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流贼-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妃的圣旨已经下诏天下,李将军这是要让皇上失信于天下百姓?”从右侧出列一位身着紫色朝服的大臣,此人是当朝宰相冯谦。夜瑾墨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冯相此言,正是他心中所想。李将军不甘示弱,这个冯相一直与自己作对,他保家卫国,可是这些文臣一直在皇上面前巧言献媚,岂能让他甘心?“冯相不要危言耸听,臣听闻,皇上昨晚留宿掖庭院,今早连诏书都还没来得及拟,岂会那么快就昭告天下?”冯相鼻子一哼气,又道:“李将军,封妃乃是皇上的家事,皇上爱封哪个妃子,咱们做臣子的岂有权利干涉皇上的家事?”“你……”李将军毕竟是一介武夫,说不过冯相的一张嘴,立马就跪在大殿中,双手高高拱到头顶,郑重道:“皇上请三思,元朝绮玉公主不过是个亡国奴,她出身低贱,怎能随侍皇上左右……”“李将军!”冯相大喝一声打断他。“李将军,公主的名讳,岂由你随意直呼?再者,公主既已是皇上的玉妃,身份尊贵,你公然在大殿上对玉妃娘娘不敬,是不是对皇上有什么不满?”冯相将剑锋直指李将军,李将军大惊,意识到自己刚才出言不逊,触怒了皇上,他惶恐地抬头与台上的夜瑾墨对视,那双幽暗的黑瞳散发出来的凛冽让他心一颤。“皇上……”“李将军,边关祸乱,危害百姓,关乎国之根本。”夜瑾墨突然开口,大殿之内一片寂静,人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这位年轻的帝王发话。“按大兴朝律法,你未得传召,擅自入京,该当何罪?”“皇上!”李将军低下头,此趟回京是急躁了些,但是为了自己的妹妹香妃,怎说也要拼一拼,没想到夜瑾墨一开口,所有的不利便指向他。他不敢再说什么,夜瑾墨出言提醒,若他还不知道收敛,自己只怕丢官事小,命都要没了。夜瑾墨哼出一口气,这些老臣的心思,没有一个是瞒得过他的。“朕今日召众位爱卿前来,并不想降罪于人。”他深沉的嗓音是那么浑厚,人人听着都觉得内心沉重,皆低头不语。“大兴初定,元朝旧臣和百姓对大兴虎视眈眈,前朝有鉴,新任国主可重用前朝旧臣,女眷充盈后宫以安抚前朝百姓,朕意欲效仿古人,众位爱卿还有何异议?”此话一出,本来沉寂的大殿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冯相面露喜色,道:“皇上圣明,此举对我大兴绝对有利无弊。”然后,大家纷纷跟随冯相一齐说着“皇上圣明。”就连暗中和李将军合谋的几个大臣也跟着跪下,李将军站在大殿,一个人孤立无援,再次抬头看着龙椅上的帝王,那嘴角一抹轻视的笑容,令他胆战心惊。皇帝本来可以不用解释,但已经给了他台阶,他若不下,就等于自寻死路。“皇上圣明。”他也跪下来,不甘心地念着。“退朝……”尖细的嗓音再次响起,夜瑾墨从龙椅上站起来,长袖一挥,在一片赞叹声中潇洒地离开金政殿。出了大殿,李将军和几个平日来往的大臣告别,气馁地在空旷的殿外走着。晚霞早已在殿外等候多时,看到李将军,立马跑过来问:“将军。”她满脸的着急,李将军一看就知道是问什么。李将军对着晚霞摇摇头。“回去告诉妹妹,叫她万事忍耐,切不可轻举妄动!”说完他不再逗留,皇宫之内耳目众多,就算是家眷,也不敢多交谈几句。晚霞看着李将军的背影,从前在她心目中那么高大的形象突然的显得有些驼背,她暗自一想,立马往含香殿跑去。
但毕竟满清还没有一统全国,南方的两广政权正在不断的与他交战,双方小规模的交战次数以百计算,但就是在没有出现一次大规模的作战。
根据请报上的显示,澳洲方面知道了多尔衮的计划,多尔衮与豪格之间间间近来在谈判,双方的谈判重点是围绕着巴蜀,以及吴三桂的关宁军。
多尔衮想要进行军队扩编改制,但是老贵族们兵不支持,豪格表面上不支持,但其实内心也是希望改制的,进两年征战兵力损失过半,想要补充能战的本族兵丁已经有些难了,所以大多数时候作战他们都会派绿营兵先去充当炮灰。
但即使这样,还是每场战争都会损失不少兵力,这样下去迟早不是办法,所以他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当多尔衮提出将绿营之中战斗强悍的兵丁混编进八旗,给予旗人待遇的时候,却是遭受到了很多人反对。
毕竟旗人作为第一等享受特权的存在,一旦人多了,也就意味着利益分享者会更多,所以一部分人自然是不愿意的。心里想着,自己当初拼死拼活挣来的现在利益,就要分享出一部分给其他人自然不同意。
不分享出部分利益,那么就难以补充兵力。目前的形式是,满清明面上有百万大军,但是能够真正作战的人其实也就十几万人左右,这些绿营兵可是随时都会反水的。
就拿吴三桂来说,这家伙就分明是随时都会反水。别看他现在与张献忠开战,但是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番目的,其目的是想要取代张献忠,随后他占领下巴蜀,在图谋拿下云贵,进而可以*迫两广,又可与之结为盟友。
这可是一个好计策,这家伙老谋深算,这次打定了主义这么干,但是多尔衮怎么可能让他这么做。所以目前要解决的办法就是派出一支兵力相当的督战队,跟在吴三桂的后面,这个家伙也就不敢乱来了。
只是现在兵力短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有兵力,所以多尔衮与豪格展开了谈判,双方就目前的形式作出了自己看法。
豪格对扩军其实也是赞成的,只是他背后的支持者们可能不会这么想,当然要说服他们必然是要花费一番心思这是必然的,其中最为主要的还是利益分配问题。
利益分配上,如果能做到统一。其实就没有什么其他问题了,只是要想在这个分配上解决问题的难度其实很大。但总的来说如果目前以满清内部两股最大的势力达成协议了那么解决问题就会相对的简单多,这是他们二人目前所能看到的唯一一点。
豪格想要在关宁军的问题上自己也分上一杯羹,这是他提出的要求。同时他还有回到朝堂上,澳洲进口的武器也必须拨付一批给他的部队使用,他对抗的可是澳广联军啊,那是什么样的存在,可是武力超群一般的存在,没有这些足够的利益怎么行。
其实拨付澳洲武器这个问题上。多尔衮是比较赞成的,毕竟让豪格去对付澳广联军没有强大的火器是不行的,而且也关系到大明在江南的统一作战计划。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关宁军上,要是将关宁军分出一半给他,那就没多少优势了,现在澳洲武器断了,全部依靠关外的火器制造坊制造武器,豪格也能使用。
在补充一部分关宁军给他,那不是真正的和自己平起平坐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这样下去那多尔衮的地位也就自然没有以前高了。
所以这才是两人目前谈判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澳洲获得了这个情报,准备加以利用,虽说吴三桂这个家伙比较让人讨厌,但他手底下的关宁军的确是比一般的大明军要强的多。
一旦这支部队直接被编入八旗兵力那意味着多尔衮与豪格的实力都将得到一个提升,提升到是没什么,就是怕他们两人之间的争斗达成了协议,统一对南,那么澳洲和两广的压力都会很大。
(本章完)
第214章 争锋()
豪格和多尔衮的恩怨纠缠表明了一件事:满清内部的暂时统一战线只是表面所向。其实,他们背地里还是各自为政,各怀鬼胎的。
即使多尔衮大方的让出部分利益,那也只能让那些反对者暂时性的闭口,但想要他们完全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满洲八旗主力主要来源于满族以及部分联盟的蒙古族以及早期的汉族,而后面所建立的蒙八旗,以及汉八旗,共同构成了由这三支武装统治天下的力量。
一旦没有了这三支力量,哪怕缺失了其中的一环,满清的统治就会岌岌可危甚至于土崩瓦解。
毕竟满清的本族人口有限,要想统治大明这么大国土面积,光依靠先期的武力是不行的。
眼下已是入关后快一年时间了,迁都北京没多久,多尔衮便出台了一系列的利于士绅阶层的政策,虽说这些政策相对来说并不是算太好,但对士绅们来说还是极其不错的,也确实靠着这个政策他得到了不少人支持。
可是,士绅们满意了,百姓却哭了。
八旗子弟住在北京,要吃要喝,要玩要乐,要有人服侍,要有人开口闭口主子奴才。这样才能显出自己的征服者形象。
这样的需求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圈地。
十八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造就了资本主义发展,而满清的圈地,只是徒增了无数流离失所,无数罪恶。
然而,即便这样,八旗贵族们也不满意。
两黄旗,两红旗,两白旗,两蓝旗,都觉得自己应当得到更多。阴谋诡计,明枪暗箭,奴隶们的主子换来换去,唯一不变的,是人的残忍贪婪。
紫禁城,金銮殿。
长长的红色地毯从大殿的龙椅上一直延伸到殿外,穿着官服的大人分别在红毯两边往大殿走,各朝都会有朝臣出现两极分化,大清朝亦如是。
左右两边的大臣们一同上殿,群臣汇聚,今日的朝会显得格外肃静,殿内也出现一位并不常见的人。
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这些日子基本不来上朝了,也是,天子的印信仪仗王府基本都有,朝廷内外的奏疏消息无一不通过王府断决。
既然如此,上朝不上朝又有何妨?!
他是威震天下掌握朝堂的皇叔父摄政王,大清的建立,他功不可没。
很多的臣子都在猜测,摄政王今日为何上殿。
然而,旗主们却对此心知肚明。
多尔衮不过才三十多岁的年纪,脸上却写满了沧桑,让本就阴暗的脸色看上去更加严肃。
他走到最前列,定定的站着。
众人目光前视,只见龙椅之后,还有一重帘幕。
皇太后布木布泰端坐帘内,听政于此。
内监拖声通报完毕,皇帝面前的太监尖声喝道:
上朝~~~
随着这一声响,大殿之内,大家纷纷禁声。
所有的大臣齐齐跪在地上,异口同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年幼的福临坐在鎏金龙椅上,龙袍加身显得他威力逼人,连声音都冰冷得不似童孩的声音。
众臣谢恩后起身,大家面面相觑,因为不明白个中缘由,皆不敢发声,枪打出头鸟这样的事情没有人敢做。
福临左右看了一下众位大臣,又略略回了回头。
帘内的布木布泰悄声说道:“福临,给皇叔父摄政王按个座罢!”
“皇叔父,请坐到我身边来吧!”福临对着下面站着的多尔衮招招手,“来人,摆座给皇叔父!”
多尔衮微微一笑,略微施了一个礼,便大咧咧的走上去。抬起屁股便坐在了皇帝旁边的座位上——这是极大的赏赐。
地下站着的群臣无人敢说些什么,倒是有些旗主面露不屑。
正蓝旗旗主豪格出列道:“皇上,臣有一事启奏。”
福临看了他一眼,又侧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