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最强特种兵 >

第212部分

抗日之最强特种兵-第212部分

小说: 抗日之最强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他们的这些琐事,对自己又能有什么用处呢?

    做好眼前的份内之事,才是安国和战士们如今的首要工作。

    经过初次实战,虽然证明了特务排果然已得到了远超普通连队的不俗战力,但在同一时间,却也暴露出了特务排战士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

    安国将这些在实战中暴露出的问题一一总结起来,最终只得出了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作战经验不足。

    这里所说的作战经验自然不是普通的经验,特务排战士都是从全连挑选出来的老兵,这些年里参加过不止一场的大战。

    几乎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充足的与鬼子作战对敌的宝贵经验。

    战士们眼下所欠缺的,是在如今特务排的模式下,同敌人进行小鬼子特种作战的经历。

    训练与演习并不能解决战士们身上所存在的缺漏,唯一能让战士们获得成长的,就只有不断的进行实战,在同鬼子真刀真枪的作战对抗中,让战士们的能力得到长足的长进。

    毕竟无论是怎样的一支部队,有最根本的一点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真正的精锐铁军,永远只能从血与火之中历练出来。

    期望只以大量的训练就来练出一支强军,无非是闭门造车,痴人说梦了。

    有了这番明悟的安国,便先带着战士们好好总结了一番这一趟小兴庄之战的得失。

    随即,针对战士们身上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一连数日的特训,让战士们将小兴庄一战的经验教训全数化作自身的本事。

    每天看着身上透出的精悍之气隐隐变得愈来愈浓的特务排战士们,安国心间不由暗暗点起头来。

    而后,他又向团部首长那里打了一份报告。

    ——安国的目光在小兴庄之后,又盯上了鬼子手上的另一处重要据点。

    特务排的训练从始至终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抛开各种因素,实战练兵总不会有太大的错处。

    再加上上一回小兴庄一战后,安国在特务排战士的身上确实看见了成长的迹象。

    所以他索性要将这种练兵化为常态,带着战士们再一次杀出了根据地。

    于是,对零星驻守在县城外的鬼子伪军来说,他们的噩梦,终于来了

    一连拔除了鬼子的好几个据点,叫鬼子伪军吃了不少的苦头。

    在鬼子那里终于打起了精神,阳城县鬼子的最高主官大和田修人甚至下了一道叫各部联防的命令,让阳城一带的鬼子伪军随时准备支援相邻据点的友军。

    再加上各地投靠了鬼子的保安队便衣队甚至豪门大户家中的家奴,鬼子期望着依靠这些汉奸们地头蛇的先天优势,对安国等“支那特工”形成一道严密的防御体系。

    只是,他终究是小瞧了安国和安国的特务排。

    在一场场的实战中,战士们的成长可谓是一天一个样,长进十足。

    而因为特务排只是一支小规模部队,当真能做到来无影去无踪,又加上部队里看家的游击战法,战士们以各种奇思妙想构成的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叫鬼子除了疲于奔命以外,竟再难以有任何的作为。

    后来,鬼子针对城外据点的防御做的越来越严密,即便是安国和特务排的战士们也难以再从鬼子这里讨到什么好处。

    特务排的攻势,终于是渐渐的停歇了下来。

    以为总算能长出一口气的鬼子,随着安国带人往阳城县扔了一颗炸弹,宰了两个有名有姓的大汉奸以后,终于再次让鬼子揪起了心。

    宪兵队和便衣队又一次全城出动,可到了头来,却硬是连一根毛也没有抓住。

    安国他们早就一击远遁,回到根据地歇息下了

第三百八十章鬼子要收粮啦!() 
三百八十

    整个一九三八年的冬天,鬼子和根据地的战士之间,就在这种小股部队之间的交火中逐渐过去。

    在这中间,就属安国和他的特务排对鬼子造成的压力最大,以至于到了后来,鬼子甚至在县城里发了悬赏,要用五十块大洋买安国的项上人头。

    鬼子泄愤似的举动当然不会对安国产生什么影响,反倒是给了安国一份别样的荣誉。

    战士们都笑着说,安国这下可是在鬼子那里挂上了名,也算是个名人了。

    要知道,即便是身为九团团长、被称为青阳山司令的秦德润,在鬼子那里的悬赏也不过才一百个大洋。

    只由此一点,鬼子对安国和他手中特务排的怨念就可见一斑了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整个华北战场上虽然依旧小摩擦不断,但只打官面上来看,国共双方任何一支队伍,都没有再同鬼子发起过大规模的战役。

    而眼下鬼子的攻略重心依然放在南方湖广一带,国军主力的宁死不退,牵扯了鬼子大量的兵力。

    于是,就在华北这片地头上,似乎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衡当中。

    就好像,在这块土地上短时间里并不会有什么大的战役发生一样。

    可谁又能想的到,只在这流于表面的平静之下,潜藏了何等的波涛汹涌?

    阳城县,县公所。

    伪阳城县县长荣世铭放下手里的电话,眼里掠过一抹疑惑。

    他方才接的,是从鬼子司令部打来,由大和田修人亲自与他讲的一通电话。

    大和田修人给荣世铭下了命令,要他在整个阳城县地域进行征粮,每家每户一百五十斤。

    荣世铭初时听到这样一个命令的时候,下意识间与大和田修人分辩了几句,但当随后听见大和田修人含怒发出的一声呵斥后,便老老实实的将自己心底的疑惑藏在了心底。

    只是眼下将电话挂掉,站在自己办公室里的荣世铭,却又一次忍不住想起了大和田修人这道命令背后的深意。

    眼下才是春天。

    过了一整个冬天,老百姓家里的余粮怕是早就没剩下多少了。

    毕竟早在当初收缴秋粮的时候,荣世铭心里就是有数的。

    留给百姓的粮食,除了能叫他们当做口粮以外,就只剩下做粮种的份了。

    到了如今,冬小麦早就长到了半人高,却又远远没到收获夏粮的时候。

    荣世铭并不是彻彻底底的酒囊饭袋,做了这样久的县长,他也算是知道一些农事的。

    荣世铭可不相信,他这一趟真能收齐了大和田修人所要求的一百五十斤军粮。

    只是,这既然是太君们下达的军令,再加上大和田修人说话时显露的那般语气,荣世铭知道,此事早就没有了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将心里的这些思绪压下,摇了摇头的荣世铭,却忽然站在自己的公房里笑出了声。

    自己又不是要做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就算太君这次要收军粮,也指明了要从阳城县里县外的民众家中收缴,和自己又有半个铜子儿的关系?

    与其操这份闲心,倒不如赶紧把事情吩咐下去,漂漂亮亮的办好了这趟差事,或许还有机会从太君那里讨到什么奖赏?

    想到这里,荣世铭再次来到电话机旁,拨通了一个电话。

    “找你们何司令。”

    待电话接通以后,荣世铭没有多做客套,直接就说出了自己这通电话要找的目标。

    电话另一边的人应了声后便没了声响,显然是去找何司令过来接电话了。

    荣世铭所找的何司令,自然正是阳城地界的伪军司令——何永寿了。

    既然要收缴军粮,就凭自己县府里的这点人手,怕是难以在短时间里完成大和田修人的交代。

    只有叫何永寿把他手下的那些伪军闲汉发动起来,才能在最短时间里完成这桩任务。

    荣世铭可是知道,何永寿手底下的那一票人打仗的本事不怎么样,但若说起从百姓手上讨好处的能耐,那可都是一个顶俩的强人!

    “哟,今儿是吹了什么风,让咱们的荣大县长能想得起给我这个俗人打一通电话?”

    何永寿的声音从另一头响起,传在荣世铭耳中,依旧让他恨得牙根痒痒。

    他仿佛能够看见,何永寿此时说话时面上显露的那一副高傲模样。

    神气个鸟!

    荣世铭在心底愤愤然的骂了一句,但考虑到这一桩任务毕竟还要依靠何永寿来协助收粮,最终还是强压下了自己心头的火气。

    在深深吸了口气后,对何永寿说道,“大和田队长那里有个命令下来,需要你的协助。”

    “哦?是什么命令?”听闻是大和田修人的命令,何永寿也收起了自己的情绪,声音听着总算是正经了一些。

    荣世铭暗暗冷哼一声,开口解释道,“太君说了,要咱们在周遭百姓家里收缴军粮,每家每户一百五十斤,你得出点人手帮忙”

    虽然这通电话并不怎么愉快,但不管怎么说,到了最后何永寿终究是答应了下来,将从手下的伪军里分出几个营来进乡进村收粮。

    有了何永寿的这番保证,荣世铭相信,以何永寿和他手下雁过拔毛的特性,再加上姓何的一心想要在太君面前表现自己,这桩收粮任务至少在执行上,已经没有了需要自己操心费神的地方。

    随后,在阳城县县公所外的公告墙上,贴出了一纸布告来。

    周遭闻讯而来的百姓们有那识字的,只瞧了一眼布告上的内容,心头立时就被义愤填了个满满当当。

    这是要做什么?这是不想要老百姓活命了不成?

    狗日的小鬼子!

    不识字的在经过身边乡亲的解说后,也明白了鬼子在布告上写了些什么,同样变得义愤填膺起来。

    更不用说到了后来,还有从县公所里走出的县府文员,摆着一副高傲的嘴脸,得意洋洋的向众人解说皇军的这项“仁政”。

    只是这里毕竟是在县城中心,是在县公所的前头,乡亲们心中即使存满了怨气,却没有一个人敢于当面说出斥骂的话来。

    于是,众人只在心里暗骂一句,随后便赶紧匆忙离去,要将这个消息赶紧通知给自己相熟的家人朋友。

    鬼子,要收粮啦!

第三百八十一章坚壁清野() 
三百八十一

    鬼子将要收粮的消息传出,整个阳城县里立时便好一阵的鸡飞狗跳。

    连续多年的战乱,地里的收成本就不好,何况鬼子还总喜欢隔山差五的往乡亲们家里收一趟粮。

    如今更是忽然贴出布告来,说出了足足一百五十斤的份额。

    鬼子,明摆着是要夺了阳城县周边上万乡亲的性命

    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鬼子的命令下达,阳城一带的局势瞬间便的紧张起来。

    可下达了这份命令的大和田修人,却仿似全然不知道这份命令下达后的结果。

    在放下打给荣世铭的电话以后,大和田修人重新坐回自己的皮椅上,抬头看向坐在自己公房里的另一名鬼子军官,面上带出似笑非笑的神情。

    “武藤君,这样一来,支那人往后的日子可就难了。”

    大和田修人笑着看向昨夜才刚刚抵达阳城县的武藤凪,这位与大和田修人一样同为大佐军衔的鬼子军官。

    在听过大和田修人说出的话语后,武藤凪的嘴角轻轻勾起,可此时的额武藤凪瞧着虽是在笑,但自他身上透出的森冷杀气,却要叫任何瞧见这一幕的人都要心中胆寒。

    即便是大和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