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臣不敢妄言,只是听说他们常悼念自己的女儿李纳。”
“朕明白了,让朕想一想,你且去吧。”
“是,微臣告退。”李全又磕了一个头,转身退了出去。
李自成听信牛金星之策,为了笼络张献忠,不许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李娜许配给张献忠为妾,效法当年的秦晋之好,来对抗朝廷。
通过降将之口,朱由崧对这件事知道得清清楚楚,这也是朱由崧让厂番监视李自成夫妇的原因之一。
锦衣卫和东厂的厂番对文武百官进行监视,这是大明独有的特色,朱由崧刚穿越过来也是靠锦衣卫发家的,因此,他对厂卫这个专政利器当然舍不得丢。
这是文武百官都知道的事情,被人监视一开始可能有些人还不适应,特别是文官和东林党,对锦衣卫和东厂特别抵触,但是那是崇祯时期的事情,朱由崧独掌大权以来,特别是大明复国之后,文武百官就习以为常了。
只要对弘光帝忠心耿耿,为大明朝做事不遗余力,有人监视没人监视还不都一个样?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
渐渐地,锦衣卫和厂番对这些人也就撤了监视。重点监视那些有倾向的,有苗头的,值得怀疑的文武百官。
眼前的李自成夫妇就在被监视之列。
不是朱由崧表面君子背后小人,让厂番和锦衣卫监视他们是有原因的。
因为李自成夫妇集体献城投降,一下子就收编了他的5万大顺军,更有他手下的心腹爱将,全都弃暗投明保了朱由崧。
这表面上看是天大的喜事,但是福之所存祸之所伏,朱由崧穿越前学过哲学,知道矛盾无处不在并且相互转化,为了防止乐极生悲他不得不对这些降将加点小心。
更何况李自成夫妇还有前科,那还是在崇祯时代,被朝廷大兵围剿走投无路的李自成选择了投降,蛰伏了一段时间又造了朝廷的反,最终逼的崇祯帝煤山上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朱由崧对李自成太了解了,因此他不得不防备李自成夫妇再给他玩一招儿。
表面投降了,俯首称臣,暗地之中他再串通旧部搞点什么动静,朱由崧不就亏大了?
因此,朱由崧对李自成夫妇和这些他昔日的心腹大见都留有耳目,重点就是李自成夫妇。
现在李自成夫妇果然有了苗头,但也不能就此就武断力认为李自成夫妇对自己有二心,将他们抓了治罪。稍有误判无疑就会伤了广大降将的心,朱由崧须谨慎从事。
更何况李纳之事令他们忧伤哀怨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
按说,这是李自成夫妇自己酿的苦水,就应该他们自己喝下去,他们用这种办法结成铁联盟对付的可是他朱由崧,现在朱由崧还得想方设法为他们夫妇救人,哪有把都自己卖了还乐着替别人数钱的?
但是想彻底收降李自成,让他们夫妇服服帖帖死心塌地的为自己效忠为大明效命,让李自成从心里服气,只靠加官进爵委以重任是不够的,必须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让他们感恩戴德,让他们投降了自己觉得是明智的,不敢再反,不想再反,不能再反。
因此为了彻底打消李自成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夫妇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力,为大明效忠,朱由崧决定在李纳身上动一番脑子。
本来李自成这股悍匪已经成为过去,接下来就该收拾八大王张献忠了。
朱由崧考虑了个眉目之后,命人把宋献策请来了。
宋献策进来之后,二人行过君臣之礼后,朱由崧就把李自成夫妇近日的表现道出,并就如何搭救李纳之事,问计宋献策。
宋献策听完之后心中吃惊,继而对弘光帝感动到竟害怕,李自成夫妇的一言一行都瞒不过陛下,幸亏自己对陛下是真心实意的,今后千万不能有二心,否则离倒霉可就不远了。
朱由崧对他如此推心置腹,又令宋献策感到欣慰,心里的活动哪敢表现出来?
见朱由崧问,赶紧作思忖状,稍后才拱手施礼道:“陛下恩泽如天,微臣佩服,只是要救李纳这事太棘手手了。”
朱由崧暗笑,你们这些文人智囊,有时候就是扯淡,不棘手,朕找你来干什么?
但嘴上不能那么说,这毕竟是自己亲口加封的龙图阁大学士,也就是自己的军师,因此点头道:“先生可有良策?”
“微臣愚见,陛下打算是要对张献忠用兵了,大兵压境之时可以派使者赴贼营,答复他一些条件把人赎回,但若非他张献忠中知道李自成夫妇背信弃义投降了陛下,恼羞成怒之余,对李纳下毒手,恐怕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朱由崧点头,宋献策之言,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如果李纳命短,等不及人去救便遭了张献忠的毒手,任凭谁也没有办法。
只是派使者到张献忠那里和谈谈,有条件的赎人,这事恐怕更棘手,张献忠不是傻逼,他肯定会狮子大开口的,提出一些苛刻条件。
因此朱由崧认为这不是上策,先把它束之高阁,看宋献策再没有什么更高明的办法了,朱由崧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宋献策听完,眉头紧皱,摇头不止,“陛下,这太冒险了吧,万一不成那就是鸡飞蛋打,请陛下三思。”
朱由崧道:“朕意已决,今日请先生来,是想交换一下看法,更重要的是想请先生观一下天象,顺便掐算一下阴阳,推知此计吉凶祸福。”
宋献策一看,原来朱由崧早就有了定计,都说陛下有些固执,今日一见果然不差,既然如此,宋某不妨就掐算一番。
(本章完)
第556章 亲征大西()
朱由崧的计策,就是让李自成倒反朱由崧,到张献忠的营中当卧底,伺机救出他的女儿,并把张献忠给收拾了。
宋献策所说的此计不成,必然鸡飞蛋打,有两层含义,一是此计败露之后,李自成必然被张献忠所杀,救人必然失败,白白的搭上李自成这员悍将。
更深层次的意思是,李自成非是池中之物,他眼前投降归顺朱由崧,完全是迫不得已,李自成一旦离开了朱由崧的掌控,就有可能倒戈投向张献忠,那此事就更为麻烦,等于放虎归山,纵龙入海。
对此朱由崧也有详尽的考虑,朱由崧是这么想的,解铃还需系铃人,让李自成假装投降张献忠,这无疑是救李纳最有效的办法,这一招也最能实验李自成的真心。
如果真要像宋献策所言,李自成对自己有二心,现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降,或者说他被迫投降完全是卧薪尝胆,韬光养晦,那自己身边无疑等于放了一颗定时炸弹,不定什么时候都爆发了。
这次他就可能假戏真唱,倒戈投降了张献忠,这也没有什么可惜的,比留在身边一颗定时炸弹要强,这一计无疑是李自成的试金石。
如果这次他对自己感恩戴德,是真心实意投降,现在只是怀念自己的女儿,那李自成这次冒险也是值得的。李自成跟张献忠合作不止一次了,两人之间相互都比较了解,当卧底,救李纳,收拾张献忠成功率就比较大。
如果这次能救出李纳,收拾了张献忠,李自成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应该会感念着皇恩浩荡,不遗余力的效忠自己,效忠大明,能让李自成死心塌地地听自己驱使,那自己稳坐京师还用再御驾亲征吗?李自成就能横扫四方了,再大的代价也值得。
因此权衡利弊之后,朱由崧还是觉得这一计虽然有风险,却是可行的,现在干什么没风险呢?该死屌朝上,即便躲在家里躺在被窝里也有失火房塌等风险,何况是行军打仗哪能没有风险呢?
朱由崧让宋献策来,果然见他没有更高明的计策,于是就让他掐算一番,这一计的吉凶成败。
宋献策还真像算命先生一样,掐着五指,嘴中念念有词,时而皱眉,时而摇头,最后一副天机不可泄露,又不得不泄露的样子,道:“陛下,此计恐非吉兆,吉凶参半,凶胜于吉。臣斗胆,此计请陛下仔细斟酌,三思而后行。”
“好吧,容朕在思忖一下,记住,今日之事只有朕和爱卿知晓。”
宋献策是聪明人,朱由崧这话是让他严守保密,就朱由崧不警告这事他也不敢胡说八道,这是宫中的机密,也是军中的机密,泄露出去,他就是掉头之罪。
因此宋献策唯唯诺诺道:“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守口如瓶,绝不会对第二个人提及此事。”
打发走了宋献策之后,朱由崧在宫中里又踱了几圈,想想宋献策的话,和李自成此去可能会出现的一切后果,最后还是觉得惟有此计可行。
不过对于李自成,还需采取点反制措施。
拿定主意以后,朱由崧传旨,召开御前军事会议。开始商议兴兵南进,讨伐流贼张献忠之事。
其实这没什么可商议的,就是派大军碾压过去,顺我者倡,逆我者亡,因此文武众将到齐之后,山呼万岁列立两厢,朱由崧说出南下兴兵之意,文武众将全都赞成。
经过这些天在西安的休整,改编了一些大顺军的旧部,又开过了一些勤王之师,高宏图又命人送来了一批粮饷等军需给养,兵员粮草等都得到了补给,西安一带的明军养得兵强马壮,有些日子不打仗了,听说要南下征伐张献忠了,一个个都摩拳擦掌。
特别是一些武将已经迫不及待了,最典型的就是神箭张环,他早就盼望着这一天了。想起父亲张令的大仇,他恨不得现在就领兵带队冲杀过去,在战场上遇到李定国,手刃仇人。
朱由崧早就运筹好了,看大家没有什么异议便直接分兵派将。
军事上在西安留下一万人马驻守,调任袁枢为陕西总兵,主要负责镇守西安和咸阳两城。
然后让河南总理陈潜夫任陕西巡抚,巡抚衙门设在西安,然后布政,漕运等地方三司衙门均进行了调度。
陈潜夫和袁枢本是河南的封疆大吏,这次调任陕西。至于河南军政衙门的空缺,朱由崧传旨让内阁首辅高弘图和内阁次辅王铎结合兵部衙门进行调任,然后奏报于他,自不必细说。
然后朱由崧起大明十五万,仍然是御驾亲征,从西安出发,南下直捣张献忠的老巢四川。
拜宋献策为军师,任命了一个特殊的先锋官,就是李自成。给他五千兵马,让他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随同朱由崧护驾勤王的大将主要有独目将军马万年,神箭手张环,炮营指挥使李柱石,火枪营指挥使赵甫,工程兵指挥使方东旭。李全带领着一支厂卫随同出征,随行的太监仍然是御马监的掌印李国辅。
另外还有大顺军的降将李过,李来亨,田见秀,高一功,刘芳亮,袁宗第,等等。
巾帼国女将也没少带,高桂英,马金花,贺宣娇,慧梅,慧英,柳春红等。
水师统领铁臂苍龙贺兆雄,起五万水师,走水路,配合朱由崧南征,这样算来,朱由崧水陆并进,一共是二十万大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次20万大军的押粮运草官,朱由崧交给了张耐和双喜二将担任。
粮草的重要性自不必说,朱由崧亲自叮嘱这二将一番,张耐和双喜用自己的项上人头担保,只要人在粮草就在,让陛下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