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朝旧事 >

第172部分

汉朝旧事-第172部分

小说: 汉朝旧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平盛世,世无兵革,上下相安”,王商故意顿了顿,谁都听得出,这是在拍刘骜的马屁,但是刘骜很受用,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王商继续说道:“陛下,大水怎能一日暴涨漫过宫墙,此必是谣言也!不宜令上城,惊扰了百姓,望陛下三思。”

    说完,群臣顿时小声议论起来,刚刚附议大将军的那些大臣也有一丝动摇。

    刘骜沉思了片刻,觉得王商的话也有道理,百年来从未听说有水淹长安的事情,更何况现在是盛世,是英明神武的朕当国?舅舅的建议虽说是为朕考虑,可是这离开长安,可去哪里才好,这么多人出点岔子,那就难办了。

    刘骜也顾不得舅舅王凤一阵青一阵白的脸色,同意了王商的说法。

    一晃数日,天气逐渐放晴,长安城不动自安,刘骜想起这事,特意在一次朝会上嘉奖了王商。

    王商得意了,可王凤的脸却黑了一片,这让他的老脸往哪搁?

    “王商,咱们等着瞧吧。”

    可令王凤更加难受的是,王商这老小子居然升官了。

    而且这一次是升任连他都眼红的丞相之职。

    建始三年(前31),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都应犯了点事,被免职。御史大夫一职于当年十月议定由光禄大夫尹忠担任。而丞相一职于次年,也就是建始四年(前30年),由王商接任。

    王商的风头正健,且极受刘骜赏识。王凤心有怨恨,却不得不谨慎行事,积蓄着自己的力量。

第234章 王商斗王凤2() 
“轰隆隆,轰隆隆…”

    “来人,来人…。”正与皇后许氏恩爱缠绵的刘骜,一个鲤鱼打挺,站起身子,只见眼前一阵乱晃,把他吓得赶紧双手一抱头,钻进被子里头。

    一会儿的功夫,慢慢感觉不晃了,刘骜才颤颤巍巍地从被中钻出一头,四处打量一番,只见各种器皿,瓜果,点心把寝殿弄得凌乱不堪。

    刘骜也顾不得龙颜不整,一个鲤鱼打挺,从被窝里直接跳出来,刚从殿门,发现门前两个内侍公公双手抱头趴在地上瑟瑟发抖。

    刘骜心中一怒,给他们每人一个大脚丫子,边踹边骂道:“没用的奴才,还不快去,召集王公大臣,朕要见他们。”

    两位贴身公公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称是,便屁滚尿流地去办差事了。

    在等待大臣前来觐见之时,刘骜坐立不安,心中始终萦绕着不祥之感。

    想当年先帝那时也是时常天生异象,可也没有如此频繁,刘骜登基不过四年,又是大雨,又是日食,又是地震的,想他刘骜也没干什么出格的事啊,无非就是贪杯好色而已,也不至于让老天爷发如此大的天威啊。

    正寻思间,几位重臣都已经在宣室殿外侯着了,刘骜赶忙整了整冠冕,宣他们进殿。

    刘骜赶忙问道:“诸位爱卿,未央宫地震,卿可知否?”

    王凤瞟了眼身边众人,果然是问这件事,他用眼神告诉身边大臣,都得按在来得路上约好的对答,不要给皇上添堵,否则这连年的灾害谁能受得了。众人感受到王凤的目光,恭敬地微微颔首。

    王凤细声回禀道:“回陛下,臣家中有感。”

    其他人也忙说:“臣等均有感。”

    “哦?”刘骜松了口气,要是他们没有震感,那这上天之怒就是专为未央宫而来的,那就是警告他来着,那他刘骜的小心肝可就要被吓破了。

    “臣以为陛下勿忧,先帝在时,连年灾异,却也是天下太平,依臣之愚见,许是某地有妖孽作祟,殃及人间。”王凤煞有介事地说道。

    站立在王凤身后的大臣们屏住笑意,王商更是皱紧了眉头,心想王凤这老小子也太能扯了,都扯到妖孽身上了,我看你就是个祸乱朝廷的大妖孽。

    王商心里暗骂,却也不敢说出口,毕竟皇上现在心情不好,正是需要人替他分忧解难的时候,要是跟王凤对骂起来,惹怒天颜,那他就不用混了。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的职业操守他还是有的。

    王商建议道:“陛下,臣以为正可借此良机诏举天下贤良正直之士,如此一来,可向上天显示陛下理政为民之心以息□□,亦可将危机转为良机安定民心,此为一箭双雕之策。”

    刘骜闻言大喜,心中对王商又高看了几分,他当即拍板决定,由大将军王凤主持此次诏举。

    王凤大喜,自己正寻思着多挖点人才充作幕僚,这不是陛下在给自己送人来么?王凤连忙山呼万岁,而王商却是哑巴吃黄连。

    翌日,诏书就下达,果然士民踊跃,天下震动。

    王凤作为主持者,自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对那些言辞中对他有依附之意的,他特别青睐,而对于那些敢跟他唱反调,甚至批评他王家势盛,他则毫不客气地压下去,当然,为了做得像一点,他也留下一些对他有微词的士子,到时候在皇帝面前就能显出自己的大度。

    王凤注意到了其中的两人,一是武库令杜钦,二是太常谷永,杜钦乃名臣杜延年之子,虽说与王凤早已认识,但碍于杜钦恃才傲物,王凤接触的不多。谷永任太常多年,他有一子在出使匈奴时被郅支单于所杀,因此一直以烈士家属受朝廷厚待,如今王凤执掌大权,谷永想更进一步。杜谷二人在诏对中吹捧王凤,把天灾频繁的祸源归咎于皇后许氏,许后入主后宫几年,深受宠爱,却始终不能为刘骜生下一男半女。

    王凤自然很高兴,还是有人替他说话的,他也知道他王家如今权倾天下,遭人嫉恨,可他实在找不到很好的理由来反驳别人。如今杜谷二人此说,给了他强大的舆论武器,以后再招到类似非议时,他可以强有力的反驳了:“妖孽在中宫,关俺啥事。”

    白虎殿策问结果,“谷永第一,杜钦第二。”

    这是王凤定下的最终结果,而刘骜对于这样的排行竟然没有一丝不快,他虽然知道谷永,杜钦的对策中暗指许后,但是也不能说这两人不对,因为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他最近可真是夜夜笙歌。

    “不好意思,你们说对了,确实是纵欲过度。谢谢关心,可他娘的没办法,朕的身体就是壮如蛮牛啊。”加之杜谷二人确实辩才文才都一流,因此,刘骜对于舅舅的评定只能默认。

    在王凤的操作下,谷永迁光禄大夫。杜钦因为体弱多病,干不了太累的工作,就暂作议郎,成为王凤的□□幕僚,为王凤出谋划策,操持政务。

    建始四年(前29年),秋,灾害再次发生,十余日阴雨后,黄河决堤。东郡(今河南东北及山东西部)金堤决口,大水淹没四郡三十二县,水深三丈。

    灾情紧急,受灾各郡飞马将灾情报至长安。刘骜忧心忡忡,而御史大夫尹忠见此,劝慰刘骜说没有大问题,肯定是各郡误报了。

    尹忠的本意是想劝慰刘骜,希望他放宽心。没想到他的好心被人当成了驴肝肺,刘骜正烦闷着为何自己登基以来多灾多难,如今有个人跳了出来撞枪口上了,要是换作别人还好,可是这个尹忠乃迂腐之人,上任大半年来,屁主意没想到一个,只知道光拿俸禄不干活。

    刘骜没好气地大骂,骂尹忠身为御史大夫,不顾老百姓死活,不为朕分忧。

    尹忠被刘骜这一骂,一时愣住了,他回过神后,老脸迅速通红,趴在大殿上瑟瑟发抖,他未曾想到刘骜竟然像变了个人一样,什么不顾百姓死活,什么不为皇上分忧,这些言辞就像一把刀子一样,一刀刀割在他的心上。

    殿中的大臣也是大气不敢出,深怕再触了霉头。

    刘骜一个劲地大骂,骂累了才想起光骂人了赈灾的正事还没有干。

    “大司农。”

    “臣在。”

    “你去给朕赈灾,要是再出岔子,你就不要回来了。”

    “是。”

    刘骜“哼”的拂袖而去,留下一堆目瞪口呆的大臣。

    印象中,皇上可从来没有如此英明神武的时候,这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难不成智商提高了?

    这也只是想想而已的念头,群臣散去,只留下御史大夫尹忠一人,良久才拖着跪麻的双腿推出大殿。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刘骜没有发现尹忠,正要发作。

    一声侍从来报:“尹忠大夫已由昨日悬梁自尽。”

    殿中顿时一阵啧啧叹息,刘骜也是心经不已,暗骂:“老小子,脸皮那么薄,如此不禁骂!”

    刘骜下达了厚葬的谕令后,便当此事从来未发生,此人从来未出现过一般。

第235章 王商斗王凤3() 
因为刘骜的亲自过问,水患问题现在已经是朝廷的头等大事。

    朝廷紧急下拨救灾粮食至灾区,更派谒者下去调拨了五百艘船只,全力运送灾民。可喜的是,天终于放晴,灾情至少不会恶化了。

    消息传来,朝廷一片山呼万岁。

    这个时候,王凤提出一个问题,决堤处得尽快派人去修才是。

    这一个建议甚至得到了王凤的老对头王商的赞同。刘骜本以为事情已经圆满,他正寻思着以此为由大摆宴席,君臣同饮三日,舒服一阵子才是。

    未曾想救灾之后还留着一摊子事,听到大臣们往下回报他就头疼,什么国库空虚,存粮不足,重修河堤,紧接着又会有一堆老夫子出来提醒他要勤俭节约之类的老生常谈。

    说实话,刘骜极其厌恶此类话题。

    他眉头紧皱,向王凤说道:“此事就由舅舅全权做主罢了。退朝。”

    这个朝堂,他现在是一刻都不想多呆,太没意思了,还是后殿好玩的很,有貌美如花的妃子,更有醇香四溢的美酒。

    王凤见外甥急吼吼地退了朝,脸上虽然摆着一副严肃不喜的神情,其实,心中却乐了起来,这种万事由自己做主的感觉太美妙了,话说回来,如果事情做好了,便是他王凤的政绩,是他长久立足朝堂的资本。

    王商扫了一眼王凤,不动神色地默默离去,眼里似有不甘。

    王凤对着王商的背影嘿嘿一笑,跟王商几次交锋让他明白,自己虽然有着国舅爷的身份,有位列大司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过,跟王商比起来,还是嫩了点。所以,在王商面前,他得低调一些,尽量不跟这个老家伙发生冲突。

    王凤有着清楚的打算,那就是一要多干些漂亮的实事,让别人闭嘴。二要多搜罗些人才聚集到自己的麾下。

    王凤兴冲冲地召集幕僚们商议救灾后事。

    杜钦推荐了一人,此人是犍为郡人王延世。杜钦早年结识王研世,了解此人是水利方面的专家。

    杜钦官位不高,但在王凤的幕僚中却排行第一的,王凤对其言听计从,自从依附王凤以来,他一直为人所诟病,但却不能因此而埋没了他的功绩,成帝初期的善政,多出于他的谋划。

    杜钦推荐的人,王凤自然应允。

    事实证明王凤的选择是对的,建始五年(前28年,理论上的建始五年),春,王延世吸取前任治水专史的教训,亲临东郡决堤奋战三十六个昼夜,创造性的使用竹笼盛石的办法,在决堤口垒成河堤,最终堵住了肆虐的洪水。

    王延世治水一成,举朝皆贺,王延世迁光禄大夫,赐关内侯,食禄中二千石。刘骜更是大喜之下,改建始五年为河平元年。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