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江山美色-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话音刚落,心中不由快慰,老大啊老大,你不是要假意请战吗?那么便让你出战,看你如何应对。
袁谭此时胸中只有一股憋屈的火气,哪里还管得了其他,满口答应道:“父亲替孩儿压阵,某这就出营。”说完立即转身出帐。
袁绍阖着眼,此时倒有些糊涂了,不知这老大到底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只是他方才令袁谭出战,现在改口又觉得不妥,只愣愣的坐在帐中不语。
辛评顿时面如土色,连忙道:“主公,大公子如何是高谨的对手,请主公收回成命!”
审配在旁冷眼旁观,见袁谭出账,顿时松了口气,道:“仲治此言差异,大公子的勇武在河北人所众知,若他出战能胜高谨,非但我军士气高昂,亦可令主公添光,主公既已许诺大公子出营,现在反悔,岂不叫人笑话?这帐中如此多的军将,俱都已做了为主公效死的心意,莫非主公的长子却不能一战吗?”
审配此话一出,帐中许多人立即顿悟,心知今日之事恐怕是审配和袁尚的合谋,目的就是令袁谭去送死,如此看来,都不由得心冷下来。
可是谁又敢说呢,这件事虽然已经不是秘密,却没有人有这样的胆子,敢将真相说出。
辛评大怒,见袁绍踟蹰不语,心知主公已信了审配之言,拂袖出案道:“某身体不适,先告辞了。”随即出账去拦袁谭,袁谭已带着一队军马披挂已毕,正要出营,辛评道:“大公子何必为一两句言语而平白试险,这些不过是审配的诡计罢了。”
袁谭脸上带着些许的慨然,道:“我也知如此,只是已向父亲许诺,只好如此,辛先生不必再劝,若你我还有相见之日哎”袁谭话说到一半,重重叹了口气,勒马便走。
辛评一脸怅然,回到自己的营寨,其弟辛毗见他脸色不好,连忙上前道:“兄长何故心忧?”
辛评将袁谭之事尽皆说出,辛毗大惊道:“若如此,大公子必死也,兄长为何不劝阻?”
辛评道:“我劝又有何用,木已成舟,大公子已出营去了。”
辛毗只好去营门处观战,辛毗与哥哥辛评当年一起投靠袁绍。后来他发现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难成大事,就劝哥哥辛评离开袁绍,另谋高就。但辛评感念袁绍的知遇之恩,不愿背弃,辛毗因这个缘故,也只好违心事袁。
随后袁绍虽然先后驱逐了韩馥,消灭了公孙瓒,占据了黄整个河北,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但由于内部互相倾轧,整个袁绍军一分为二,而辛家兄弟则是袁谭的支持者。
辛毗哪里会不知道当前形势的紧迫,若袁谭战死,那么辛家早晚要受连累,一旦袁尚成为嗣子,审配、逢纪等人夺得大权,那么也是他和其兄的末日时刻,他此时只悔恨自己没有出席这场席宴,否则无论如何也绝不令袁谭出营。
辛毗到了辕门,袁谭已在营外摆开了阵势,此时营外的高谨军斥候早已飞报高谨,高谨骑着一匹快马,带着数百军士赶至,远远的眯了袁谭一眼,高声道:“你是什么人?也敢向我挑战?”
袁谭高喝道:“青州刺史袁谭是也,高谨小儿,可敢一战吗?”
高谨顿时愕然,想不到堂堂的袁家大公子竟亲自来挑衅,一时有些不信,但看那袁谭身后的旌旗上写着漆黑的袁字,这才信了几分,他看了看袁绍的大营,并没有看到袁绍的身影,心中瞬间转了几个念头,忍不住想,莫非这袁谭是私自来挑衅的?
不及多想,不管如何,既然此人送上了门,高谨也没有不干掉他的道理,他冷笑一声:“袁谭小儿,我视你不过是猪狗罢了,你现在要逃,或许还来得及。”
袁谭不再多言,挺枪勒马冲来,说起来这是他第一次与人面对面的对阵,颇有些心慌,虽然懂些勇力,可是在高谨看来,却是漏洞摆出。
袁谭顷刻之间冲向高谨,坐下军马扬起一缕尘埃,及到靠近高谨时,手中长枪一抖,向前猛地前刺,这一枪倒是颇有威势,算是发挥了袁谭全部的实力,枪尖破空刺向高谨的面门。
高谨只是一声冷笑,手中峨眉枪猛地朝袁谭长枪一戳,锵的一声,袁谭突然感觉到一股极大的力道侵袭过来,虎口顿时酸麻,全身立时感觉到一阵无力,而正在这时,高谨将峨眉枪沿着他的枪身一搅,袁谭哪里还握的住枪杆,手中长枪顿时坠地,而此时高谨的峨眉枪也横的扫过来,几十斤重的枪身呼呼的砸中他的正腰,袁谭哎哟一声,便掉落下马!
高谨收枪,一脸玩味的望了马下的袁谭一眼,满是鄙夷之色,随即向后吩咐道:“将此人带走!”
只一合功夫,高谨便掳了袁谭扬长而去,随袁谭出账的袁军本想过来营救追赶,可是看到高谨挺枪驻马在那里,身后是数百精骑,一个个心惊胆寒,立即回营。
辛毗在辕门见此,心叫不好,袁谭被高谨掳去,哪里还有放归的机会,而袁尚大可以名正言顺的得到嗣位,失去了袁谭,整个辛家的靠山也等于轰然倒塌,辛家与袁尚、审配、逢纪不睦,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到时候辛家该何去何从,他不去袁绍军的大帐,而是转道去找辛评,向其兄道:“兄长,事急矣,大公子已被高谨掳去,该当如何?”
辛评虽知道这样的结果几率很大,但是听到这个消息,仍感到震惊,连忙道:“我去见主公,请主公去营救大公子。”
辛毗拦住他道:“兄长何故执迷不悟,大公子既被高谨掳去,如何会轻易放回,更何况审配、袁尚等人又如何会轻易令兄长如愿,大公子再也回不来了!”
辛评默然无语,其实他何尝不明白,就算现在去见主公,有审配、袁尚等人在主公面前挑唆,又如何能够成功。退一万步来来说,就算主公执意要营救大公子,高谨会轻易放袁谭回来?所提的条件恐怕极为苛刻,主公会应允吗?
若被掳去的是袁尚,营救之人是审配,或许审配还有把握,令袁绍接受一切不可能接受的条件,可是大公子
辛评神色黯然,两腿酸麻,一个踉跄,竟差点跌了下去,辛毗眼明手快,连忙将他扶住,道:“兄长为袁家尽忠本无可厚非,只是到了如今,是该为辛家打算了。”
辛评颓然道:“佐治,此话是何意?”
辛毗道:“这河北,你我如何还能再回去?早晚为袁尚等人所害,与其如此,不若择明主而事之?”,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04章 分化()
辛毗的一番话确实是为自己的家族考虑,辛家的赌注如今已押到了一个将死之人的身上,袁尚成为嗣子已经成为了定局,在这种情况下,再向袁尚、审配等人示好已无可能,唯一的办法也只有立即脱身了。
袁尚、审配并不是个大量之人,再留在袁绍军中,唯有死路一条。
辛评岂能不明白辛毗的意思,他踟蹰了片刻,眼眸中闪过一丝决然,道:“主公待我信任有加,又有知遇之恩,我意已决,佐治不必再劝!”
辛毗叹了口气道:“兄长何其愚也!”便黯然而出。
辛毗心中明白,辛评愿意做这个忠臣,可是他不能,辛家必须有一个人来挽救这个家族,他定了定神,深吸了口气,抬腿向淳于琼的营寨去了。
淳于琼在袁绍军中地位极高,这倒不是他勇武超过颜良文丑,也不是善谋略,而是此人早在灵帝之时,就与袁绍的地位相当,都是西园八校尉之一。
西园八校尉可不是寻常的军事组织,是当时灵帝为分外戚大将军何进兵权而设立的,这支军队可谓是当时皇帝的私军,当时的八校尉分别是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上军校尉蹇硕是汉灵帝时期的宦官。灵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对其特别信任,并以其为元帅。而冯芳则是宦官曹节的女婿,当时的名士桓彬对他不够礼遇,他诬陷桓彬为“酒党”,将其害死。
而赵融则担任过荡寇将军,官至光禄大夫。更别提曹操、袁绍二人,这八校尉俱都是当时最为信任,也是最有家世背景之人,淳于琼能担任这个职位,恰是证明了他的出身显赫。
而在长安之时,淳于琼便与袁绍关系极好,是以袁绍在河北立业,立即遣人去请淳于琼,随即便升任帐下的大将。
只不过淳于琼虽然与袁绍有着私交,可是却是袁谭党人,袁谭乃是淳于琼自小看大之人,淳于琼如何能不偏向他,也正是因为如此,淳于琼为袁尚、审配等人所不容,辛毗之所以找上淳于琼,是因为淳于琼麾下掌管着五万军马,若是要改变辛家的命运,保全家兄,恐怕也只有说动此人了。
淳于琼听说袁谭出营,亦是大惊,坐卧不安,连忙叫人去辕门看,待有人回报袁谭被虏,淳于琼拍案而起:“虎毒尚不食子,主公为何作出这等事。”
他在帐内来回走动,对于袁绍的脾气,他是知道的,现在袁谭被俘,再无营救的可能,一旦如此,若是袁绍尚在时,袁尚怕还不会动他,可是一旦袁绍去世,就很难保证了。
正在这时,辛毗求见,淳于琼此时正心乱如麻,连忙叫人请进,劈口便问:“大公子可救否?”
辛毗苦笑摇头道:“必死也!”
淳于琼眼眸中闪过一丝杀机:“必是审配的奸计,吾誓杀此人!”
辛毗道:“将军,现在形势危机,袁尚早晚会被立为嗣子,到时将军与我该如何自处?”
淳于琼默然,他亦明白大难将至,哀叹连连的道:“佐治可有良策吗?”
辛毗道:“某有一策,只怕将军不肯。”
淳于琼道:“有何不肯,你我身家性命存于一线,你只管说。”
辛毗道:“将军与某何不如另投他主。”
淳于琼微微一愣,随即苦笑道:“吾与主公相交多年,不忍离去。”
辛毗急得跳脚道:“将军何其愚也,主公能保得了将军一时,保得了一世吗?袁尚此人睚眦必报,届时必不能容将军,将军不为自己打算,可是将军的家人又有何辜?”
淳于琼犹豫再三,脸上又青又白,他与袁绍确实有交情,可是交情并不代表一切,最终他还是点头道:“既如此,谁是明主?”
“许昌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乃万乘之才,是为明主。”辛毗道。
淳于琼犹豫起来,他与曹操也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年少时倒是很有交情,只是袁绍征他去河北时,曹操也曾派人去请他,他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袁绍。现在让他再去投曹操,他自信能够得到礼遇,只是这面子却极难放得下。
辛毗继续道:“只不过曹操帐下文臣谋士众多,你我现在去投,恐怕也只是凤毛麟角,屈居人下不说,也难免为人说笑。”
淳于琼连连点头,辛毗说的不错,曹操那里他是不太愿意去的,不只是面子的事,曹操的谋士武将数百,他自信自己才能有限,就算去了那里,恐怕也只是做龙尾了,不知何时是个头,他年少时便是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