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纵兵夺鼎 >

第186部分

纵兵夺鼎-第186部分

小说: 纵兵夺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下马,孙轻对燕北介绍道:“这便是咱们的海港了,有百三十余精于造船的匠人,还有近三百的徒工,都是从青州那边过来的。”

    “如今这些匠人们谁说了算?找个管事的来见我。”

    燕北说着,先是走向那些倒扣的走轲,仅仅看了两眼便觉百无聊赖不再去看,反走向那些好似战船的雏形木架,比较起来他对这些庞然大物更有兴趣。

    孙轻应下后跑开,不多时便领着一个身形有些佝偻的老者过来,对燕北说道:“将军,此人便是船匠们的船师,名叫张工,祖上是孝武皇帝时制作讨越楼船的大匠人!张公,这便是你终日念着的燕将军,这是沮太守、太史长史和张司马。”

    “啊,您就是燕将军!老夫拜见将军,谢将军活命之恩啊!”名叫张工的老者拄着手杖,一见面前的是燕北便要俯身拜下。燕北眼疾手快连忙拦下老者,托着双手说道:“老人家不必行如此大礼,快快请起。您今年多大岁数了?”

    汉代以孝治天下,尤其对老人最为尊敬。就算是官府,对过了五十岁的老者都即为尊敬,上了年岁甚至要免除徭役、赋税。在酒水官卖的情况下,孤寡老人可自行开设酒垆卖酒,连市税租税都被免除。

    就算是叛军,他们可以杀害年轻人,甚至侮辱妇女,但通常情况下不敢为难老人,这是时代的风气,谁也改变不了。

    这面前的张工只怕年近七十,是少有的老者了,燕北区区后辈,怎敢让下拜。

    “回将军话,老夫年六十有七。”听张工说话漏风的幅度,恐怕牙齿都掉光了,燕北有些为难地看向孙轻,心里不禁纳闷……这老丈怕是快老糊涂了,这带领匠人造船的事情,吃得消吗?当下他也不考虑造船的事宜,反倒对老者嘘寒问暖起来,问道:“老人家,您在辽东的日子好过吗?郡中事务繁多,我怕那些做事的人不小心怠慢了您啊。”

    “好,都好,孙县令好!”张公抿着没牙的嘴笑了,絮絮叨叨说了好长时间的话,这才对燕北问道:“将军是来看造船的吧?老夫待你瞧,这船啊,辽东好,能造大船!”

    燕北点头,由着老者引自己走向匠人们造船锯木的地方,心里想着估计作为首工,张工有这快入土的年岁,在船匠里谁敢不听。

    却没想到,看起来老眼昏花的张工在船匠中声望确实很高,而且对造船的技艺也很了解,走了区区三百步便指导了七八个船匠制作桨、舵、舱壁、橹等用具的关键手艺。

    燕北当下心中了然,恐怕孙轻说张工出身船匠世家的事情不是虚言。

    老张在前缓缓引路,接着便跑来个寒冬腊月穿两层短衣的中年汉子,连忙过来搀扶着张工道:“阿父,你休息些吧,孩儿卫将军讲船港的事。将军,我父年事已高……”

    “嗯,老人家,我看这样最好了,要不您先休息,让您儿子带我们看看也是一样的。”燕北这么说着,却不容老者质疑,令两名骑手将老者送回,对年轻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名为张舟,将军就叫小人的小字阿匠就好。”张舟的脸上带着奴仆般逆来顺受的赔笑,对燕北这些贵人有些点头哈腰的架势,笑着指向周围说道:“将军,水寨有走舟四十六,船港正造三十三,明年二月便有七十九艘快舟可运送人力物资。除此之外……”

    燕北皱了皱眉,这船匠张氏父子,给人截然不同感官。老者张工像是有才学的匠人,儿子怎么像个奴仆一般,他打断张舟的话问道:“我就叫你阿匠了,听孙县令说你们祖上世代官匠,那你以前是做什么的?”

    忆起祖上并不算显赫的荣光,张舟带着骄傲说道:“不错,小人祖上皆为青州有名的官匠,父亲时还食官办俸禄,只是到小人加冠,连年兵灾旱灾,田地颗粒无收,只能将自己卖于大户为匠奴补贴家用……不过将军放心,小人尽得家学,识字会算,船工的事情即便让父亲休息,也是能做好的。”

    “嗯,我知晓了,你接着说。”燕北颔首,这又是个为兵灾所祸的苦命人。他问道:“除了走轲,你们父子可会打造战船?”

    “这正是小人想要告与将军的。”张舟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说道:“除了走轲,我们正在打制战船,五艘艨艟,长十丈八尺,上架二层飞庐安放女墙,可载勇士百六十,这种船能在海上作战,也一直是汉军中海战、江湖战的主力船舰,艨艟可于来年五月造成下海;除了艨艟,还有两艘斗舰,一长十八丈、一长二十一丈,架飞庐二层,树幡帜、牙旗可置金鼓,为大战船,亦可在海中行进。来年七月亦可下海,到那时候,将军的水寨便有两艘斗舰、五艘艨艟,再辅近百走轲,一次便能运兵三千之众!”

    燕北脸上终于有了笑意,对张舟也和善得多,鼓掌道:“大善,除了这些,你还会造其他的东西吗?我听说孝武皇帝时有楼船,高层可陈布车骑于其上,一艘可运三五千之众,你会造吗?”

    “小人世代船匠,虽未造过,但家中书籍亦有建造之法,或可以一试。不过将军,恕小人直言,建造楼船耗资过巨,对比优势尚不如添置五艘斗舰、二十艘艨艟。”张舟看燕北正在兴头上,有些怯懦地说道:“楼船虽大,却因飞庐过高,善行江河却不善海战,若有风暴袭来,便是舰毁人亡。”

    “原来是这样,那就先不说楼船了。”燕北本就是随口一问,辽东这个地方决定了发生海战的几率很小,最大可能便是以船舰运兵而已,因此对船舰的需求其实也并不大,他开口问道:“那除了战船,货船你会造吗?”

    “小人会的,不但货船,就算是武钢战车、武钢大弩车家传书上亦都有写制作方法,这都是楼船上所配备的木工。”提起这些家传技艺,张舟甚为骄傲道:“小人的父亲,还亲自督造过青州府五架武钢强弩车的制造!”

    “子义!”燕北脸上甚为惊喜,对身旁太史慈叫道:“武钢强弩车!”

第一百零二章 子龙压片() 
“这个加高一点,留出弩弦的位置,对,试射一下。”

    伴随着‘哚哚’地试射之音,襄平铁邬中一片忙碌。十几个木匠、军中弩手、校尉军侯聚集在铁邬,穿着单衣卷起袖子操持着强弩。

    如果说眼下什么事情最为紧急胜过一切的话,那便是改良、赶制军械。

    兵,短时间内燕北已经不能再招募了,除了操练之外,能够最大提升军士战斗力的就只有改良军械、制作新的军械这两条路。

    如今的辽东,在物产上可谓得天独厚,尽管无论钢锭、铁锭还是制作弓臂的栎木、造船的松木,应有尽有,只是出产的数量少了些,树木的运输难了点……不过这些难题都是可以克服的。

    唯一不足,就是制作船橹的杉木,辽东没有。

    杉木产自黄河以南,亦很名贵。若是派遣船队采买不说一来一往太过耗时,就是巨木的价钱,眼下的他也付不起,只能用余种辽东有的木料代替。

    何况从辽东到江东,水寨的海员并没有这种遥远航行的经验,风险太大了。

    除了这唯一不足,辽东的一切对于水军的发展都是极好的。参天的巨木应有尽有,如果不是辽东南的道路不通,短时间内燕北就能筹集到百艘斗舰所需的材料。在中原看来造大船所需最艰难的材料便要属作为龙骨大梁的巨木,在燕北眼中却仅仅视作寻常。

    辽东南六七人合抱十丈以上高度的巨木不知晓有多少!

    所以他们要造大船,只要有了大船,往来辽东南与沓氐的物资运输便不再是什么大问题,到时候整个辽东郡的物资对燕北来说才是应有尽有。

    完全控制一个属于自己的领地,而这片领地又恰好物产无比丰富,是怎样的福气?那些在中原需要斥重金采买的材料,在这里只需要用些廉价的人力运输即可。

    更别说这些人力都是效忠他的部下。

    燕北很期待明年夏季飘扬着燕字旗号的斗舰艨艟横行海上之景象,不过在此之前,他更期待强弩的改良与武钢弩车。

    张氏父子的确是有本事的,因为张工充足的造船经验,改变原有船底分六舱的情况,而使用船底分九舱的技术,亦桐油灰粉密封,晒干后保证船底密闭,亦能储物。

    而张舟就更了不得了,这小子因为在官匠长大,又去做了十几年私人匠奴,对木工、石工、船工都有很高的造诣。燕北对比旁人,他要更重视匠人,当即便给张工六百石的督船匠,又任命张舟为铁邬的匠师,一人领两份俸金……至少,他不能让给他干活的匠人冬月里还穿着两层短衣吧。

    强弩的压箭费不了多大劲,先汉时木工一律使用榫卯结构,一体造出,不过到了如今钢铁的产量大幅提高,有些时候也会使用铁钉来加固木件。

    对于他们改良试用的强弩,仅仅是以削出射台的木片垫在弩臂上,中间用木片与铁钉固定,进行试射。

    效果拔群!

    随着孙轻扣动扳机,弩矢精准地钉在三十步外的草垛上。

    燕北鼓掌而笑,倒是太史慈与闻讯赶来的赵云暗自皱眉,太史慈对孙轻问道:“孙县令,你用的弩,是三石没错吧?”

    孙轻不明所以,点头道:“没错,三石弩……你这么一说,好像弩的杀伤确实小了些。”

    随着太史慈这句疑惑,燕北端起另一张不经改良的三石弩上弦后对草垛射去,哚地一声,短矢已穿透草垛,又再度射出二十余步才停下。

    弩的威力,增加压片后小的可怜。

    原本可射伤百步内的敌人,转眼就只能杀伤五十步内了。

    “这是为什么?”燕北这么问着,有些烦躁,说道:“要不就只在重弩上改良,让水卒皆用重弩?”

    “不不不,将军,这个压片不能放在重弩上。”孙轻先前开弩,算是感同身受,闻言连忙说道:“属下平日六石弩才用脚开,但加装压片后因为挡住射台,就算是三石弩也只能用脚才能张开。若换了六石重弩……怕是水卒都拉不开了。这兵在穿上浪涛翻涌,船身颠簸本就不宜脚开,这弩用作陆战还好,若是水战……却是不行的。”

    倒是赵云灵机一动,问道:“是否为木片太过厚重,阻住了箭矢,因而劲力变小……将军不如请匠人打造薄铁片,以铁钉打在射台上,形成弧度仅仅用最底端抵住弩弦与箭矢的尾端,再在最前只用一点接触压住弩矢中段试试?”

    “诶,子龙说的没准可以!”燕北听着便笑,细细一想觉得确实可行,连忙对匠人们吆喝道:“快,让匠人打出长五寸、宽一寸的铁条,越薄越好,要可以用手掰弯的那种!”

    燕北说罢,匠人们便提着铁锤自锻炉中夹出铁锭截成小块开始干活。燕北的要求并不高,薄铁片最为容易不说,所消耗的铁锭也仅仅只是一点,就算做上几十个,都不抵一把环刀消耗的铁锭。

    不过片刻,燕北所需要的铁质压片便已做好,赵云接过将之掰弯成需要的模样,用铁匠留下的钉孔钉在弩臂扳机后面,一寸宽的铁片刚好压在箭台上,一点微小的弧度轻轻压着弩矢,上弦搭箭一气呵成,赵云提着强弩左右翻转抖动,只见弩矢稳稳当当地卡在弩臂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