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胜利前进-第9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沙袋后面抱头等待;时而跟机枪手配合前进……
一点一点地推进,一点一点地蚕食,一点一点地离开危险地带。就这样时间飞逝,三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时间到了,快卧倒!”
“轰!”
火光一闪,一声惊天,哪怕是在黑夜,依旧能看到一团黑云夹杂着无数黑色块物冲天而起,黑色块物状如天女散花般的四散开来……
哪怕是爆炸过去后的几分钟内,爆炸点及其四周依旧是尘土朦胧,根本就无法看到其内的具体情况。不过,借助月光,从下往上看的话,还是隐约能见到城墙的断口再次被炸出一大片口子,就连城墙口子右边的城墙(从突击连一排的角度看是右边,从城外看是左边),也被炸塌了近十米……这是一班长接到只需要炸这一处城墙的命令,因而将所有的*包全都用上,分别放置在两个相距约七米的点上,调制到同一时间,才会有如此惊天般的效果。
此时,突击连一排二班和三班已经冲到离断口处四十米左右的距离,离爆炸点约五十米左右的距离,从距离上来说,是绝对安全的。
可是,现实却不那么完美。
最主要的威胁是那些被炸飞的石子碎块,它们冲天而起,四散开来,又重重地落下,其冲击力所产生的杀伤力,可绝对不比被子弹打中的后果小多少。
好在,大家早就判断出了这种情况,这不,眼看着就要到爆炸时间了,二班长一声怒吼提醒了大家,让正在全力边跟小鬼子互射边前进的战士们立即就近寻找沙袋之类的能抵挡的东西来保护自身。
哪怕是如此,也有几个战士被碎石击中,只因碎石不大,因而没出现威胁生命的重伤。最大的重伤是一个战士的左腿被一块乒乓球大小的碎石击中,导致当场骨折。由此可以想象,这样的爆炸所产生的威力是何等的惊人。
当然,那边的小鬼子们就要比这边要凄惨无数倍了。别的不说,光是被这近距离的惊天爆炸声给震聋或者是震的双耳流血的小鬼子,绝对不下十位,轻伤者更是不下五十位。
一班的战士们一等爆炸结束,立即就按计划,立即往工地上跑,目的是将工地上的木材扛到门口点燃,从而利用火势阻碍小鬼子援兵增援的速度——小鬼子当初为了防止苦工们逃跑,可是用铁丝网和木桩,将工地周围围的是水泄不通,直接将城墙断口也包括在其中。另外两个侧大门则一左一右分别贴着城墙,这也就导致了现在的情况:短时间内想要直接从主街增援到城墙断口处,从而阻击从城外冲进来的突击团的人马,就只能走工地大门。而工地大门一旦被大火阻扰,那就会耽误小鬼子几分钟……
可别小看这几分钟,有时候能决定一场战斗甚至是战役的胜负。
最简单的体现就在于:有了这几分钟,突击连的士兵只要冲过城墙断口就能进入城内,而无需担心正面的阻击。等小鬼子冲过大门后,突击连的战士们早就冲向目标了。甚至,可以让三营的主力有更多的时间布置阻击阵地,掌握住先机,为别的战友打好策应。
当然,这只是纸上谈兵,实际上,小鬼子不仅凶残,其战斗经验也十分丰富,并没有如大家预判的那样,被大火阻碍了最少三分钟。实际上,小鬼子被阻碍的时间连一分钟都不到,但也确实给小鬼子造成了一些麻烦。比如说,他们的重机枪必须从车里扛下来,然后,几个人一起扛着往前跑,从而间接性的被拖延了一点时间。
城外的突击团人马早就迫不及待了,他们等的就是这“轰”地一声,因为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进攻信号。
作为打头阵的突击连,一等那如雨下的飞沙走石落下,趁着城墙左边的小鬼子伤亡惨重,正被这巨大的爆炸给炸的回不过神来,而自顾不暇;右边的小鬼子忙于应付一排二班和三班的进攻,无力照顾城外,加上二者离被炸掉的口子最少也有六七十米,突击连主力此时冲入,相对要安全得多,否则,一等小鬼子疯狂反扑的话,突击连他们要想再冲进去,伤亡绝对会剧增。
此时不冲,更待何时?
“冲!”
伴随着赵山河一声令下,早就迫不及待的突击连战士们往炸掉的城墙断口处快速冲过去……此时,他们离城墙断口处最近的距离只有四十米左右。
不过,体现出突击连和一般的战士们不同的是:此情此景下,一般的战士们冲锋,多半会大声喊叫,以便于给敌人心理增加压力。可是,突击连的战士们,在没有任何命令的前提下,却没有一人发出一点声音,全都是默默地快速冲锋。
就算是冲进了城墙口子内,他们也没有一人发出一声,全都是默默地按照事先的计划去执行。
甚至偶尔有一两个战士被流弹击伤,也全都咬牙硬挺着,绝对不发出一丁点惨叫声。
这让紧跟在突击连后面,要协同突击连进攻小鬼子弹药库,并给突击连当坚强后盾的突击团三营三连的战士们感到诧异。却也在不知不觉间,纷纷向突击连学习——不出声,默默地接近,默默地收取战果。
伴随着突击连和三连从城墙断口处顺利的冲进城内,其后的三营主力以及炮兵连也开始了各自的任务……ps://
ps:书友们,我是火树,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1219章 挖了个大坑!()
紧随着三连突入城墙断口的是一连和二连,不过,他们并没有直接向前冲,更没有就地防守,稳固阵线,而是沿着三连的路线,追击般
这个时候,突击连一排一班的作用就展示出来了,准确的说,他们先前放的那些火,尤其是在工地正大门放的那把火,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正是因为这把火,阻碍了小鬼子的前进速度,又迫使小鬼子不愿意绕道过去,所以,小鬼子被耽误了。
实际上,小鬼子并没有被耽误多久:一开始,小鬼子还想着从正面大火上强行突入,可火势太大,根本就无法突破。但眼看着前面战事紧急,他们要是绕道的话,铁定会被耽误的更久,就在小鬼子们慌乱之时,小鬼子的一个指挥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这个小鬼子军官显然不仅十分聪明,而且,战斗经验及其丰富。这不,当他紧急跑到火势前一看,在看了两眼周围,立马向就近的一个小鬼子要了两颗,并大声叫喊着让大家都赶紧躲远点。
拉掉雷环后,稍稍等了两秒后,将第一颗丢进大火里,然后迅速转身就跑。
“轰!”
这颗的爆炸场面,绝对不是一般爆炸所能达到的,甚至都答道了集束的效果:只见在轰地一声巨响中,火光冲天而起,瞬间又天女散花般的飞射向四周,很是成功的将堆积在路中间的那一排木头给炸的四散,也顺带着将挡在路中间的火势给灭掉了不少,尤其是伴随着路中间木头的四散,路中间的火势直接被炸的凌乱散开,再也无法阻挡小鬼子前进。
不过,这火线上被炸开的口子也就两三米的宽度,根本无法通过大汽车。
而这个小鬼子军官一看到效果这么明显,当即就将第二颗拉掉雷环后,扔到了右边那堆火线中。
几乎就是前一颗的翻版再现,唯一不同的是,因为散乱的太多,有不少燃烧的木头又散乱的落在了别处,尤其是刚才路中间被炸开的口子,现在,因为这些散乱的燃烧着的木头加入,好像又有点死灰复燃的迹象。
而这个小鬼子军官果真是聪明,立即对身后不远处的几个小鬼子大叫了几句什么,有三个小鬼子赶紧边解开边冲过来。然后,在这个小鬼子指挥官的指挥下,三个小鬼子纷纷将拔掉雷环的同时仍向火线中,而且都很老道的各自按自己所站的地方向前扔,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左、中、右三段。
“轰!轰!轰!”
伴随着三声爆炸,三颗几乎是同时爆炸,所带来的威力,瞬间就将眼前这条火线炸的四散飞开,再也无法聚集到一起,阻碍小鬼子前进的路线了。
随后,有的小鬼子急于感到目的地去增援,根本就没有登车就直接向前跑,当然,也有一些小鬼子原本就没下车,现在正好。
可是,小鬼子不知道,就是因为这条火线阻挡了他们差不多一分钟,让三营的阻击人员有了时间去占领有利地理,抢占优势。而小鬼子们在接下来的增援战斗中,想要把这股劣势搬回来,绝对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这就是一班战士们刚才设置火线所带来的巨大的好处。
当然,从某方面说,这也是特种部队的最大特点之一: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四连负责对于这段被炸毁的城墙的防御,主要是阻止小鬼子夺回这段城墙口子的控制权,从而为冲入城内的战友们保住这条关键性,也是唯一的安全大退路。
而齐子轩布置战术的时候,打法不仅不死板,反而十分灵活,这不,齐子轩并没有强令四连该如何去防守,而是给四连准备了三套方案:专注守城下的口子、一部分兵力守城下口子,大部分兵力守城墙上、全都防守在城墙上。
别的团,因为没见过突击团突击连的战斗力,因而难免会对突击连如此精悍的战斗力感到有点不敢相信,但是,作为突击团内的一员,对于突击连的战斗力是十分有信心的……别的不说,光看突击连平日的训练量,就知道这个连的战斗力有多强悍。
基于此点,四连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直接守在城墙上,理由之一说的十分直白:相信到时候突击连的人已经在城墙断口两边的城墙上,各攻占了一块安全之地,咱们只要派人巩固这两块安全之地就行。如此一来,既能跟突击连的人合作,继续巩固战果,又能以最小的代价登上城墙,何乐而不为了?
为此,齐子轩还特意安排了四连长跟突击连一排长商量,让两支队伍到时候就合同作战的一些细节进行补充,以便于在作战的时候,能达到相对最好的合作。
于是,在小鬼子援兵刚赶到工地大门外的时候,四连的战士们抬着十多夹长梯子往口子两边冲。
等小鬼子援兵开始用炸掉那条阻碍前进道路火线的时候,四连的战士们已经有十几个人爬到了城墙上,并飞速向各自需要增援的一边冲去……很公平,城墙断口两边的城墙上,一边两个排。
等小鬼子援兵开进工地的时候,四连的人已经做好了准备:一边准备跟突击连一排的战友们合作,抵抗城墙上小鬼子的进攻,一边由两个排瞄准在各自所在的这段城墙上,将枪口瞄准了远远快速冲来的小鬼子援兵。
与此同时,民兵们也都冲到城墙下不远处潜伏着,准备随时支援守口子……就算民兵们训练的再好,整体上毕竟不如正规部队,如果让他们进城去跟小鬼子干,损失绝对会很大,但是,让他们只要负责协同四连一起堵住这段口子,接应推出来的战士们,那就要容易得多了,而且伤亡率必定要比直接冲进城内要小得多。
但是,首先开火的并不是三营和突击连,而是炮兵连的炮兵!
伴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