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逐鼎江山-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钱粮无比金贵的江淮,哪怕是一向繁华的扬州,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更何况,原本港口就有固定的三千工匠,官府已经在这些工匠身上投入了十几万两银子的工钱了。
所以苏茂觉得,犯不着再招募这么多人。
刘铎便说道:“苏大人,非常时期,自然要行非常之事。苏大人虽然没有明说,却也下了命令,我们只管按照他的命令办事便行了。”
“什么时候,刘大人居然对苏大人如此唯命是从了?”苏茂不解。
刘铎答道:“苏大人此话何意?莫非到现在,你还不明白吗?江淮大旱,若不是有苏大人,本官倒要问你一句,今日的江淮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百姓流离失所,没有粮食,横尸遍野。乡绅与商人囤粮自重,牟取暴利,最后断送的会是什么?将会是整个江淮这大明半壁江山!”
这是事实,如果没有苏景,现在江淮的百姓吃什么?
而且,那些乡绅和商人,也肯定会成绩牟取暴利,囤积粮食,哄抬物价的。
就是因为有苏景,他快刀斩乱麻,趁晋商都没有反应就把他们全部拿下,震慑了整个江淮的乡绅,才会有现在江淮这样相对安稳的局面。
也是因为有苏景,他提议设立义仓,还想尽一切办法弄来了粮食,让整个江淮的百姓都有粮食度日,才会有现在江淮地区的安定。
在刘铎的心里,已经彻底认可苏景对于江淮的贡献了,所以对于苏茂的一些话,他并不赞同,便反驳了回去。
苏茂说道:“可是,码头的兴建也不必这么着急就更改,完全可以先加固已经建好的工程,等大雨过去之后继续完善便是了。”
“等大雨过去,恐怕已经晚了!”刘铎对苏茂说道:“苏大人,以后你还是少质疑苏指挥使的决断了,因为他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相信你也知道,他和厦门的郑总兵乃是歃血为盟的兄弟,而且苏指挥使还打算建立一条海上运输线,打算将南边一些小国的粮食源源不断地从海上送到我们扬州来,所以将来扬州肯定会成为整个大明最大的一个港口。苏大人你是漕运总督,相信你也明白这将意味着什么吧?”
“你是说……”苏茂一愣。
刘铎点了点头,笑道:“估计苏大人这么着急要建好码头,是因为郑总兵那边,很快就会运送粮食过来了,估计最迟也在十一月。”
第498章 一往无前()
南洋诸国,其实现在就是泰西诸国的殖民地。
十七世纪的海洋争霸,荷兰、西班牙、英国、法国都开始登上历史的主流舞台,其中荷兰人的舰队在天启朝时期,是比较强势的,还没到后来惨败于英法之手的时候;而这个时候,英国的海军舰队也开始迅速发展强大,甚至已经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迈出了争霸海洋的第一步。
而后来,英国便陆续组织了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掠夺,码头官吏、海关人员、海军官兵,甚至地方高级官吏,都勾结海盗。有的海盗还贩运黑人致富,并且到处肆虐掠夺。
东印度公司,便是具有上述性质的一个公司,而且这个时候海洋争霸也正在英国和荷兰之间展开,所以只要郑芝龙代表的明朝,能够给予东印度公司一定的利益、利润,并且乐意得到他们的资助去对付占据夷洲的荷兰人,那么东印度公司的人也是非常乐意合作的。
所以,谈判很成功。
郑芝龙的手里,多了一样全英国人都非常青睐的谈判物,苏绣!
也不能说是全英国人都喜欢,毕竟能够用得起苏绣的人,就连华夏都只是很少一部分,至于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远洋运回去的苏绣,英国的普通民众就更无法享受了,只有贵族才有这样的资格。
但是这就足够了,一个国家的政治,以及任何军事决策,是绝对掌握在上流贵族手中的,当时西方国家的政治并不像大明朝那样以皇帝为核心,官员们为整体,那个时候的西方国家政治,完全就是贵族在统治着。
有了利益,并且大明要对付的还是他们海洋争霸的对手,东印度公司甚至都不需要英国的贵族示意,都可以和郑芝龙达成合作的协议了。
于是,大批粮食开始在南洋各国被征集,然后开始装船,东印度公司也开始出售一些火炮、枪支等火器装备,付出了这么多,东印度公司得到的则是大批的生丝、茶叶、瓷器,还有苏绣。
这一次谈判,郑芝龙进行得非常隐秘,甚至还是邀请东印度公司前来靠近厦门的岛屿进行谈判,而且郑芝龙还非常奸诈,他借助东印度公司迫切想要和大明进行交易,以达到从荷兰人手里获利的心理,摆足了架子。
只是,关于粮食的运送,却成了问题。
荷兰人占据夷洲,也就是台湾,等于是时刻监控着夷洲与大明之间的海峡,在荷兰人的监视下,十船粮食怎么可能安全地渡过?
郑芝龙必须得做好和荷兰人交战的准备,才敢冒这个险。
可是,苏景却不让他太快扩充军备,现在的郑芝龙,还没有彻底和荷兰人交战的能力。
而且还有一个难题,就是东印度表示他们可以派遣舰队进入海峡帮助运输,但是在谈判中,郑芝龙发现了东印度公司的真正目的!
这些披着商人外衣,却惯于在海上烧杀抢掠的家伙自然不是善类,他们竟然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那肯定是另有所图。
郑芝龙害怕将来联合英国人赶跑了占据夷洲的荷兰人,结果东印度公司又来了,继续占据夷洲,那便等于是驱虎吞狼,只不过是赶跑了狼,又来了老虎罢了。
所以郑芝龙非常犹豫,不想让东印度公司的舰队掺和进来。
那么,就只有主动和荷兰人开战。
但是这一战的目的,却不是要赶跑荷兰人,郑芝龙也没有现在他手下的水师,还没有这样的实力。
不过,澎湖这里,前几年大明的水师才赢了荷兰人一仗,如果这一次把战役的地点选在澎湖列岛,大明的水师便会有心理上的优势,而荷兰人则难免会想起当年的惨败而有所顾忌……
若是再加上出其不意,占据主动,那么就算实力落后,不图取胜也不至于大败,郑芝龙便和手下的十八芝大将商量布局,甚至战役开始成功掩护粮船渡过海峡之后,战场的舰队撤退计划都想好了!
于是,一个主动出击占据澎湖,趁机掩护粮船渡过海峡的战役计划,正式准备打响。
十月初三,郑芝龙和东印度公司的人最后一次谈判成功,达成了交易,并且东印度公司的人还提前送上了郑芝龙要求的火炮,换走了他们国家贵族渴求的苏绣,以及带回了大量的生丝,然后他们告知郑芝龙,十天之后粮船便会到达广州附近的岛屿,那里也是双方规定的交易地点。
这是郑芝龙防了一手,不想东印度公司的人,深入夷州的海峡,而且广州距离夷洲也有些距离,荷兰人不容易察觉到。
还有十天,于是郑芝龙在送走东印度公司的人之后,立马召集属下,命令他们将东印度公司送来的二十门大口径巨炮分别装在战船上,像这种大口径巨型火炮的技术,大明根本就没有,所以船只上面都是小口径的火炮。这一次东印度公司送来了二十门,郑芝龙可舍不得全部装在一艘船上,万一那艘船被击沉,那他什么都没了。
相比于大明水师在火炮方面的落后,荷兰人的舰队每一艘战场上面,至少都有四门巨型火炮,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差距,才让郑芝龙不敢太过大胆。
也只有郑芝龙,在海上拼搏了多年,才能知己知彼,做出最为正确的决策。
火炮装上了,郑芝龙便命令手下的舰队开始往澎湖列岛进发,将荷兰人的目光全部吸引过来,他自己自然也得上前线指挥,于是押韵粮船的任务,便只有全部交给他的弟弟郑芝虎。
可是,郑芝虎却觉得大哥这样做有些冒险,他找到郑芝龙说道:“大哥,还是让我去前线,你负责押韵粮船吧?”
老三郑芝豹也赞同,他对郑芝龙劝说道:“大哥,这一次我们只是试探,你不必亲临前线指挥了。而且大哥你也说了,这批粮船非常重要,是苏大人过冬的救命粮食,也是我们取信于大明表决忠心的一批粮食,更是将来确立我们在大明地位的一批粮食。弟弟觉得,还是大哥你亲自押运更好!”
郑芝龙闻言哈哈一笑,说道:“你们两个,是小看你们大哥了吗?”
言语间,郑芝龙雄姿英发,一往无前!
第499章 郑芝龙的野望()
郑芝龙自然不会答应这种事情,让自己的兄弟出去厮杀,而他却躲在后边苟且偷生,这不是他的风格,若他是这样的人,也不会有这么多忠心的手下一直跟随着。
所以两个弟弟的建议,他没有听取。
其实,如果苏景在这里,肯定也不会让郑芝龙上前线,因为这一次大明水师出征的意义并不大,只是要牵制荷兰舰队的主力罢了。
万一郑芝龙出了什么事情,那岂不是会坏了苏景的整个计划?
当一个人站在一定的高度,拥有了一定的权势,那他看待问题的角度也要发生一定的变化,从个人英雄主义,改成从大局观出发,来看待和决定一切问题。
这是一个上位者必备的素质,否则纵然上位,也不过是一介莽夫,成不了大器。
澎湖列岛是夷州岛屿最靠近福建的群岛,数年前大明的水师曾经就是在这里击败的荷兰人,不过因为大明对海外并不重视,所以在战胜荷兰人之后并没有乘胜追击将之赶跑,于是荷兰人得以继续占领夷洲。
和大明王朝的想法不一样,郑芝龙以前是跟最颜思齐这个大海枭的,颜思齐曾经在东瀛密谋发动叛乱失败,后来带领许多海商海盗转移来到夷洲,成为最早开发这片岛屿的人。
后来颜思齐死了,郑芝龙又跟随李旦,再后来李旦也死了,于是他便开始上位,至今他的手下大多数都是以前跟随颜思齐的人,至于那些不肯归顺郑芝龙的,也在郑芝龙攻下厦门之后,前来投靠的投靠,被征服的征服。
这样一群人重新聚集在一起,他们的目光自然不在中原,而是继续关注着海外。
所以,郑芝龙的心里,是希望能够将荷兰人彻底赶跑,把夷洲夺回来的。
以前他没有这样的实力,现在他成了大明福建水师的总兵,心里自然有这样的想法。
只不过时机目前还不成熟,而且明朝的天灾也在某些程度上限制了他的野心。
因为现在明王朝自己焦头烂额,不可能还会同意他发动战争去争夺一片海外的土地。
所以他还得隐忍,等到苏景说的时机。
而且郑芝龙他自己也清楚,他还得更多地在明王朝的朝堂中找一些存在感,而他能够为大明找到粮食,这就是最大的存在感了,甚至还会因此而受到朝廷重视。
所以这一次,郑芝龙知道南洋的十船粮食不容有失。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次交易的数量,郑芝龙已经委托东印度公司,在年内继续帮他购置一些粮食,争取年内再交易一次。
东印度公司虽然立足南洋,可是他们也一直都很想往东面发展,不过有荷兰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