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铁血风云-第5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冲道:“陛下,臣以为是因为双王爷的精力大多被瓦岗山的贼人牵扯,这些不安分的人才会蹦出来作乱。”
炀帝轻轻叹息一声:“皇叔也快七十岁了。好了,朕知道了,该怎么处理是你这位兵部主管的事情。”
“臣遵旨。”
李子通自然需要双王爷来消灭,朱粲却在湖北和陕西流窜,高冲就给这两个地方的执政官下公文。
敬盘陀呢?
没等高冲想出怎们下这道公文,炀帝已经派人来宣布旨意:酌民部尚书樊子盖等发关中兵击山西反叛敬盘陀。
高冲就有些摸不到头脑,刚刚跟自己说:要自己处理,怎么这就下圣旨?有谁跟陛下说了?
高冲真猜对了,这个鼓动炀帝派樊子盖攻击敬盘陀的人就是齐王杨暕。
高冲给炀帝回报的时候,整备杨暕听到,杨暕不想让高冲独出风头,就想办法插一手,他举荐民部尚书樊子盖,不是看上樊子盖的水准,就是想给高冲添腻歪。
圣旨已经下达,高冲没办法,只能下公文命樊子盖出征。
大业十一年十二月,隋炀帝命民部尚书樊子盖等发关中兵击山西敬盘陀等。樊子盖烧起义军驻地,并招降起义者尽坑之,百姓愤怨,起义势力更盛。
很快,战报就摆到高冲案头,高冲就挠头,这个樊子盖怎么想的?你这么做不是逼人造反吗?樊子盖字华宗,历任枞阳太守、辰州剌史、武威太守、金紫光禄大夫、民部尚书、东都留守等职,为官清廉谨慎,不纳贿赂,治军严格,因平叛有功,封爵建安侯。大业十年,进爵为济公。
这样一个人物,怎么会做这种事?老糊涂了?
听完高冲的汇报,炀帝就皱眉,“高冲,事已至此,你认为应该怎么解决?”
高冲道:“陛下,臣以为,山西的事情,还需要当地官员自己解决,不能有事就往朝廷推,这样一来,这些当地官员岂不太省心?大隋每年那么多俸禄都哪去了?”
炀帝点点头,“嗯,言之有理。”
杨暕今天正好在场,见炀帝点头,急忙道:“父皇,儿臣以为,樊子盖老当益壮,父皇应该信他用他,半途而废岂不前功尽弃?”
炀帝不耐烦的挥挥手:“樊子盖老了,高冲,就按你说的办,命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李渊处理此事,告诉他,办不好,他这个安抚使就别干了。”
“臣遵旨。”
杨暕悻悻的退到一边,看着高冲,眼中就充满刀兵。
尚书右仆射家兵部公文一到,李渊代樊子盖,李渊善待投降者,有降者引置左右,前后数万起义者投降李渊,余党散入他郡。很快,敬盘陀这次造反被压制下去。炀帝龙心大悦,重赏李渊,决定南下江都。
因为当年杨玄感起兵攻东都,龙舟水殿皆为其所烧,大业十一年,炀帝还东都,诏江都重造龙舟,共数千艘,制度大于旧者。
炀帝起了东都,太子杨昭留守长安,高冲这个新上任的尚书右仆射大哥然也要留在长安帮助太子处理军政大事,相对于炀帝在长安,只剩下扬州高冲就安心很多,唯一不安心的就是南阳公主又被炀帝招去南巡。
高冲正看公文,尉迟恭忽然跑来:“大人,有事禀奏。”
就尉迟恭的大嗓门,让高冲就一皱眉,但是想让尉迟恭学会小声说话,却需要时间。
高冲放下公文,“说吧。”
“大人要找的萧何找到了。”
哦!高冲大喜,“快将他喊来。”
萧何,很沉稳的年轻人,年纪在二十五六左右,见到高冲也是不慌不忙的行礼,从言谈举止中就能看出来这个的修养。
“萧何拜见大人。”
高冲道:“你所来何事?”
“久闻大人礼贤下士,小人自问还读得几本书,就想投奔大人,谋个前程。”
高冲微微一笑:“我喜欢有本事的人,也会重用有本事的人。能当多大的官,就看你自己的水准。”
萧何道:“小人一定不会让大人失望。”
高冲点点头:“你脖子上带的什么?”
“回禀大人,是小人自幼佩戴的一块玉牌。”
“可否拿来一观?”
萧何二话没说,立即取下交于高冲,高冲接在手中仔细看,当然是萧何的本命玉牌,早就被政务弄得烦心的高冲直截了当的就把自己的心头血滴上,验证无误,将之归还于萧何。
“很好,你先做我的谋士,把你的水平拿出来,也好让我可以向陛下推荐与你。”
“是,小人遵命。”
萧何没想到自己的工作竟然是替高冲处理公务,这让萧何惊喜交集,这要是处理的好,自己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高冲冷眼观瞧的了数日,发现萧何将政务处理的干净利索井井有条,真的比自己强多了,心里就松口气,终于可以从公文海中脱身,否则连炼丹的时间都没有。
“兵部急报!”高浩这个新任兵部主事匆匆而来。
“大人,幽州大都督府急报。”
“拿来我看。”
听闻是幽州的事情,高冲急忙接过来仔细观瞧。
第920章:反间计()
原来是营州的事情,庞统按照高冲的安排,与马武联手进攻辽东地区的高句丽军队,在连连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终于引得高句丽王大怒,联合契丹各部人马联手向营州发动进攻。
而这个时候,突厥达利可汗却是蠢蠢欲动,将十万兵马摆到幽州之外,名曰军事操演,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虞世基不敢轻举妄动,立即上报。
高冲双目微合仔细思考,其他人不敢不敢打扰,静立一边。
“备马,本官要前去向太子汇报。”
“是。”
杨昭听完高冲的汇报,“高冲,你认为突厥人这是要干什么?”
“试探。他们想试探一下大隋的反应,高句丽与契丹人联手,绝对不是契丹人自己的主意,契丹人属于突厥旁从,这样大规模的战斗,契丹人不可能自己做主,何况是进攻大隋的土地,臣以为,背后有突厥人的影子,达利可汗将十万大军摆在幽州之外,就是要看看大隋的反应,十万大军想攻下幽州城实属妄想,他就是想试探一下他这一举动,大隋会怎么反应,如果营州立即停止于辽东侯的连手态势,达利可汗就会认为大隋怕了他突厥,这有损大隋国威。”
“你以为现在应如何?”
“臣以为,幽州做出战备状态,同时命顺州、檀州、儒州做出准备进攻包围这支突厥军的架势,突厥人不打则已,只要打,就让他这十万兵马有来无回。营州不仅不要停,还要狠狠打击高句丽和契丹人。”
杨昭略作思索:“好,就依高相国。”
这么大的动静,高冲这个尚书右仆射当然要禀报监国的太子,尚书右仆射的权力虽大,但是涉及到军国大事,你要是自己做主,就要小心你的项上人头,君王可以放权,你却不能忘乎所以。这就是所谓的:主弱臣强、臣强主弱。
得到杨昭的认可,高冲立即发出尚书令,命令幽州、顺州。檀州、儒州做出备战的样子,同时顺州、檀州、儒州三州派出人马向幽州运动,摆出包围这支突厥军的态势,命令营州不必管其他的事情,严厉打击来犯之敌即可。
这道命令发出不久,顺州赵云首先派兵向幽州运动,幽州大都督虞世基不敢怠慢,立即命令司马关羽、张飞引兵做出攻击态势。
作为突厥一方的达利可汗得报不仅长叹一声:“有高冲在,幽州不可得也。”
铁木金道:“可汗,高冲虽勇,但是,也有克制之法,不如我们学一学汉人的阴谋诡计。”
“你有何良策?”
“反间计,咱们就派人去长安和洛阳散布高冲欲谋反的谣言,汉人皇帝对于谋反这件事,向来只会错杀不会错过,据信,炀帝的儿子齐王杨暕与高冲不睦,咱们重金买通杨暕身边的人,让杨暕去告发高冲,究竟是儿子亲还是女婿亲,炀帝当然分得清。能把高冲杀了最好,如果没有杀掉,将他免职也好,大隋现在厉害的将军们,老的老死的死,高冲这个中流砥柱要是一倒,大隋还有何人能挡住可汗的大军。”
“好!就依你的计谋,你可带大批金银财宝前往长安与洛阳,见机行事。”
“遵命。”
不久,在幽州之外操练的突厥兵退走,虞世基立即上报长安,杨昭不禁大喜,将高冲招来,拍着高冲肩膀说:“高相国果然料敌如神。”
不久之后,长安渭水河中出了件大事。
一个渔人在猎鱼之时打捞上来一块玉石,上面写了的三个朱红的大字:高冲王。
这一下子可了不得!古人对于这个极为看重,都以为是上天的暗示,没几天,整个长安城就传遍了。
正在此时,东都洛阳挖出一块玉石,上面也写了的三个朱红的大字:高冲王。
这一回,真炸了窝!
不久,炀帝也听到这个消息,就不禁一皱眉。
正在此时,太监来报:“启禀陛下,齐王千岁求见。”
“叫他进来吧。”
不多时,杨暕进来,向炀帝行礼:“启禀父皇,现在东西二都流传一个民谣,父皇可曾听到。”
炀帝道:“什么民谣,你说来听听。”
杨暕清清嗓子,“天下乱,妖风盛,笨皇帝,伐高丽,又损兵又折将,高氏郎,很英豪,一支兵,打的高丽鬼哭又狼嚎,天下乱,要想好,求高王,盼来新天子,快乐又开怀”
“啪!胡言乱语!”炀帝大怒。
杨暕急忙跪倒:“父皇息怒,如今东西二都发现刻着字的玉石,儿臣以为:有人想图谋不轨,请父皇三思。”
“滚滚滚!”炀帝怒极。
杨暕急忙爬起来推出去,眼中却闪过一丝得意,心说:高冲,这回看你还不死。
炀帝闷坐一会儿,“成都。”
“臣在。”
这位炀帝的贴身保镖急忙现身。
“你速传朕的秘旨,命令京兆府尹和洛阳府尹秘密将这两块刻着字的玉石找来。”
“臣遵旨。”
这还不好找吗?很快,这两块玉石就送到炀帝面前,炀帝面沉似水的看了又看,猛地一拍桌子,“宇文成都,立即赶往长安,将高冲押进天牢。”
“臣遵旨。”
“来人,摆驾回长安。”
太子扬州接到炀帝的密旨,不禁震惊的张大嘴巴,宇文成都道:“请太子配合,高冲此人武功高强,臣很可能不是对手,直接擒拿,只怕他会造反。”
杨昭回神:“高冲造反?怎么可能?就凭两块莫须有的石碑、一首儿谣?就将尚书右仆射定罪?未免太儿戏!”
宇文成都道:“太子殿下,臣只是奉陛下之命行事,请太子配合。”宇文成都的意思是:这不关我的事,你有什么事去找炀帝说,我管不到,我现在的任务是抓人。
扬州定定神,“父皇命令直接杀死高冲?”
“陛下只是命令拿下高冲关进大佬,等陛下回京再行处理。”
“好!本宫可以助你抓高冲,但是,却需要有本宫的人看管。”
“臣遵旨。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臣的御林军要在外围守卫,高冲手下精兵猛将如云,真若有人劫牢,臣无法向陛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