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兵夺鼎-第4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没有失色可惊了,这次李典和乐进反应一个比一个快,“快传令,兵马从东面撤出,向北撤退,向北撤退!”
倒无所谓急智,而是此时留给他们能撤退的方向已经不多,再往南就是刘备的汝南郡地界,只有向北才能得到一线生机。随着大军缓缓自战阵中撤出,数千兵马席卷着向北奔走,而就在他们方才离开没多久,卷着滚滚烟尘的张辽部已经率军赶到,接着毫不犹豫地向北而走!
第一百四十四章 麻杆打狼()
但凡战事陷入拉锯的,就总归没有那么轻松。且不说兵粮调动,就算仅仅是兵马百里、千里的转移,也令人无比辛苦。因而汉朝时的战阵很容易让人怀念春秋先代时的战争,那时候的人认为谋略是可耻的,真正的贵族应当以堂堂之阵来应对敌人,甚至就连敌军失败溃散了,也不应当追击。
胜就是胜,败就是败。
不过燕北这样的人是绝不会怀念那个时代,真让他回到那时,除非在秦国变法后可能凭借军功做个高等民爵的甲士最后死在战场上,若在其他国家,多半是不得好死的。
更别说做大王了,简直痴人说梦!
张辽追亡逐北,李典乐进马不停蹄地向东逃窜,他们两支军队短时间没有正面打上一场大战的机会,接连数日都只是你追我逃,最多留下几百军士用弓弩互射一阵,接着继续奔逃。李典的打算是一路向北逃到梁国再与当地驻军合兵击败张辽,怎料千辛万苦逃到梁国,曹军主力早就全调动到梁国南方,进往沛国方向,留在国中的守军根本不足以抵抗张辽。
所幸这个时代并没有‘搅屎棍子’这个贬义词,否则一定会被诸曹将领冠于张辽的头上。这个燕氏大将几乎以一己之力加上刘备、张绣等人的捣乱,将雄踞二州的曹操搞成像他一样的流亡兵马其实这才是张辽最大的功绩,至于什么先后击败夏侯渊,与这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带一部兵马杀进敌军腹地还搅弄出个天翻地覆的局面,这就好比曹操突然派了个人跑到北方幽冀交界腾挪跳跃半年还没被击溃,隔绝两个郡来往联系,这要多大的威能?
别无他法,在追击路上李典与乐进又损失了千余兵马,留在他们手中的兵力已经不多,只能再度向北逃遁,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济阴郡,济阴郡留守的曹仁。
这可巧了,张辽也是这么想的。曹军唯独暴露在燕氏探马耳目之中的兵力便是曹仁所部。张辽不曾参与燕北年初在济阴郡的军议,所了解的一切情形都是燕北指派给他的命令,并不了解燕北并不想击败曹仁恰恰相反,张辽认为济阴郡战事正酣,他向北走的正是大好时机!
其实也差不多,燕北不打济阴郡的曹仁是因为集结优势兵力对曹操全线压制,等到最后时机合适才会寻求一点突破,而张辽当下所想的作为,便正是创造合适时机。
何况张辽必须打败曹仁,他部下兵力很多,但所携粮草并不充足,他需要在与曹仁对峙的过程中让留守在山阳郡昌邑的卑衍将粮草运送过来,否则就算在梁国掠取到些许粮食,也实难撑过十天半月。
张辽与李典乐进暂且不说,在他们离开沛国的第二日,两支军队几乎同时进入沛国边境。夏侯惇与曹洪领兵进入谯县,于正午经过夏侯渊最后的战场,遍地的曹军尸首正在被谯县百姓掩埋,在问明情况后,夏侯惇听闻夏侯渊被阵斩的消息目眦欲裂,暴跳如雷地向曹操传信报丧。
紧跟着曹军后阵万余大军便向东行进,搜寻张辽部的踪迹。
而另一方向,蹋顿引苏仆延、骨进等乌桓王将乌桓步骑两万引兵自彭城国进入沛国相县方向,听说相县军士已向西驰援张辽部,连忙引兵继续向西,以期为其伸出援助之手。燕北把他们派到这边就是为策应张辽战事的,现在他们没到,张辽却已经与曹氏大军开战,对他们而言可不是个好消息。
这就让局面明朗了。双方都没有张辽与陈宫那样配合相得益彰的智略,也没打算以权谋取胜。一个为了寻找杀死族兄弟的凶手、一个担忧军阵之中兵马失期延误战事的两个暗自心急的将军,带领两支急行的兵马,毫无例外地撞在一处。
在辽阔而漫长的沛国平原地带,声势浩大的战争一触即发。
夏侯惇谋略一般,战场上有百夫难挡的勇武,但这其实并非他的长处,他的长处在于政略,如果不是局面被张辽搅合地一团糟,他这个屯田将军也不会带兵出来打仗。可现在田都没了,夏侯惇还屯哪门子田?只能先把州郡肃清,再重整政事了。
而与夏侯惇一同的曹洪也是情况相似,他是早年追随曹操南征北战的宿将了,但即便如此于战事之处仍旧露出担忧的神情,“元让,我们的对手是乌桓兵?”
眼下春风四起,但中原地区仍旧带着去岁隆冬的细微寒意,但看向战场上一望无边的敌军阵势曹洪只觉浑身燥热。乌桓兵多数都穿着毛皮大铠或毛皮大甲,一眼望去除了那些抢眼无比的豹尾长幡便是成片毛茸茸的敌人骑在马上,看上去分外令人心慌。
人对未知的东西都是感到害怕的,哪怕是名将也不例外。
因为燕北始终隔绝在北方,曹氏诸将除了曹仁之外没有谁真正与乌桓兵交过手,而曹仁作为唯一与乌桓骑兵交手的曹氏大将,那场发生在濮阳的战事中得到惨烈的败绩,六万民夫几乎没尽。
哪怕再知晓那场战斗是个意外,却也让人不免扪心自问,若当时据守濮阳的是自己,能赢吗?
答案大多是否定的。
当时在濮阳的乌桓兵,是校尉阎志部下的五千的乌桓骑。而现在,摆在曹洪与夏侯惇面前的庞大军阵乌桓兵数目足足两万,当真是一眼望不到边了。行军途中突然得到前方斥候回报前方发现敌情,等回过神来便发现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乌桓兵,这种心情别提多让人沮丧。
战场上诡异的沉默,乌桓军势那边也差不多,蹋顿扬着王鞭向西指去,满脸的诧异,“前头没有张将军的踪迹,我们和敌人碰上了,曹孟德的部下?”
张辽,张辽让人干死了?
“这可要遭。”苏仆延跨坐马上搓着一双大手,他已经老了,不复早先壮年时的气概,曾经刚毅的脸上带着市侩,“张将军所向无敌,都为曹军所破,就凭咱们,能行?要不跑吧,他们追不上!”
麻杆打狼,两头怕!
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
。,精彩无弹窗免费阅读!
乌桓军还未接战,就已经快士气低落而死了。无端的猜测是世上最可怕的东西,它会让两万乌桓大军以为在这里碰到曹军是因为张辽部兵马已被击破,谣言便像风一般在军阵中传开,上万人叽叽喳喳个不停,令领兵的乌桓王烦躁不已。
“怕什么!”作为小辈部落首领的骨进生性桀骜,最见不得这般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当即拧着眉头对蹋顿抱拳道:“大王,我先率军去了!”
根本不等蹋顿与旁人的回应,骨进策坐骑于战阵前曳出半圆大圈,高声呼喝着激起部下乌桓游骑的士气,挽着引弓便率先朝曹军右翼扑杀而去。
在他身后有突骑、游骑、步卒共五千余部落勇士结出三个战阵,追随而去。苏仆延心里还直打鼓呢,就见骨进已杀了过去,探手出去转头对蹋顿道:“这这孩子!”
豹尾幡迎风展,说是曹军左翼,其实那也是完整的军阵。当下蹋顿对面只有两个曹军军阵,分左翼右翼,而无前军后阵中军。那是夏侯惇所率八千余人的左翼与曹洪所率五千余的右翼。因为夏侯惇同时还带着三千多辎重队,所以阵势显得大些,其实真正的战兵和右翼的曹洪是相匹的,甚至突击战力还要比曹洪稍弱些。
相对的是携带辎重的夏侯惇部下持续对垒的能力要强上不少。
骨进是柿子挑软的捏,却自作聪明地挑上更难对付的曹洪。
就士气而言,曹军这边要高昂不少,至少他们的将领仅仅是因乌桓兵势浩大而感到担心,刚才一直在调整出适合接战的阵形,而不是像苏仆延般还未交战便想着先跑再说。
即便如此,数千乌桓兵卷着道道土龙在奔驰路上骤然分开,呼啸着冲向他们的军阵时,也难说谁是不害怕的。
乌桓人的骑兵优势太大了,仅仅五千兵马,其中便有千余突骑、千余游骑,剩下半数才是步卒,迈开步伐朝战阵冲击。而在步卒到来之前,乌桓游骑便已在曹洪部下军阵的头顶泼洒出千余支箭矢。
“散开!”在骨进的率领下,上千游骑拉出数百步战线,像一柄锋锐的镰刀划过曹洪部右翼防线边沿,曹洪部笼罩而下的齐射不过给乌桓游骑带来数十人的伤亡,但他们劲射而出的箭簇却让曹洪部最外围持着矛戈的步卒死伤上百。
战事在顷刻间发生,曹洪亲挥令旗,先头步卒裂开缺口,中军数百骑奔杀而出,欲迎游骑前路截断他们的冲击,但仅有一小队骑兵撞在曹军的骑兵战阵上,更多的游骑则凭借先发,骏马已充分冲刺而起的速度让开曹军骑兵,以骑弓精准地射向曹军骑兵中原骑兵一向为各路诸侯视为宝贝,曹操部下骑兵也不例外,他们大多有足矣防备弓箭的铠甲在身,但即便箭矢不能给他造成致死伤害,那些命中手臂、大腿的箭簇仍旧会给他们带来不小麻烦。
不论如何,在骑兵杀出之后曹洪到底松了口气,传令战阵向前推进,欲图抢占高地为弓弩手创造更远的射程来打击来去如风的乌桓骑兵。
只是当曹洪将目光望向战场,看见那些仍旧游曳在远处穿毛皮大袄持矛策马的乌桓突骑,心又被提了起来,那些负责冲击的敌骑像悬在头顶的铡刀,不知何时就会劈斩而下,让他始终不得轻松。
比起这些骑兵,乌桓军的步卒着实讨不到一点好处,他们只有弓箭与长矛、短刀,木盾少得可怜,与乌桓骑兵比起来看着就像一群奴仆,就算在乌桓部落里他们也是地位最低的一群人,因为战事被征召而来的牧民、农夫,尽管拼命执行部落首领下达的军令,但事实上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有拼命而已。
曹军步卒与乌桓步卒接战的当下,丈五长矛长戈与弓弩齐射便能给予他们迎头痛击,根本无法对曹军战阵造成多少冲击。
当曹洪与骨进陷入鏖战,先前还在观望的乌桓大军也掩杀过来。蹋顿看得清楚,骨进这是为他们试探曹军的战力,而就当下曹洪军表露出的战力,根本不足以与他们为敌,五千乌桓对阵五千曹军,步战处于劣势但更多骑兵能够弥补这样的劣势而转变为属于他们的优势。
那两万乌桓军对阵万余曹军,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赢定了!
夏侯惇的军队在曹洪与骨进交战之初便向曹洪部靠拢,夏侯惇拥有更多的军备,若两部分兵作战,最终的结果都将是被漫无边际的乌桓军吞没,但若两相联合结阵守备,则能够阻拦敌军攻势。
两支曹氏兵马于山坡高地合流,夏侯惇部居左,曹洪部居右。右部始终被骨进部军卒拖住,而左部也随蹋顿挥师压上被拉进战场,曹洪部的压力骤升他不但要面对骨进的进攻,还要防备蹋顿部乌桓兵的骚扰,起初两千余乌桓步卒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