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运河前朝路-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愿做官,只要有饭吃有衣穿便可,待运河工程结束,我还要回去继续修行,参悟大道。”王连道。
这是一种境界,马之贞更是对王连刮目相看,点头道:“你今后便住在这里,做我一名谋士如何?”
“愿为大人效劳!”
“不要穿道袍了,你且不知,皇上家中遭遇了变故,他更喜拜佛。”马之贞提醒道。
“也好,我回去换一套衣服。”
“不必了,我命人给你准备。”马之贞摆手,又在桌案下方取出一块通行令牌,递给王连,今后他就可以随便出入运使府,无人敢阻拦。
随后,王连跟着仆人换了一件得体的蓝色长袍,回来时马之贞已经睡觉去了,仆人又带着他,住进了旁边的一栋二层小楼。
接下来的几天里,马之贞经常找王连过去,细致商议关于会通河的规划,当然,此时这条运河还没有名字。
随着不断深入交流,马之贞越发感受到王连的才华,尤其在水利方面的独到见解,让他也不禁钦佩。
时光进入七月,王连跟随马之贞一道,随行几十名士兵,离开东昌,一路向前,对即将开凿的河渠,进行实地勘查。
当年,曹操曾引漳水过来,形成了一条沟渠,用于农田灌溉,后来,历代帝王也进行过多次维护,因河水北上受阻,泥沙淤积,终究还是被荒废了。
马之贞之前来过多次,对地形地貌非常熟悉,一路不断给王连进行讲解,而王连在仔细倾听的同时,不断下马测量并记录数据。
“王连,你这般认真,让我好像看见了恩师的影子。”马之贞道。
“大人的恩师是?”王连问。
“郭守敬大人,他堪称当世奇才,对数据过目不忘。”
“郭令史之才,在下自愧不如。”王连真心道。
一行人来到须城,东平路的治所,也就是会通河的南部起点,在这里足足停留了三天,重点勘测大清水的流速和流量,这将是会通河的主要水源。
从须城出发,重新折返向北,行程的速度却更慢了,经常在某个地方要停留半天之久,主要是研究闸堰的建造和设置,跟王连之前图纸上标示的基本吻合。
第117章 夹谷之奇()
从须城到临清,只有二百多里,却走了半个月,十三座闸堰的位置全部确定,中间还回到东昌歇息了一晚。马之贞表现得非常有耐心,他很清楚,只有前期准备充足,真正开工的时候,才会省去很多麻烦。
就在王连和马之贞准备从临清返回时,西侧的路上却来了一队人马,足有上百人,前方一名士兵扛着的大旗之上,赫然绣着“夹谷“”两个金色大字。
“是夹谷之奇大人!”马之贞道。
名字很怪,没听说过,王连对这段历史谈不到很熟,马之贞见王连一脸茫然,又解释道:“夹谷大人是吏部侍郎,虽为女真族人,却对汉人多有袒护,为人正直,官员们都怕他。”
王连点头,他目前的身份只是谋士,也不用见这种高官,马之贞当然不能回避,带着一行人迎了上去。
“马之贞见过大人!”马之贞大礼叩拜。
听到喊声,车上的帘子撩开,走下一名五十出头的老者,长相很有威严,他笑着说道:“马大人无须多礼,快快请起。”
“谢大人!”
“之贞,运河工程筹划的如何?皇上上月还曾提及此事。”夹谷之奇问道。
“实不相瞒,之前进展艰难,幸好妻弟王连赶来,一番点拨,这才有了眉目。”马之贞道。
王连愣了一下,怎么就成了马之贞的内弟?想想也就明白了,尹志平徒弟一说,太过牵强,至今马之贞也没有全信,这么说是在保护自己。
“哦,此人可在?”夹谷之奇问道。
“王连,快来拜见大人。”马之贞朝着王连招手。
王连只好把缰绳交给身边的士兵,来到跟前,拱手道:“王连见过夹谷大人。”
“年轻英俊,气度不凡!”夹谷之奇赞了一句,又问:“王连,除了水利,还曾学过哪些?”
“懂一些易经。”王连回道。
“前日我梦见火中取木,此为何意?”
“大人,我只是略知一二,不敢妄言。”王连推辞道。
“但讲无妨!”
“木为风,风从火出,可为风火家人一卦,恕在下斗胆直言,大人正要回家。”王连道。
“哈哈,果然不凡。”夹谷之奇大笑,点头道:“你说得没错,母亲身体染恙,我正要回家探望。”
“正值木旺之季,老夫人可保无忧。”王连当然要这么说。
“借你吉言。”夹谷之奇道,又问马之贞,“既然遇到,且给我讲讲,运河是如何规划的?”
“王连比下官更为熟悉。”
马之贞将此事推给了王连,夹谷之奇这么问,还是有些信不过这个年轻人,想要当面考考他。
本想低调些,看来是躲不过去了,王连只好拿出完善的设计图,向夹谷之奇讲解起来。都有精确的数字,这让夹谷之奇非常满意,不住地点头,“王连,你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承蒙大人夸奖,只想替马大人分忧。”王连道。
“修建这条运河,需要多少民工?”夹谷之奇打听道。
“三万人,半年可完成。”
“若是如此,岂不是要黑白劳作?”
“在下认为,工人只能每日劳作四个时辰。”王连推广他的八小时工作制。
夹谷之奇和马之贞的眉头同时皱了起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按照朝廷的规定,只怕每天至少工作六个时辰,也就是十二个小时。很多工程更是多达八个时辰,除了睡觉就是干活,而且还都是汉人。
“马大人,你如何看待?”夹谷之奇问。
“只是内弟一时冲动之言,不可行。”马之贞道。
“王连,你因何如此讲?”
“四个时辰正好,可以歇过来,不然会把人累死。从古至今,死在劳役上的百姓,不可尽数,可怜可叹!”王连坚持道。
夹谷之奇沉默了,他何尝不知道这点,但工时减少势必就会拖延工期,继续追问:“时长这么短,如何完工?”
“能完成,可以用颠倒车,快速将土石从下方运到岸边。”王连道。
“颠倒车?”马之贞也愣了,之前从未听说过。
对此,王连很无语,他在隋朝时使用的这款设备,竟然没流传下来,不光如此,他的名字也被唐宋两代六百多年的时光给抹掉了。
王连简单讲述了颠倒车的原理,两位大人听得很认真,最后,夹谷之奇道:“马大人,莫要小视此事,亦不可擅做主张,可去大都找郭令史商议。”
“属下遵命!”
夹谷之奇的车队离开,继续向东而去,马之贞微微摇头,带着王连等人上马,一路奔驰,重返东昌。
从交谈中,王连得知了一个情况,虽然元朝大量重用汉人官员,但普通汉人的社会地位却很低,蒙人是一等公民,其次是北部少数民族,汉人是三等,南人位置最低,甚至到了可以买卖的程度。
王连提出的八小时工作制,等于为汉人争取利益,同样是身为汉人的马之贞内心是赞同的,但实施起来,难度却很大。之前开凿济州河,已经死了很多人,马之贞深感痛心,却也是无可奈何。
回头府宅后,马之贞请王连喝酒,席间直接说道:“王连,我所忧虑者,工长四个时辰,会引起皇上的反感。”
“大人,恕我直言,应该要争取一下,每日高强度劳动,体力透支,效率也低,工期依然得不到保证。实在不行,再想其他办法。”王连道。
“只能如此,可惜,郭令史也是汉人,提议未必能被采纳,而当朝宰相桑哥,又不肯为汉人说话,也不好接近。”马之贞感慨道。
发生这种事情,也是王连不曾想到的,开凿会通河工程,竟然附加了一场为汉人民工争取权益的事件。
歇息几日后,马之贞安排好车马,带着王连一道赶往大都,去见郭守敬。
距离不算远,三天后便到了,面前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城池,据马之贞介绍,大都规划周长近三万米,有十一个城门,分别叫做和义、平则、崇仁、齐化、安贞、光熙、丽化等,整座城市布局及名称,都是依据周礼安排,皇上非常推崇汉文化。
忽必烈重视汉文化,自幼便苦心研读,却对汉人百姓很苛刻。在潜意识里,他还是以蒙为尊,认为自己民族的血统优秀,正是这种思想的延续,才导致强大的元朝,不到百年光景,便被明朝所取代。
第118章 发明巨匠()
大都是唐代以来最大的北方城市,却还是不如隋朝的大兴城,在面积上小了近一半,进入城池后,遍地都是施工的景象,几十年了,还在不断建设完善中。
当然,科学技术一直都在进步,大都城的精致程度,却不是大兴城所能相比的。
半日后,王连跟着马之贞来到郭守敬的私人府宅,他显然是这里的常客,守卫都认识,不用通报,直接放行。
王连看见了大名鼎鼎的郭守敬,年近六十的小老头,胡须不多,身材清瘦,笑容看起来很温和,如果再戴上一副眼镜,就像是大学教授。
“见过师父!”马之贞拱手道。
“呵呵,你瘦了许多,可是从鲁地而来?”郭守敬笑问道。
“正是,运河勘查规划业已完成,特来向师父汇报。”马之贞倒也是毕恭毕敬。
“那一处地势多变,不好规划,辛苦你了,本该我亲自前往,怎奈公务繁忙,不能成行。”郭守敬道。
“妻弟王连,前日从江浙行省赶来,在运河规划上,帮了我大忙。”马之贞这才介绍王连,身份依然是他的内弟,跟师父也没说实话。
“你妻子何来兄弟?”郭守敬觉得有些不对。
郭守敬很了解马之贞的家境,妻子是河北沧州富商之女,而且是独女,怎么就突然冒出个内弟来。
“师父有所不知,王连小时走失,去岁才寻回,竟然跟一位道士学习水利知识,受其影响,却也淡泊名利,只想为苍生谋福。”马之贞撒谎的本事也不错。
王连对马之贞心怀感激,这一路上,他已经看出来了,道观门庭冷落,而寺院却是香火旺盛,足见道教已经进入不受重视的阶段。
“呵呵,既然是之贞亲属,不必拘束,随意便好。”郭守敬也不纠缠此事。
“谢大人!”王连施礼。
暂时轮不到王连说话,郭守敬和马之贞进屋叙谈,王连就在府宅内闲逛,看到了很多稀罕物,用于天文观测的浑天仪,精确记录时间的莲花漏,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科研模型,看起来都跟天文学有关。
一个花圃吸引了王连的目光,里面只是稀疏地种植着几十朵花,分散在各处。花圃的围栏呈现三角形,王连蹲下来数数里面的花朵数目,惊讶地发现,竟然跟勾股定理相吻合。
这绝对不是巧合,而是郭守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做记录,可能是觉得这么做非常有趣。
溜达了半个时辰,王连大开眼界,感觉像是进入了科技馆,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内心非常敬佩郭守敬,无法想象,一个人能够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