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帝王 >

第475部分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475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当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期间苏拉姑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对孝庄一直是忠心耿耿,二十多岁已经成为大龄盛女的她竟然打算终身不嫁,一直侍候孝庄终老,精通几种语言、身怀绝世武、表面上女红著名的她,还是孝庄的贴身保镖,后来服侍孝庄和顺治母子,可称得上是顺治的启蒙老师之一。

    如果朱由崧不穿越,没有改变历史走向,苏麻姑一直服侍孝庄和顺治,直到他登基亲政。顺治驾崩之后,八岁的康熙又登基了,苏麻拉姑还是康熙的启老师,说她亲手调教出顺治和康熙两个大帝一点都不夸张,因此苏麻拉姑与孝庄主仆情深可见一斑。

    这次孝庄派苏麻拉姑潜入大明要摘朱由崧的脑袋,也是迫于无奈才用这招釜底抽薪之计,可是现在苏麻拉姑竟然背判了孝庄投降了朱由崧,不但把孝庄和多尔衮的希望全部毁灭了,他们的釜底抽薪之计全盘落空了,不用说连苏麻拉姑在内,那十八名大清勇士和两名漠北的喇嘛高僧肯定凶多吉少了。真是输得血本无归,孝庄皇太后哪受得了?这一下卧床不起了。

    小顺治恼羞成怒地跑在床榻前侍奉母后,苏麻拉姑跟顺治的感情也很深,顺治对她有种母亲或恩师般的依靠感,现在反目成仇了。

    多尔衮也来看望太后,这件事多尔衮更生气,苏麻拉姑降明坏了他们的计划灭了他们的希望是一,更重要的是多尔衮早就垂涎苏麻拉姑的姿色,有一次还霸王硬上弓也没得逞,但是却落到了宿敌朱由崧的手里,多尔衮气得差点吐血。

    “摄政王,我们的大炮兵马准备得如何了?”孝庄躺在床榻上,有气无力地问前来探望的多尔衮。

    “回太后,大炮火药,兵马粮草全都齐备,只是眼下已经入冬,天寒地冻,不宜行军打仗,只有待来年开春了。”

    孝庄太后咳嗽着点了点头了,跪着的小顺治迫不及待了,“皇父摄政王,朕能不能向你传旨?”

    顺治突然冒出这一句,令孝庄太后也很意外,也怪他的皇儿少年轻狂,不谙世事,弄不好会惹火烧事的。果然多尔衮脸上一紧,心中不悦,我是摄政王,你虽然是皇上还未亲政,大清还是我多尔衮说了算,本王之所以敬父们母子,那是看在大清举步维艰和祖宗的份上,否则,本王随时可以把你们母子打入冷宫封存,一个失去苏麻的支持,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还不得凭我多尔衮摆布?

    但又一想大清到了这步天地,绝不能再内斗了,毕竟他是皇上,而且是自己力主把他扶上去了,自己再亲手把废了,那些反对者们肯定不服,不定又生出什么事端,加上孝庄对自己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如果真决裂了,孝庄那一班人也不是省油灯,无论如何自己这个摄政王还得给皇上几分薄面。

    多尔衮想到这里,赶紧施礼道:“你是皇上,本王虽然是你的皇父摄政王,也是臣子,当然可以传旨。”多尔衮心里话,你传你的旨,听不听那就在我了。

    顺治道:“既然如此,皇父摄政王,朕命你明年开春,亲自领兵带队荡平大明,捉拿朱由崧和苏麻拉姑,朕要皇父把他们的脑袋带回京师,祭奠祖宗之灵,不得有误。”

    “啊……”多尔衮没想到,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魄力,原以来他天真幼稚,不定传出什么奇葩的旨意,现在看来真有帝王风范,身上流的不愧是我们爱新觉罗的皇族血脉!

    多尔衮这一感叹,对顺治的看法有很大变化,另外,出师大明,再次入关是几年来的夙愿,已经准备多年了,就算没有苏麻拉姑这件事,他也必然出师南下,这正好合了顺治的旨意。

    因此,多尔衮施礼应诺:“微臣尊旨。”

    病榻上的孝庄皇太后,看到这一幕非常高兴,皇儿有出息了,新政是早晚的事儿!

    此时在场的可不止是孝庄皇太后和顺治、多尔衮他们三人,除侍候的宫女和太监外,还有几个大清的肱骨之臣,有三朝老臣议政大臣弘文院大学士太子少保宁完我,有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洪承畴,还有辅政大臣索尼、锡翰等。

    这些大清的重臣要员一看,小皇爷这是要亲政了吗?其实,这真的可以看作是顺治帝第一次实质意义上的亲政,或者叫作亲政前奏,因为多尔衮历史上跟他的两个胞兄弟一样,他们亲兄弟三个,包括多铎和阿济格等都是短命的。明年开春出征大明,也就是公元1650年,这一年历史上是多尔衮的大限,顺治帝亲政,朱由崧的穿越可能没有改变这些。

    (本章完)

第849章 检阅远征军(一更)() 
    外面天寒地冻,苏妃的寝宫,暖气扑脸儿。

    “皇上驾到——”外面太监独特的声音响起。

    苏麻拉姑赶紧出来接驾,但身子明显已经不利索了。看到朱由崧从外面进来,苏麻拉姑赶紧飘飘万福,但日渐隆起的肚子,碍着她了。

    “爱妃身子不便,不必多礼。”朱由崧上前扶住了她。

    “听说爱妃身子不适好些了吗?”

    “多谢陛下,啊……”苏麻拉姑捂着圆滚滚的肚子。

    “爱妃怎么了?快叫太医。”

    “陛下臣妾没事……小家伙儿在里面踢臣妾呢。”苏麻拉姑红着脸,幸福的样子。

    朱由崧也开心的笑了,“如此不消停像朕,看来真是个龙种啊。你是朕的大功臣……”

    朱由崧说着,把苏妃抱了起来,引得娇笑连连,转了几圈之后朱由崧把她放到了凤榻上,扶她坐好,朱由崧也坐下了。

    两个人说了一阵悄悄话之后,又传来最好的太医,为苏麻拉姑的摸了摸脉相。

    太医给朱由崧道喜,宫女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阿胶鸽子汤,朱由崧从宫女手里接过来,亲自喂苏妃……

    军工司正在加紧赶制火炮,外面寒风刺骨,司间作坊热火朝天。炮营指挥使李柱石天天派人来催,还隔三差五的跑到这里面来看。

    人们都称它为“炮痴”,特别是新式火炮问世之后,李柱石看到它们,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般。

    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已经生产出来这种新式火炮60门。

    朱由崧得报后,带着卢九德,宋氏弟兄和汤若望及李柱石等人,冒着寒风,飞马来到了军工司。

    排列的整整齐齐大炮,盖着红衣,朱由松掀开看了看,这些战争之神虽然还称得上原始,但是他已经领先于世了。

    朱由崧兴趣来了,他要亲自试炮。

    几个身强体壮的军汉,把一门大炮推到了靶场,炮营指挥使李柱石亲自为朱由崧装填弹药。

    然后指导着朱由崧调整照门和准星,把大炮调到最远射程,黑洞洞的炮口斜指天空,一切就绪之后,朱由崧拿过了火把,点燃了引线。

    引绳吃吃燃烧,冒着蓝烟。

    身旁的宋氏弟兄,汤若望和太监卢九德等人赶紧把耳朵孔给堵上了。

    “咚咚,”连着两声爆响,白烟缭绕,震得朱由崧等人的耳朵眼里吱吱作响,仿佛得了老年人耳鸣一般,人。令他们几乎听不到炮弹在空气中的呼啸声。

    “轰隆轰隆——”紧接着十里外谷环之中,响起地动山摇的两声爆炸声。两股火球腾起,夹杂着浓烟,滚滚升起,然后消散在空中。

    但听着动静就觉得,这款大炮的威力,肯定提升不少。

    透过望远镜,朱由崧看到约十几个散开的稻草人被轰得粉身碎骨熊熊火起。

    现场的观靶兵看到这一幕还有比平常更深的弹坑,观靶兵心中惊叹,“果然是威力惊人。”

    赶紧飞马向朱由崧奏报。很快朱由崧带人飞马来到了现场,这种新式的火炮炮不但实现了两连发,射程上,轰爆面积,弹坑的深度,测量一下,与原来的数字相比,果然上了一个台阶,在这个冷兵器时代,这无疑是红衣大炮一个质的飞跃。

    朱由崧非常的兴奋,立即命令60门火炮交付炮兵营使用,李柱石带着人马,当天就把大炮拉走了,然后第二天就开始了新式火炮的实战训练。

    紧接着朱由崧又是视察了火枪营。从御营中的火枪到远征军的火枪,朱由崧都看了一遍。现在这种火枪已经实现了国产,包括弹药和铅子。

    这种带刺刀的荷兰火枪,其实很多部件都是英国生产的。在三位军工专家几个月的努力之后,已经完全实现了国产,从枪械到弹药,全部自给自足。

    在远征军的火枪营训练基地。外教指挥官,原来驻台的荷兰总教官、海军前总司令范佩西,火枪营指挥使慧英,朱由松带着人来了,赶紧迎接圣驾。

    同样来到了靶场,范佩西命令随便挑出了一百人,站成了两排,面对数百米之外的稻草人站定。

    “装填弹药。”范佩西用他不太流利的汉语命令道。

    一百火枪营的将士,一看陛下来亲自检阅他们,苦练了几个月,有钢得用到刀刃上。个个娴熟的操作着手中的火枪,上火药,布引线,装填子弹,压实子弹,然后瞄准,一切就绪。

    “开火!”范佩西把他的指挥刀往空中一指。

    第一排的前50名火枪兵,就起叩响了扳机。

    “啪啪啪……”杂乱如暴动的枪声就响了起来,一股股的蓝烟冒出,迎风消散。

    几百米外的一排稻草人,纷纷被爆头或穿胸。

    第一排50名火枪手放完之后,一起蹲了下来,开始继续装填弹药。身后的第二排,就扣响了扳机。形成了连续的火力,爆响之中靶场中又有数名稻草人被击中。

    朱由崧非常满意,当场褒扬慧梅和范佩西。

    尽管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但是远征军的马军和步兵训练基地依然是热火朝天。

    李自成亲自指挥马军为朱由崧演练,从冲锋,到搏杀,到迂回,到包抄,到撤退,真是万马奔腾如风卷残云,来无风,去无影。

    朱由崧看到这里,兴致勃勃到:“从此以后,朕再也不用担心鞑子的八旗铁骑了!”

    到了步兵营训练场地,张献忠亲自指挥,上万名步兵排兵布阵,从单兵搏击,到集体冲锋,再到爬城攻坚,真是单兵如猛虎,群兵如飓风。

    短短的几个月,能提升如此战力,朱由崧非常满意。

    特种兵的训练一直是朱由崧比较关注的,弓箭兵营总教官张环让朱由崧随便挑了几名。

    五名特种兵的弓箭手,从定点射箭,到飞马点射,从射静止的靶子,到飞马射移动的靶子,五名弓箭手个个不落下风,五十步到八十步的距离百发百中,80步之外,由于风向的作用就不确定了。

    这才半年多的时间,虽然称不上狙击手,但是有此成绩也堪称奇迹。朱由崧冲他们挑起了大拇指。

    随后朱由崧又看了白杆兵营和工程兵营,第二天又看了水师和后勤补给营。

    最后这次检阅远征军,朱由崧得出了八个字“兵强马壮,兵精粮足。”

    这表明远征军已经成军。朱由崧看着开始飞舞的雪花,和苍茫的远山,心中感慨:苦心人,天不负。有了这30万远征军,来年开春,朕就可以再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啦。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举,草原雄鹰铁木真父子算什么,欧洲的战争狂人拿破仑也不在话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秋伟业自征伐大清始!

    (本章完)

第85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