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江山美色-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到看到陈群,不由愕然:“陈别驾,想不到你竟投了高谨,我还道你已战死项城了。”
陈群望了陈到一眼,随后目光落向高谨。
高谨道:“长文不是去东海郡吗?怎么还未动身?”
陈群道:“张辽将军亦要去东海郡赴任,正好与他同路,临行前,张将军希望向主公告别,是以某就来了。”
陈群话音刚落,张辽才慢吞吞的进来,向高谨行了个礼,高谨笑道:“文远这么快就做?”
张辽道:“要收回盐田,必然会遭受许多人阻挠,某怕有人在郡中生变,是以提早回去,恰好陈主簿亦要前往,于是便同路。”
高谨颌首点了点头:“此事切要小心谨慎,这些世家没一个是省油的灯,此次不啻于虎口夺食,文长去盐池时,文远务必带一些军马随行保护。”
张辽抱手道:“喏。”
此时众人才将注意力转向陈到,陈群道:“主公,某与陈到有些旧谊,主公能否看在某的薄面,让某与他说项一二,如若他愿降,自然可保全他的性命,若他不愿,主公再杀不迟。”
高谨其实也不是善杀之人,微微点头道:“那么有劳文长了。”
陈群道:“主公能否回避?”
高谨晒然一笑,遂对张辽道:“文远何不随我到侧厅闲坐?”
张辽笑了笑:“全凭主公安排。”
二人鱼贯而出,厅堂中,只留下陈群、陈到二人,二人对视一眼,陈到抢先道:“文长,我万没有想到你竟降了这个高谨,哎亏得主公还如此挂念你。”
陈群苦笑道:“许多事本就是这样,叔至能想到今日会有陷入牢狱的一日吗?”
二人唏嘘了一会,陈到道:“若是文长要劝某投降,某看就大可不必,与其降了高谨,莫不如一刀给某一个痛快,某既发誓为刘使君效力,就绝不反复。”
陈群道:“高谨亦是人杰,叔至又何必如此执拗,刘使君虽是个明主,可将军落难至此,何不惜命乎?”
陈到道:“刘使君是天潢贵胄,高谨又算的了什么?”
陈群一笑:“天下的天潢贵胄比比皆是,就算是刘使君的先祖中山靖王刘胜,其一人便产下百余子嗣,这两百年来刘姓之人何止十万”
陈到苦笑道:“文长不必再多言,吾意已决。”
陈群道:“将军为何不给自己一个机会?人死不能复生,将军如此不惜命,可对得起生养将军的父母吗?以我看来,刘使君早晚为高谨所败,届时刘关张三人亦免不了看高谨眼色,将军又何必如此?”,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79章 遣使()
陈到冷笑一声,对陈群便没有这么客气了,道:“陈别驾此言太过了吧。”
陈群阖眼道:“叔至可敢一赌吗?”
陈到道:“赌什么?”
陈群道:“若是我家主公不能击败刘使君,我愿以人头作保,放陈到回小沛。”
陈到眼眸一亮,亦道:“若是击败了吾家主公,我愿降。”
陈群显得很有信心:“何不击掌为誓?”
二人击掌,陈群便去寻找高谨,将誓约俱言相告,高谨道:“这样也好,我让陈到亲眼看到,泰山军的铁骑如何踏破沛国郡。”
遂将陈到重新收押,与陈群、张辽话别,这才带一队卫士出城去寻觅吕婉君去了。
许昌,一份急报传至司空府里,曹操接到急报,抚额叹道:“高谨还是回到下邳主掌了下邳军政,吾失策矣。”
郭嘉、荀彧亦是苦笑,二人联手主导了一个圈套,不成想设套未成,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原本若曹操不邀高谨到许昌,或许高谨尚没有夺权的机会,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吕布的继承人已经选定了吕顾,若高谨还留在下邳,吕布要让吕顾顺利接班,必然会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消减高谨的军权,而高谨去了许昌,这个做法就没有了必要,使得宪兵营仍然成为了高谨的力量。
到了吕布病入膏腴,再没有余力来制衡高谨时,吕顾纵然想削弱高谨,亦有心无力了,凭着他的声望,代政便裁处高谨,对于禁等人下手,无疑只会激起变乱,可以说,高谨能有今日,曹操亦有推波助澜的责任,如今赔了一个女儿,又为自己培养了一个对手,此时曹操的心情可想而知。
曹操道:“节儿现在宁死也不愿改嫁,吾亦不能逼之太甚,本就心忧的很,今日再看到徐州来的急报,便觉得头疼的厉害,奉孝你来说说看,现在该如何办?”曹操抚额忍痛的将目光落向郭嘉。
郭嘉一时失算,此时亦觉得羞愧难当,难得表现出正经的模样危襟正坐道:“高谨此人野心勃勃,夺得了军权,必然有问鼎徐州之心,只是不知他会先联结刘备,亦或是讨伐沛国,此人行事无常,应当早做准备,曹公该遣一使者去刘备处修复关系,若是高谨结连刘备,曹公可在他们之间挑拨是非,若是高谨征讨沛国,曹公亦可助刘备一臂之力。”
曹操颌首点头,亦觉得此话很有道理,道:“甚善!”
郭嘉继续道:“只是若曹公与刘备联结,那么高谨四面楚歌,必然会引强援以为自保,河北袁绍现在虽与公孙瓒作战,却早有南下之意,若是高谨结连袁绍以对抗主公,恐怕对曹公不利。”
曹操点头道:“不若送一封书信给袁术?”
郭嘉摇头:“袁术此人刚愎自用,前次败给高谨,自然深恨之。他出生名门,一向惜名,高谨固然可恨,可是主公先许诺他的婚姻,而后又将女儿嫁给高谨,已令他名声扫地,如此一来,恐怕袁术恨曹公之心,不亚高谨了,现在若再派遣使者,袁术必不会应。”
“除此之外,袁术的元气已受重创,恐怕暂时没有征伐的余力,否则他早已调兵报寿春之恨了。”
荀彧道:“据说江东孙策听闻袁术受创,对淮南、汝南亦有垂涎之心,袁术不得不防。”
曹操笑道:“这江东猛虎竟也有北上之心了?”
郭嘉道:“袁术本是兵多将广,在以往孙策对其俯首帖耳,现在高谨一击之下如丧家之犬,实力仅存十之六七,孙策岂是甘居人下之人,早晚与其旧主反目。”
曹操道:“如此说来,这个高谨既不能对他给予压力,亦不能放任是吗?”
郭嘉称是道:“正是如此,不可令他夺徐州,亦不可逼之太甚,否则只会便宜袁绍。”
曹操深以为然,道:“那么该当如何?”
郭嘉道:“主公何不将其女送去下邳,继续维持这段亲事?高谨与曹公毕竟有姻亲,就算高谨有心联结袁绍,怕袁绍亦会疑他。”
曹操恨恨道:“如此,恐天下人笑尔。”
荀彧道:“曹公何必顾忌他人?”
正在这时,有人来报,下邳高谨调泰山军,会同陷阵、宪兵二营两万余浩浩荡荡攻打刘备去了。曹操大愕,抚案道:“高谨的动作竟如此快,内部不安,竟敢轻易征伐。”
郭嘉道:“高谨或许是寄望用胜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曹操道:“立即派人去沛国,命沿境的州县加紧戒备,以防万一。”
传令之人告退而去。
片刻之后,又有人来报:“主公,高谨使者到,请主公发还曹夫人。”
曹操气恼道:“吾不愿见来使,奉孝,你去见吧,若他们所要节儿,大不了许诺便是。”
郭嘉遵命,于是去见高谨的使者,高谨的使者乃是杨森,杨森算是第一次作为使节出访,颇有些忐忑不安,到了许昌之后,立即令人报之曹操,自己则在仪馆下榻等待消息,不多时,便有人叫他去司空府,他壮起胆子,随引路之人前去。
杨森本是个小人物,后来遇到高谨,亦成了高谨的心腹,高谨当权以来,自然没有忘记他,杨森此人做事滴水不漏,是个能吏,口齿也还算伶俐,因此高谨有心提拔,可是杨森毕竟是个要出身没有出身,要功劳没有功劳之人,这次前来许昌,便是考校的意思,若是杨森能将此事办的圆满,自然有上升的必要,可是若办事不利,恐怕只能去治军治所做一个书吏了。
到了曹府,杨森终是松了口气,此时想到他已是使者,再不是从前的吴下阿蒙,便也觉得气壮了一些,穿过了几个楼宇,进的一处大厅,厅堂内倒是并未看到曹操,而是一名年轻的儒士相侯多时,杨森当然知道此人绝不是曹操,亦向他行礼道:“不知先生是谁?”
“郭奉孝是也。”郭嘉咄咄逼人的目视了杨森一眼,正希望从这个使者身上探听出一点虚实出来。,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80章 出兵()
杨森自报了姓名,随后将自己的意图告知。郭嘉微笑道:“曹夫人去下邳之事自然毫无问题,只是据称汝家主公已对刘备用兵了吗?”
杨森道:“刘备私传假诏,罪不可恕,吾家主公奉天讨逆,不知郭先生有何看法?”
高谨讨伐刘备借用的便是假诏的名义,此事曹操亦无可辩驳,总不能说那封诏书并非假诏,毕竟那份密诏直指的就是曹操,此事大家心照不宣,郭嘉哈哈一笑,亦是觉得高谨这一借口实在妙不可言,就算曹公要接济刘备以抗高谨,恐怕亦不能光明正大的进行,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是此事曹公得知,必然又是一番头痛。
郭嘉道:“奉天讨逆自然是义士所为,只是没有天子的诏书,高谨擅自主张亦有其咎。”
杨森道:“铲除国贼,哪里要天子的诏书,当年董卓无道,天下诸侯并起,可有诏书吗?”关于这番刁难,杨森在来时早有腹稿,此时说出,倒是顺溜的多,连带着那最后一分紧张也无影无踪。
这其实也是一个陷阱,把高谨的事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事合而为一,当时十八路诸侯哪里有什么天子诏书,若是不承认高谨讨伐刘备的合法性,那么十八路诸侯的合法性也将受疑,那么这件事就涉及的太广了,非但曹操曾做过现在高谨所做的事,袁术、袁绍等人俱都脱不开关系。
高谨向刘备发兵,最怕的就是曹操假借天子的名义横生枝节,现在汉室的影响力仍在,若是得不到合法性的支持,那么阻力也随之变大,谁也不愿意背一个国贼的名义不是。
更何况高谨被曹操视为眼中钉,不得不有防范。
郭嘉微微一笑,便不再这个问题上留难,不由多看了杨森一眼:“使君是哪里人,为何不曾听过使君的大名?”郭嘉如此说,就大有一副对杨森欣赏的意思。(注:使君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州郡长官的尊称,刘备称呼为刘使君便是这个,还有一种是对对方使节或信使的尊称。)
杨森道:“某不过一小吏尔,不足道哉。”他得知曹操方面愿意放曹夫人去下邳,是以早就松了口气,此时轻松作答。
郭嘉还道他不愿透露身份,遂道:“不知使君可好酒吗?你我何不共饮几杯。”
杨森道:“可。”
二人一同会饮去了,其实郭嘉请他饮酒,并非是什么有意结纳,而是想旁敲侧击一点消息,至于杨森,盛情之下亦难推却,只好从命。
却说高谨在下邳待了几日,便发兵征伐刘备,起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