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异姓王 >

第131部分

大明异姓王-第131部分

小说: 大明异姓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道衍却是早有了计划“殿下放心,这第三件事,臣倒是有个好人选。”

    “哦?”朱棣眉头一挑“何人?”

    道衍微微一笑“方孝孺。”

    朱棣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个方孝孺对他来说可以说已经算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当初那些讨贼文书基本都是处于后者之手。要说才华,方孝孺要是认第二,恐怕这大明还没人敢认第一!

    在自己攻破京城的时候,方孝孺也是被捕。如今叫他来做这件事,倒是正好。

    道衍正色道:“殿下,以我对方孝孺此人的了解,他是一定不会投降的。但是您一定不能杀他!如果杀了他,天下的读书种子就会绝了!”

    有这位军师的警告,朱棣自然不敢怠慢,而且他也预料到方孝孺一定不会轻易投降,但他也不会想到事情居然会演变成一次破历史纪录的惨剧……

    翌日清晨。

    朱棣在大殿接见了方孝孺。

    朱棣坐在了皇位之上,其实他的心中也是有些打鼓。恐怕方孝孺那个死脑筋的书生根本就不会理会他朱棣的命令。

    但朱棣绝不会想到,方孝孺应召而来,并不是给他写诏书的,而是拿出了言官的本领,要和朱棣来一场继位权的法律辩论。

    朱棣等了一会,忽然听见了阵阵号哭声。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定睛一看,却正好看到方孝孺哭着进了大殿。他也不理朱棣,也不行礼,而是一屁股坐在朱棣的面前,继续放声大哭。

    这让朱棣十分尴尬,无奈之下,他只得劝说道:“先生不要这样了,本王不过是仿照周代周公辅政而已啊。”

    朱棣不说话还好,一说话,方孝孺更来劲了。这句话激起了方孝孺的愤怒,他应声问道:“那敢问殿下,不知成王在哪里?!”

    朱棣皱了皱眉“自焚死了。”

    “那成王的儿子又在哪里?!”

    朱棣冷哼一声,说道:“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几位皇子都还未成年,而国家要年长的君主。”

    “那成王的弟弟呢?!”方孝孺却是不依不饶。

    “这是我的家事。”朱棣终于有些发火了,他来这里,可不是与方孝孺玩什么辩论赛的!

    朱棣终于领教了最佳辩论手兼继承法专家方孝孺的厉害,他自然不愿意再听方孝孺啰嗦,让人拿出了纸和笔给方孝孺,逼他写。

    方孝孺自然不肯写。

    “先生这是何意?难道本王还不够诚意吗?”

    方孝孺听了朱棣的话,冷笑一声。夺过纸笔,挥毫泼墨,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

    对于朱棣来说,他可以说自己是篡位,但是他却觉不允许其他人这样说。这是他最大的忌讳!而此时的朱棣,已经愤怒得几乎丧失了理智。

    “你若不写,难道就不怕我灭你九族吗?!”

    方孝孺仰天大笑“就算殿下你诛我十族又如何!就算是到了阴曹地府,我也问心无愧!”

    实事求是地看,方孝孺此时说这句话并不一定真想让朱棣去诛灭自己的九族,可能只是一时意气。然而他却不了解朱棣,朱棣不是那种口口声声威胁说不让你看到明天的太阳之类的话的人,因为他绝对可以保证你看不到今晚的月亮

    “来人,把他给我拖出去!”朱棣的双目几乎要喷火。

    方孝孺被人拉了出去。而他的最终结局是:凌迟,灭十族。

    (本章完)

第206章 生与死的选择() 
方孝孺死了。作为朱允炆的亲信,他遭到了朱棣的迫害。

    要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只有九族,但是人类又一次展现了他惊人的的创造力。那多出来的一族要感谢朱棣的发明创造,他为了凑数,在屠杀的目录中加入了方孝孺的朋友和学生。

    方孝孺是一个忠诚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也是一个敢于反抗**的人。他死得很惨,却很有价值,他的行为应该成为读书人的楷模,为天下人怀念。相比于解缙,胡广之流,方孝孺可以以“伟大”二字评价。

    朱棣其实并不想杀掉方孝孺,实在是因为真的发怒了。他很欣赏方孝孺,也知道这个人的价值。但这个人,却不愿意为自己所用。

    朱棣挥出了他屠杀历史的第一刀,但是很遗憾的是,这并不是最后一刀。朱棣是一个并不惧怕死亡的人,在他的眼里,这天下就只有两种人。听话的活人,和不听话的死人。从方孝孺开始,他已经开了先例,再杀下去,就很容易了。

    齐泰与黄子澄被捕后,先后被押往京城。而朱棣也想看看,这可以算是导致他叔侄二人拔刀相向的导火索,究竟是怎样的人。

    这二人被押到京城,朱棣接见了他们。这两人虽然在才华学识上不如方孝孺那般鼎鼎大名。但是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虽然并不喜欢他们,但是对于如今正是用人之际的朱棣来说,他却并不会拒绝这两人的归附。

    但是,事实证明,朱棣的确是小看了这些文人书生们的傲骨。

    自见到朱棣的第一面开始,两人便是骂声不绝,甚至都不给朱棣插言的机会。忍无可忍之下,朱棣再一次挥起了手中的屠刀。

    黄子澄,凌迟,灭三族。

    齐秦,凌迟,灭三族。

    练子宁,凌迟,灭族。

    卓敬,凌迟,灭族。

    陈迪,凌迟,杀其子。

    那些终于朱允炆的问人学子们几乎都没有一个好下场。或许杀戮并不是朱棣的本意,但是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是他想停,也是停不下来了。

    很快朱棣便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被自己俘获的武将们的身上。对于那些书生,他倒并不是很在意。天下读书人很多,死了还可以再找。然而朱棣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却是明白什么是所谓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文人们杀了就杀了,但是那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却是不能放过!

    然而朱棣实在是小觑了这些粗人们的气节,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李景隆那样,是一个没用的叛徒。这些打了一辈子仗的人,心中也是有着自己的信仰。

    其中一位武将便是表现出了他的忠诚,此人是盛庸手下的大将张伦。

    在盛庸兵败被抓后,张伦也是落入了朱棣的手里。而朱棣自然也希望招降他,不过他却是小觑了张伦的决心。面对朱棣的种种诱惑,张伦却是笑着说道:“殿下,您觉得我是一个会出卖自己的人吗?”

    说完,张伦闭上双眼,毅然赴死。直到他死前的最后一刻,他都没有开口再说一句话。

    在南军庞大的军事体系中,张伦是一个不起眼的将领,他远不如瞿能,平安等人。他虽然没有什么战功,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然而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如盛庸、平安这些职业武将却全部投降了朱棣。

    盛庸、平安身负大才,素有谋略,历经百战,却反而不如自己的部下和一群“百无一用”的书生!诚然可叹。

    (本章完)

第207章 杀戮的缘由() 
王小明现在也算是一个北军高层,在这偌大京城之中,也是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当然,他是不可能留在皇宫之内的。

    此时的王小明坐在主位上,他默默地看着石砖地面。这里曾经似乎是一个朝廷大员的府邸,不过当朱棣攻破京城后,此人似乎也是因为忠于朱允炆,而被朱棣杀掉了。

    对于朱棣的屠杀,其实不仅仅是王小明心中有些不忍,就连道衍这个导致靖难之役真正发动的人,也是心有不忍。

    道衍虽然是靖难之役爆发的罪魁祸首,但是他却并不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不论是他还是王小明,都不愿意看到朱棣过多杀戮。虽然客观看来,他们两个都是这场杀戮的推手,但是毕竟是各为其主而已。

    王小明就不说了,一个见惯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虽然现在已经开了杀戒,但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大肆屠杀,即使是他们,也是根本就无法接受。

    道衍更是如此,他本是饱读诗书之人,只因为报国无门才做了和尚。直到被朱棣带回京城,他才真正有了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虽然这靖难之役死了多少人数都数不清,但是却毕竟是朱棣登上皇位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但是,如今朱棣已经坐上了皇位,而朱允炆也是只能跑路。这个时候朱棣杀了那么多人,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不但手上多了很多血债,还给世人留下了残暴的印象,实在是得不偿失。

    更何况,道衍本就是一个出家人,虽然他的心里并不安分。但是他也并不愿意看到这么多无辜的人惨死在朱棣的屠刀之下。

    然而,任何人对此都是毫无办法,道衍也曾经劝阻过朱棣不要大开杀戒,但是并没有成功。方孝孺,铁铉,黄子澄,齐泰。这些人虽然是朱允炆的死忠,但是也是能够辅助朱棣登基的人物。虽然这些人确实有几分骨气,但是也罪不至死。充其量也就应该是个流放,但是朱棣却是手起刀落杀个干干净净。

    虽然算是肃清了朱允炆的余党,但是也让这朝廷来了个伤筋动骨。要知道,打天下,朱棣的身边的确名将如云,但是要说治天下,这些武将出身的家伙们恐怕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而朱棣一口气杀了那么多重臣,索然不至于动摇整个大明朝的根基,但是也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

    王小明明白这个道理,道衍也明白这个道理。甚至就连杀了这么多人的朱棣,也是明白。但是,他却依旧义无反顾的杀了那么多人。

    王小明知道,朱棣并不是一个爱好杀戮的变态,他杀了这么多人的目的也不是一时的愤怒。恐怕他杀戮的真实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自己的皇位。

    王小明缓缓地吐了口气,心里一片冰冷。他原以为自己已经算是很了解朱棣了,但是直到想明白了这一层,他才发觉,原来自己还差得远。

    这些被杀地人都是朱允炆的班底,自然不可能归降于朱棣。虽然他朱棣可以将这些人流放到那个深山老林中开荒,但是却并不保险。因为朱允炆还活着,而忠于他的人也并不少。虽然现在朱允炆只能四处逃亡,隐姓埋名。但是这何尝不是积攒反攻的力量的好时机呢?

    朱允炆现在的确是不敢露头,但是若是这段时间过去,风平些,浪静些,恐怕他就不会那样安分了。到时候若是朱允炆跳出来反抗朱棣,那些忠于他的大臣们必然会振臂一呼,以这些人的才能,恐怕绝对会给朱棣带来不小的麻烦。

    虽然在王小明的认知中,朱允炆终其一生也没有翻出一点浪花来,但是朱棣却并不知道。他并不知道朱允炆究竟在哪,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他只知道,朱允炆是自己皇位的巨大威胁,所以,他会用尽一切手段来将这威胁最小化。即使是用最残暴的手段,也在所不惜。他好不容易登上了皇位,绝不能容许半点差错!

    除了提防随时会复出的朱允炆,恐怕这还有更深一层的心思。朱棣的残暴杀戮只是对准那些反对他的人。虽然这种屠杀以极其血腥的方式将朱棣的威严无限放大,但是这些屠杀反对者的暴行并不能说明他的强大。恰恰相反,这些残暴的行为却是说明了他的心虚。

    是的。王小明轻叹了一声,朱棣的确是心虚。虽然表面上看,朱棣如今坐拥天下,麾下猛将如云,更是有千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