台州上报袁晁谋反,被徐镇川扼杀一事。

第63章 徐镇川成后备干部了?(为老铁肖羽心加更)() 
却说元载一见台州有人谋反,顿时就是一阵头疼。

    无他,台州,正是地处江淮。

    他在回到长安之前担任的官职,乃是江淮转运使,当上了中书侍郎之后,在政事堂第一次发声,就是奏请天子,征缴江淮地区所欠八年钱粮。

    前有转运使,后有奏请,都与江淮有关。

    现在台州出现动荡,还是因为征缴朝廷赋税而起,无论从他刚刚卸任的江淮转运使,还是如今的中书侍郎职位,要说和他没关系,根本就说不过去。

    尤其现在这个时候也不对。

    代宗在元载刚刚卸任江淮转运使的时候,有意让他担任京兆尹,是他走通了李辅国的门路,这才在李辅国的大力支持之下,成为了大唐群相中的一员。

    现在李辅国刚刚去职,连带着他曾经举荐的各个官员,在代宗心中也都没有什么好印象。

    如今台州有变,如果随便来一个两个弹劾几句,代宗肯定心中更是不喜,说不定自己这个中书侍郎,这就要坐到头了。

    一念至此,元载不由得抬起头,看了看对面的裴遵庆,前朝元老,肃宗朝就是门下侍郎,多年以来兢兢业业,收获赞誉无数,号称“吏事第一”,如今赶上中书令出缺,苗晋卿这个门下侍中年老体衰又不怎么管事,正是奋发向上的时候。

    事实上,现在的政事堂之中,正是元载在和裴遵庆两人争权。

    可惜元载资历尚浅,本就处于劣势,没想到,还碰上了袁晁谋反这样的糟心事。

    暗中长叹一声,现在的问题,不是能不能争得过裴遵庆,而是如何在这不利的情况下,保住自家这个中书侍郎的位置。

    元载思忖半晌,也是毫无头绪,只得拿起眼前的奏章仔细观瞧,希望能有奇迹降生。

    结果奇迹来了!

    元载顿时眼睛一亮。

    徐山!

    小小的台州参军事,竟然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在袁晁起义之初,就处处针对布置周全,一出手救雷霆万钧,直接消弭了袁晁谋反一事,根本没有对台州一地造成影响,连带着还将唐兴县八年赋税一次性征缴齐全。

    人才啊!

    这是我元载命中的贵人!

    元载登时大喜,暗中思索如何利用好这件事。

    就在此时,有中官前来宣旨,天子召见。

    元载顾不得再考虑其他,和苗晋卿、裴遵庆一同起身,前往延英殿。

    说起来唐朝天子私下会晤当朝宰相,一开始的时候是在麟德殿,后来武周时期,直接搬到了洛阳,正本清源之后玄宗朝改在了大明宫,直到当今天子,也就是代宗时期,为了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