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纵兵夺鼎 >

第417部分

纵兵夺鼎-第417部分

小说: 纵兵夺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奏皇帝,请您做辅国将军,与我一同掌政掌兵,您以为呢?”

    不用说,燕二爷看上在邺城街市上领緹骑的执金吾了!

第三章 鞭挞四海() 
“姐夫,不其侯是外戚,做辅国将军也就罢了。那钟元常在河内那么说你,我都听说了。”甄尧撇着嘴,饮下口温热的清酒,显然对这个任命感到不满,“你还为他求光禄勋?”

    朝议已经过去快一旬,燕北私下里与伏完商议之后,隔日又进宫向皇帝表伏完辅国将军,希望他能与自己一同主持中朝辅政,皇帝对这个任命极感兴趣,当时便应允下来。

    至此,如今朝中辅佐皇帝的有刘艾几个侍中,辅政掌权的则是燕北与伏完二人,再加上无官无职却攥着匈奴左右部的皇叔刘豹。

    “他不做光禄勋,你怎么做御史中丞?”

    燕北满不在乎,倒是一旁伸出两手在温酒炉上烤着的燕东闻言点头道:“兄长做的对,要做大事,便不能树敌太多。世人皆云我那丈人天下无敌,可满天下的诸侯都欲除他后快,哪里是天下无敌?若兄长能教朝中公卿都顺着兄长的意思办事,也就天下无敌了。”

    燕东和吕玲绮的婚事定下了,就在四月下旬,他从北方过来便是要与吕氏完婚。如今燕东在幽州接替燕北做了州牧,州郡的太守长吏大多是过去燕氏的老人,没有多少阻力。

    事实上现在的幽州也不需要做太多事情,修路造桥的事情在几年因为往来运输,在沮授、荀悦、燕东三代别驾手中做个通透,目下幽州刺史部就是在整个天下也是道路最便利的州域,非但十里一亭,东部每隔十五里还有置所,骑手从东道城飞奔到千里之外的涿郡只不过四五日的光景。

    田地与户籍趋于饱和,手工与畜牧发展势头很好,过去因为屯田而成为赋税支柱的田税仍旧很高,但在比例上已经渐渐被车船与关税追平。

    郡中过去分数两个系统的幽东田卒军与幽西郡国兵也合并为一体,士卒以耕战的国策在当地繁衍生息,平时郡境中只能见到零零散散几百个守卫关防的郡兵,除了百姓尚武之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但当烽燧燃起浓烟,一个郡便能抽调出上万自备兵甲的田卒由校尉统领奋战。

    “三郎这天下无敌,说的很好!”燕北听到燕东这么说,感到非常开心,正逢甄道过来奉茶,过了片刻,燕北才正色对燕东说道:“等你此次完婚回去,把张文远带走,他是能冲能打的良将。幽州休养生息很久了,目下东部鲜卑归附,可以让阿义在高句丽准备政变了,等他成为燕氏的战将,再调回中原。”

    说着燕北屈指一数,王义在异国他乡待了已有七八年光景,他打算把王义辅立为高句丽的新王,进一步蚕食过去高句丽贵族在那片土地的影响。

    “现在政变,会不会早了一些?”

    燕北摇头,笑道:“不早了,牵子经和司马伯达都不是仅仅太守的人才,尤其子经已经在乐浪待了太久。三郎,你要更加锐意进取,燕氏在北方劳心费力经营近十年,绝不只是为了幽州百姓安乐。钱粮兵甲再多,堆积在库府也是没用的废物,你就算为州郡积攒再多的财富,后继的接任者只要出一个废物就能败坏干净,只有功绩是与世长存的。幽州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你这州牧要做的,也还有很多。”

    “自高句丽叛出汉朝已经很久了,让阿义相近的大加假意与他们的王反叛,吸引那些心存反意的大加小加,你就能带兵进入高句丽,肃清反对的所有人,废掉拔奇,立他的儿子为王,送回邺都,由阿义为代王掌政。进而北攻扶余,这些年扶余国与高句丽内耗,我们越来越强,他们不是幽州的对手;等做完这些,剪除后顾之忧,就可以在塞外建立城池,扩大疆域。”

    燕东缓缓点头,他清楚这其实都是兄长的功绩,就像早年种下枣树时时细心呵护,现在已经到了采摘的时节。他问道:“兄长难道不继续向南攻打青州?袁绍夺了东莱,将国让的水军打回辽东。”

    “过去我们有东莱郡,是为了在袁绍身后插一把刀子,省得其不住北攻。现在东莱对我们没有太大用处,给袁绍让他和刘备站到一起也未必是坏事——徐州和扬州打起来了,就在今年春。”燕北说着狡黠一笑,道:“如今朝廷在我们这里,公与坐镇关中有强兵壮马,我们只需要等待时机就是,不必担忧他们。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向北征战,南方诸侯忙着互相倾轧,我们在北面开疆辟土,孰优孰劣,天下吏民闻讯可知。我不担心他们,你也不必担心。”

    燕北虽然这么说着,言语间却总带着些许忧虑,燕东斟酌着问道:“那兄长担忧什么?”

    天下间最应当担忧的难道不就是那些南方诸侯吗?若连他们都不必担忧了,那天底下真是再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内斗!”燕北低低地用鼻息叹出口气,“我担忧朝廷的内斗,百官公卿已经习惯了自成一派对抗权臣,权臣的威胁在他们看来大于国家的安危。可正是因他们的对抗才使朝廷失去过去的威望与统御天下的能力,这是一定会出现权臣的。不是董某都是李某,要么就是燕某。就像各路诸侯习惯了互相敌对,七八年都这么过来的,现在身居高位者大多是过去争权夺利的胜出之人,谁又能放得下呢?”

    “可兄长现在做得很好,光禄勋毫无二心,辅国将军也对你马首是瞻,朝中似乎没有反对燕氏的人。”

    “辽东不内斗,一郡之力夺东道城西取幽州;幽州不内斗,一州之力除公孙驱袁绍得冀州;幽冀不内斗,便可收关中取并州若天下汉人不内斗,鞭挞四海八荒,那该是什么样子,我想看看。”燕北说着自己都笑了,摆手苦笑着饮下一樽酒,推过酒盏对燕东说道:“三郎,这次你回幽州,我想让你把桓儿带走。”

    “把桓儿带走?他才三岁啊!”

    燕东大惊失色,不懂燕北为何要在绝顶风光时与骨肉分离。

    却听燕北幽幽道:“若我死了,不要复仇,偏安幽州,或退往辽东都好在辽西修一座雄关吧!”

第四章 立辑校寺() 
四月下旬,燕氏与吕氏联姻,场面比当年燕北成婚要气派的多,从各地赶来送上礼物投递名刺官吏的车马从大司马府直堵到十里外的邺都外城门口,连皇帝都从宫内乘着銮驾到场为臣子表示祝贺。

    无论燕北还是吕布,都是对皇室有大恩,吕布刺死董卓让刘协脱离苦海,燕北则彻底将刘协从李傕郭汜手中救出。这两个名满天下的宗族联姻却丝毫没有让皇帝感到猜忌……没什么可猜忌的了,从迁都冀州起刘协就明白,燕氏之大,早已不能制,所能改变的只是燕氏想要为善还是为恶罢了。

    如果将燕北与过去的任何权臣相比,在刘协心中最相似的无疑是董卓,只是燕北比董卓要温和。如果现在有哪个公卿大臣打算像过去杀掉董卓一样杀死燕北的话,最先要杀他的便是皇帝。

    燕北死后,麹义高览难道不会成为下一个李傕郭汜?

    到时候受罪的可是他刘协!

    混乱的悲剧影响了各个阶层,民不聊生仅仅是其中一方面,就连皇帝都有苟且求活之想,更不必说其他人了。

    婚礼结束后,燕东离开邺都返回幽州,与他一同离开的还有过去吕布的部下,如今的幽州刺史部兵曹从事张辽。当然了,还有燕北的嫡长子燕桓。

    到底是谁养大的孩儿谁亲,知道燕北要让三弟带走长子,甄姜狠狠地在大司马府闹了一阵,最后见燕北不改变主意,一气之下领着媵妾甄脱回了辽东老家,让燕北一个人在邺都独守空房。

    过去燕北没有养孩子,燕桓出生那年燕北忙着和公孙瓒对峙,次年谷中除掉公孙瓒这才回家见到燕桓,不过几个月又去和袁绍打仗,再后来尽收冀州,又筹谋入关中接皇帝……就算是位极人臣,对妻儿家小还是有所亏待。现在好不容易让朝廷定都邺城,又要让老三把燕桓带回幽州,这让甄姜误以为燕北是不喜欢长子,负气还家。

    偏偏燕北没有对甄姜解释,他怕甄姜因事情的缘由而感到害怕。

    这件事在邺城闹得很大,但除了平民百姓和那些赋闲的乡野之人,百官臣僚没谁敢把这件事挂在嘴边——燕北的辑校寺,募足了员额,行走在光天化日之下。

    孙轻穿着一身辑校寺玄赤相间绣玄水纹的辑校中郎将甲胄坐在大司马府中正堂,见燕北走来连忙起身拱手道:“主公。”

    辑校中郎将为先前燕北奏请皇帝升钟繇为光禄勋时的第一个奏言辑校寺的主官,主侦查刺探,有上察宫庙下摄众司之职,掌员额八百辑校郎。虽为中郎将,却非光禄勋所领,直属于中朝,向皇帝及燕北……其实就是独立于传统监察机构之外向燕北负责的密探。

    只不过在燕北上奏的请求中,主要职责是监察贪污。不过实际在孙轻手中却并非监察贪污那么简单,是燕北为防备像董卓那样被朝廷官吏害死的手段。

    “坐,辑校寺的事,办的如何?”

    “外城的辑校寺已经建好,员额三百也已经募齐,都是择选军中聪慧、机灵的军卒。目下邺城中有一百辑校郎,余者则分派向幽、并二州,主监察州治及各个郡治。”孙轻说着便将书简奉给燕北,接着才说道:“辑校郎官秩三百石,另外每人养隐郎两人,各百石俸禄,藏于市集、官宦或豪右之家,刺探消息。”

    辑校寺与沮授最早在辽东刺探消息的那些信使职责几乎相同,只不过当年仅仅监察一个公孙度,现在却要监察三州,尤其是邺城,职权上大了许多。

    “嗯,做的不错。过几日你去一趟辽东,从过去的老卒遗孤里挑几个年轻聪慧的忠心之人充做爪牙,辑校之事不可假于旁人之手,各处传递至寺中消息不得走漏,亦不得交与一人,分散于十数人,至你这里才能总到一处。”燕北自然知晓辑校寺权力膨胀后有多么可怕,所以一切权力都在他的口中,“惩处欺压百姓的恶霸、徇私枉法的官吏你可以自决,若涉及朝廷官吏或军中重臣,由郭奉孝报给燕某……水不可至清,亦不能太浑。”

    “诺!”

    孙轻和燕北都知道这个官职是为了什么,而他也打算大干一场,应诺后拱手道:“将军放心,邺都之内不会有任何人敢对将军不利。”

    燕北又与孙轻说了几句,孙轻便告辞离去,燕北也看着孙轻离去的身影消失在大司马府的门口,顺便派人将同意表举太史慈为执金吾的书简送往尚书台,这才转身回到堂中批阅各地送往朝廷的奏章。

    伏完升任辅国将军之后执金吾之职有了空缺,尽管如今朝中緹骑没有多少,执金吾部下二百员额的緹骑朝廷也凑不齐,不过到底是朝中门面,总要有人担任,因而迁都后为尚书令的荀悦便举荐燕北部下品貌良好的偏将军太史慈为执金吾。同时被举荐的还有张颌担当卫尉也就是卫将军……不过被燕北驳了。

    太史慈与张颌,都是在迁都当日升任将军的,与之一同的还有麹义部下的赵云。让太史慈当执金吾燕北还算认可,不过张颌做卫尉可不行。卫尉和执金吾互为表里,如今他已经把持了宫内的郎卫,如果再抓着宫内的兵卫不放,恐怕会进一步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