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谋武三国 >

第39部分

谋武三国-第39部分

小说: 谋武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依草结营被火烧时,底下就有人在交头接耳,严展书就问道:“你们在讨论什么?”

    一名武将胆子稍大,见严展书没有怒意,就起身答道:“大贤良师,我是想到豫州的渠帅波才在颍川依草结营,结果被朝廷部队火烧最后打败。就是不知道这个道理,真是败得冤枉啊!”

    “就是就是,之前波才大帅可是一直压着朝廷军队打,战无不胜的。”众人纷纷应和道。

    严展书也是点点头,说道:“可见我黄巾军中人不知兵法,才会犯下如此低级错误,因此你们一定要认真听讲。”众人纷纷点头,对严展书的讲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笑了笑,严展书又问道:“假设你们要伏击对方,怎么样才能让对手难以发现?每人至少回答出一个方法,答不出的人要在大家面前把所有答案再复述一遍。”

    顿时害怕丢脸的众人纷纷绞尽脑汁想主意,胡才最先抢答:“大贤良师,我想到一个办法,躲在草木多的地方。”

    严展书点点头:“这是最普遍的办法,但稍有警惕的将领就会留意,有些谨慎的甚至还会进行火箭侦查射击。还有没?”胡才虽然没有得到表扬,但至少不用丢脸了,得意洋洋地看着其余众将,期盼他们没有人回答出更好的答案。

    但很快让他失望了,徐晃回答:“大贤良师,晃可以在大道边上事先挖好坑,让部队躲入坑中,待敌军经过时奋起攻击。”

    “不错,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必须事先掌握好情报。”严展书点点头赞许道。

    “乐声名不显,可以诈败将敌军诱入伏击圈内。”李乐也想出了一招。

    “不错,脑子很活,战场之上只有胜利者,面子没有一点用处。”严展书很是赞赏,能不顾面子,实在是大将之才。

    杨奉受到启发,挤出了一句:“奉可以率辅兵与之硬拼,确实战败之后逃亡,将其诱入伏击圈内,敌军更不易发觉。”又喃喃道:“只是这样,未免对不起将性命托付于我的将士们。”

    严展书先还点点头,但听到后面一句,顿时皱眉:“杨奉,还有诸将,须知做人的道理绝不可用于战场之上。做人须讲究仁义,道义,信诺,但是宋襄公之仁,不但身死名裂,还为千古笑,必须引以为戒。切记,慈不掌兵。”

    胡才顿时深有同感,嚷嚷道:“军师说得太对了,对手下的兵卒不听就要打,越打得狠就越能练出精兵。”众将也有同感,杨奉虽然不同意,但说不出反对意见,只是涨红了脸,不说话。

    严展书盯了胡才一眼:“汝如若不改虐待士卒的脾性,他日定死于士卒之手。汝再勇猛,能保证不眠不休乎?”

    严展书又看向杨奉,道:“带兵之道,首要在严纪,其次在重情,但是用兵之道,首要在狡诈,其次在无情。平时带兵,要关心其身体、家人,同时严肃军纪,不论职务大小,违纪者一律严惩。要训练到部队即使眼前是刀山火海,一声令下,就必须不问缘由地踏刀山,蹈火海。”

第68章 兵法(下)() 
“用兵之时,又有十七禁律五十四斩!”严展书将自己平日在网上看到的古代军律删繁就简一一道来,众将细听,谨记在心。

    “能做到这十七条,至少是一员合格的将领,不会导致大败。”

    严展书见大家不解,笑道:“用兵之道,存乎一心,所谓兵无常势。当把带兵带成死兵后,就没有了灵气,只能结硬寨,打呆仗,以主公目前的兵马,是硬拼不起的。现在就需要大家开动脑子,多想计谋以最小的损失歼敌。但是等到主公实力大增,远远强过敌军之时,却又需要结硬寨,打呆仗,不要多想计谋,只要保证不中敌计谋即可。让敌军只能与我军痛苦地拼消耗,直到最终的灭亡。”

    “这个消耗,不仅是军械物资、粮食的消耗,更是人命的消耗,如若不忍,那就正中敌计,走向敌人的陷阱,让自己的部队受到更大的损失,绝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更对不起已经为胜利而牺牲的士兵。”严展书几乎是一字一句说出来。

    诸将抱拳郑重道:“谨记大贤良师教诲,绝不敢忘!”

    第二天,众将在训练时开始改变方法,渐渐用上自己学到的知识,同时也开始纠正以往犯下的错误,借鉴别人的优秀经验。尤其是胡才,一天都没有鞭笞士卒,让他手下的士卒一直心惊胆战,怕自家将军怒气积累之后更加暴虐,反而训练得更好,让胡才训练完之后笑得合不拢嘴,直道军师的方法有效。

    到了晚上,众人又聚集到严展书房内,继续听讲。

    “今晚先讲授兵法中的天时地理篇。”微微一顿,“古之名将,百战百胜的将军极少,原因很多,但不识天时,不知地理导致失败者几多。”见众将有所思,又接着讲:“一般对此一无所知的武将也就罢了,可若是深知天时地理,还在此上败北,其因何在?”

    胡才挠首抓耳,难以理解,众将也纷纷低语。严展书一笑:“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满。以为自己掌握的天时地理可以天下通用,却不知北方的天时到了南方就会出现不小的差异,而在军事上就会导致败因。”

    “比如北方到了冬天,只有西北风,绝无东南风。而在江南一带,到了冬至之后,一定会有几天刮东南风。如若不知此点,就会不防备敌军使用火攻之计导致败北。”差一点,火烧赤壁就要冒出来,严展书话到嘴边还是及时卡住,没有冒泡,擦了一把冷汗,接着往下说。

    “又比如南方的土地潮湿,北方的土地干燥。显然北方攻城之时可以穴地而攻,南方则一挖就会冒水,只能攀附攻城。可在南方一些地方,地形奇特,其中多有空穴,四通八达,如能找准受力支点将其摧毁,建在其上的坚城亦会轰然倒塌。”

    “南方的河流纵横交错,使得北方的骑兵难以发挥威力,而弓弩兵与刀盾兵则威力大增。”

    “可若只知此点,不知变通,便不会知道南方还有车兵可用,只需制作出轻便牢固的战车,用牛马牵引一样无坚不摧,本朝韩信便以战车大破项羽的八千精锐骑兵。”

    “北方的寒冬时间很久,这点北方的将领深知,可在无可御寒的房屋的草原上,如何才能避过严寒?当年的冠军侯因为没能想出办法,部属因此减员厉害,不得不怏怏而退,未能取得更大的功绩。”

    “公明,你今后带领骑兵作战,可能想出一些办法?”

    “军师,晃的确知道数个办法,比如多穿羊皮袄,晚上抱着战马一起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真正的解决方法,还要从严寒着手。”严展书解释道:“北方滴水成冰时,可以用水筑成冰屋,或者直接掘河取冰,筑成冰屋,人在冰屋中就不会被寒风冻伤,可以保证正常的战斗力。”

    众将听着严展书的讲授,一个个平凡而又奇特的自然现象到了严展书的嘴里都成为了战事胜负的关键,俱都惊叹不已。

    “总而言之,”严展书做今晚的总结:“为将者,每到一地,必先查探当地的天文地理,方法最快的莫过于询问当地的樵夫和老农,樵夫知晓山形地理,老农明白天时汛期。只要不自满,谦虚一点,就不会在天时地理上中计落败。”

    众将见严展书结束讲课,都有些意犹未尽的感受。

    第三天晚上,严展书讲授了计算用间篇,让众将知道了各种计算,极端到甚至能够在沙盘上将一场战斗完全模拟计算出来,而各种用间的计谋让众将看着严展书都有些不寒而栗,对于大贤良师为什么懂得这么多有了各种猜测。

    第四天晚上,严展书讲授了大局阳谋篇,主要介绍了刘邦手下主内政的萧何,让大家明白了此类谋士的厉害——能够在春风化雨之中不断提升本势力的实力,不断变强,强如霸王最后不也败在百万大军的围困之下。但如何破局,严展书也只能提出一个方向,那就是以阳谋对阳谋,以实力对实力。

    第五天,严展书用刚刚结束的大战进行讲解。“与我军对战的董卓军统帅是徐荣,名声不显,却是董卓麾下四大中郎将之首。大家也看到了,他的统帅技竟然是羽林,完美地提升了骑兵战法奔射一个等级,变成飞射。如果他麾下骑兵已经能够施展飞射呢?”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至此彻底明白了徐荣的可怕,这个统帅技竟然是随着部属的强大而水涨船高的技能。

    “怪不得大贤良师要示敌以弱,即便弓箭手都快死光了都没有让我们出击。”韩暹明白了过来。

    “哪是这个原因!”周仓反驳道:“对方当时施展了统帅技,白光覆盖的不是兵器,而是全身。我怀疑其能力根本不是提升战法,而是提升属下军队一个等级,所以大贤良师必须要等到对方战法失效才能下令出击。”

    “不然,恐怕我们的竹枪连对方的铁甲都没法射穿!”李乐是第二波投枪的,十分清楚投枪对速度慢下来的铁骑效果就差了很多,如果不是后面战法爆发,估计杀伤力堪忧。更不要说有统帅技提升的铁骑了。

    “所以,大贤良师的下令时机不早不晚,恰到好处。”郭太补充了一句,顿时让众人以一种敬仰的眼神看着严展书。

第69章 谋划() 
“可是,我们完全可以将兵力藏在城墙之后,这样不是可以减少战损吗?”徐晃还是不能理解,觉得自己的办法更能减少部属的战损。

    “你以为徐荣是什么人?是跟你一样的新兵吗!他本是辽东边军将领,先后参与镇压了我们黄巾军、击败了羌人、鲜卑的数次叛乱,战场上的经验无与伦比!没有足够的弓箭手与精锐部队的鲜血,他的第三次攻击没有那么轻率。”严展书说出了残酷的真实:“我们的胜利有很大一部分建立在弓箭手与精锐部队的死亡之上,因为他们的死迷惑了徐荣的眼与心,结合不确定的情报,这才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这是个残酷的事实,我们能做的只是祭拜亡灵,希望他们能在天上的太平天国之中与前任大贤良师一起安享荣华。”

    “竟然是这样。”亲手斩下徐荣头颅的徐晃眼神黯然,没想到看似简单的命令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的斗智斗勇,转而坚毅,越是艰难,越是激励了自己向上的奋发之心。

    “对了,大贤良师下令出击,为什么卡到那个点上?”杨奉见气氛不太好,急忙转移话题。

    “杨奉很会思考,”严展书表扬了一句:“当时徐荣已经飞驰经过城门,再想要下令改变骑兵的行军变得十分困难。我就是要让他难以精确指挥部队,在经历伏击之时部队就会变得思想混乱,一支军令不一、反抗不能的军队就只是案上鱼肉而已!”

    “所以我要进行兵农分离,精简部队,既是提高了部队执行军令的能力,也是在减弱大家指挥时的延迟。以后没有特殊情况,每个将领最多只能指挥一万人,除非表现出了超卓的指挥能力,具备相当的战功,才可以破例!第一期讲武堂授课到此结束!”严展书借着大胜之威,授课之便,定下了这条彻底削弱原黄巾军五大帅军权的规矩。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他们并不会觉得掌握一万兵力少了,因为此时的黄巾军总共才四万人,严展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