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明-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姓郭的老者说道:“难怪,原来如此!”
其他的荆襄帮头目,脸色顿时就变得谨慎起来,不敢轻易说话了。
夏灵萱的飞刀本领,他们都是最清楚的,那绝对是要命的存在啊!万一她的这个小师弟从陈林表现出来的雕刻手艺看,他的飞刀本领肯定也差不多哪里去啊!
陈林心想,我怎么突然变成夏灵萱的师弟了?夏姐姐为什么要这么说?不过这样也好,自己就有了和师姐亲密接触的机会了。师兄师妹,师姐师弟的,那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吗?
有了这样的想法,陈林越发的精神抖擞,越发的要卖弄自己的本事,将雕刻刀收好,淡淡的说道:“你去找几个不超过十五岁的孩子来,看看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本事。只要随便一项,能做的比我的雕刻更好,我掉头就走。”
光头强和黑炭似的大汉都是面面相觑,欲言又止。
他们虽然是不懂得雕刻,也知道这是一门相当高深的手艺,没有十年八年的苦练,是很难出成绩的。不要说是十几岁的小孩子了,就算是成年人,也未必有人比陈林做的更好。
事实上,任何一门手艺,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来研究,来积累经验的。十几岁的孩子,想要精通某一项手艺,根本不可能。
他们都想不通,怎么这个小毛孩居然如此的厉害?
难道说,陈林的雕刻本事,是从娘胎里面带出来的?又或者是天赋极其变态?
他们当然不会知道,陈林的这门手艺都是从前世带来的。前世的他,在雕刻上的确是下了苦功的。后世知识丰富,学习三五年就足够古时候的十年八年乃至是十几二十年了。
夏灵萱目光流盼,微微一些得意,冷冷的说道:“怎么?没得说了吧?以后再也不要催我结婚的事情,除非是你们能找到比他更厉害的人!”
光头强等人都是眉头大皱,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黑塔似的大汉说道:“小师弟,你叫什么名字啊?”
陈林微笑着说道:“晚辈叫做陈林,字玉成,潜山县人。”
黑塔似的大汉说道:“我叫马双木!”
陈林立刻说道:“双木就是林,马大哥,我们有缘啊!”
马双木居然懂得谦虚,说道:“不敢,不敢,你是读书人,我们都是泥腿子。”
陈林早就看出来了,夏姐姐在帮内主要的对手,就是光头强和这个黑塔似的大汉,他要拉拢一个打击一个,分而治之,让夏灵萱尽快的坐稳帮主的宝座。他热情的说道:“马大哥,你们可不要误会了。我从来没有看不起你们泥腿子的意思。我们吃的粮食是从哪里来?还不是你们种植的?没有你们,我们所有人都要饿肚子。故人常说,民以食为天,可见,这个粮食问题,比天还严重呢!”
马双木顿时咧嘴大笑,乐呵呵的说道:“你小小年纪,怎么说话就这么好听呢?我老马喜欢听!你真的应该说给那些当官的听听,没有我们泥腿子,他们吃个屁啊!”
陈林笑着说道:“本来就是这个道理,只是有些人视而不见,又或者是不愿意承认这个道理。不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他们终究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
马双木就更加的高兴了,感觉陈林说话就是诚恳,就是对自己的胃口。
光头强在旁边看着,眉头紧皱,眼珠子不断的转动,越来越感觉到陈林的威胁。威胁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了。非但是感觉到了,还感觉非常的明显,仿佛就萦绕在他的身边。这个小家伙,小小年纪,居然就懂得拉帮结派,笼络人心,还真是不简单啊!
可是,只听说夏灵萱有一个妹妹,哪里冒出来一个师弟了?他很想详细的了解陈林的身份背景,摸摸这家伙的底,却又没有办法询问出口。况且,他也看出来了,这个陈林其实是狡猾狡猾的,看似憨厚,看似幼稚,其实一肚子的坏水。这不,马双木本来是他的同盟,两个人是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夏灵萱的。但是,被陈林这么一搞,马双木感觉就被拉过去了。
夏灵萱淡淡的说道:“好了,咱们开始正事吧。想要听的留下来,不想听的可以自行离开!”
马双木笑呵呵的说道:“小兄弟,下次请你喝酒啊!今天没带钱!”
陈林含笑说道:“我请马大哥好了,我有钱。”
他眼珠子一转,向夏灵萱说道:“夏姐姐,要不,你也来?”
他掏出一把碎银,大概有七八两的样子,说道:“这日不如撞日,咱们就在这里喝了。”
微微顿了顿,他又笑着说道:“咱们一边喝一边说,不是更好?”
马双木顿时就爽呆了,立刻一屁股坐下来。
其他几个人犹豫片刻,也跟着坐下来了,其中就包括光头强。
有酒喝,他们当然不会拒绝了。话说,他们也很久没有喝酒了。他们都没有钱喝酒了。
陈林耐心忍不住暗暗好笑。这些都是真正的粗人啊,别看刚才和夏灵萱吵的挺厉害的,其实都没有什么心眼。包括光头强在内,脑子都不好使。他喜欢的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他们比自己的脑子还要好使,那就悲剧了。他笑着说道:“来吧,你们敞开肚皮喝!”
马双木忽然想起什么,说道:“对了,小兄弟,你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陈林拿起那个观音像,含笑说道:“就是用这个卖的。”
马双木说道:“啊?这个还能卖钱啊?”
陈林就将各种食品雕花的买卖经过,详详细细的说了。
每个食品雕花卖出去的价格,陈林也没有隐瞒,一五一十的都全部暴露了。
第48章 荆襄船帮()
良久,马双木才垂头丧气的说道:“他奶奶的,有钱人就是有钱人。就这么个小东西,居然愿意给一百三十两银子!我们辛辛苦苦的在水上跑来跑去的,风里来雨里去,苦不堪言,一个月也赚不到一百两。兄弟们再一分,平均一两都不到。这是什么世道啊?”
光头强也是显得很沮丧的样子,一脸的郁闷。
其他的几个荆襄帮头目,都是神情苦闷,显然是受打击了。
陈林悄悄的凑到夏灵萱的身边,低声问道:“姐,说说你们荆襄帮的情况吧。”
夏灵萱难得的苦笑着说道:“我们都是荆襄流民,是被强行分离出来的。官府为了惩罚我们的罪行,故意没有给我们分配田地,就给了我们几艘鄱阳湖水师扣押的,快要报废的旧船,让我们自己跑水路做生意。你说,我们原来都是旱鸭子,根本不懂得做生意啊!跑长江水路的船帮那么多,竞争那么激烈,我们根本赚不到钱。好不容易有一笔大生意上门,结果又被鳄鱼帮暗算了。这不,他们连喝酒的钱都没有了。你说,我们的命运是不是特别的悲惨啊?”
陈林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这是他第二次听到荆襄流民这个群体,第一次正面和他们接触。
第一次听说是在红庙乡,尽管没有面对面的和荆襄流民接触,却已经从刘鼎新的嘴里知道了他们的某些特点。刘鼎新的观点,显然是要各打二十大板的。不管是红庙乡本身的民众,又或者是迁徙过来的荆襄流民,都有做得不对的地方,都需要批评教育。
随着夏灵萱的细致深入的介绍,陈林渐渐的回忆起更多的相关资料。
要说成化年间,朝廷有什么最棘手的问题需要处理,估计就是荆襄流民了,困扰整个成化朝。
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荆襄流民主要指宣德至成化年间西元1426~1487年,因为土地兼并或租税徭役所迫而逃往荆襄山区谋生的农民,他们搭棚为生,居无定所,故又名棚民。
荆襄地区北有秦岭,南有大巴山,东有熊耳山,中有武当山、荆山,跨连陕西、河南、湖北三省,谷阻山深,人烟稀少,为封建统治的薄弱环节。该地资源丰富,且可逃避赋役,永乐年间渐有流民进入。宣德至成化年间,流民集结者逾一百五十万。他们千百为群,开垦荒地,伐木架棚,流徙不定,故称棚民。官府视之为“盗贼渊薮”,深以为虑,欲加制裁。
成化元年三月,流民首领刘通(号刘千斤)联合石龙(号石和尚)、刘长子等,在房县大木厂立黄旗聚众起义,称汉王,国号汉,年号德胜,攻略襄州、邓州,屡败官军。成化元年,明廷派工部尚书白圭为提督湖广军务、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会合湖广总兵李震、河南巡抚王恕入山进讨。
次年闰三月,刘通兵败被擒,死于京师。十月,刘长子、石龙被俘。起义失败,白圭在流民中推行强制附籍与发还原籍的政策,引发残余流民的高度反感和抵触,导致成化六年刘通余部李原(号李胡子)与小王洪、王彪为首的流民第二次起义。李原称太平王,攻掠南漳、内乡、渭南一带,流民归附者近百万。
右都御史项忠受命为总督河南、湖广、荆襄军务,挫败起义军,俘李原、小王洪等。项忠勒令流民选一丁,戍湖广边卫,余归籍给田。在官府强行驱迫下,流民不前即杀,戍者舟行多疫死。结果,中间又爆发了严重的内乱,流民再次和官兵爆发冲突,双方都死伤无数。
朝廷为防事态扩大,于成化十二年派左都御史原杰抚治荆襄流民,设置郧阳府与湖广行都司,并由都御史吴道宏抚治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流民附籍后,垦辟老林,从事农作,开发药材、竹木、铁、炭等资源,生活逐渐自给自足,荆襄山区逐渐民户稠密。
表面上来看,荆襄流民是暂时被安抚了,没有发生大的暴乱。郧阳府的设置,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种安抚,其实是将大的矛盾,分解成了很多的小矛盾,摊分到不同的地区而已。
比如说,小小的安庆府,就受到了这种矛盾的严重的波及。由于迁徙政策的执行不是很到位,导致官府两头吃力不讨好。一方面,是迁徙到来的流民不满足现状,觉得他们是被坑爹了。另外一方面,则是本地的民众觉得自己的生存空间被挤占了,生活资源被瓜分了,同样高度不满。
具体到夏灵萱的这个船帮,就是长江水道的运输利益争夺。他们的到来,挤占了其他船帮的利益,想要不发生冲突,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他们被撞沉撞伤的船只不在少数,同样的,被他们撞沉撞伤的船只,同样是不在少数。
荆襄船帮最后能够在长江水道分得一杯羹,勉强生存,几乎都是用船员的血和命换来的。现在,荆襄船馆的墙壁上,还有死难人员的名单。
在铁路出现以前,河运一直是大宗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尤其是长江水运,更是非常的忙碌。特别是从江西九江府到南直隶松江府这一段,长江中下游,可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不知道有多少的商船在争夺。保守估计,以后这个死难者名单,还会继续增加。
朝廷禁止商船出海,禁止海上贸易,并不等于禁止商船在内河航行。长江、京杭运河都是重要的运输通道。长江黄金水道每天通行的船只,至少有数百艘之多,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撞船几乎都是难以避免的。如果两个船帮之间爆发冲突,撞船就更是家常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