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质似地闪着,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好像此事与他无关一样,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身上的切肤之疼传来。
不止是刘泽清,在场的淮安兵将包括冯至善和姚文昌也不敢相信眼前的事,一个个伸着脖子,瞪着个眼,好像即将见证他今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之奇闻异事。
直到四把剔骨尖刀寒光闪动,四片人肉像牲畜之肉在人们闪眼前伴着血箭飞舞,真到杀猪般地嚎叫响起来,这些军将包括刘泽清本人在内,才意识到朱由崧玩的是真的。
刘泽清的意识恢复之后,更懵了,他不知道此时是应该向自己的陛下求饶,还是仍然摆老资格命令冯至善和姚文昌这些混蛋停止胡来,按陛下说的办,弃械投降。因为四个人一齐拿着尖刀从他身上硬生生地得往下割肉,这种待遇他真的消受不起,已经彻底崩溃了,只有用杀猪般嚎叫来回应这一刀刀一割肉,他的反抗、他的乞求、他的痛骂、他的悔恨、他的无奈,等等情结,估计都在这嚎叫里蕴涵了。
“住手!……再不住手,我们就开杀了,介时玉石俱焚,昏君难逃公道!”
冯至善和姚文昌从惊愕醒来,纷纷叫嚣。
朱由崧淡然一笑,“既然尔等执迷不悟,那就尽管开杀吧,不过朕要先让尔等看看,乱臣贼子刘泽清的下场!”
说完朱由崧镇定地站在那里,若无其事,微微颌首,像是欣赏绝世曲目一样,听着刘泽清的尖叫如闻天赖,凌迟之刑还在继续,刘泽清的嚎叫仍然惨厉,刘肇基、郑隆芳和李全等人各执刀剑用躯体挡在朱由崧前面,早就做好了护驾准备。
“怎么办?”
刘泽清的叫声刺得无数的淮安兵将惴惴不安了,都战战兢兢地看着冯至善和姚文昌,御前侍卫一刀一刀仿佛割在他们身上,冯至善良和姚文昌对了对目光,几乎异口同声,“现在只能为伯爷报仇雪恨了,开杀吧!”
此时二将对刘泽清的忠诚已经荡然无存,他们当然不会听朱由崧的弃械投降,那岂不是前功尽弃了吗?而且陛下这么狠,落到他手也得被活刮吧!
最后他们俩英雄所见略同地给出了一致意见,既然朱由崧不停手,那就让伯爷先死好了,由他们俩取而代之,杀昏君为伯爷报仇出气,也算对得起伯爷的这些年的恩情了。
呜呼,他们对刘泽清的忠诚竟至于斯!
因此他们俩叫嚣,“放箭!开火!”
一时间万箭齐发,铳炮齐鸣。这里所说的铳炮主要是指火铳和鸟铳这些轻火器,至于重型火炮已经失去了用场,一是因为府门和府墙及府内的建筑被轰得面目全非,二是因为他们距离太近,近距离的歼灭战,火炮已经派不上用场。
火器和弓箭一响,那四名行刑的朝廷侍卫记不清自己已经割了多少刀,他们四个合在一起又是多刀,估计一千刀可能会差一些,但此时已经顾不得了做算术题了,全都闪人了,只剩下半死不活的刘泽清瘫在地上。
刘泽清这具残缺不全的躯体,瞬间被铳炮和弓箭击中,彻底成了一瘫没有生命迹象的烂肉。
此时有几个朝廷的勇士也倒下了。
刘肇基和郑隆芳、李全等带着剩下的几十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挥舞着刀剑拨挡箭矢,掩护朱由崧撤退,他们打算退入府中,把府门关上,凭府死守。
但是朱由崧根本没有撤退的意思,也不需要他们的保护,凌空而起从他们头顶上掠过,手中宝剑抡开了,射向他的箭矢纷纷改变了方向,坠落在地。
有淮安兵将眼明手快,举起弓箭和火铳往空中瞄准,但这时弓箭好像比铳炮更好使,几支弓箭射出去了,铳炮却没响,朱由崧就已经落地了,手中早多了四支弩箭。
落地后的朱由崧就地一转圈,对着眼前的淮安兵将手一扬,嗖嗖嗖,
四支弩箭跟脱手而出,一支落空,三支歪打正着。
由于距离较近,朱由崧手劲儿也大,随着三声惨叫,倒地一片,一名兵将被弩箭刺中脖子,还有一名被刺中了眼眼睛,另一支箭击中了一匹马的后大腿,战马吃疼,蹦痹筛锣,马上之将被撂下来,战马受惊,横冲直撞,踩倒了一大片。
淮安兵将就有些乱,朱由崧纵身杀入战群,大宝剑起落处,鲜血迸溅,惨叫声声。弓箭和铳炮也用不上了,这些兵将一看朱由崧太彪悍了,扔了手中的家伙式抱头鼠蹿。
身为帝王身先士卒,又如此悍猛,朝廷的兵将也全都拼命了,刘肇基、郑隆芳、李全各举刀枪带着几十名勇士号叫着随后杀入敌群,三将的身手自不必说,尽管刘肇基和郑隆芳身上有伤,但二将仍骁勇难挡,李全的一口单刀神出鬼没,几十名朝廷勇士如下山猛虎,随着朱由崧一个冲锋把眼前数不清淮安兵将冲了七零八落,纷纷溃退。
就连主将冯至善和姚文昌也不得不圈马退后,避其锋芒,但他们俩毕竟不死心,提马站在远处,指挥着千军万马围攻朱由崧等人,对那些溃败下来以及逃跑的将士,二将用手中战刀斩翻了好几个。这些兵将不得不玩了命地往前冲,再将把朱由崧等人围在当中。
这时府内还有二三百朝廷的兵将,他们是守各处的府门及被炮火轰开的豁口的,此时得知陛下带着人马杀出府门,他们也陆续杀了出来,加入战群。
但毕竟是几百和几万人混战,众寡太悬殊,开始时尚能支撑,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由崧身边的兵将急剧减少。而淮安的兵将怎么杀也杀不完,越聚越多。
这时天光已经大亮了,朱由崧浑身是血,死在他剑下的不知有多少人,他觉得有些累了,但眼前围攻他们的淮安兵将仍如兵山将海,汹涌澎湃,而他身边加上刘肇基、郑隆芳和李全三员大将,也只有十几个人了,就是这数不清的淮安兵将站那儿不动让你随便杀,估计也得把十几个人累死也杀不完,难道这次要全军覆没吗?各地的勤王之师在哪里?绿柳山庄的贺家父女怎么也没来呀?
朱由崧刚有这样的念头闪过,咚,叨!惊天动地的两声炮响从淮安城上空传来。
(本章完)
第199章 第一支勤王之师(为书友67****24摧更加更)()
朱由崧和李全君臣情定绿柳山庄,他们这一离开,可急坏了两个山寨版的美女,这边朱由崧的队伍刚一下山,侠女贺宣娇和丫鬟小红就来找铁臂苍龙贺兆雄要求倾全山之力立即杀往淮安。
朱由崧乔装改扮到淮安实施斩首行动,只带了五百人马,基本上还是朝廷的原班人马,朱由崧下山之后贺兆雄也很不放心,现在他与朱由崧又近了一步了,不止是君臣关系,还是未来的翁婿姻亲。
但贺兆雄身为一山之主,肩负重命,沉着老练的他只得笑着安慰了女儿,表示一切只能按旨意而行,不能坏了陛下的大事。陛下这次淮安之行主要不是打歼灭战,而是削藩,说白了是为了收拾刘泽清及其死党,最大限度地整编刘泽清的十万军队为朝廷所用,否则陛下根本不用铤而走险,现在的朝廷今非昔比,集几十万军队一齐杀过去,灭了刘泽清不是难事,陛下已经运筹好了,又有李化鲸协助,以陛下的雄才伟略,此次淮安之行万无一失。
贺宣娇秀眉微蹙:“可是陛下仅带了几百人,深入刘泽清的虎狼窝,刘泽清为人残暴至极,要是万一出点意外可怎么得了?”
贺兆雄打趣女儿道:“山上总共只有八千人,整编工作还未完工,就这么去了淮安你就不怕爹爹有个三长两短,你只想着你的陛下,不管爹这把骨头了,真是女大不中留啊!”说着看着女儿斜眼笑。
“哎呀爹……”女儿羞红了脸,嗔道,“都什么时候了,爹还拿女儿寻开心。”
贺兆雄拍拍着女儿的小脑袋笑道:“好了,爹抓时间,提前几个时辰动身也就是了。”贺宣娇这才肯依。
朱由崧给绿柳山庄留了一天的时间,一天虽短但对山上来说过得有点慢,特别贺宣娇和丫鬟小红,小红心不在焉地直看太阳,可恶的太阳好像死在天空中不走了一样,她恨不得让天一下就黑了,然后一下子又亮了,然后就可以与小姐一道去淮安寻找心中的那个他了。
贺宣娇则把自己闷在绣楼里,虽然与朱由崧刚分开,却满脑子都是关于他的回忆,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这个男人的俘虏,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从相识到相悦也不过三天的时间,朱由崧在山上呆了不足两天,可是她觉得已经离不开他了,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宿州城临江苑酒楼初遇,朱由崧君臣仗义出手,剑斩不法军将冯得仍,杖责官二代肖公子,湖心大战朱由崧使坏,诱骗贺宣娇献出初吻,绿柳山朱由崧逼降李化鲸,绿柳潭学艺朱由崧与她水下**……
一桩桩,一幕幕,贺宣娇在脑子里就不停地放开电影了,时而窃笑,时而羞红了脸,她只有用这种方式消磨难捱的时光。
最后她实在憋不住了,下了绣楼,来到朱由崧住过的房间,物是人非,人去屋空,娇宣娇怅然若失,然后又上了观景台,俯视绿柳潭,仿佛佳人还在,二人还在水中嬉戏,最终她百无聊赖地又回了绣楼。
这一天,她和小红简直是度日如年。
好不容易等到了开拔的时辰,八千军将整编完毕,又饱餐了一顿,整装待发,贺兆雄头戴方巾,一袭灰衣,腰扎板带,脚蹬软靴,提着劈水刀,精神抖擞。贺宣娇和小红也都是一身练武人的短小打扮,一个佩剑,一个带刀,全都准备好了。
贺兆雄一点也不吝啬,传令把山上能吃的能带的,包括这些年的积蓄金银细软等等全都拿出来了。山上的人一下子翻了两番,这两天吃的基本上快用尽了,贺兆雄决定一点不留连吃的带金银首饰什么全都发给大伙,不管多少人人有份,这次下山肯定不会再回来了,吃喝留着路上用,这些金银则用于收买人心,鼓舞士气。
但尽管如此,他这八千人马仍然是“花子队”,原因是服装不统一,有山庄兵,有宿州兵,还有淮安兵,但短时间内也没办法统一了,只有等淮安勤王收拾了刘泽清之后,他们才会统一成为朝廷军队的装饰。
不过武器倒不落后,最起码的刀矛弓弩等器械是全的,不像揭竿而起的农民军,这里没有使家具的,而且还有两门重炮,这是李化鲸辛辛苦苦从淮安拉过来“奉送”给他们的,这两门红夷大炮重逾千斤,射程也远,威力也大,贺兆雄命人拉上重炮,还是的来的炮兵负责操作,这一路上的管理由贺宣娇具体负责。
八千人马经过一夜的急行军,黎明时分,突然出现淮安南门外。
人上一万无边无沿,八千人马也不算少了,黑压压的压城而来。守城的军将发现了这支特殊的队伍,但是已经无能为力阻止了,原因是南门城头上的火炮被连夜拆除了对付朱由崧去了,现在城中还打着呢。
南城的守将是一名副总兵叫杜得威,他也不知城外的虚实,他的任务是守城,跑了朱由崧等人要唯他是问,因此不敢擅自把战线拉到城外,只有一面命人往里飞报冯至善,一面命令部属做好守城准备。
离护城河几百米的样子,贺兆雄命令队伍停下,他看淮安城城高池深,防守森严,决定先礼后兵,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