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第223部分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223部分

小说: 开着房车回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大唐揪住此言不放,有失上国君子风度。”

    众臣闻言频频点头,均觉得孔颖达所言在理,李浩撇了撇嘴,暗自嘀咕:“又拿这些虚无缥缈的名声大帽子来压人,他也就这点招数了。”

    孔颖达又道:“况且,倭国使臣拜见我大唐官员,朝见陛下,礼数颇盛,绝无不周之处,此可见,倭国对我大唐,敬畏无比!”

    孔颖达所说的是实话,这个时期的倭国太弱小了,对大唐确实十分敬畏,此刻的大唐在他们眼中,就是天国一般的存在,这也跟他们的本性有关,他们向来欺软怕硬,崇拜强者,大唐强盛,他们就来跪舔,很正常,等到大唐哪天没落了,他们也会来捅一刀的。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一时间竟无言以对,他们当然无言以对了,因为倭国使臣经过上次的教训后,这次的国书是字斟句酌,唯恐冒犯大唐,而且他们到大唐后也是一路点头哈腰地拜过来的,礼数上也挑不出半点毛病,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抓不到倭国的痛脚,自然辩不过孔颖达。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不得已之下,只能偷偷转头,二人同时望向李浩,李世民也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到李浩身上。

    众人顺着他们的目光望去,最后所有人都把李浩聚焦在李浩身上,李浩顿时浑身不自在了,只能尴尬傻笑。

    李世民见他不主动出列,顿时虎起了脸,点名道:“诗狂,今年日是你第一次参与议政,对于倭国称臣之事,你有何看法?”

259章:舌战群臣(上)() 
李浩慢悠悠地出列,手持羽扇行了个礼,然后缓缓道:“陛下,微臣以为,这世上本就不该有什么宗主国。”

    全场顿时一片寂静,几乎可以听到杂乱的呼吸声,李浩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众臣都一脸震惊地望着李浩,很想知道李浩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李世民缓缓蹙眉,脸色不大好,虽然房玄龄曾把李浩的这个观点告诉过李世民,李世民当初并不怎么在意,没想到李浩今天居然在这里将这句话说了出来,也就是说他这个天可汗一直都做错了,他能开心吗。

    李世民刚想责问李浩,中书令岑文本就出列道:“陛下,科研寺卿李浩年幼无知,恐难参议朝政,臣请求陛下夺其参议朝政之权。”

    “臣附议!”孔颖达赶忙附议。

    “臣也附议!”褚遂良出列。

    “臣也附议!”萧瑀出列。

    “臣也附议!”于志宁出列。

    ……

    在场的文臣十有八九都附议,请求夺去李浩的参议政事之权,李浩面不改色,轻摇羽扇,仿佛这件事跟他无关似的。

    李世民也几乎怀疑李浩的能力,但他还是说道:“既然诗狂有此言论,必有理由,诗狂,你且说说你的理由。”

    “遵旨。”李浩恭谦行礼,转身面朝诸位反对自己的大臣,手持羽扇朝他们拱了拱手,缓缓道:“各位前辈,可敢与小子就此事辩论一番?”

    “有何不敢!”孔颖达最是激动,瞪眼傲然道,“与你相辩,何须如此多人,老夫一人足矣!”

    “先不要把话说得太满。”李浩满面微笑,如沐春风,道,“小子首先便要问一问诸位前辈,番邦称臣,我大唐作为宗主,有何好处?”

    李世民闻言双眼一亮,李浩个问题问的很好,很实在,所谓无利不起早,身为一国之君,处理国事时,处处当以国家利益为重,这样一个国家才能强大起来。

    “自然有好处!”孔颖达高声道,“番邦称臣,我大唐扬名天下,威服四海,番邦进贡,我大唐国库每年收获颇丰。”

    “呵呵。”李浩摇了摇头,冷笑道,“老夫子,你只怕还活在梦里呢。”

    “你说什么!”孔颖达闻言大怒。

    李浩竟敢在大殿之上如此讥讽于他,他怎能不怒,刚想让李世民住持公道,却听李浩道:“番邦确实岁岁进贡,但我大唐每次也回礼,老夫子你每日沉迷圣人之道,远离阿堵之物,应该还不知道吧,每次我大唐回礼之数目,都是番邦的两倍不止,也就是说,咱们大唐其实每年都在散财给这些属国番邦,而我们大唐呢,仅仅获得番邦进贡的虚名而已。”

    孔颖达闻言一愣,他知道,李浩说得是实话,对于此事,他也略知一二,他觉得这没什么不妥的,在他看来,大唐强盛,多回点礼而已,就能获得美名,没什么不好的,这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李浩缓缓踱步,轻摇羽扇,悠悠道:“回礼的钱财,都是从国库出去的,国库的钱从哪里来,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来的,老百姓的钱又从哪里来呢,都是从地里一点一点刨出来的,老夫子,你种过地吗?”

    孔颖达脸色有点难看,他从小衣食无忧,种地?别开玩笑了。

    李浩摇头轻叹:“老百姓为了一口吃食,每年要受多少苦,可他们的劳动成果,却被大大方方地送给了番邦,喂养那些番邦蛮夷,运气好的话,番邦听话,那还好说,运气不好,遇到像高昌,像伏允治下的吐谷浑那样,他们还要拿着刀剑来残杀我大唐的百姓,老夫子,你教教我,这是什么道理?”

    李浩的一番话非常直白,跟那些不识字的平头老百姓说话差不多,但其中的道理,却振聋发聩,就连李世民都不禁震惊,仔细一想,当真是那么一回事,满朝大臣闻之也纷纷动容,李浩所说的道理是如此简单,但他们却从未想过。

    孔颖达被李浩的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呆若木鸡,他只知什么是君子之道,什么是大国之风,却不知道老百姓种田到底有多辛苦,边疆的百姓到底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褚遂良沉吟了许久,缓缓道:“李县侯方才之言或许有几分道理,但像高昌和伏允治下的吐谷浑毕竟不多,李县侯岂能以偏概全,我大唐坐拥万里疆土,称雄宇内,些许小国袭扰,何足道哉,我大唐仁义之名传至域外万国,美名满天下,自会万邦敬仰,不敢来犯。”

    “哦?是么?”李浩挑眉一笑,“那还要千万戍边儿郎干么,将边境防军都撤了便是了,保家卫国之事,交由你们来,你们去说服那帮蛮夷,用圣人的道理去感化他们,看看他们听不听,下次若有哪国来犯,咱们也不必出兵,就由褚大人前去说服敌人退兵,如何?”

    “你……”褚遂良被李浩一言怼得哑口无言。

    众臣闻言皆是一凛,李浩的言语看似胡搅蛮缠,但处处都暗藏道理,而且逻辑清晰,毫无破绽,简直天衣无缝。

    高座之上的李世民一直在用心听李浩的言论,听到这里,他忽然觉得李浩的话很实用,对于治国很有帮助。

    褚遂良被怼得没脾气了,岑文本忽然道:“李县侯,我们大唐乃礼仪之邦,你莫要胡搅蛮缠。”

    李浩平摊羽扇,满面微笑问道:“敢问岑相,我何时胡搅蛮缠了,我的言论可有不足之处?倘若有,请你指出。”

    岑文本没有说话,很明显,他找不出李浩言论中的漏洞,李浩的言论也确实没有漏洞,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跟那些蛮夷讲礼仪,讲仁义,本来就是对牛弹琴的蠢事,这些大臣反而很得意,简直不忍直视。

    见岑文本不说话,李浩忽然一肃面容,高声道:“我来告诉你们,什么是礼仪之邦,礼仪之邦,是一个枷锁,是我们汉人自己为自己戴上的一个枷锁,被冠上礼仪之邦的名头后,为了保住这个名头,我们就必须处处遵循礼仪,遵循君子之道,圣人之道,但那些番邦蛮夷他们不遵守,他们就喜欢用刀剑解决问题,所以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袭扰我们大唐百姓,而我们大唐必须顾及礼仪之邦的名声,你们一直洋洋得意的礼仪之邦,在蛮夷看来,就是天大的笑话!”

    李浩此言一出,彻底颠覆李世民和在朝众臣的三观,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被李浩惊世骇俗的言论震撼到了。

260章:舌战群臣(下)() 
殿中又是一片死一般的沉静,过了许久,只见礼部尚书于志宁气得满脸通红,指着李浩,胡须发颤,骂道:“竖子!你这竖子!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李浩缓缓朝着于志宁拱手,面带微笑问:“于大人有何赐教?”

    于志宁愤怒无比,一股气憋在胸中,憋得脸色通红,苍老的身躯在发颤,指向前方的手臂和手指都在颤抖。

    “我怏怏中华数千载享有礼仪之邦美名,在你口中竟一文不值!你以为你是谁!圣人吗!”于志宁大声呵斥李浩,咆哮如雷。

    “不敢。”面对于志宁的怒吼,李浩淡定自若,朗声道,“其实我中华之国能成为礼仪之邦,确实是一种荣耀,因为这是文明国度的证明,将我们与蛮夷给区分开来,但礼仪之邦只是荣耀,不应该是枷锁,所以请各位大人不要本末倒置,先以社稷为重,以百姓为念,倘若百姓们饱受蛮夷荼毒,咱们还死抱着礼仪之邦的帽子不放,这便是舍本逐末了,当然,话题扯得有点远了,我们今日朝议的是倭国称臣之事。”

    之前被怼得哑口无言的孔颖达这时冷哼道:“倭国称臣之事不急,先将你的事议完,照你的意思,我大唐应该废除宗主国制度,不再让万邦来朝?”

    李世民闻言双眉一眯,要他放弃天可汗的称号,绝不可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在物质方面已经没什么追求了,他们追求美名,而李世民则更加注重自己的名声,因为他上位的方式不太好,好不容易被尊为天可汗,令万邦来朝,他怎么舍得放弃。

    李浩风轻云淡道:“大可不必如此,其实很简单,对于下属国的进贡,回礼无需那么多,数目是他们进贡的一半即可,老百姓的血汗钱,可不能用来养那些蛮夷。”

    “哼!你说得轻巧!”孔颖达冷哼道,“之前回礼那么多,忽然回礼骤减,那些番邦又不傻,还会来进贡吗?”

    李浩嘴角一扬,冷笑道:“番邦不傻,难道我大唐就该做傻子吗?你是在影射陛下吗?”

    孔颖达闻言顿时慌了神,扑通一声朝李世民跪下,颤声道:“陛下明鉴,老臣绝无此意!”

    李世民摆了摆手:“朕知,朕知,你起来。”

    孔颖达颤巍巍地起身,面朝李浩,继续瞪眼辩道:“倘若减少回礼,那么许多番邦将不再来朝,这于我大唐声威有损……”

    李浩抬起羽扇止住了他,道:“威望这个东西,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不是送钱送出来的,况且,回礼减少了,咱们在其他方面补上便是,咱们大唐的东西,向来受番邦胡夷追捧,陛下只需一道旨意,增加大唐与属国之间的贸易量,相信那些番邦不敢埋怨的,否则他们以后别想喝上一滴烈酒。”

    众臣闻言面面相觑,李浩这法子还真不错,许多番邦胡夷对大唐的东西都格外追捧,比如丝绸、茶叶、还有陶瓷,特别是大唐的烈酒仙人酿,一到冬天,北方的番邦都格外寒冷,烈酒则成了御寒神器,想不受欢迎都难。而且,加大与番邦的贸易量,对于大唐来说有益无害,许多番邦的特产和牲畜,也是大唐需要的。

    李浩的这条提议,孔颖达不得不服,他郁闷地望着李浩,心中暗忖:“这混账小子的心思为何如此灵活,竟能想出如此两全其美的妙法?”

    他正疑惑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