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雄鹰-第4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哟西!干掉一辆支那战车!”日军炮兵小队长兴奋得手舞足蹈。
话声未落,数发炮弹准确的击中了日军的野炮,大团大团的火光腾起,这门野炮被炸得歪在一边,炮位边上的几名日军炮手全部被猛然腾起的火焰吞噬。
随着坡度的增加,坦克和装甲车已经无法再冲锋。
这个时候,中国军队改变了阵型:以步兵在前头,向山头发起冲击;装甲车在步兵后面,以猛烈的机枪火力掩护步兵;坦克在最后,当成移动式炮台使用,用强大的炮火,掩护步兵向山头的冲击。
“哒哒哒”山坡上,到处都是激烈的交火声。
冲锋的战士,有人被子弹击中,从山坡上滚了下来。但是更多的战士,则利用地形和弹坑的掩护,一点点接近日军阵地。后面的装甲车,用猛烈的机枪火力,压制各处工事内的日军;坦克炮不断点射那些坚固的火力点,保证步兵的安全。
毕竟日本人是居高临下的防御,当日军的机枪火力被压制的时候,他们干脆不露头射击,而是以掷弹筒和*,疯狂的向山坡上投掷。
攻击的中国军队,被日军的掷弹筒和*压制得无法抬头。因为地形上的不利,中国军队手里的枪*和*,无法攻击躲在山坡反斜面上的敌人,只能以机枪和自动步枪,盲目的扫射,防止日本人露头。
“迫击炮!快!迫击炮跟上!那边有狗日的!”有人大喊道。
迫击炮手连续打了几排急射,炸得日军棱角线后的工事中浓烟滚滚。
但日本人的*和掷弹筒*,还是不断从山坡上滚了下来,在中国官兵的周围炸开,炸得山石横飞,碎土飞溅。每前进一步,都有人倒在血泊中。
距离山头只剩下一百多米,可是这一百多米,却寸步难行。
于是中国军队集中了枪*手,拼命的射出一排排枪*,炸得山头守军血肉横飞。随后在步兵的掩护下,*顶了上去,爬行到距离山头六七十米的时候,向日军阵地吐出一条条火龙。
在多重火力打击之下,山头棱角线被中国军队夺取。
可是当中国军队爬上其中一座山头的时候,后面的山坡上和山头上,到处都射出密集的机枪子弹。整片的山头,就像是火山喷发一样,到处都是喷涌的火舌,横飞的子弹。刚刚爬上山顶,尚未站稳脚跟的中国士兵,有不少人倒在血泊中。
战士们迅速以弹坑作为掩护,一个个跳进弹坑内,躲藏起来。随后有人就呼叫了空中火力打击,对四处暴露的火力点进行轰炸。
赶来的俯冲轰炸机,不断从高空猛扎下来,把重磅*投向那些刚刚暴露的工事。
在俯冲轰炸机的猛烈轰炸之下,日军的暗堡、地堡和工事一座座腾空而起,在火光中灰飞烟灭。
随着俯冲轰炸机的攻击,地面部队向前推进。
只可惜俯冲轰炸机的载弹量太小,滞空时间也短。在俯冲轰炸机过去之后,一些没有暴露的暗堡再一次吐出灼热的火舌。密集的子弹,在中国军队人群中横飞,不少人中弹倒下,在胜利的前夕牺牲。
不过肖柏早有准备,他让滞空时间长,载弹量极大的炮艇机和那些装备了加农炮的b…25g轰炸机前来,对日军进行持续的火力压制。
六架炮艇机和六架b…25g轰炸机,不停盘旋在日军阵地上空,以猛烈的炮火,向地面的日军工事持续射击,在最大限度上压制敌人的火力。当这十二架飞机离去之后,又是十二架同样配置的飞机前来,以机载火炮轰击地面。
随着c…47炮艇机的105毫米加农炮和b…25g轰炸机的77毫米炮一路推过去,日军的阵地被推平,那些暗堡和工事,只要一暴露就被炸飞到空中。
在空中火力掩护下,中国军队在天黑之前,终于攻占了一片山头所有的棱角线。
反斜面工事最大的弱点就是,一旦棱角线被人夺取之后,兵力就会被封在坑道内无法露头。这时候,只需要机枪封锁住坑道出口,再以*手抵近,向敌人的坑道内喷射烈焰,就能消灭里面的敌人。
碰到一些坑道深,而且里面曲折复杂的坑道,战士们则用*包和爆破筒,在外面实习爆破,炸开一段段坑道,再用*消灭藏在深处的敌人。
阵地上,到处都响起了*的嘶鸣声,一条条白亮的火龙喷入洞穴内,把躲藏在里面的日本人好像烧老鼠一样烧死。没死的日本人,纷纷从另外一边的出口处窜出,结果遭到机枪和自动步枪扫射。
激战到深夜,其中一片的山头被中国军队夺取。入夜之后,中国军队并没有继续向前面发起攻击,因为夜间飞机无法出击,在没有空中火力掩护的情况下,继续攻击将会遭受很大的损失,所以中国军队暂时稳住已经占领的阵地,等待天亮再发动进攻。
“新京”日本关东军指挥部。
日军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日本关东军参谋长秦彦三郎等人,聚集在司令部中。
一名日军参谋军官急匆匆敬礼:“报告!彰武一带局势危急!支那人在一个白天,攻克了我们一处阵地!如果他们按照这个进度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在三天之内失去彰武!一旦让支那人突入辽河平原,我军将难以阻挡!”
听到日军参谋军官的汇报,山田乙三还未来得及说话,溥仪就先放声大哭。
“你哭什么!我们又没有失败!满洲国有那么多的城市,我们可以把这些城市全部变成堡垒,他们一座座攻?那我们就让他们流尽鲜血!”山田乙三大吼道。
参谋长秦彦三郎问道:“司令官阁下,我们是否把在锦州的军队撤回来?如果彰武失守,锦州不仅变得毫无意义,而且将是孤城一座!”
“不能撤!锦州的军队不能撤!虽然支那人可以从北面草原绕过来,但他们在北面没有铁路线,也没有好的公路,补给和运输都成问题!更重要的是,虽然我们在锦州的军队成为孤军,可是突入的支那人也是孤军!这就好像下一盘围棋一样,双方的子,在辽河平原这一片交战地是犬齿交错,相互包围!这要看,谁先把对方的子消灭掉,谁就是胜利!”山田乙三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
“司令官阁下,可是我们能吃掉支那人突入的那两个军吗?”
“能!我们迅速从新京、沈阳、四平和哈尔滨等地,调遣兵力!我们拥有便利的铁路线,可以迅速调遣军队!而且我们还能从朝鲜半岛调集大军,一定要包围住孤军深入的支那人这两个军,不能让他们跑掉!只要我们吃掉这两个军,支那人的全盘计划就会打乱!”山田乙三大吼道。
“他们是机械化部队。”
第十三章 打开通道(7)()
由于担心中国军队的轰炸,日军派往彰武方向的援军,都是昼伏夜出,夜间行军。采取了夜间行军的方式,虽然可以避免地面部队遭到对手空军的轰炸,但夜间行军却也给对手的特战队和敌后游击队提供了便利的攻击机会。
1944年1月3日夜晚,沈阳通往彰武的公路边。
白雪皑皑的雪地中,隐藏着一条条白色的人影。那些是肖柏部的雪地特种部队。雪地特种部队,是肖柏根据东北冬季的条件,专门建立的一支雪地特战队。这支军队,除了配备有白色迷彩服、白色披风之外,还装备了雪橇和摩托雪橇。所有的武器,都配备有专用的防冻油,适合在冰天雪地的恶劣条件下使用,而不会导致卡壳等现象,也不会枪栓被冻住拉不开,保险开关被冻住,导致枪支无法使用。
雪地特战队,早已在公路线上埋设好了*,并架起机枪,等着从沈阳出来的日军。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到了大约晚上8点的时候,公路上沈阳方向,照射过来几道雪亮的灯柱,接着就听到,公路上响起了沉闷的发动机引擎声。
“注意了!敌人要来了!”有人轻声说了句。
打头阵的,是日军的一辆97改坦克。日本人改进了这种坦克,把原来短身管的57毫米火炮更换成长身管的75毫米火炮,使得97改坦克拥有较强的反坦克能力。可是因为本身97式坦克炮塔内部空间狭小,而且自身重量轻,在换装上大炮之后,炮塔内的空间更加狭小,车内条件变得更为恶劣。此外,75毫米炮在射击之后,强大的后座力,还有呛人的硝烟,都影响了97改坦克火炮的射速。
因为炮身长度的问题,所以后来日本人干脆把97改坦克变成一种开放式炮塔的坦克,解决了炮身长度和呛人的硝烟这两个问题。可是开放式炮塔,使得坦克乘员的生存力更差。攻击方,只需要迫击炮就能让这种坦克失去战斗力。
可以说,97改坦克装备的90式野炮,能够击穿当时苏美的中型坦克,但97改坦克本身的装甲过于薄弱,而且火炮射速慢,车内条件又恶劣,影响坦克手的战斗力发挥。因此这种坦克不仅战斗力比不上苏美中型坦克,生命力更是脆弱。
日本人也想过,在本土决战的时候,要使用更加先进的三式和四式中型坦克,还有安装了88毫米炮,重量达到37吨的五式中型坦克。只是三、四和五这三种坦克,还没有大批量生产,也来不及运到中国。
手里紧握着*发射器的战士,死死的盯住这辆日军坦克。这名战士知道,自己手里的*,足够干掉这种坦克。因为日军的97改是开放式炮塔的坦克,只需要一发*打到开放式炮塔内,即可引起里面弹药殉爆。
不过没有得到命令,战士没有开火。
特战队大队长,耐心的等待着,等着日军打头的坦克过去。
轰鸣的97改坦克,履带碾过积雪,扬起阵阵雪雾,从公路上疾驰而过。紧接着,后面是两辆97式坦克开了过去;再后面,是日军的91式装甲车和三轮摩托车队。中间,是满载着日军的卡车队,还有拉着各种重炮的火炮牵引车。
日军机械化部队过去之后,后面的都是挽马制和驮马制的部队。
成群结队的日军步兵,皮靴踏在被履带和车轮碾压过的雪地上,扬起一阵阵白雾。跟随着步兵群的,是日军的拉着各种火炮的骡马。
日军机械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除了少数重炮是以火炮牵引车或者卡车牵引之外,大部分的重炮和几乎全部的中口径火炮,全部是骡马牵引。
等到日军那些由骡马牵引,行动不方便的炮兵出现的时候,特战队大队长才拔出手枪,对准空中“啪”开了一枪。
枪声就是命令,听到枪声,负责引爆的战士压下*。
“轰轰轰”公路上就像是发生了雪崩一样,满地的积雪在爆炸声中飞上天空,漫天都是飞舞的雪花。埋设在公路上的*发生了剧烈爆炸,灼热的火浪裹着弹片四处飞溅,公路上那些拉着火炮的骡马和跟着火炮前进的日军炮兵当即倒下一大片。
架设在雪地中的一挺挺通用机枪,从白布下面吐出了猩红色的火舌,泼水一样的子弹打在雪地上,打得四处雪花横飞。暗红色的火镰,划破了满天飘雪,中弹的日本人,不断喷出红色的血雾。
“袭击者!后面有袭击者!”有日本人喊叫起来。
发现后面的炮兵遭到袭击,前面的日军步兵迅速转过头来,向袭击者发起反扑。
就在日本人踏着没过膝盖的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