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中华时代 >

第33部分

大中华时代-第33部分

小说: 大中华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他说着,旁边有的农民就拿过来了一卷粗糙的塑料薄膜。

    “这个外力,就是塑料薄膜,这个薄膜,可以隔绝外部和土壤内部的温度,使种子能够在一定的温度之下生长。我们需要种植白菜或者萝卜的时候,为了避免蔬菜受冻,可以暂时借助这种薄膜提高温度。”一边说,这个男子一边指导着示范着把塑料薄膜铺上。

    “当然,光有温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给蔬菜提供充足的营养,得需要给蔬菜施足底肥。”

    “我们平越农产品回收加工公司制成的这种简易基肥,能够给这些蔬菜补充足够的营养,里面有充足的磷钾氮,当然,大家不必多过了解,只需要知道,种粮食的时候,需要施肥就行了。”男子又从旁边农民那边提过了一袋肥料,一边说,一边把这种粒状的肥料施在畦上。

    周围的上百个农民仔细认真的听着,没有一个发出声音。

    这毕竟是种植高产粮食的方法,没有谁敢出小差,毕竟他们能够学习这种方法,还是得之不易的。

    “老师,不得不说,韩伟良老师还是挺专业的。”瞧着男子如此专业的授课,陈立青转头看张显谟。

第四十章 磷矿() 
韩伟良,张显谟的同学,在曰本留学的时候,别人都学习医学,法律,军事,政治之类的专业,可他比较奇葩,居然去学习曰本的农业知识,以至于回国后,他因为专业的问题,屡屡碰壁。

    张显谟自从答应陈立青帮助陈立青做‘大事’后,见陈立青主攻的也是农业方面,就想到了这位同学,写信就把这位同学叫来了。

    来的正好,陈立青本来就缺这方面的人才,韩伟良来了,简直是雪中送炭,陈立青一家当即浓重欢迎。

    本来韩伟良在清国屡屡碰壁后,就失去了信心,准备回家安心的种一些粮食,哪儿想到张显谟会叫他过来。当时他知道要他来贵州这种偏僻的地方帮助一个没有见识的地主的时候,他也挺抗拒的。

    不过迫于张显谟的极力邀请,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了。

    谁知道,来了这偏僻的地方后,见到陈立青家种的粮食后,他就彻彻底底吃惊,惊讶了。震惊过后,他就想要知道如此高产的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陈立青自然不可能老实告诉他,绞尽脑汁想了一个借口才把韩伟良留下来。

    “这是自然,伟良他当年在曰本的时候,学习这个专业可是成绩第一,连一些曰本老师都比不上了。”听着陈立青的赞同,张显谟脸上挂满自得的笑容。

    “那么说,我运气真是大大的好啊。”瞧着张显谟的自得,陈立青也是感叹自己运气不错,同时他也感觉到万幸自己先招揽了张显谟,否则像是韩伟良这样的人才,他恐怕找都找不到。

    “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大家都看清楚,听清楚了吧?”在陈立青和张显谟低声交谈片刻后,韩伟良终于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宣布上课结束。

    “听的不太清楚,老师,您能不能再讲一遍,特别是塑料薄膜,还有那肥料,我们没有怎么办?”这里听课的,只是一般的农民而已,虽然实地教学了,可农民们的理解能力还是有些弱,说一遍,基本上还有六成的农民不太清楚。

    这也不怪我们的农民大哥他们,他们一年到头都在辛苦的种地,根本没有接受过什么像样的教育,这里来听课的一百多农民,还是从各村的农民工会小分部选来的头脑比较灵活的农民。

    韩伟良率先教授这些头脑灵活的农民,然后再由这些农民回到各自的村子组织其他的农民进行学习。否则的话,要教会那么大规模的农民适应化肥,塑料薄膜,陈立青他们就算是有再多的人也不够。

    “好,我就再说一次。这塑料薄膜和化肥,都是我们公司生产出来的,大家如果自己家要种的话,是可以花钱来我们公司购买的。当然,大家没钱也没有关系,可以先用种出来的粮食抵押,粮食种出来再用收获的粮食来抵债……”

    韩伟良也没有什么不耐烦的表情,听到各种问题,立刻不厌其烦的对大家解释。

    这番解释,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后才完毕。

    “好了,大家回去消化一下,我传授的东西就这么多了。大家回去消化后,明后天早上九点,各个村里面的工会分部小队长就来我们公司领取萝卜白菜种子,可以种下了。”随着最后一个农民问完,韩伟良宣布最后一个消息后,这节大清国唯一的农业课算是结束。

    同时,他也转头往陈立青和张显谟这边看过来。

    “显谟,你们怎么来了?”他走了过来,毫不在意地里的泥土。

    “怎么,不能来看看我们的韩工会会长您的授课,难不成你还要收我们的学费不成?”张显谟心情似乎不错,和这个同学开了句玩笑话。

    “去你的!”韩伟良忍不住给了张显谟一拳。

    “说吧,到底有什么事情?”玩笑了几句后,韩伟良也不是不知道张显谟的安排,再次问道。

    无事不登三宝殿,张显谟和韩伟良都算是陈立青最初的班底,建立公司之后,各种事情纷至沓来,忙的事情更加多了,张显谟通常是忙得很晚才回家,韩伟良才不相信张显谟会闲的无聊来看他上课。

    “好吧,就知道瞒不过你。”张显谟苦笑点头,随即看向陈立青:“问立青吧,算是他找你了。”

    “哦,立青你找我?”韩伟良这才把目光打在陈立青身上。

    其实也不怪韩伟良不太注重陈立青,实在是陈立青太小了,容易被人忽视,再加上陈立青又没有在韩伟良面前露出过什么特异之处,他就以为陈立青是张显谟的学生,是一个比较早熟的儿童罢了。

    被韩伟良这样忽视,陈立青也只有苦笑。

    “是这样的,韩老师,我二哥最近发现了一个磷矿比较多的低点,他就叫我来通知您,让你去看看,这些磷矿适不适合提炼制成简易的磷肥。”虽然无奈,陈立青也不和韩伟良卖关子,直接就说明来意。

    “什么?磷矿!”

    只是,他的话音刚落,便感觉双臂一紧,接着韩伟良便激动道:“快告诉我,磷矿在哪儿?”

    也不怪他激动,他学习农业的,自然知道磷肥对农作物的重要作用,他刚刚演示给农民们看的那些基肥,其实就是陈立青他们的农产品公司的肥料部粗制滥造出来的,肥效自然比不上专业磷肥。

    “这,这韩老师,疼,疼!”陈立青万万没有想到韩伟良会如此激动,一时不查,他小小的手臂都被韩伟良捏疼,忍不住叫出声来。

    “啊,对不起,对不起,我太激动了,小青,快告诉我,磷矿在哪儿?你不知道,磷矿对我大清国的意义何在,有它的话,我大清国的几亿农民可能都不会挨饿!”韩伟良愣了一下,接着连忙就放了陈立青。

    可是想着磷矿的重要姓,韩伟良又忍不住激动了。

    “韩老师,没事。磷矿就在距离我们平越不远处,来这里,我就是想带你去看看的。”陈立青揉了揉手臂,有些无奈的看了张显谟一眼,接着就站着地里直接指向平越一处:“那磷矿就在那边吧。”

    韩伟良立即看过去。

    陈立青自然也知道磷肥对于粮食作物的重要姓,他的超级农场虽然能够帮他弄出各种优异种子,可他也不敢保证这些优异种子成长不需要养分。而且,如果真的把肥料工业弄起来的,光是卖肥料,他也会赚大钱。当然,磷矿不仅应用于农业,国防火药之类的一些原料,也需要大量的磷。

    “那好,立青,快带我去!”韩伟良看一眼,就不顾劳累,拉着陈立青就要去那地方。

    他不仅是一个农业专家,其实对矿物这方面也有一些涉猎。

    陈立青就这样被韩伟良带走了,临行前,他挺无奈的看了张显谟一眼,发现他的张老师也是一脸无奈。

    两个小时后,陈立青三人就来到了他所说的磷矿发现地点。

    其实磷矿的发现也不是那么的难,贵州本来就是一个磷矿储量大省,前世的平越一带,更是全国出名的磷都,它的周围发现一点露天磷矿,实在是太容易了。陈立青早就抽空来了一趟,更加能够确定这个地方有磷矿。

    这地点叫做马场,大约距离平越县城十公里,交通嘛,自然不太便利,陈立青他们发现的,更是一座磷矿山,只有一条勉强通人的道路。

    铛!铛!

    在山脚处,只见韩伟良用锄头敲了一下挖出来的石头。

    石头很容易就粉碎了,一些乌黑细小的块状散落在地上,这便是磷矿,而且质量出奇的好,只混杂了少量的碳酸钙和其他杂质。

    “这磷矿,质量居然这么好!”韩伟良用手感受了一下磷矿粉的硬度后,忍不住惊讶的再次叫出来。

    这个年代,中国的矿物发展也才刚刚起步,贵州这种闭塞的地方,矿场也比较少。所以大多数矿物质量自然比较好。不过好又如何,凭借这这个时代不太先进的工业,好的磷矿也会被浪费。

    “老师,怎么样?这里的磷矿,可以制作简易磷肥吧?”陈立青不太懂磷矿,但他只需要知道磷矿制作麻不麻烦,容不容易。

    韩伟良本来高兴的脸色,闻言不禁有些皱眉,他没有回答,而是看周围。

    “制作到是能够制作,可是这地方的交通不便,运出去有些难度啊?”韩伟良皱眉,入眼四处都是大山,磷肥倒是能够制作,可是磷矿运出去就有难度了。

    “这倒是。”陈立青也看了一下周围,顿时也皱起了眉头。

    要想富,果然还是要先修路。

    ;

第四十一章 肥料问题() 
第四十一章肥料问题

    “立青,回去恐怕要告诉你二哥,如果贵州真的要发展起来农业,这个磷肥厂必须建立起来,否则没有充足的肥料的话,你们的粮食不太可能增产。”走在回去的路上,韩伟良想了许久,忽然转头对陈立青郑重说道。

    陈立青看着极其认真的韩伟良,知道看到了那些磷矿后,回来的一路上韩伟良都在考虑建立磷肥厂的事情,毕竟肥料对韩伟良这种研究农业的人来说,无异于第二生命。

    陈立青连忙点头:“放心吧,韩老师,我会去和我二哥说的。”

    韩伟良目前还不知道,陈家的一切发展大计,其实是眼前不到十岁的陈立青决定的,而不是陈立群,和陈立青说已经足够了。

    不过面对韩伟良的要求,陈立青却在心头否定了。

    陈立青当然也知道磷肥厂的重要姓,可现阶段他们家的摊子铺的有些大,磷肥厂的建立虽然有必要,可不是目前最迫切的事情。

    想到这,陈立青不由得问:“韩老师,你们肥料部,不是已经生产出简单的肥料了,用这些简单的肥料先代替一段时间,不知道可不可以?”

    陈立青想到了之前去见韩伟良时候,韩伟良教授农民时候拿出来的简单肥料,提到这个,他是想要暂时打消一下韩伟良想要建立磷肥厂的念头。

    在他的支持之下,平越农产品回收加工公司的肥料部由韩伟良牵头,组建了一个由十来人组成的肥料研制部,的确弄出了一些简单的肥料。只是这些肥料,自然远远达不到韩伟良的要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