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语既然出驷马难追,岂能儿戏?”
“好,你等着!”
刘宗敏捡起双刀,飞身上马扬长而去。
朱由崧看着他的背影笑了笑,然后带着大队人马回城了。
刘肇基带着将士早已在城门口列队迎驾啦。城内的士绅等头脸人物,和一些老百姓,在道路两旁跪了一大片。
朱由崧进城之后先处理三千多俘虏的事言,他出法随,表里如一。对这三千多名俘虏,一没骂、二没打、三没罚、四没杀。由于他们不是鞑子,全是汉人,对待俘虏的政策当然不同,突出优待两个字。
具体的政策是,对这些俘虏全部登记造册,愿意吃粮当兵为朝廷效力者,编入朝廷的军队,待遇同其他明军将士一样,丝毫不歧视。不愿意当兵的,就地遣散,让他们回乡作一良民。
但晓谕他们,若再做奸犯科,参加流贼反对朝廷者,被抓住后必将杀个二罪归一。
然后传令出榜安民,严肃军纪,这些事情具体交给郑大木和李全负责。
朱由崧带着大队人马,如众星捧月一般进了皇城。
(本章完)
第434章 非坐北京不为明帝(三更)()
第434章非坐北京不为明帝(三更)
从崇祯皇帝朱由检,到大顺帝王李自成,再到大清顺治帝小福临,再到大明弘光帝朱由崧,北京还是那个北京,但是短短的两年之内历经四帝,现在京城的老百姓已经适应换皇帝了。
换皇帝时,他们只管恭恭顺顺的磕头,沿街跪迎即可。李自成进北京时是这样,鞑子的小福临来北京时也是这样。
现在朱由崧又来了,形式更是浩大,士农绅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老百姓全都行动起来了。
经过刘肇基这几天的准备工作,京城内早就安定下来,军队纪律严明,城内城外的居民好像没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各行各业,做买做卖,秩序井然。
现在一个个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洋溢着喜悦之色。
那些豪绅商贾和士大夫阶层等京城见面的头脸人物,还弄来了鼓乐队,鸣鞭放炮,如过大节一般热闹。
京师居民的热情之所以如此高涨,一方面是刘肇基带人马先进成鼓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方面,他们都为弘光大帝的名望所折服。
还有一方面,他们经过这两年的简单对比,还是觉得大明朝比较深入人心。
大明朝虽然腐败,但李自成的人马来了情况更糟。京城的秩序就好了那么几天,紧接着就是血雨腥风的拷粮助饷,以此为名目敲诈勒索,入户抢劫盗掠,时有发生。京师折腾的乌烟瘴气,人心惶惶。
鞑子来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连祖宗的肤发都保不住了。
相比之下,他们还是比较容易接受大明的,此时接受大明就等于接受朱由崧。
因此,朱由崧进北京,京城的居民迎接的势头最大,万人空巷,声势浩大。
穿越前朱由崧倒是到过北京,但眼前的北京城与记忆中的北京城完全不同。没有钢筋水泥的森林,也没有滚滚的车流,其文明程度绝对比不上后世。
但明末的北京建筑之宏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不是能用简单的文字所能描述出来的,靠查阅史料还原动画,也无法让北京的旧貌完完本本地呈现于世人的面前。
从元朝开始,这座大帝都已经初具规模了。燕王朱棣登基之后,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然后永乐大帝为总设计师,从永乐四年开始破土动工,一口气建了十四年才完工。后来又经历来的帝王几次修建,去年李自成逃出北京的时候,放火烧了一部分建筑,多尔衮挟小顺治进京之后,又进行了修复。
现在的北京城共有九座城门,每座城门都修有高大的四角门楼,雕梁画栋,高度至少有五丈,而且每座城门都配有瓮城,吊桥,千斤闸门,护城河又宽又深,从城墙到护城河畔全部用砖石砌成。
这样的建筑不但显得豪华宏伟,而且固若金汤,远非南京,九江,洛阳等城池可比。
这是鞑子们主动弃城跑了,如果他们真要死守城池,想攻下她绝非易事。
外城的印象,令朱由崧震撼。里面还有内城,到处是夹道欢迎的人群,朱由崧向欢迎的人群频频招手,他有些目不暇接了。
过了内城是皇城,城内是刘肇基安排的军队戒备森严。到了皇城就没有老百姓了。
过了皇城之后是宫城,宫城又叫紫禁城,是历代皇帝生活居住的宫殿。宫城也设有城门,城外也有护城河。
宫内的建筑群无疑最为宏伟壮观,红墙绿瓦,造型奇特,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宫殿巍峨栉次鳞比,装饰豪华,金碧辉煌。
这几天刘肇基的几万人马可没闲着,从外城到内城,重点是皇城和宫城,所有的建筑都清查整理一遍。
鞑子们难得文明一回,撤走时竟然没有毁坏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相比去年李自成仓惶逃出北京时纵火烧城的流贼行为,要进步得多。
进城之后先祭祖,皇家祠堂里供奉的十几位列祖列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自己的祖宗,这已经无从可考。但是毕竟自己也姓朱,何况自己又穿越了这副躯体身上了,权当这就是自己的祖宗了!
因此朱由崧恭恭敬敬,焚香膜拜。然后从洪武大帝朱元璋,到惠帝朱允文,到永乐大帝朱棣……最后一直到崇祯皇帝朱由检,朱由崧挨个瞻仰他们的塑像。
朱由崧传旨御膳房,当晚就摆下了一桌满汉全席。虽然当时还没有这个名字,满汉全席是康熙大帝开的先例,但朱由崧根据后世的见识和这副躯体的记忆,点了一桌了,要论享受挥霍,这副躯体最在行了,不过他只要能点出来,神通广大的御膳房就能做出来,结束一下上了一百多道菜,尽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有南菜,有北菜,有冷菜有热菜,有空中菜还有地下菜,以及江河湖海菜,等等。
这是朱由崧第一如此奢侈,离开南京一晃就是一年多,他觉得今日得好好挥霍一回,让疲惫的躯体放松放松。
马金花和贺宣娇两个巾帼美女作陪,琼浆玉宴,更有佳人相伴,朱由崧一下子喝了个酩酊大醉,二更时分,酒足饭饱的朱由崧左搂娇右抱美便上龙榻。
借着酒劲儿,朱由崧一夜御两女,高潮迭起。第二天破天荒地也没有闻鸡起舞,这一觉睡到日上三竿,这才是真正的自然醒,然后马金花和贺宣娇伺候着穿衣洗漱,吃喝拉撒。
然后接下来的几天,朱由崧天天都觉得新鲜不已,像搬了新家一样,带着两个美妃马金花和宣娇,提督东厂的大太监卢九德成了向导,八宝金殿,龙椅龙榻,东宫西宫,朱由崧各个宫殿挨个欣赏。
晚上让马金花和贺宣娇轮流侍寝,朱由崧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帝王生活。
“当皇上真**爽!”
朱由崧心中不由得感叹,同时他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叱咤风云的帝王们进京登基之后都惰性十足,呆在这安乐窝里不愿出来了。为什么为了那个位置,父子反目成仇,兄弟骨肉相残,宁愿六亲不认也要坐上宝座。
根本原因在于,往那把椅子上一坐,大不相同了,山珍海味任吃,天下美女任享,众皆顶礼膜拜,天下唯我独尊,生杀予夺,为所欲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众之宾莫非王臣,这巅峰权力的快感,非亲身经历者绝对体会不到。
天底下还有比当皇上更舒爽的职业吗?
同时朱由崧觉得,在北京当帝王的感觉与在南京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说是那是半个王朝,偏安东南一隅,虽然南京是北京的小范本,但是朱由崧这一比较,南京的宫城太逊色了,与北京的紫禁城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难怪都想在此立都,大明在这坐了十六帝二百八十多年,李自成来这坐了一天,小顺治帝跑到这里呆了十一个月。
接下来该朕了,不坐北京,非为明帝!
PS:各位亲,今天勉强为大家弄了三更,兼职想提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班上的事,家里的事,还有想不到的事,事真多啊,请多多支持小草,感激不尽。
(本章完)
第435章 亲征山海关()
在北京当了几天帝王,朱由崧有些心潮起伏,心里面立马就有了迁都的想法。
从南京往西打武汉和宜昌,又折回来向北打到北京,先是收拾不听话的军阀,接着把鞑子赶出了中原,大战小战,既有运筹帷幄,又有冲锋陷阵,有惊有险的阵仗也没少打,这一年多来太不容易了。
如今应该好好的喘一口气了,接下来的大明,非朕莫属!
但眼前还有一仗,那就是刘宗敏这支人马,不过朱由崧已经为他们挖好坑了,这个坑一箭双雕,既跑不了他刘宗敏,也跑不了吴三桂。
等收拾完刘宗敏和吴三桂,打完山海关这一仗,朱由崧决定立即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大明的特色,朕也得延续。
但是迁都不是小事情,需要提前着手准备,这件事交给内阁那几个老头最为合适。
想到这里,朱由崧立即让卢九德拟旨,让内阁首辅高宏图、内阁次辅王铎等人接旨后,立即从南京赶往北京,筹备迁都之事。
这道旨意不光是迁都,还有像南京的文武百官告捷之意,拿下了北京城,赶走了鞑子,这才是真正的光复大明,这一大喜事,值得举国欢庆。
旨意拟好交朱由崧御审,朱由崧修改了两遍,满意之后用印,然后又教给卢九德,让他亲自带人到南京传旨。
消息传到南京,举国震动。内阁首辅高弘图、内阁次辅王铎率领文武百官,接旨后向北京方向朝拜,山呼万岁。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陛下亲征竟是如此神速,还是那些明朝的军队啊,只不过是陛下亲自统领,以前战不过流贼,更战不过鞑子,现在却神勇无敌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路上势如破竹,只一年多的时间便收拾了左良玉,还把不可一世的鞑子赶出关外,即使洪武大帝在世、永乐大帝重生也不过如此。
看来我大明气数未尽,真命天子在此啊!
南京一带的军民向北拜过朱由崧之后,无不烧香膜拜,特别是那些受过朱由崧恩泽的百姓们,他们感动得涕泪横流,感谢苍天有眼,感念上帝派来这样一位神勇的帝王,收拾大明破碎的山河,驱除鞑虏,光复大明。
南京最高兴的当属金皇后了,跟朱由崧一分别就是一年多,这位皇后娘娘朝思暮想,望眼欲穿,想陛下,更想丈夫,真想变成一蜜蜂飞到朱由崧身边,天天做梦都是朱由崧凯旋搬师回京,她带着侍女婵儿喜气洋洋地把朱由崧接进宫中,然后他们把酒言欢,共宿龙榻……
但是醒来后却是南柯一梦,多少次泪湿枕巾,幸亏有婵儿安慰她,尽是前敌陛下打胜仗的捷报,给他们希望和寄托,这一年多,两个女人相依为命,饱受了思念之苦。
今天可算盼来了陛下的消息,鞑子被赶出了中原,陛下来旨意了,打算迁都北京,金皇后欣喜若狂,高兴得眼泪都下来了,看了好几遍圣旨,把卢九德叫到近前,前长问短。
高宏图和王铎等人接旨后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