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第539部分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539部分

小说: 开着房车回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速速带人去救人,全都带到城墙脚下来,警告他们不许乱跑乱叫扰乱军心,否则就地格杀!”

    “东城墙战事告急,速派两千人前来增援!”

    ……

    杨藩在城头快速走动,边走边发号施令,表情深沉而又冷静,虽然眼下城中大火闹得人心惶惶,但杨藩确实是个人才,并不惊惶,因为他知道,城中大火虽然在百姓之中造成了恐慌,但对大军的影响不大,他要做的,就是稳住军心,这个时候,军心比什么都重要。

    “杨大将军!粮仓着火了!”有个士兵火急火燎地冲上城头,气喘吁吁地向杨藩禀报。

    杨藩双眉一蹙,转头看向粮仓所在方向,那里的火势确实很大,于是他道:“带两千人前去救火,务必救下粮食!”

    “是!”

    情况很不乐观,粮仓里的粮食可是他们据守王庭的依赖,若是粮食全被烧毁,那么王庭就不攻自破了。

    唐军的攻势越来越猛,杨藩已经让士兵们用上了开水和火油,许多云梯上烈火熊熊,根本无法攀爬。后方唐军又运来了上千云梯。杨藩不得不承认,今天这场仗,是他打过的最艰难也是最憋屈的一场仗,明明只有六万唐军,但他感觉却像是有十多万大军,压力山大。

    唐军攻得辛苦,西突厥大军守得也很辛苦,后方唐军又将投石车后撤了一段距离,继续抛石油和大火球,大火已经开始往城墙蔓延,城头上的大军被熏得汗流浃背。

    “可恶啊!他们到底还有多少这种黑油!”杨藩咬牙切齿低吟,这种黑色的油燃烧起来实在太过可怕,这一仗之所以打得这么艰难,皆因大火乱了他的军心,士气低落。

    杨藩扫视了一眼众军,大声呼喝:“将士们,这里是我们的王庭,若是输了,你们将会成为尸体!你们的家人将会沦为奴隶!你们没有任何地方可退!你们只能将唐军全部杀回去!杀!”

    杨藩的一番鼓舞果然有作用,西突厥大军士气顿时提高不少,西突厥众将士纷纷嘶吼着与唐军血拼,许多原本受伤的西突厥士兵根本不顾伤痛,再次跑到城墙边推开云梯,或丢礌石滚木,阻挡唐军登城。原本东城头已经有近百唐军冲上了城头,但却有被杀退了回去。

    大战已经持续两个时辰了,城头之上遍地都是尸体,走路都有点打滑,因为地上满是鲜血,城墙之下,唐军的尸体已经堆了近三尺高,这一仗打的,太过惨烈。

    樊梨花一直在冷冷地望着城头上,时不时有传令兵来向她汇报战损,死伤已经超过两万了,他们的六万大军只剩一半不到了。

    樊梨花终于接受不了这样的战损报告,忽然抬手道:“鸣金,收兵!”

    “哐哐哐……”锣声响起,唐军纷纷后撤,收兵了。

    而城头的西突厥大军尽都瘫倒在地,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击退了唐军,他们连欢呼庆祝的力气都没有了,唐军……太凶悍了。

    收兵回营之后,樊梨花派人清点战损,然后她便回牙帐了,过了许久,有人将战损绘成册给她送来,翻开一看,死伤两万五千人,石油所剩不多了,床弩的弩矢也快告罄。

    望着战损单,樊梨花紧紧皱起了双眉,这一仗的损失太大了,虽说这次西突厥估计也损失近两万人,但西突厥是守城,他们是攻城,本来兵力相差就不大,再这么下去,他们必输无疑。

    一念至此,樊梨花不禁伸手入怀中,取出了一封信,信封上用炭笔写着四个潦草的大字…“锦囊妙计”。

    为了让樊梨花获得征西胜利,李浩真的是鼎力相助,支援她望远镜,工匠,火药,还有石油,还特地向李世民申请了骑弩队和床弩,不仅如此,他还给了一封信给樊梨花。

    那天晚上,李浩孤身来到樊梨花府上,偷偷见樊梨花,将这封信交给她,并告诉她,这是一封锦囊妙计,倘若实在攻不下西突厥的王庭,可以试一试这里面的方法,但这锦囊妙计的成功率不是百分百,让她谨慎使用。

    如今樊梨花已经没有什么其他办法了,她犹豫了片刻后,便撕开信封,取出了里面的厚厚的纸张。

    信封里一共有七张纸,其中六张是图纸,还有一张是信纸,她先展开图纸看了看,发现图纸上绘制着一个奇怪的东西,似乎是个大球,漂浮在空中,大球下面吊着一个很大的篮子,大球的下方有个洞,篮子里燃烧着火堆,火堆的火焰和热气直往大球里面钻,在篮子里,似乎还站着两个人,在图纸的右上角,写着三个大字…“热气球”。

    其余的五张图纸则绘制着热气球的具体制作步骤,好像并不怎么复杂,樊梨花大致能看得懂,只是她不明白,图纸上说这东西能飞,还能载人上天,为何这种东西能飞?

    怀着满心疑惑,樊梨花打开了信纸,信纸上写着密密麻麻的铅笔字,蛮好看的,李浩用铅笔和炭笔写字还是很好看的,但他的毛笔字,啧啧啧……

    樊梨花看完信的内容,终于理解李浩的这个锦囊妙计了,其实就是用热气球运兵空降入城,进行突袭,里应外合,能破城池。

    但根据李浩所述,这方法存在许多问题,这种突袭必须选在夜晚,不能让敌军发现,否则他们飞在天空就是别人的靶子,还有,天气选择很重要,必须是乌漆嘛黑的夜晚,没有月光的那种,然后还要有风,不然热气球无法飘到城池上空,还有就是,热气球里面有火光,如何不让敌军注意到这火光,否则也是铁定要被发现的,至于制造热气球,李浩让他找工匠队的吕庆。

    吕庆是李浩的学生,祖上三辈都是巧匠,吕庆从李浩这里学会许多物理知识后,又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如今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就已将大量物理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成为一名出色的匠师,李浩将他招来,加以培养,这次就让他带数百匠师前来助樊梨花攻打西突厥。

    樊梨花看完之后收起信纸,立刻派人去传吕庆,很快,吕庆来到牙帐中,向樊梨花行礼,樊梨花问道:“吕庆,你可知道一种叫做热气球的东西?”

    吕庆闻言颔首道:“这个小人曾听恩师说过,小人也曾构想过,但从未见过。”

    樊梨花将六张图纸递给吕庆,道:“你看看这个,这是热气球吧?”

    吕庆接在手中,一张一张地看了一遍,露出开心之色,点头道:“回大总管,这确实是热气球,而且还讲述了热气球的制作方法。”

    樊梨花疑惑问:“这热气球……真的能飞吗?能带着人飞?”

    “是的,真的能飞。”吕庆道,“大总管,其实这东西跟孔明灯是一个道理的,孔明灯这东西……不知大总管有没有见过。”

    “没见过。”樊梨花摇头道,“只听说过,原来世上竟有如此神奇之物。”

    吕庆微微一笑,道:“恩师说,这世上有很多匪夷所思之事,愚昧之人不懂,便以鬼神之论解释,聪明之人不懂,则明朝秋毫,必究其理,所究者,乃万物之理,恩师称之为物理。”

    樊梨花此刻也没心思问什么是物理,她比较着急战事,便问道:“这热气球能做多大,一次能载多少人?”

    吕庆道:“只要材料足够,自然可以想做多大便做多大,只是越大越费事,操纵起来也颇为困难,燃料也是个问题,所以小人建议,能同时承载六人最为适宜。”

    “好,就做这么大的。”樊梨花问道,“做五百个,需要多久?”

    吕庆歉然道:“大总管,琼南王让我们带来的厚布……只够做三百个。”

    “原来他让我带那么多厚布,是为了这个。”樊梨花闻言一阵感动,自己征西,李浩竟给她做足了准备,她能不感动吗,于是她道,“那就做三百个,需要多久?”

    吕庆回答:“需要十五天左右。”

    樊梨花想了想,问:“那如果再做一千个孔明灯呢?”

    吕庆问:“大总管要做多大的孔明灯?”

    樊梨花道:“一人多高,八到九尺。”

    吕庆想了想,回答:“孔明灯做起来其实很简单,一千个,三至四天便可完成,而且不需要厚布,对造热气球没有影响。”

    樊梨花闻言大喜,道:“好!本总管授你权力,从今天开始,可以调派五千大军,全力督造孔明灯和热气球。”

    “是!”吕庆兴奋领命。

645章:妙寻敌踪() 
    狄仁杰带着一众大理寺官吏披星戴月赶路,五天便到了并州太原,一起来的还有盛国兰和她的那两个护卫。

    这一路行来,马不停蹄,可把众人累得够呛,身上衣服都覆了一层薄薄的尘土,难怪古人会有风尘仆仆的说法,盛国兰毕竟是个女孩子,过度劳累使得她小脸苍白,但她一直都咬牙坚持,未曾抱怨只言片语,为了寻出谋害哥哥的元凶,这点小小的辛苦对她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狄仁杰对太原很熟悉,熟悉到不要不要的,为什么,因为这就是他的家乡,他就是太原人,能不熟悉吗,虽然他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太原了,但对太原的路,他闭着眼睛都认识,至于在太原最牛逼的望族王氏,他自然也是了如指掌,太原王氏的聚居地在城东十里处,一望无际的农田中心,看到一个繁华的村镇,那里就是王氏所在了。

    狄仁杰躲在杨树林中用望远镜观察了一番王家镇,便下令所有人在林中休息,等到夜幕降临,狄仁杰打开鸽笼,取出鸽子,把封好了蜜蜡的芦苇管又扎回到鸽子腿上,然后放飞鸽子。

    鸽子在空中盘旋一阵,便朝王氏的村镇飞去,狄仁杰让其他人在原地等待,他则骑马狂奔,追赶飞鸽。

    很快,狄仁杰跟着鸽子来到王氏村镇前,跳下马,撒开腿快速奔跑,他看到鸽子飞进了一座豪华的府邸,府门上两个大字…“王府”,这里就是王家了。

    狄仁杰绕到偏院,翻墙而入,缘着墙角,躬着身子在围墙的阴影下快速移动,看到巡逻护院,他便赶紧停下,趴在墙根,与夜色融为一体。

    狄仁杰以前的武艺或许不咋滴,但现在的他早已今非昔比,绝对达到了二流高手的巅峰,正在向一流高手迈进,主要他每日公务缠身,练武时间比较少,他若潜心练习,在武艺上还是很有潜力的。

    狄仁杰眼下所在地院子,正是鸽子落进的院子,他很快便走进了鸽院,只见这里养了很多信鸽,而有一只信鸽正在鸽笼旁跳来跳去,这就是狄仁杰放的那一只。

    狄仁杰现在假山后面躲了片刻,然后又顺着院墙上了屋顶,他刚上屋顶,便听到一阵“吱呀”的开门声,然后有个身影慢吞吞地从屋内走了出来,似乎是个五十来岁的老者。

    “咦,长安的鸽子飞回来了。”那老者惊咦一声,赶紧上去抓住信鸽,解下信鸽腿上的芦苇管,然后将鸽子塞进了鸽笼中。

    “王喜!过来!”那老者叫唤了一声。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闻声走了出来,揉着惺忪睡眼,抱怨道:“什么事啊?打个盹都不让我安静。”

    那老者道:“长安那边有飞鸽传书来了,你速给家主送过去,回来慢慢打盹。”老者说话间将芦苇管递给了王喜。

    王喜闻言不敢怠慢,接过芦苇管,赶紧快步走出了院子,穿廊过院,往中院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