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帝王 >

第450部分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450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当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第一批40门大炮生产出来的时候,与旧的红衣大炮拉到一块对比,发现这炮的口径也大了,炮身也长了,比原来的大炮重量又增加了200多斤。

    装填弹药的时候,发现一次吃药量也多了。

    汤若望当着孝庄太后和多尔衮等人,亲自点火试验威力。

    当汤若望拿着火把开始,点火的时候,由太监赶紧过来给顺治帝堵耳朵眼。

    顺治帝一把把小太监的双手给扒开了,“还堵什么堵,朕今年都11岁了。”

    孝庄皇太后和苏嘛拉姑都高兴。

    “皇上真的是长大啦!”

    “咚,叨!”震耳欲聋的一声轰鸣,整个山谷间回响,炮弹呼啸而出,在十里地外的地方炸响,一下轰倒了十个草人。

    为了对比效果,把旧的红衣大炮也点燃了,通过对比,旧的红衣大炮最大射程只能打八里地,而且一炮最多只能轰倒六个草人。

    这些旧的红衣大炮,就是从明军手里缴获的,这说明他们的大炮比明军的大炮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孝庄太后和多尔衮高兴坏了,小顺治耳朵被震得嗡嗡直响,但他全然不顾了,高兴的直蹦高,“这下好了,朕要御驾亲征,打到关内去!”

    多尔衮施礼道:“皇上,三年前我们入关,不到一年我们又被迫出关,现在我们大清兵强马壮,又有了这一批先进的大炮,是该跟这些南蛮算总账的时候了。不过,有老臣在,何劳陛下御驾亲征?”

    正这时,有人来报,明军有一支人马大有3万左右,从大明的西北边境开进入了漠西蒙古。

    多尔衮勃然大怒:“这个固始汗想干什么,难道他想暗中勾结大明朝对付我们?老臣请求陛下和皇太后立即传旨出兵漠西蒙古,先灭了他们再说。”

    小顺治也觉得应该出兵教训一下这个固始汗,孝庄太后比较沉稳,他决定召开御前军事会议,问问几个辅政大臣,再问问宁完我和洪承畴等人的意思。

    命人把汤若望送回教堂,孝庄皇太后跟小顺治,多尔衮等人回到武英殿,很快辅政大臣索尼,巩阿岱,锡翰等几个辅政大臣都到齐了,庄亲王济尔哈郎也来了,宁完我和洪承畴两个汉臣也到了。

    商议的结果,鞑子们都主张直接出兵,先平了漠西蒙古,解决后顾之忧,然后再大举兴兵南下,一举攻灭大明。

    洪承畴则持不同的看法,“我大清现在虽然兵强马壮,又有先进的大炮,但是大明朝也今非昔比。出了个弘光大帝朱由崧,这几年他励精图治,凭借他的神武天成,对内整肃吏治,消除党争,对外御驾亲征。就连李自成,张献忠,郑芝龙这些巨寇悍匪,也全都接受了招安。此时的大明朝对漠西蒙古出兵绝非偶然。固始汗此人不是省油灯,据说沙俄正在蚕食他们的地盘,东部他向我们称臣,向南他又联合大明,这明显是自保,韬光养晦。我们此时出兵攻打漠西蒙古,这无疑等于把固始汗推向了大明的怀抱,那在我们的侧后又多了一个敌人。”

    孝庄皇太后点头,认为他说得有理,“那么以洪相国高见呢?”

    “以微臣愚见,明朝派一支军队进入漠西,我们也派出一支力量强于明军的部队,也进入漠西,理由当然是协助固始汗对付沙俄,因为固始汗年年向我们俯首称臣,我们这样做,表面上是应尽之责,固始汗肯定会感念大清恩德。而我们的真实目的是趁机歼灭这支明军,则固始汗必不敢再脚踩两只船。到那时,我们再南下兴兵,则漠西无忧矣。”

    洪承畴这番话说的孝庄太后和多尔衮等人不住的点头。

    摄政王多尔衮道:“好一个驱虎吞狼之计,就以洪相国,派一支军队出兵漠西,以老臣来看,庄亲王堪当此重任,皇上传旨吧。”

    几日之后,济尔哈郎统满洲正黄旗的四万人马,离开盛京,开往天山方向。

    (本章完)

第800章 盛京教堂的基督教徒(一更)() 
    朱由崧得知李全夫妇成功的混入了盛京之后,很快就有不好的消息传来,汤若望现在,一心一意的在为大清做事,在盛京建立了一座教堂招徒讲经,传教之余,他为大清设计了一款新式大炮,其射程和威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这批红衣大炮已经批量生产,鞑子们正在调兵遣将,马上就会兴兵南犯。

    “这个德国佬真是罪大恶极,助纣为虐。他现在效忠大清了,就算把他弄回来还会为我们办事吗,干脆让李全他们把他宰了算了。”

    卢九德和小柳是等人听了,恨得有点咬牙切齿。

    但是朱由崧非但没有没生气,反而笑到道:“这么有才一个人要是杀了,岂不是暴殄天物?不管他是忠于大清,还是忠于大明,先把他弄回来再说,朕宁愿养着他。让李全他们谨慎行动,让山海关的黄得功,驻守承德的马保,和喜峰口的祖克勇做好接应准备。”

    “遵旨。”

    卢九德得把旨意传下去了。

    从大明的京师北京到山海关,从山海关再到大清的京师盛京,都在千里左右,但是通过沿途早已布下的厂番传递信息,也是很快的。

    朱由崧在北京的圣谕,两个时辰就能传到山海关,虽然关外到盛京是敌占区,但是从山海关到盛京,朱由崧的密旨也是三五个时辰的事。也就是说朱由崧在北京的旨意,李全和祖海他们当天就能收到。

    将近2000里地的距离,山水迢迢,不是后世的高速,也没有机车,全靠战马的四条腿,这在当时的条件来说,信息传递之快简直不可思议了。

    然而,朱由崧他们能够做到,全靠厂卫无处不在的庞大信息系统。

    李全和柳春红奉了朱由崧的旨意来到盛京已经有几天了。他们夫妇俩带着500名锦衣卫化妆成汉人客商混入大清京师,目的,当然是为了把汤若望接回大明。

    现在他们已经摸清,汤若望正在为大清办事,一边传教,一边为大清设计生产大炮,恨得李全夫妇恨不得宰了这个德国佬。

    但是圣命难违,他们把这些消息及时地传到大明的京师北京,然后接到旨意,仍按照原计划采取行动。

    500人分了好十几拨,找店房住了下来。然后,李全和柳春红往盛京教堂而来。

    这座大教堂可不小,汉白玉的大门旁立着耶稣的雕像,大门正上方刻着红色的十字架。大门两旁,有执勤巡逻的鞑子兵勇,他们头戴红缨瓜皮帽,绿裤子弯刀,甩掉背后的长辫子,走来走去,在这里维持秩序。

    “干什么的?”李全和柳春红刚一靠近教堂,巡逻的清兵看到他们是汉人就喝住了他们。

    “军爷,我们是来听教义的。”

    “听教义?可有腰牌?”

    “我们是长途客商,因为生意上的原因,要在这里住上一阵。闲来无事也想来听先生讲经说道,还未曾领到腰牌。”

    这些鞑子一听就知道他们不是本地人,李全这样一说,他们也不再拦阻了,现在来往的商人很多,有汉人,还有朝鲜人,还有蒙古人。他们的小皇上有旨意,欢迎各地来的商人你和他们做生意,尤其是铁器和火药生意。另外,对教堂收徒,不但不能加以干涉,还得鼓励保护。

    因此李全和柳春红夫妇没怎么费事,便进了这座神圣的教堂。

    钟声已经敲响。大厅里坐满了男女老少。有汉人,有满人,有蒙古人,还有朝鲜人。形形色色林林总总。

    满头卷发,戴着金丝边眼镜的汤若望正在讲耶稣爱世人。

    李全和柳春红进来之后,找了个位置坐下。汤若望讲完之后,众教徒陆续散去,李全和柳春红夫妇来到汤若望近前。

    “先生讲得真是太好了,在下受益非浅。”

    “二位过奖了。看到你们面生,今天是第一次来吗?”汤若望在大明生活了几十年,从香港到北京,他的汉语已经说得十分流利了。

    “是的,不瞒先生,我们是从大明来的商人。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以后天天都会来听先生讲的。”

    “主会保佑你们的。”汤若望开心的笑了,但是一品味大明儿二字,勾起了他很多回忆,汤若望仔细打量二人一番,不无兴趣道,“大明的哪个地方?”

    “大明的京师北京。”李全和柳春红相互看了一眼。

    “北京是个好地方……”汤若望不无感慨。他从1619年就踏上了这片神圣的土地,1623年到了北京,然后又到了难忘的1644年和1645年。

    这期间他的经历更富有戏曲性,从一个传教士到大明的官员,有几次,还与崇祯帝面对面的交谈。但是好景不长,流贼闹得越来越凶,1644年崇祯帝驾崩,李自成的军队来了,然后匆匆又走了。满清鞑子来了,然后匆匆又走了,这次却带上了他。然后在北京的记忆就断了。

    今天面前的两个年轻人,像是一对情侣,突然说出令他难忘的北京,勾起了他很多回忆。

    “先生也听说过北京?”柳春红明知故问道。

    “哈哈哈,善良的姑娘。”汤若望骄傲的笑了,“何止听说过,在下在那住了几十年呢。”

    汤若望说着,深情的望向北京的方向。

    李全和柳春红跟他聊着,觉得还行,这个德国佬还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如此看来陛下有先见之明,把他弄回去兴许有用。

    如果实在弄不回去,请旨之后,杀了他也不能留在这里,成为祸害。

    “真的?”李全故作吃惊的瞪大了眼睛。

    汤若望点了点头。

    “那先生缘何又来到了盛京?”

    汤若望看了看,没有人注意他们,有些沮丧,“哎说来话长,战乱,一切皆有战乱而起。”

    “那先生还愿意去北京吗?”

    “去不了啦。”

    “先生讲得太好了。我们同行的还有不少人,我们也想让他们来受教,不过这些家伙就是有些冥顽不化,先生能否到我们那里去点化他们?”

    “这个。”汤若望迟疑了一下,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来说,到哪里讲教义他都愿意,只要有人听。但是现在他身在大清,身份特殊,他的行踪也不是很自由的,“你们住在哪里?有多少人?”

    “离这里不远,在东街胡同口,张家老店。连赶车的算上总共一百多人呢。”

    李全是在忽悠他,离这里不远的东街胡同口,张家老店只住着他们五个人。500锦衣卫全都分散开了,否则定然能引起鞑子的怀疑。

    一下子要能发展一百多个教徒,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而且还都是汉人,汤若望忧豫了一下就慨然应允。

    (本章完)

第801章 营救汤若望(1)(二更)() 
    李全和柳春红给汤若望下了个套,没想到一次便成功了,汤若望跟着他们二人就出了教堂。

    在门口负责巡逻的清军队官过来了,对汤若望使了个清朝礼:“大人意欲何往?”

    “我们到对面的胡同去去就来。”汤若望指了指前面那道街,领着李全和柳春红,径直走了,没再理那个队官。

    这名队官的顶头上司是清军的一个把总,把总论职务在千总之下,手下管着三百来人,专门负责保护这座教堂,维持教堂秩序。

    当然,他们这300多人还有个秘密的任务,那就是监视汤若望,使他不能远离这座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