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胜利前进-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面的战士早就收到了信号,可他俩急,刘永江比他们所有人都还要急。只是刘永江作为此战的总指挥,不把这种焦急表露出来而已,但他却在心头默数着——他让那俩战士数一百个敌骑兵,其实不是为了立即开打,而是作为一种提醒,因为他知道,想要把敌人打疼,打的敌骑兵不敢再给红军当尾巴来监视,最少,这一仗要消灭敌人一半的力量才行。要达不到这效果,就等于打草惊蛇了,敌人不仅会继续尾随,而且会更加小心谨慎,到那时才是最大的麻烦,更何况,敌骑兵师就要到了。
燕子口内东、西两端长约三百二十米,左、右两边最宽处约六十米,而在燕子口的东面(正面)入口处,宽度约三十多米——之所以要把五十一团整整一个团的人马都放在这里,不仅因为这儿一堵就能关门打狗,更重要的是防止外面的敌人冲进来接应谷内的敌人——谷内的就那么大,根本容不下上千骑兵。前后又无接应,所以,不能断其中间,只能击其前部。
而在燕子口的西面出口处,宽度却只有十多米。之所以在这儿只放了包括机炮连、突击连在内的两百多人,那是不仅因为机炮连的火力强悍,而且,在两边还堆积了大量的干草。到时候,只需把点燃的干草往下一丢,利用火线就能阻止骑兵突围,还能居高临下的用炮弹和重机枪给谷内的敌骑兵重击。而且,就算雨大,浇灭火线,大家还可以坐在两端的高处,只要把手榴弹往下一丢,保证来多少敌骑兵就能轻松炸死多少。
而之所以在两边各部署一个团,是因为十七师的火力虽然在二方面军中算是强大的,但跟敌人的火力对比,却又算不得什么,尤其是缺少机枪和火炮这种杀伤力强大的武器。加上这两端的地势只是斜坡,跟陡峭完全不沾边,只能以枪支数量来弥补重武器火力的不足:要是部署的火力弱,敌人完全可以仗着马匹的度斜坡上冲来,到那时,别说敌人可以开溜,没被敌人来个反冲杀就算不错了。
刘永江从接到敌骑兵进入谷内的报告开始,就沉着脸在心里默数。当数到一百下时,估摸着最少有一半的敌骑兵进入谷内。亲自拿起信号枪,对着天空扣动扳机。
“啪!”
枪声响起,一信号弹冲天而去,在天空画出一道闪亮的弧线后,消失在黑暗中。可伴随着它的出现,燕子口伏击战正式打响了。
“啪!啪!啪……”
“砰!砰!砰……”
“哒!哒!哒……”
“噌!噌!噌……”
盒子炮、步枪、轻重机枪纷纷响起。
“不好!中埋伏了……”
“有埋伏,快撤……”
“啊!”
“救命……”
几乎就在枪声响起的同一时刻,敌人也惊恐的大叫起来。
然而,伴随着枪声响起,子弹在雨夜中如同穿梭,划破空间,银白色的光泽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弹痕,编制出一张张凌乱的网,打的敌人抱头鼠穿,惊的马儿嘶鸣不已,各种凄厉的惨叫和声嘶力竭的吼声交杂在一起,让原本就惊慌失措的场面越凌乱了。
子弹在吃肉,如魔鬼的镰刀一般横乱飞舞,所过之处,无不留下一片片献血,带走了一条条原本鲜活的生命;凄厉的惨叫声中,表明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倒下,或受伤,或死亡,或惊惧;无论是敌人的尖叫、惨叫还是指挥官的咆哮,引来的不是同情和怜悯,只能是更多的子弹击中向他扑来——这样的雨夜中谁也看不见谁,大家完全是跟着声音打:你叫的声音越大,得到的自然是更多的“照顾”。
说实话,在这夜雨中,如果光是敌骑兵的正规骑兵,或许还有可能组织反击,毕竟,他们训练有素,又长期磨合,加上雨夜中谁也看不见谁,就算有所伤亡,但地方不小,还能招呼自己的手下集中过来。可千不该万不该,他们不该把那些马匪流寇都集中起来,临时编入到自己的队伍中,如此,看似队伍壮大了,实则如同乌合之众,打顺风仗还可以,但一遇到阻击,只能是给他们乱上加乱。
所以,从枪声响起的瞬间,到最后的歼灭,别说临时组织起来反击,就是手下想保护长官,也被这些乌合之众给冲的七零八落。
而当机炮连的炮声响起时,一切就已成定局……
第两百一十章 燕子口伏击战(中)()
“排长!谷口里正有敌人的骑兵通过。”
齐子轩赶紧跑到土坎边,还没等他仔细观察,就确定下面确实有大量的敌骑兵:虽然整个谷内到处是人仰马翻,各类惨叫不绝于耳,但他所在的谷口出口处,却是马儿不断的嘶鸣声,偶尔还能听见有人刻意压低声音的怒斥,甚至,撑在地上的手掌,都能感觉到地面的微微颤抖,这绝对是大批敌骑兵轰鸣而过所造成的结果。
事实证明,刘永江师长确实估算错了敌人的前进度:他以为下面侦察的那两位战士数了一百个后,自己再数一百下,那么,以敌人这散漫的度,其前锋应该离燕子口的出口还有几十米,处于最好的打击阶段——这大雨天的,敌人想要悄悄偷过,应该不会放马奔行。可实际上,敌骑兵是骑马小跑着前进,度比他预估的要快一倍。所以,当信号弹出现的那一刻,敌人的前锋最少有二三十人马出了燕子口的出口。
有意思的是:如果敌骑兵全是清一色的战士,那么,最少他们的战马不会被战场的各种声音刺激的乱叫乱窜。可敌骑兵团的团长大概是想把一路收集起来的那些马匪之流当成炮灰来用,因而,在燕子口内的敌前锋部队,有三分之二的人马都是马匪。这些马匪打顺风仗可以,遇到阻击就完蛋了。而他们所骑的马儿,有的还是不久前从牧民那儿抢来的,根本就没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就更别说跟战马相提并论了。所以,当战场上各类枪声、惨叫声、怒吼声同时响起后,这些马儿本能的惊慌乱窜。它们这一乱,直接将原本镇定的战马也给带的惊慌失措,加重了混乱,甚至,原本能一口气悄悄从谷出口开溜的前锋部队,也因为身下马儿的惊慌而给乱作一团,有的马儿慌乱之下,甚至直接往战场上跑……如此一来,红军战士就算先前没现他们,现在也就不用多说了。
在围堵方面:团直属机炮连负责正面火力封锁,而原本就担任机炮连警戒的那个加强连负责后方防备,突击连的一排负责从机炮连的侧面(机炮连的左边)阻击,三排负责火线和火球阻拦,顺便协防——没办法,突击连都是盒子炮,有效射杀距离无法同步枪相比,只能近距离来协防机炮连。至于二排,则作为第二道封锁线,埋伏在出口外面的右侧。而对面,则是由五十团负责。
谁也没想到敌人的前锋部队居然如此悄无声息的就摸到了身边,这个时候,用火球显然无法阻止他们逃跑。好在齐子轩也是个老战士了,眼珠子一转,边掏出手榴弹边大叫:“先用手榴弹!”
战士们纷纷掏出手榴弹,扭开盖子,拉掉引线,不管不顾的向出口处扔去。
“轰!轰!轰……”
大地震动,光团闪烁,人叫马嘶……在一片人仰马翻中,别说人了,就是有的马儿被直接炸成块状,有的落在了土坎上……
这个时候,出口处的敌骑兵反倒是不慌乱了:已经冲出包围圈的敌骑兵自然是没命的逃跑,根本就没想过调转头来攻击红军;没冲出去的则立刻调转马头往回跑,这不仅仅是因为趋吉避凶的生存本能迫使他们认为谷内安全点,更重要的是,手榴弹的第二波攻击已经来了。
“轰!轰!轰……”
第二波攻击一过,下面反倒是安静了——第一波攻击中没死的,这第二波下去,也差不多了。只剩下个别命大的,没被炸死也被炸晕了,倒是偶尔还能隐约听见几声马儿的嘶鸣。
事实上,在雨幕阻碍视线的情况下,谁都看不见对方,在自己占据有利地形和人数优势下,自然不可能傻不拉几的起冲锋去跟敌人肉搏——乌漆墨黑的,你真要跟敌人搅合在一起,人数多的一方反而占不到便宜,误杀自己人的可能性反而更高。所以,只能远距离射击,反正天就要亮了,不怕。如此一来,大家就只能根据声音判断,或者是偶尔的手榴弹爆炸所闪现出来的那稍纵即逝的火光中确认一眼。所以,谁也无法亲眼目睹战场的具体伤亡状况,只能听见各类声音。说白了,大家正要比谁杀敌更多,就只能根据指挥员的战场指挥经验来判断。
齐子轩快跑到土坎边一听,立马下令:“都别扔手榴弹了,快换火球!”
于是,战士们纷纷抓起土坎上早就准备好的野草堆直接往下扔,而事先得到命令的三排三班战士,纷纷跳下土坎,抱起扔下来的干草堆就往中间跑。
好在敌人畏惧于红军居高临下的仍收留但的威势,根本就不敢直接冲,让三班战士顺利的就把干草堆集中在中间,堆起了大约一米高的时候,立刻退到后面。
而上面的战士继续扔,直到扔了一半左右时,齐子轩划燃火柴,点燃一捆干草,旁边的几名战士纷纷用手中的干草去接火,然后向下面的干草堆扔去。
很快,一条火焰高达三四米的火线,就出现在夜雨中,将整个出口拦断。
而为了防止火线熄灭,还时不时有人往下扔干草堆,被三班的战士捡起,放到火线上,以保持火线的火焰高度,算是彻底封死了敌人的逃跑之路。
敌人也不傻,既然从这里无法直接冲出去,那么,他们只能佯攻出口两端的土坡。
雨夜路滑,坡度佯攻,很遗憾,他们第一个主要攻击目标居然放在了出口处右边的土坡,只因这边枪神奚落,而左边的土坡上却是枪声一片,仅从火舌闪烁中就能看出孰强孰弱,而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失败,只因这儿是机炮连的阵地。
先前是眼前一片黑,谁也看不见谁,可拜那一条冲天而起的火焰,这下,大家能看见一些情况。虽然对于远处依然没什么帮助,可对于出口处的红军战士来说,那真是帮了大忙。因为出口处的红军处于高处,而火焰的光芒无法照射到他们,反倒是对谷内的照射的很多,让他们对敌骑兵的冲锋几乎能一清二楚,甚至能让红军连几十米外正冲锋的敌骑兵的身影都隐约能看见。对这儿的敌骑兵来说,绝对郁闷,因为他们身处光明照耀之下,不仅自身暴露,更多的是,因为从光明处看黑暗中,自然无法看见处于黑暗中的红军情况,只能根据火舌来判断。
然而,事实证明,他们宁愿没看见此处红军战士枪口的火舌,因为,没看见,他们还对从此处冲出包围圈抱有一定的希望,看见了,反而是绝望了。
他们骑马佯攻,根本就无法挥马匹的冲击度。一开始,山上只有稀少的火舌闪烁。然而,当他们进入火光照射的之下,最前面离山坡顶端不到二十米时。
“打!”
“啪!啪!啪……”
“哒!哒!哒……”
“噌!噌!噌……”
伴随着张青山的一声怒吼,盒子炮和轻、重机枪几乎同时怒响。
刚刚满眼喜意的敌骑兵们,立即就被这如雨而来的子弹头给打懵了。
盒子炮的子弹打过来还好点,最