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唐朝-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略有些迟疑,道:“儿看着意欲参与之人,多是世家士族,各地郡望!”
圣人点点头,问秦王:“二郎看呢?”
秦王道:“世家士族,郡望之家,根深蒂固,若不采取措施加以钳制,必成心腹大患!”
太子听秦王这么一说,瞬间反应过来,拿过名单再看一遍,表情也凝重起来,道:“然这些世家士族,数代积累,财势非同小可,只要拍卖会一开,想来鲜少有人能比拟。”
薛朗心中微微一叹,太子与秦王高下立分啊!
看这二人的发言就能看出来两人性格上的区别——
纵观太子与秦王争储以来的措施,就可以看出两人在战略眼光上的差别来。李世民是个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的人,而太子李建成呢,纵观他与李世民争斗时期的各项策略,完全谈不上深谋远虑,比之行事坚韧决绝的李世民,太子显得过于仁厚,而过于仁厚的人,往往决断不足,优柔寡断。
第410章 补救措施()
薛朗正容道:“禀圣人,下面的人今晨把名单送来,臣在其中看到五姓七宗,关西六大姓,心中便有所觉,但臣于谱系并不精通,故而,去公主府请教了平阳公主,经公主辨别,这名单之上,十有八九皆是郡望世家,故此,特进宫禀报圣人。”
薛朗把前因后果说清楚。平阳公主自进宫后便不怎么说话,先前因为冒认国丈一事与太子有冲突后,平阳公主便跟薛朗通过气,她不再参与议政。
薛朗理解她,自然愿意尊重他的选择,今天若不是事关重大,又不好向别人讨教谱系的知识,以免消息走漏,不然,也不用把平阳公主牵扯进来。
不过,显然圣人不了解其中曲折,居然询问她:“平阳以为呢?”
平阳公主道:“父亲,幼阳既已发现问题,不如先问问他。”
圣人颔首:“我儿言之有理,幼阳,有何解决之策?尽可道来!”
薛朗略皱了皱眉,显然也颇为苦恼,道:“禀圣人,若说解决之策嘛,仓促之间,加之客观条件所限,臣只有一个下下之策。”
圣人一怔,问道:“何谓客观条件?”
薛朗只好先解释了一下什么是主观,什么是客观,然后道:“世家郡望,数代积累,若论实力,一般的豪商巨贾也不见得比得上,在拍卖会这样的流程上,天然就占据优势。何况,如今天下初定,也没几个比得上这些数代积累之家。另者,郡望世家多有姻亲关系,若是大家都能遵守规则,以财力来竞拍,那还有些操作的余地。若是有人不顾操守,提前就联络好,刻意打压拍卖,那这个拍卖就流于形式,打不成目的不说,还会有许多麻烦。”
众人点头,对薛朗的话表示赞同。薛朗续道:“但是,拍卖会是已经昭告天下的事情,不可能因为这些原因就取消,否则,于朝廷的公信力来说,损失太大,得不偿失!所以,臣有一策,请圣人定夺。”
“速速禀来!”
“喏!”
薛朗道:“不若把这次拍卖定为暗拍!”
李氏父子几个听得一头雾水,圣人问道:“何谓暗拍?”
薛朗:“圣人容禀。当初臣定下拍卖这个办法时,怕有人提前约定好,刻意压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拍卖的流程,并没有对外公布过,甚至连手下的人也未曾详细的告知他们,只是让他们做好各种筹备。”
拍卖会在唐朝是一个新生事物,除了薛朗,没人听说,也没人见过。薛朗给圣人的疏奏,也只是写了大致的流程,详细的却未曾写过,只是口头给圣人解说过拍卖会的形式和流程,在具体操作上,薛朗改了许多细节方面的东西。
如今,这些措施倒是歪打正着。薛朗道:“本来拍卖是大家一起竞价,造成竞争的态势,以达到抬高价格的目的。但是,鉴于现在的情况,臣建议把大家一起竞价的形式,改为暗拍。就是我们给出最低价格,然后让大家把心理价位都写在纸上,全部递上来后由朝廷挑选,操作起来也方便些。”
太子立即道:“若是这般,等结束后这些人一对价格,不是就露馅了吗?”
薛朗道:“所以,事急从权,也管不了君子还是小人了!臣建议临时增设一个条件,除了价格外,还要听各家的运营计划,增加运营粉条作坊的细则,并且,一切解释权归朝廷所有,若有违反,一律取消资格!”
“”
李家父子仨儿面面相觑,显然已经听懂了薛朗话里未说明的意思,看薛朗的表情都颇有些古怪——
在此之前,他们都以为薛朗是个耿直的人,现在才知道,他不是不懂权谋,只是不怎么喜欢用权谋,这会儿定是被逼急了!
平阳公主微微一叹,道:“这样一来,有违幼阳做人处事之原则!”
薛朗道:“此时也顾不得太多了,先把问题解决再说。为国家安危计,世家郡望的必须削弱,若任由他们做大,非国家之福!”
纵观两汉至今,但凡中央集权比较高的时候,老百姓的日子才会好过些。两晋是世家门阀势力最盛的时期,普通老百姓简直可以说民不聊生,所以,各种暴乱才是那么频繁,那是因为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而士族们却醉生梦死、荒唐无稽。那是一个会做事不如会投胎管用的年代。
到了初唐,五姓七宗显赫天下,陇西李氏出身的李唐皇族在面对五姓七宗的时候,都嫌底气不足。
薛朗细细说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众人听得频频点头,待定下计策,太子望了薛朗一眼,道:“父亲,儿有一语容禀。”
“我儿尽可道来。”
太子道:“父亲,幼阳所说削弱世家,势在必行,这话儿也认同,但是,我朝初立,根基薄弱,如今天下尚未平定,四海尚未归心,正是要倚重世家之时,若于此时恶了与世家的关系,恐会动摇国本,危及大业!”
秦王见状,连忙道:“父亲,儿以为大兄此言差矣!我们是要倚重、借重世家,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忽视世家权柄过大所带来的危害。居安当思危,预先做好准备,方才是成事之道,否则,若任由世家做大,长此以往,尾大不掉,定会影响到朝廷与家国!”
两人说的都有道理,一时间,圣人颇有点儿难以抉择的感觉,望向薛朗:“大郎与二郎之语,幼阳以为如何?”
薛朗道:“太子与秦王所言臣觉得都有道理!但是,居安思危当时刻不忘,不能因为事物好的一面就容忍、忽视它坏的一面。朝廷施政,当以引导为主,引导出好的一面,用手段加以限制、破坏坏的一面。世家与朝廷,若真想长久相处,还是当加以限制才是。动用这些手段,并不是要消灭世家,世家根深蒂固,影响巨大,我朝初立,正是安抚四海的时候,手段宜缓不宜急,所以,不若把太子与秦王的观点综合一下再定策,想来应该更为合适。”
治大国如烹小鲜,对待别的势力,不是一下子全部消灭才是对的。世家士族在大唐根深叶茂,掌握着许多的社会资源,直接灭了他们且不说其中的花费与需要消耗的战力,以唐朝现如今的积累,敢这么做基本上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薛朗并不是要消灭世家,只是希望朝廷能从政策上限制世家,加强中央集权,这其实也是针对世家的保全之道。
所以,薛朗道:“禀圣人,我大唐如今刚立下国本,此时并不是削弱世家的好时机,臣建议耐心等上一等,待天下平定,四海归心,方才恰当其时!”
第411章 预热()
发现问题不怕,怕的是发现不了问题。看李家父子几个脸上沉凝的表情,估计父子仨儿都会好好考虑世家郡望这个问题了!
几人都是经过事儿的人,也不至于因为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就惊慌失色之类的、世家与王权如何平衡,一直是中国几千年都存在的问题,阶级固化更是世界性难题,每个国家都要面对,不止大唐一朝一家就是了。
只要意识到问题,徐徐图之,占据着王权在握的优势,李唐皇室又不是那种软弱无力的皇室,还有时间可以慢慢筹谋。
说回拍卖会的问题,薛朗有些遗憾:“臣这一策,因为不够光明正大,所以,只能算下下之策,所以,若要采用这一策,我还会增加一些细节的东西来完善。”
圣人道:“此事交由你全权处理,务必把对朝廷的影响与损失降到最低。世家郡望存在这么多年,非一朝一夕可改,望你尽力而为。”
“喏!臣定当努力。”
禀报了关于拍卖会的事情,薛朗便出宫去了,平阳公主留了下来,陪着她的圣人阿耶说说话。
拍卖会改成了略相似于投标的行事,有些细节方面的东西就需要修改一下,薛朗也忙不得回府,直接去办公室,让人把李氏兄弟叫了来,直接着手拍卖会事务的改进,赶在报名截止前把事情定下来,才方便手下人操作。
六天后,报名截止的第二天,薛朗着人组织了一个品尝粉条的露天宴席,把所有参与拍卖的人邀约到一起,品尝粉条这个新事物。
炒土豆丝、大骨炖粉条土豆、炒薯粉、烘烤的土豆片、凉拌粉条,主食是烤红薯。食材全部取自红薯和土豆,整治了一桌,请所有人品尝。
新生的事物须得给人一个接受的过程,作为食物,而最直观的办法莫过于亲自品尝。土豆被一般的家庭主妇誉为当家菜,几乎家家桌上都有。红薯比土豆吃的少些,但红薯的制成品粉条几乎人人都吃过,这真是两个可粮可菜的作物。
味道不差,又有高产稳产的特点,在这个粮食产量低下的时代,但凡有点儿脑子的人都知道该作如何选择。
虽说为了保证新作物的推广利益不全被世家占去,这件事需要进行暗箱操作。不过,薛朗还是打算增加一些细节,增强说服力,比如这个本来不需要的品尝宴。
这个宴席是薛朗主持的,开席前,薛朗起身,朗声道:“今日举行这样一个宴饮,就是想请大家尝一尝红薯、土豆这两种新作物制出来的成品,试一试味道可还合口味。毕竟,说到底,红薯、土豆还是食物,如果难以下咽,那所谓的推广就是在为难大家。待大家尝过之后,心中想来就会有个底。请!”
估计这些人也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性质的宴席,都有些拘束,整个吃饭过程静悄悄地,把“食不言”的精髓发挥到最高,不过,桌上的菜式,消耗的并不慢。
薛朗心中默默地竖了个剪刀手,看来大家并不排斥,那接下来就好操作了。待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薛朗才道:“今日把大家聚在一起,一者是品尝;二者,是要把拍卖会的流程说一下。除了先期公布的举措外,请大家于三日内提交一个针对红薯、土豆的在当地推广计划来,交由朝廷品评。还有,趁着机会,关于红薯、土豆有什么疑问,大家可现在提出来,我将会尽量回答大家!”
“敢问薛侍郎,何谓推广计划?”
红薯、土豆大家刚才都尝了,味道如何,已然心中有数,再加上那亮眼到吓人的产量,各家都十分上心,这会儿听到薛朗说关于拍卖的事情,气氛都骤然严肃起来。
薛朗微微一笑,道:“红薯与土豆是两种新生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